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十四章:经营有道

第十四章:经营有道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24 00:07:54      字数:15018

第十四章
经营有道
  汉家宫阙(174)——初定人心
  项羽同志的安葬事宜结束后,刘邦同志打道回府了,按照正常的回家路线,他应该向西行进,但是他向西走了没多远,突然改变了路线,南下了!直奔定陶(山东定陶西北)来了。
  此时,韩信的兵营驻扎在定陶。
  刘邦是来慰劳韩信吗?不是!刘邦是来看望在战场上拼杀、流血的同志们吗?也不是!
  刘邦以急行军的速度进入了韩信的军营。
  韩信对刘邦的光临,觉得有点突然,刘邦对韩信的接待工作很满意,看得出来,齐王同志没什么准备,这就是刘邦想要造成的效果。在聊了几句不关痛痒的话之后,刘邦同志进入了正题。
  “齐王殿下,现在我们的强敌已经不存在了,没什么仗可打了!你还带这么多的兵,也没什么用了,是吧!”刘邦看似漫不经心。
  听刘邦这么说,韩信觉得挺突然的,只能连连地点头,垓下大捷没过几天,韩信可能还没考虑兵权的问题,或者他根本就不会去考虑。
  “这样吧,省得别人猜疑你,说三道四的。时间长了,我解释怕别人也不信,你把将印还给我吧。”入情入理,刘邦同志还是在为韩信着想呢!
  齐王韩信无语,只能把怨气和眼泪都咽到肚子里,捧起总司令的大印,交给了刘邦。
  韩信不会想到: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也就是说,被收走指挥部队的将印还不算完事。
  垓下之役,成为了韩信的转折点,使他的威望再次升高,有多高?仰视而不得见。但从此之后,尽管刘邦也曾面对强敌,甚至有时差点丢了老命,韩信再也没有被推出,快意地指挥千军万马,他的人生指数将一跌再跌,直到跌得不能再跌了,才被自然叫停!
  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很多,就给他锦上添花;如果一个人已经失去了很多,就给他雪上加霜,“马太效应”的原则大概就是这样,这是一种带有强烈势力色彩的效应。定陶夺军,只是“马太效应”在韩信的身上初步显现,以后,还将越来越残酷地关照韩信同志。
  在刘邦看似恶棍抢夺的行为中,让人感觉到,他对军事才能卓越的韩信同志,心底有一种恐惧,特别是他手里有强大的兵力配置,如果不及早解决,刘邦会失眠依旧。所以,他不会顾及到韩信同志的感情问题。
  刘邦很快又下达了新的任命,这次的任命对象,就是齐王韩信,和彭越,即游击部队总司令。
  在中央下发的任命通知中,刘邦说:魏国的相国彭越同志(这个岗位是刘邦同志以前任命的),工作勤勉,爱护士兵和老百姓,在项羽的后方作战时,经常性地以少胜多,为打败项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即日起,把原来魏国的土地分给彭越同志,并任命他为梁王,国都设在定陶。
  关于韩信同志的安排,刘邦是这么说的:现在楚国故地已经平定了,义帝熊心去逝后,没有人来继承他的岗位,领导楚地的老百姓创造幸福的生活。齐王韩信老家在楚国,熟悉楚国的情况,就调韩信同志去做楚王,都城设在下邳(江苏睢宁北)。
  汉家宫阙(175)——往日情怀
  刘邦同志处心积虑的调动,把韩信同志彻底跟部队剥离开了,韩信只能收拾行李,去楚国就任,离开他热爱的军旅,离开他眷恋的兵营,离开他功劳、威望极高的齐国。
  让韩信同志稍微可以得到安慰的是:自己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刘邦同志在调动的补充解释中,也作了这样的说辞,让人觉得,他这也是在为韩信同志考虑。
  回到楚国后,韩信同志马上接见了三位从前的老熟人。
  第一位:洗衣服的漂母。看到这个跟自己没任何亲缘关系,而心安理得地吃自己饭的年轻人,这么的有出息,老太太激动不已。
  韩信首先向老太太表示感谢:如果不是您当年给我饭吃,恐怕我挺不过来,如今,我必须酬谢您,兑现我的承诺。
  老太太得到了千斤黄金的谢礼,从此,她应该告别洗衣这个行当了,几辈子都不用为吃饭的事费心思了!
  今天,老太太应该知道了:从前那个又穷又不务正业的青年,原来真的胸怀远大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本事。
  第一场接见,在幸福、和谐的气氛中结束,韩信这种轻钱财、重承诺的行为,得到了从古至今,世世代代的赞美和欣赏。
  第二位:南昌亭长。南昌亭长,这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是比较复杂的,既为朋友今天的大有作为而高兴,肯定也为当年老婆不给韩信饭吃而难为情。
  就在亭长同志局促忐忑的时候,韩信同志发话了:我的老朋友,您当年对我的态度表明,您也太小人了,做好事不能有始有终!
  韩信同志不去理会亭长的尴尬,让财务人员,对他当年在亭长家的用餐,进行了成本核算,然后折成现金,交给了亭长,两清了!
