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十三章:流云散尽

第十三章:流云散尽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23 23:04:54      字数:13159

第十三章
流云散尽
  汉家宫阙(162)——撕毁合同
  项羽带兵回去了,刘邦也让部下收拾东西,准备回关中了!和平的时光是任何人都向往的,有两个人除外,这两位同志就是张良和陈平。
  他们一起来见刘邦,看到刘邦一副归心似箭的样子,张良和陈平都急了,轮番上阵:领导,现在项羽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了,已经很好打了,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放弃呢!索性把他消灭了吧!
  刘邦有些茫然:这样做,是不是不讲信用啊?
  干不讲信用的事,刘邦同志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这个时候,一是身心有些疲惫,再有,就是可能是急于回去跟老婆孩子团聚罢了!
  对于守信还是失信的问题,张良和陈平都没有做什么阐述,他们关注的是刘邦的态度:老大,我们已经占领了一多半的天下,诸侯也都听我们的,这是个好时机。如果放过项羽,那就是喂养老虎,等他凶猛了,会对我们不利的!
  在张良和陈平的诱导辞里,又为我们留下了一句成语“养虎遗患”。
  这个时期,涌现出的风云人物多,战乱随之亦多;事件多,衍生出来的副产品——成语,也比较多。
  “那我们就干他娘的一票!”刘邦双眼放光,有利益就有真理,管他什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天理难容呢!还是先想着怎么赢得胜利吧!
  刘邦同志撕毁了他亲自签署的停战和约,决定率部向东,不顾脸面地去追击项羽。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刘邦同志脸皮之厚,在过去三年来的时间里,刘邦每次跟项羽遭遇掐架,必然遭遇殴打,回回都被打得溃不成军,除了逃跑,还是逃跑。现在人家撤军了,他这位战场上的屡战屡败的败将,却去追击打不过的对手!具有这种不知害臊精神的人,估计不少;但敢于向天下人展示的,除了刘邦,再也难找了!
  在这次无畏且又无耻的行动中,张良和陈平起到催化作用固然强劲,不过,即使没有这两位指手画脚,刘邦想到了,也会毫不含糊地去做的。
  公元前202年十月,追击部队到达了阳夏(河南太康)南边的时候,刘邦停下了脚步。可能是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是能追上项羽,我能打得过他吗?对追击能否取胜很是没有自信的刘邦同志,发出了英雄帖。
  刘邦给韩信和彭越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来助阵,共同完成对项羽的歼击。
  沿着项羽撤退的方向,刘邦一直追到了固陵(河南淮阳西北),这时,齐王韩信和魏国相国彭越,还是没有动静,他们没有动静,项羽这边有了反应了,因为刘邦已经追上了项羽。
  面对要追打自己的败将,项羽此时的情感和情绪,肯定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痛恨刘邦的公然毁约;震惊于刘邦的憨脸皮厚;后悔当初没有在鸿门干掉他!
  其实,干毁约这种事,刘邦不是第一次了,早在进武关的时候就干过,秦王朝在武关的守将,那位拜金意识严重的屠夫家的孩子,就是这么被刘邦搞掉的,这事过去还没有不久,只是项羽没有警惕,也没做什么防范措施。
  汉家宫阙(163)——做出承诺
  不说什么了,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项羽气得简直说不出话来,他要用痛殴来回击刘老三。
  又是在一个清晨,追击战打响了,不过,不是追的一方先动的手,而是被追的动了手。项羽掉过头来,带着季布和钟离眛,发起了对刘部的冲锋。在无数次交战,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惯例:只要是项羽本人带队,一交战,刘邦必败无疑。
  这次也不例外,刘邦又败了,大军后撤。依靠地形,快速修起了防御工事:深挖沟、高筑营墙。
  在战场上,刘邦同志扔下了约两万左右的尸体。项羽发了狠,这次一定要刘邦的命,于是,刘邦二十万左右的追击大军,被项羽的十万部队给围了起来。
  脸皮厚,固然可以吃个够,可也要为馋嘴付出一定的代价!
  追击战打到了这种程度,刘邦肯定很郁闷,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纳为:韩信和彭越不来跟自己汇合。根本不去想自己能不能打过项羽!