  第二场接见在难堪的气氛中结束。
  韩信为什么不能理解并原谅亭长呢?我想: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曾经是朋友。就像陈馀记张耳的仇,张耳非要弄死陈馀一样。韩信对待亭长的态度,总让人觉得过于苛刻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头,能招待一个闲人,在家里白吃白喝N多天,作为朋友,也算够意思,你还想怎么样?在人家白吃一辈子吗?韩信这么做,乃富贵后的骄气使然。
  第三位受接见的,进门时浑身哆嗦,双腿发软,一下就跪在了韩信的面前,一副准备挨刀的架势。这就是那位屠夫的儿子,就是让韩信蒙受耻辱,逼迫其钻裤裆的恶劣少年。
  对于这位曾经凌辱过自己,现在缩在自己脚下作战栗状的愣头青,韩信倒是好言好语,最后,任命他做了中尉(这个中尉要比现在的中尉份量重得多,相当于上中层军官)。
  可能是看到属下们有些不理解,韩信向大家做了说明:这位小同志是一位壮士啊!当初我不是不能杀了他,但是杀了他,我也就难以获得今天的成就了!
  从韩信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初没跟屠家子动手,主要是怕受到刑事处分。所以说,韩信当时也没有达到亡命徒的层次。
  第三次接见在欢快、溢美的气氛中结束。
  在对待屠家子的态度上。韩信虽然有“犯贱”的嫌疑,却也体现了昔日色厉内荏的流氓、今朝雍荣华贵的楚王的大度。
  屠家子因被钻裤裆而得到封赏,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人一吓唬就去钻了。也不是能够钻裤裆的人,都会给你好处的!因为屠家子遇到的是韩信,一位出众的军事家,一位怕事却又有着较深流氓底蕴的军事家。
  汉家宫阙(176)——却之不恭
  在工作之余,闲暇的时候,韩信同志喜欢出去逛逛,玩玩鹰,遛遛狗,打打猎什么的,这也是武将的本色,总也闲不下来。
  每次韩信同志出动的时候,护卫随从就得几千人,浩浩荡荡,战旗飘舞,一路扬起天昏地暗的尘土,总是搞得鸡飞狗跳,如临大敌似的!
  这些张扬的行为,让人们看到,韩信基本上是个政治盲,尽管他军事上的建树,在那个时代,无人能与之齐肩。
  天下大局已定,刘邦希望看到的是将领们在军事上的颓废,而韩信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能不让老大刘邦恐惧地感到:韩信会不会再耀军威?打到自己头上来!
  韩信只知道刘邦给自己饭吃,给自己衣服穿,却没有去洞察刘邦同志的心理,所以他不知道刘邦的想法。
  刘邦有一个想法,韩信还是比较清楚的,那就是,他想当皇帝!韩信还知道,刘邦同志脸皮再厚,当皇帝这么大的事,也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他需要一个台阶,才能蹿上皇帝的宝座。他决定:给刘邦同志搭一个台阶。
  在齐王韩信同志的倡议下,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张耳的儿子,此时张耳已经安然作古,找陈馀打架玩去了)、燕王臧涂、韩王韩信、原来的衡山王吴芮(项羽觉得他工作不积极,降级为番君)待七国诸侯,联名向刘邦提出敦请,当然,这中间还有主要的将领和高层核心领导,所有的人只有一个请求:让刘邦做皇帝。
  大家都说:在以前推翻秦王朝的工作中,您的贡献是最大的,现在又消灭了残暴不得人心的项羽,让老百姓得到了安定,对我们又这么好,您有功有德。我们拼死也要拥护您做皇帝。
  刘邦同志,这时扭捏了起来,表现出了少有的谦虚和礼让,他说:我听说是这样的,贤德的圣人才能做皇帝,而我各方面都有欠缺(还算客观),没有达到做皇帝的资格,所以,不敢承受皇帝的称号!
  于是,大家又没命似的叫嚷,更有不屈不挠者甚至磕头作揖:您出身草根,却能灭掉强大凶残的秦朝,天下人早就知道了您的美名;从汉中开始,您的美德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天下太平了,您又把地分给大家,一点私心都没有,您应该做皇帝,只有您做了皇帝,天下老百姓才有幸福可言!
  有了大家的民主的推举,从国家根本大法的角度上来说,就任皇帝才具有合法性。
  在手下们猛然的攻势下,刘邦好象扛不住了,看上去很不耐烦,似乎很无奈的神情中,还透着一丝羞涩,答应了大家的请求:既然同志们觉得我当皇帝合适,要求的又这么强烈。那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我就同意了吧!
  也就是说,我自己一点做皇帝的野心都没有,要不是你们死乞白赖地求我,要不是为了国家,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我是不会来做这个皇帝的!
  越是面对重大事件,憨脸皮厚的本质越会无遗地暴露!这就是刘邦同志!
  下面,刘邦虔诚的马仔们,就刘邦的上岗仪式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汉家宫阙(177)——加冕
  经过刘氏集团高层的多次协商,并征求了民主人士、其他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等等的意见,刘邦同志就任皇帝的上岗仪式,定下了最终的方案。
  在公元前202年二月三日(应为阴历),刘氏集团在汜水(发源于嵩山,现已湮没)北岸举行了隆重的就任仪式,黄道吉日是博士叔孙通择定的。所有的诸侯王、及中央政府太尉长安侯卢绾等属下共三百多人,一起向刘邦磕头,“万岁”的高呼声响彻云霄。
  刘邦同志没有选在壮丽宫殿里,进行他的上岗仪式,而是在野外,让天地做见证:今后,老子就是天下的老大了!
  流氓农民出身的刘邦正式上岗,就任大汉朝皇帝。也有人管这个岗位叫“主席”。
  后世给他尊加的庙号为“高祖”,所以,我们可以亲切地称之为高祖刘邦。
  今日刘邦的成就,使革命先驱陈胜的思想得到了印证:将相无种,帝王有真。富贵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良民也好,流氓也罢,只要你有能耐,有胆量,你就能获得,能抢来更能证明你的能量。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机会。
  从平民跻身于帝王的行列,刘邦用了不到七年的时间,没造反闹事以前,刘邦基本上就是一名群众,他做的亭长,连芝麻绿豆官都算不上,就像现在的村长们自嘲的那样:当村长是老百姓,不当村长也是老百姓,有什么可怕的!当然,按照所辖区域大小区分,亭长要比村长高半级。
  刘邦和他的战友们(也包括当年的项羽),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朝代向另一个朝代的过渡,那个时代的百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遭遇了战乱。但是,如果跟以后的王朝更迭相比较,他们的不幸程度要轻一些,因为,以后朝代变迁时的战乱,在时间上没有比秦变汉更短的,晋至隋中间,甚至发生了一百六十年的动荡,中间没有几年是消停的!更兼之异族的入侵,使百姓苦不堪言,战乱不是好玩的。是谁说的了?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爬上龙椅后,刘邦同志马上下旨,封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死去的老母亲刘媪,被追封为昭灵夫人。
  先忙完了自己家里人以后,刘邦又下了两道旨意,解决两位高干的岗位问题。
  第一道,是关于原衡山王吴芮的,刘邦说,吴芮领着两个儿子,一个侄子,全家都投身推翻秦朝的革命事业,是有功劳的,可是项羽却降了他的级别,我一想起来就不痛快,这不公平嘛!所以,特任命吴芮为长沙王,领导长沙郡、九江郡、象郡、南海郡、豫章郡、桂林郡。
  刘邦看上去是够大方的,把四、五个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划给了吴芮,而实际上,刘邦同志开出的只是个空头支票。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九江郡在淮南王英布手里;象郡、南海郡、桂林郡都被南越武王(自封)赵佗控制。吴芮接到手里的只有长沙郡,也就湖南的大部分地区。
  不过,对于刘邦同志的关照,吴芮及其后人还是很感激的,他们一直与刘氏中央政府保持着良好的上下级关系,长沙国,也成为汉朝初期分封的非刘姓王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持续了四十六年,直到吴家没有了继承人,长沙王才改成皇族来做。
  又过了一年左右,首任长沙王吴芮辞世,年仅四十岁,他的儿子吴臣接任。
  汉家宫阙(178)——基础建设
  刘邦的第二道旨意,是关于闽粤王驺无储(人名)的任命。如果说起驺氏来,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太熟,但是,如果说到另一个名字,你就不能说不晓得了,越王勾践。就是玩“卧薪尝胆”那位越国最高领导人。勾践就姓驺,无储是勾践的传人。
  驺家应该是一个古老的王族,等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们就基本上失业了。革命风暴刮起后,无储带兵帮助过项羽,但是项羽同志没有给无储什么名份和实惠。后来,无储在刘邦打项羽时,捅项羽的刀子。
  刘邦任命无储为闽粤王,让他领导福建地区。
  对于吴芮和无储的任命,无疑对于南方的稳定和统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邦同志在洛阳住了下来,他想把这里做为大汉的国都。
  在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同志下达了复员令,允许十万军卒退伍,回老家跟家人团聚,参加家乡的生产建设。对于这些复员人员的安置待遇,及社会中的其它事项,刘邦同志又做出了若干条重要指示,大致内容如下:
  1、家在关东的战士们,留下来服役的,免去十二年的赋税及徭役(无偿出民工),回去的免六年;
  2、兵士复员回家的,有封号的或行政十四级以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其生活费用;十五级以下的,免除其个人及全家的赋税及徭役;士兵由当地政府供养一年,给他们熟悉社会、寻找生活出路的时间;
  3、地方政府的官员要对复员人员给予尊重,不得侮辱、打骂;
  4、原来为生活所迫,跑出去当强盗的,要让他们回家,还给他们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地方官员不许随意鞭打、侮辱;
  5、因饥饿而被贩卖、或自卖做了奴隶的,让他们回家,仍然去做普通群众,不但身份还原,所有的财产也一律还原;
  6、对于生育政策,完全放开,鼓励人口增长,增添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7、希望各级政府按照指示落实工作,如果不听我的话,必然受到严肃处理;
  在这之前,刘邦就曾下达了命令,赦免在押的判处死刑以下的犯人,一来庆贺天下的统一,二来缓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刘邦同志为以后国家少征劳役,少收老百姓赋税开了个好头,打了个好基础。这就是“轻徭薄赋”的雏形吧。
  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刘邦杀了个人,这是个身份不一般的人,这人就是老临江王(项羽任命)共敖的儿子,新任临江王共尉。共敖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共尉继承了临江的产业,成为新的临江王,刘邦干掉项羽后,诸侯或情愿或不情愿,都表示愿意服从领导,只有共尉不买帐,他们共家原来就是楚国的贵族,所以对项家有一定的感情,临江王的爵位也是项羽任命的,也是出示一种感恩的心,共尉不捋刘邦的胡子。