  “诸侯不来帮忙,对我的命令不理睬,怎么办呢?”刘邦这个时候只能求教智囊团了。
  “领导,现在是你表态的时候了!”张良对韩信和彭越的不作为行为,显然是进行了思考。
  “楚国就要被我们消灭了,可是彭越的待遇问题还没有落实,他是魏国的相国,现在领导魏豹没了,他也渴望封王,韩信虽然得到了任命,但那是他自己要求的,对您的意图还不清楚,所以,还得给他定心丸吃!”张良对事对人,判断一向准确。
  刘邦同志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再一次向韩信和彭越发出通知:速率本部向中央部队靠扰,共同消灭项羽。完工后,将划陈地(河南淮阳)以东,至黄海及渤海海洋面的地区,奖励给齐王韩信;将划睢阳(河南商丘)以北,到谷城(山东东阿南)地区,奖励给彭越,并将任命其为梁王。
  在利益的驱使下,韩信和彭越放弃了装聋作哑,挥军奔固陵方向扑了过来。受刘邦划地封赏的鼓舞,韩信在进军的途中,顺便搞了个九里山大捷,对外线的楚军进行了清理;还一举占领了以彭城(江苏徐州,项羽的国都)为中心的苏北,以及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大片领土,并且抓了项羽的堂兄弟项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楚国的柱国(主管军事中央委员级的高干)。
  如果不是干对自己有利的事,谁又会鸡不叫就起来忙活呢!
  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刘邦一方倾斜了!
  楚国的南线部队被瓦解了。刘邦同志总有一种全局观念,在被围困无援的情况下,仍然咬牙,派出了他的堂兄弟刘贾将军,率军渡过淮河,深入了占领的九江地区,并拿下了军事重镇寿春(安徽寿县),又使用引诱的方法,使南线总指挥,楚国的大司马(相当于军委主席)周殷投降。
  周殷在投诚后,工作非常主动,并充满了激情,从舒城(安徽舒城)带出楚兵,先是对六(安徽六安)的楚军和老百姓进行血腥屠杀,又帮着刘贾攻下了九江。
  有时,狼攻击狼,比人攻击狼更凶残,更恐怖。
  刘贾、周殷汇合了淮南王英布,打扫完南线战场后,一起率部约十万北上,来增援刘邦,中途,在赶到城父(安徽毫县下城父集)的时候,他们合伙犯下了一桩“屠城案”。
  估计是下城父的楚军不服,固执地进行了抵抗,惹怒了汉军,把下城父里的军民杀得精光,一个不留(有幸脱逃的除外)。
  有英布做领导的军队,犯下这样的罪恶,我们也不应该感到奇怪和意外。
  哀哉,乱世之生灵!
  汉家宫阙(164)——想家
  对于逆转的形势,这个时候,连傻子都能看出来,项羽的处境越来越艰险:他面对的是西侧刘邦的中央直属部队,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的四路大军,共计七十万左右,从北侧、西南、东北向他逼近。
  项羽不敢再跟刘邦纠缠下去了,他决定,不再围困刘邦了,尽管打了胜利,但前途险恶,他要跳出包围圈。
  从项羽开始在荥阳撤退的路线上看,他没有回彭城的打算,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是最近的,他没有走直线,先到太康,然后走淮阳,走东南方向,估计是想回吴中(江苏苏州),他想回到家乡,然后,再做发展的计划。
  再者,就是彻底的来一把“衣锦还乡”,虽然在分封完诸侯之后,项羽回了趟彭城,但毕竟吴中才是他真正的老家呀!对这个愿望,项羽可能一直没有忘记。
  从固陵再次撤退时,就是项羽想回彭城也回不去了,因为彭城已经捏在韩信手里了!
  他只能再向东南方撤了!他想回到他的发祥地吴中,那里吴侬软调,锦绣江南,春雨如酒,鸟语花香。在那里,可以治疗刘邦给他带来的心灵创伤。
  然而,此时的项羽所部,情况已是非常的糟了:后勤中断,吃饭困难;冬季到了,军士们还穿着夏装,在寒风中摇曳;更糟的是,项羽的十万人马,基本上成了孤军。放眼全中国,可以来增援的部队,为数寥寥,还都在江东,千里之遥,能不能来不一定,来了能不能起作用也不一定。处于孤军状态的战士们,情绪大多悲观,斗志不强,战斗力也就弱了!