  刚摆平完项羽,刘邦正在雄起,听说共尉在那边梗脖子,马上派刘贾和卢绾带人过去,打了几个月,临江毕竟很小,人力、物力、兵力都存在不是一得半点的差距,最终,共尉被抓了俘虏,送到了洛阳。
  共敖是关中项羽封王的既得利益者,而项羽的关中分封行为,曾经很深地伤害过刘邦,一想起来就不爽,看到共尉,刘邦肯定没什么好气,不杀留着也没什么用,只会浪费粮食,要是封个官吧,既怕他再闹事,又得搭工资,于是,这位执著而又倔犟的临江王被砍了脑袋。
  临江王国被废止,成立了临江郡。
  汉家宫阙(179)——成功的要素
  在国家的体制建立上,刘邦采取的是与秦王朝不同的方式,是一种“郡国并行”的制度,即分封的诸侯王国与郡县同时并行存在。其实,这也是形势发展,一步步赶到这种状态上来的,在革命战争中立过大功的人,像英布、彭越、韩信等等,不封为诸侯王,就难以酬谢。
  就在刘邦对这种制度心里没底时,陆贾同志为他找到了理论依据:当初秦始皇也是想把国家建设好,他并不想把国家、老百姓都撵绝路上去,但是,他在治国方面,下药太猛了(本想治理好天下,结果给治死了)!刑罚太严厉了!他所创立的郡县制度,一下子把诸侯王都撤了,不要说该封王的那些人受不了,就是老百姓,也是有意见的,因为,这种分封已经实行了一千来年了,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相当高的舒适度。而郡县制的施行,则能抑制诸侯王的势力,克服诸侯割裂国家、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
  刘邦不再彷徨了:那就这么干下去吧!
  接下来,刘邦同志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
  在洛阳南宫,刘邦同志安排了酒宴,招待大臣们,庆祝革命成绩,酒喝得高兴,刘邦同志满面红光,环视着他的战友们,大声发言:“同志们,各位侯爵、各位将军,你们跟我说心里话,我为什么能最终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有两位站了起来,就刘邦同志的提问,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皇上您哪,对待别人经常是傲慢无礼,口头禅、口头语都是骂人的,项羽对人却很有礼貌,并富有爱心(我想,他们所说的爱心、礼貌应该是狭义的,针对的是项羽的亲信部下),但是大家为什么能铁了心跟您走呢?因为您大方,不像项羽小里小气的,您攻下城,抢来地,都能分给大家,跟我们利益均分,项羽却舍不出来,不但这样,谁要是有才能,他就嫉妒人家,工作干得出色就怀疑人家,立了功不给奖励,抢来钱都留着自己用了,所以他失败了,您成功了!”
  刘邦同志嘴不干净的恶习,又一次被王陵、高起不留情面地当众揭露,但对王陵,刘邦要尊重几分,这是有历史渊源的。王陵同志也是刘邦的老乡,是当地的豪门大户,只是个人修养差了点,识字不多,勉强算是脱盲人员。属于性情中人,比较缺乏理性,说起话来快言快语。
  刘邦一向不拿别人当回事,可以跟县政府里的官吏们,随意嬉笑打闹,但他却一直尊称王陵为:王哥。革命风暴卷来的时候,王陵搞了一个几千人的独立大队,自己单干。他没有瞧得起混混刘邦,直到刘邦从关中出来打项羽,王陵才来入伙。后被刘邦封为安国侯,因为来的晚,所以被册封也晚一些,还有个原因,王陵跟雍齿是铁瓷的哥们,雍齿是刘邦心头的痛。
  刘邦对于王陵揭露他骂人的不文明行为,没有在意,这也不是第一次被揭短了,之前,陈平就指出过这个问题。刘邦是位比较客观的同志,有缺点就是有缺点,不怕别人讲出人,哪怕是当着所有下属的面,你们爱讲就讲,我照骂不误,骂我所骂,让别人说去吧!
  为什么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刘邦有他自己的认识:“王、高两位同志,你们说的不够全面,还有更主要的原因!”
  汉家宫阙(180)——不来不行
  刘邦环视参加宴会的所有同志,说出了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各位同志们,在办公室里制定战略及方案,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我不如张良同志;保障后勤供给,镇守大本营,治理国家,安顿民心,我不如萧何同志;指挥百万以上的军队,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我不如韩信同志;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物,他们能为我服务,所以我才能做上这个皇帝!”
  “项羽那里也有一位能人,就是范增老先生,但是,项羽没有始终重用他,所以他最后成了我的手下败将!”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说总结的有些片面。
  老大这么说,大家认同,也只能认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闲聊,刘邦同志是为将要开展的任命、定薪工作做铺垫,也就是在给大家吹风。因为他将要把个人的感情,掺杂在论功分封的工作中。至于将要掺杂给谁,他在谈话中已经提到了。
  现在,刘邦急于做的工作是:对原齐王田横进行召唤录用。我们的田横同志现在哪里呢?田横正在一个海岛,享受着海风的吹拂,回味着亡国的痛苦!这个海岛在山东即墨东方的黄海上。
  在彭越去帮刘老大打项羽时,田横还在彭越那里,心里开始发毛。等到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田横真的慌乱起来,他知道:不能再待下去了,再这么傻待下去,彭越动了杀机,你都不能怪人家,只能怪自己愚蠢。彭越受了刘邦如此大的封赏,一激动,把田横的脑袋当礼物,送给刘邦,也不能当怪事来看待。
  田横带着五百名追随者,跑到了海岛上。
  追思往昔,刘邦觉得,田家把齐国从秦王朝手里解放出来,还是有功的。田横又治理了几年齐国,树立了一定的威望,如果不弄到自己身边来,恐怕还要造个反,闹个乱子什么的。
  面对刘邦派来的招降特使,田横说出了他的顾虑:“我曾经把郦生给煮了,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位很猛的将军,我去了,他会向我下手的,我担心的是这个!”
  “我不是违抗皇帝的命令,而是不敢去,就让我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吧,我就待在这个海岛上,哪儿也不会去,请刘主席放心!”田横也知道刘邦心里在想什么,他做出了保证。
  田横真的会消停吗?我觉得不会,可能他在作保证的时候,真是那么想的,但是,他不会老实到底的!也许是三年五载,也许是十年八年,田氏王族的热血肯定会再度燃烧。
  使者回洛阳进行了汇报,刘邦是铁了心让田横过来,他马上告诉郦商:田横快要来了,你不能找他和他手下人去寻仇,不听话就杀你全家!
  《史记·卷九十四》: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高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
  这时的郦商,在做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手里有兵有权,想给老哥郦食其报仇,不是什么难事。
  使者再一次来到了海岛,这次,使者拿着象征刘邦本人的符节,还有向郦商下达命令不许寻仇的书面文件。
  刘邦也向田横表达了诚意!并让使者传达了口头通知:你来了,至少封个侯爵,弄好了封个王爵;要是不来,马上派部队围剿!
  树欲静而风不止!田横没有办法,为了手下的五百人能活下去,他只能屈服。
  汉家宫阙(181)——廉耻之心
  田横向洛阳出发时,只带了两名随从人员,剩下的五百人,都留在了海岛。
  一路上,田横同志一定思绪万千,心情难以平静下来!在走到离洛阳还有十五公里处,有一个叫尸乡(地名比较晦气)的地方,田横等人停了下来,明天就要进京城,受刘主席的接见了。
  田横对使者说:我得洗个澡,洗去路上的尘土,好朝见皇上,这样显得尊敬一些!
  看到使者不在场,田横对他两名跟班发起了感慨:原来我跟刘邦都是同级的,一样的称孤道寡,现在人家做了皇帝,我却成了亡国奴!还得去侍候他,看他的脸子,真让人抬不起头来!我烹了郦生,现在却要跟他的弟弟做同事,就是他害怕皇帝的命令不找我的麻烦,我也觉得羞愧!
  田横不但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且寻求到了解决的方案:刘邦之所以那么坚持,让我来洛阳,只不过是想看看我长什么样罢了!我就让他如愿,现在我割下自己的头,你们快马加鞭,送到洛阳去吧!估计到了洛阳,我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还是能够看清楚的!
  没等两名跟班反应过来,田横抽出佩剑,自杀了!
  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垮了田横,但是,他这种知道羞耻的行为,也受到了相当的尊重。
  刘邦同志一边看着田横的头,一边感叹:“一个人,能说出这些话来,能有这种不畏死的举动,真是了不起啊!”
  “他们田家,从起义以来,兄弟三人(田儋、田荣、田横)接连做过齐王,如果他们不是贤能的人,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感叹声不断的刘邦流下了少有的泪水……
  对于死不受辱的壮士田横,刘邦给予了足够的尊敬:派两千军卒,修筑了坟墓,以王爵的礼节安葬田横;并任命田横的两名跟班做都尉。
  然而,受任命的两名跟班却没表现出高兴来,默然地跟大家一起安葬了田横,又默然地在田横墓旁挖了两个坑,一人站在一个坑旁边,拔剑自尽,倒在坑里。自己给自己挖坟。
  他们以自杀的方式表达了对田横的忠诚和哀悼。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邦同志又受到了刺激:田横的手下都是又红又专的贤才啊!
  刘邦第三次派出使者,来到田横曾经生活过的海岛。但是,使者没有向五百留守人员宣布田横的死讯,而是对他们进行了欺骗:以田横的名义,要他们到洛阳去汇合。
  我想,刘邦对这五百位同志,肯定是做了两手准备: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做掉。
  让刘邦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诱骗行为,导致了一场“集体自杀案”的发生。
  这五百位被拐骗来京的同志,到京后,跟政府做了怎么样的交流,已经难以找到根据,但我们知道结果:田横的五百名属下,全部在田横和先死的两位跟班坟前自杀。
  这种集体自杀,从古到今,发案率是极低的!
  司马迁认为:导致田横自杀的责任应该由蒯彻来承担,要不是这位耍嘴皮子,把齐国投降的事搅乱了,不会发生这种事。在责备蒯彻的同时,司马迁也对田横,及其死亡追随者给予了赞颂。
  汉家宫阙(182)——做一回奴才
  伤感完田横之后,刘邦同志接受了季布的投诚,当然,来投诚的只有季布一个光杆司令。跟田横比起来,季布的态度要主动的多,经历也比较曲折,为了能活下去,并再度富贵,甚至不惜忍受被贩卖为家奴的耻辱,可谓用心一也!
  季布从垓下战场溜掉以后,刘邦同志把他列为甲级战犯,并发布了悬赏令:谁要能抓住季布,赏赐千斤黄金,谁敢窝藏,灭他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刘邦对季布下了狠茬子,非要把季布揪出来!