  项羽的撤军进行的小心翼翼,个性强烈的项羽,不可能不想痛痛快快地杀一场,但是,刘邦的五路大军,不,确切说应该是六路,周殷所部也要算一路,在运动中,一步一步地占领楚国的城镇和乡村,逐渐形成一个美丽的包围圈。无论是双方兵力上的对比,还是士气的对比,还是占据的地理位置,汉军都已形成对楚作战的绝对优势。
  如果双方一旦交火,即使是项羽同志能够突围,那也是暂时性,这时,他离故乡江东老根据地,至少还有上千里的距离,突围后,还将面临再被包围的局面。
  项羽在尽量想把动手的时间往后拖,动手的时间越晚,他能回老家的希望也就越大。但战局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汉军的包围圈在形成的同时,也在以快速的动作,逐步缩小。在项羽到达垓下(安徽灵璧南)的时候,他不走了,因为他走不了了,他已经进入了汉军火力的射程之内。
  无论是向前走,还是往后退,都将与汉军亲密接触。
  项羽命令下属,在垓下修筑营垒,跟刘邦打个你死我活。
  刘邦同志这个时候兴奋了,满脸的红光,数不清的战士们,忙忙碌碌地包围项羽。刘邦心里得意怎么说呢!难以形容。
  看到项羽在垓下安下大营,刘邦知道,动手打架的时候又到了,不过这次,刘邦有了获胜的把握,用不着再逃跑了!
  但刘邦又马上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军队,我能指挥好吗?
  汉家宫阙(165)——布阵
  刘邦同志虽然处于兴奋状态,但对于自己的指挥能力,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担心战役被自己指挥砸了,有十分胜算的战役,要是毁在自己手里,那岂不是太掉链子了吗?以后,还怎么有脸当老大了,有没有脸当老大对刘邦来说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不能输掉这场围歼战。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也为了自己不成为笑料,刘邦把战斗指挥权交给了韩信,由韩信同志调度指挥各路人马。
  在刘邦授予韩信将旗、将印那一刻,韩信向刘邦投以深情而钦佩的一瞥:怕这么多部队被自己指挥乱了,汉王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汉国的最高领导——刘邦同志,要求韩信,此战务必全歼项部,为楚、汉血腥而疲惫的争斗画上句号,也省得自己觉总是睡不不踏实。
  汉国垓下前敌总指挥韩信,决定由自己的部队担负主攻任务,韩信这次率军三十万,是垓下会战中,最大的财主,一年多以前,韩信在刘邦同志的照顾下,成了无产者,从修武调走了他的部队,时间只过一年半左右,韩信又壮大起来了。三十万军兵,是他带来参加战斗的,齐国肯定还要有留守的,具体数字不详。
  目前,汉国各路部队的大体位置是:韩信的齐国大军驻在垓下的东北方向;英布、刘贾、周殷的九江大军驻在垓下西南方向,在八公山东北角,堵住项羽南下的道路;彭越的游击队编入了战斗序列,驻在垓下的北部区域,对垓下的项部造成风雨不透的合围之势。
  楚国一方,项羽主力所部驻扎在中间,将军季布、钟离眛于西南、东北两侧护卫。
  对于如何打这场战役,韩信显然有了充分的考虑,并形成了安全性极高的作战方案,当然,这种安全是针对于统帅部的领导们而言的。
  韩信调度本部及刘邦中央军五十多万,摆下庞大的军阵:自己居中主攻、诱敌,并根据战场变化,调度指挥;蓼侯孔熙为左翼攻击手;费侯陈贺为右翼攻击手;刘邦的中央直属机构,跟在自己后面,由将军周勃、陈武担任后部护卫工作,如果全线溃败,这两位同志负责接应。其他各部于外围警戒,并截杀有突围企图的楚军。
  这样的部署,对刘邦来说,是绝对安全的。前后左右,都没有危险,可以进攻,也可以安全撤退。
  韩信同志,将继续书写他军旅生涯的辉煌。
  在这次具决定性意义的战斗中,韩信又把自己摔到了阵前,他自己率三万精锐,向项羽发动带有侮辱性的挑衅,士兵们一边叫阵,一边纵情高歌,男高、中、低音一齐上。歌词大意是:
  楚国不得人心;
  天下都已经姓刘了;
  我们的韩总指挥就在这里;
  要砍下项羽的脑袋……
  韩信的挑战,更多的是歌声,激怒了本来就易怒的项羽,他率部下,疯狂地冲出了大营,向韩信杀了过来。看到项羽出来了,韩信及他的指挥部迅速向后撤,由兵将在前面跟项羽动手。
  没多久,韩信打前阵的三万官兵,就被项羽打得四处溃散,赶紧有组织地向后撤退。
  左翼的孔熙将军,和右翼的费侯陈贺,从两侧杀了上来。
  他们想截住项羽,但是没能如愿!