  在过去的战役中,季布玩命似的对付刘邦,让刘邦非常恼恨,特别是在彭城战役中,季布追杀得太急,刘邦险些把两孩子都扔了。想起这些,刘邦不能不恨。
  季布吓得胆都快碎了,不敢在外边乱窜,他跑到了濮阳(河南濮阳)的周家,想避一避风头。
  周家是季布的老朋友,在这种非常时刻,老朋友也对季布的光临心惊肉跳,冷汗不断涌出,他对季布说:搜查的官吏就要来我家了,你要是能听我的主意,我就说出来,你要是不照办,我现在只能自杀了!
  看来,季布的这位朋友既为难,又害怕,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当沉重,急得都要抹脖子了!有的文字记载说季布重义气,重承诺,他做了什么具体的事,没有看到,只看到他在危险的时刻,把朋友为难得要自杀!
  只要有办法就行,季布答应了。在朋友的操办下,季布的头发被剃掉,脖子套上奴仆标志性饰品——铁圈子,换上破旧的粗布衣裳。一个状似奴仆而非奴仆的形象诞生了!
  接着,在周姓朋友的运作下,季布被装进了类似闷罐的货运车厢,肯定是非机动车辆,或牛或马驾驶的。一路颠簸,季布连同其他十几个货真价实的奴仆,被送到了曲阜一带,朋友以贩卖奴隶的形式,把他送到了朱家(人名)那里。
  周姓的朋友知道,在朱家手里,季布获得新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关于这位朱家,首先,他是一名窝藏犯,其次,他应该是一位暴力分子,在当地属于地头蛇,土豪劣绅之流的人物,但也有他的长处,比如讲义气,爱面子,说话有份量(或者叫说一不二,害怕他的暴力,而没人敢反驳),生气就敢拿起刀来杀人。所以,被冠以“大侠”的美名。注意,这种“大侠”,跟我们在武侠书里认识的锄强扶弱、主持正义的大侠是有区别的。像朱家这种所谓的“大侠”,实际上,跟地方的豪强恶棍黑社会比较相类似。法家韩非子把他们比喻成社会的蠹虫。
  朱家知道,周家不搞贩卖人口的生意,他把这些奴仆卖给自己,肯定有其他目的,根据经验判断,周家是想让他帮助窝藏被通缉的要犯。因为朱家一直在从事窝藏工作,而且不要什么报酬。窝藏罪犯,可能是他的一种癖好,一生中,他总计窝藏了几百名或大或小的在逃犯。
  几百名犯罪分子,也没有季布一个份量重,他是因为敢于窝藏季布出的名。
  窝藏犯朱家更有其狡猾的一面,跟季布聊了几句之后,他就知道了,眼前这人是皇帝钦点的战犯季布,但是却没有说破,在这点上,季布跟他保持了默契。
  汉家宫阙(183)——重获新生
  朱家知道,他现在窝藏的季布,不是一般犯罪分子,搞不好要被诛三族的!不去说破,将来即使败露了,也可以用“不知者不怪”来搪塞一下,如果都说得一清二楚了,可就没什么可抵赖的了!
  如何处理这件事,朱家心里马上有了谱,他买了些田地,安排大家去耕种,让季布把奴仆做得跟真的似的,然后,朱家坐上马车,奔洛阳来了。
  临行前,朱家吩咐儿子:田里耕种的工作,要服从这位奴仆(指季布)的安排,吃饭时,必须跟他在一张餐桌。
  朱家很老道,他知道,得尊重这位将军出身的伪奴仆。同时,也怕季布忍受不了被奴役,生起气来,后果不堪设想,季布可是一个杀人如麻的主儿,不在乎再多杀几个!
  窝藏什么层次的罪犯,都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
  在洛阳,朱家去拜会了他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亦称滕公),就是阻挠刘邦从车上往下扔孩子那位老同志。两人好久不见,很亲热,接着就昏天黑地地喝了起来……
  酒,喝了几天后,感情升温,聊天的范围也在扩展,渐渐地,涉及到了一些时局的问题。
  “季布究竟触犯了什么律条,皇上这么对他紧追不舍?”朱家态度很凝重地明知故问。
  夏侯婴似乎从朱家的神情中捕捉到了什么:“在过去的战争中,季布好几次让皇帝难堪(实际上是威胁到了刘邦的生命),老大对他非常怨恨,不抓住处理,皇上是不会消气的!”
  朱家发问:“您觉得季布这人怎么样?”
  “他应该是位很有才干的人!”夏侯婴作答。
  看到夏侯婴对季布持肯定的态度,朱家觉得有戏,话题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于是开始了说服工作:“做属下的就应该服从上级的命令,季布是军,服从命令更是他的天职,难道是项羽的手下就全都要处死吗?”
  “现在皇上刚建立政权,怎么能因为自己的怨恨而杀掉一个人才呢!这样会让天下人都觉得,皇上的气度太小了!再者,对季布追捕得这么凶,他不是跑到北边投奔匈奴,就得跑到南边投夺南越,以季布的才能,跑到哪儿去,都会给大汉造成损失。皇上的行为其实也就成了变相资敌,类似这种行为,当年就造成了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您应该把这个道理跟皇上讲一下!”窝藏犯朱家不光善于搞作奸犯科的事儿,关键时刻,也能讲出点道理来。
  夏侯婴不住地点头:“好,皇上那里,我去说一下!”他觉得朱家的想法可取,同时,他也认定:季布被朱家给窝藏了!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在夏侯婴的努力工作下,刘邦答应,赦免了季布。
  对于老朋友夏侯同志,刘邦也是心怀感激的,当然不只是夏侯以沛县豪吏的身份,对刘邦亲如兄弟,还有,夏侯婴为刘邦顶过缸,为他坐过牢,吃了不少苦头,主要是皮肉之苦。
  当年,刘邦和夏侯婴在一起喝酒,撕袍扯带地开玩笑,在肢体碰撞时,刘邦没把握好力度,弄伤了夏侯婴,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刘邦得为自己的过失行为坐牢,在司法人员追查时,夏侯婴矢口否认。但是,后来这事被人告发,夏侯婴为此住了一年多的班房,挨了几百板子,但他愣是咬紧牙,挺了过来,没有把刘邦递出去,始终坚持说伤是自己弄的。
  在彭城大败,刘邦的两个孩子的命,可以说是夏侯婴给捡回来的,尽管刘邦当时为了逃命,对夏侯婴往回捡孩子很恼火,事后,他心里应该感激夏侯同志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夏侯婴在刘邦面前是有面子的!
  汉家宫阙(184)——找死
  不久,季布来到了洛阳,受到了刘邦的接见,季布向刘邦认罪,承认过去在战场上,自己犯了过错。
  看季布认错态度较好,刘邦就没再计较,任命他作了郎中(相当于司局级干部)。季布活了下来,并且做了高官,又能拿不菲的工资。但是,他的人格,在人们的心目中要打个折扣了!
  朱家却因为这件事名声更大了,从函谷关往东广大地区,那些已经犯罪的,和有犯罪欲望将要犯罪的,都削尖脑袋想跟他作朋友,希望将来能得到他至臻至美的窝藏。
  季布获得刘主席赦免,并任命了官职的消息,马上传开了!有一个人动起了心眼,这个人就是季布的舅舅丁公,过去也在项羽手下做将军。
  我外甥过去曾经死命地追杀刘邦,现在都做上了高干,我还放过刘邦生路呢!要是去了,肯定待遇不会低的!
  丁公也要求拜见刘邦,刘邦同意。
  刘邦同志见到了放自己一条生路的恩人,脸上并没有洋溢出热情来,看上去倒是有些面带怒气。
  “来人,把丁公拉外面去,砍了!”刘邦说出句话时,脸色阴暗恐怖。
  丁公一下子从封官受赏的幻想中惊醒,恐惧而不解地问:“我还曾经放过你呢!怎么要杀我!”
  “我不能留一个渎职的人在我这里,背叛的人没什么好下场,你就当一回案例吧!”刘邦向武士挥手。
  丁公的头耷拉了!
  不但美好的愿望化为乌有,把命还搭上了!
  如果丁公没有富贵的欲望,找个地方,老实地躲起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刘邦没太把他放在心上,要是把他也列入战犯名单的话,估计也就勉强够个丙级;如果他在彭城追杀刘邦时没有渎职,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汉高祖了!也许历史会改写,他也不会受到砍头的优待。
  立场不坚定,不忠诚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
  处死丁公,从感情上来讲,是一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恶行。刘邦之所以顶着挨骂的压力,杀掉丁公,更主要的用意,是在给他的干部们敲警钟:不要向丁公学习,后果很严重!
  不久,有一个兵卒要求觐见刘邦,这名兵卒不是项羽那里的战犯,他是一名汉军,一个没有任何职位的小兵,名字叫娄敬。
  娄敬希望就一些具体的国家大事,跟刘邦交换一下看法。这时候的刘邦也希望能多听到好的治国之道,就同意见见这位小兵。
  娄敬是齐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本来被征了兵役,分配到陇西(甘肃)去守卫边疆的,经过洛阳的时候,遇见了老乡,一位虞姓的将军,娄敬觉得是个机会,于是执著地请求虞将军向刘邦做个推荐。
  执著,可以成就人生!
  在觐见刘邦之前,虞将军向娄敬提了个要求,或者说是建议:“你把羊皮袄脱了,我给你换件体面点的衣服,这也是对皇帝的尊重!”
  娄敬拒绝了。
  汉家宫阙(185)——我是这么看的
  “我穿着丝绸来的,那就穿着丝绸见皇上;我穿着羊皮袄来的,就穿羊皮袄见皇上,不能换!”娄敬很坚决。
  他要保持真我本色。如果以后,娄敬一直都能穿羊皮袄,那才叫率真呢!但是,他不可能把自己的所谓“个性”坚持到底。
  看到一位穿羊皮袄的主儿来拜见自己,刘邦还真觉得新鲜,马上来了兴趣,看到刘邦的关注,娄敬知道,自己的小伎俩得逞了!
  有自己的特色,与众不同,这是发展的重要要素。
  刘邦同志问娄敬:“请问娄战士,想谈什么事呢?”
  “我想就定都城在洛阳的事,跟您交流一下!”娄敬又使刘邦同志的兴趣大增。
  目前,刘邦虽然说了,都城就设在洛阳,可还是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设在洛阳,是设在洛阳好,还是设在咸阳好,刘邦有些吃不准。
  “您想把都城设在洛阳,是想跟周朝的天子比比兴隆吗?”娄敬问得很直接,并且暴露出了刘邦同志的想法有些浅薄。
  刘邦并没有在乎娄敬语言上的不敬,回答得也很直接:“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暴发户,要跟以前的大款阔佬比比排场,求得一个心理上的满足,提升一下优越感,刘邦同志的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娄敬也理解,但他不赞同刘邦定都洛阳的决定。
  “皇上,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你现在的情况跟周朝时不一样!”娄敬开始了他的深度剖析。
  第一,周文王从祖先就开始积累仁德,最终成为上天任命的统治者,而您从造反以来,其他的不说了,单独跟项羽在荥阳几年的消耗战,使多少人血洒沙场,战士的白骨遍布野外(意思是说刘邦间接杀人无数),这跟周朝的兴盛时期,是没法比的;
  第二,把洛阳设立为国都,就得像周朝一样,用良好的品德来感动广大人民,这样的国家不需要国防力量,也没有来侵犯的!要想在这里建都城,也要像周朝一样,以德服人,而不是想依靠地理优势,让后代君主不仁虐待老百姓;
  也就是说,洛阳不具备军事上的地理优势,是禁不住打的。另一个潜台词是:如果你做了皇帝的后代,要是个糊涂虫的话,大汉会很快被摧毁。
  第三,关中秦地,四面有高山环抱,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如果有战事,可以把兵员都派到一线驻守。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吃饭等后勤保障问题,都不是大事;
  第四,如果您进入函谷关设立国都,就像掐住了天下的脖子,又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天下的后背。
  一番高谈阔论,使娄敬在刘邦心中有了地位,为他成为高级幕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娄敬被任命为郎中,获得了跟季布的级别相同的岗位,还给了个荣誉称号“奉春君”,并且,刘邦觉得,这么有见识的人,应该姓刘。所以,不让他再姓娄了,恩赐他姓刘了,叫刘敬。对于娄敬来说,能跟着皇上姓,是一种光荣。
  赐姓,是针对功劳卓著而又被君主喜爱的臣子进行的,如唐太宗时期的徐勣,被赐姓李,故又称李勣;明末时,郑成功被赐姓朱,民间广泛称他为“国姓爷”。
  既能掐天下的脖子,又可以捶打天下的背,刘邦当然愿意。但是,对于最终定都城在哪里,刘主席心里还是有些摇摆。
  汉家宫阙(186)——智士所见
  刘邦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个人,是的,他又想到了张良同志。
  自从刘邦在宴会上表扬张良的贡献后,张良同志就已经好长时间不露面了。在张良看来,刘邦彬彬有礼的赞美,实在不是什么兆头,自己如果不知深浅地以为然,很有可能会成为被刘邦看着别扭的开端。
  刘邦已经接到了张良打的请假报告,张良说,因为要增强体质,他要闭关在家,练习一项技术,通过练这项技术,可以强身健身,延年益寿。
  张良要练习的技术,文言称为“辟谷”,通俗地讲,就是绝食,在静坐中,通过运用呼吸调理,跟饥饿做斗争,最后达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还很有可能跟仙界来个接触。
  “子房,你对定国都的事怎么看?”刘邦问。
  “同志们都是什么态度呢?”张良同志尽管看上去有些虚弱,但身体状况还可以,看来“辟谷”进行得不是那么彻底。
  “大部分同志都说,洛阳北面靠黄河,南临洛水、伊水;西据崤关,东有成皋,大家希望在这里建都!”刘邦回答。同志们的态度,也正是刘邦难下最后决心的原因。
  其实,刘邦的干部们之所以希望在洛阳建都,主要的是基于他们自身便利,我们知道,高层们大多是刘邦老家那边的,都在东部。如果去关中建都,他们回老家探亲,就会不方便;而在洛阳建都,回家就会省去很多路程。
  “同志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洛阳是有这些地理上的优势。但是,洛阳的中央地域太小,也不过几百里的方圆,很容易四面受敌,而且土地不那么肥沃,洛阳不是用武之地啊!”张良同志的谈话很艺术,既否定了同志们的意见,又不会得罪他们。
  “还是去关中建都吧!那里东面有崤关,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山脉;南面有富饶的巴郡蜀郡;北面的草原可以放马,发展军用、民用的畜牧业,有三面的关口可以防守,只用东侧驾驭诸侯就可以了。天下太平时,能利用黄河和渭水运输粮食,保障京城的供给;如果发生动乱,也会保障供给线的畅通。”张良跟娄敬的建议是相符的。
  最后,张良总结说:“关中,是绝对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您早下决心吧!”
  有了张良的支持,刘邦心里有底了,他坚定了信念:去关中建都,应该是正确的。于是,他率领庞大的中央直属机关,来到了栎阳。
  萧何同志一直在栎阳,勤恳而辛苦地忙碌着后勤事务,刘邦来了,他知道,自己将会更忙了。听说刘邦要把国都设在关中,萧何同志有些为难了!设在哪里,咸阳?不妥,咸阳被项羽连烧带拆,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了,这几年尽顾着打仗,恢复重建工作根本没有进行。
  经过研究,最后由刘邦拍板,在咸阳旁边再造宫殿,就把都城建在咸阳东侧,皇宫的修建工程由萧何同志负责。
  刘邦想舒服地在栎阳待几天,这个时候,他的家人也全都来了,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好多年没跟家人团聚的刘邦,很幸福。
  没过几天,警报传来:燕王臧涂造反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