  汉家宫阙(166)——独力难支
  项羽的杀伤力太强了,上来多少汉军,都只有一个结果:送死。项羽的马太快了,狂风一般地向汉军阵地的纵深处冲去,两边的汉军纷纷死在项羽的枪下。
  项羽本人跟他大军的距离一下拉开了,跟在他身后,看到他身影的,只有为数不多的骑兵。后面的骑兵、步兵,也在拼死奋战,但他们渐渐地被蜂拥而上的汉军分割、包围,汉军的人太多了!
  杀在前面的项羽,很显然是想找到韩信,最好是刘邦,他想打掉汉军的指挥部,这样,冲出包围圈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提高了。但是,韩信在前方,为项羽准备了十路阻击部队,每路阻击队兵力约三万人,这就是流传较广的“十面埋伏”。
  所说的“十面埋伏”,其实就是十路阻击部队,说它是埋伏,有些勉强,说是“车轮战术”“人海战术”更为准确一点,韩信要跟项羽玩的,就是这个,这是此次韩信同志的主打科目。
  韩信同志的用意,其一,截杀项羽,消耗他的有生力量;其二:保护统帅部的安全,拖住项羽。
  在第一路截击部队被项羽打死、打散之后,第二梯队上,第二梯队不行了,第三梯队上……以此类推。
  十路阻击队全部用完之后,被打散的部队,重新被组织起来,紧密地包围在项羽同志的身边,韩信的车轮转动依旧。
  从这场所谓的埋伏战中,我们没有看到战争艺术的美感。
  前方的汉军杀之不尽,散而又来,回头看看自己的兵将,大多淹没在汉军的人海之中,尽管楚军很能打,但是,汉军人太多了,被打死了一片,又围上来一层,杀出了这层,外面还有一层,甚至数层……并且,楚军之间已经失去了配合,没有了队形,战线越来越长,越来越薄弱。
  汉军左右两翼的纵队趁机发动猛攻,韩信又调动刘邦的部分中央军,向前猛咬。
  项羽这时,觉得这样下去,自己会很危险的,就是没人能杀得了自己,也得被累死,而手下的兵士也会被韩信包了饺子,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他让季布、钟离眛两名勇将在后面截住汉军,自己带余部突围,项羽一边咆哮呐喊,一边舞动长枪,前后左右开弓。
  靠着表情的凶猛,如惊雷声般的断喝,更加上长枪的威力,项羽同志终于冲了人海。
  此战,经过近一天的打拼,项羽的楚军损失相当大,被韩信的车轮战轮死的,被抓俘虏的,有六七万左右,也就是说,项羽只剩下了三四万人。
  汉军也为此役付出了意料之中的、较为高昂的代价,死亡人数绝不会少于楚军,只可能多。
  疲惫、失望却依旧杀气腾腾的项羽同志,回到了大营,韩信紧紧地跟了过来,指挥大军,对项羽的大营实行包围。
  项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突围出去。
  韩信已然下定决心,要把垓下变成全体楚军的坟墓(被俘投降,自行脱逃的不计)。
  汉家宫阙(167)——夜半歌声
  在即将敲键盘,写以下内容时,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不忍,悲悯之意,潜入心底,但我还是依然坚持了下来。
  在韩信包围项羽大营后的数天里,激战不断。项羽的突围之梦越来越远,希望越来越渺然,但是,汉军也没有彻底摧垮项羽的反抗意识。
  张良建议,跟项羽玩一玩心理战,刘邦同意。张良找来大批会楚国方言的战士,组成阵前合唱团,经过简单的彩排,在每天的战斗结束,夜色降临时,就让他们都到项羽的大营外围,去循环反复地歌唱,直到嗓子唱破为止。曲目为现场制作的,听后让人悲伤想家的歌谣。
  张良将为汉字成语,再添一笔“四面楚歌”。
  这几天,气温骤降,天空中飘起雪花,落地为水,凝结成冰。楚军穿着单薄夏装,雨点打在身上,寒风吹来,再加上军粮断档,肚皮空空,其痛苦可想而知。
  煎熬,目前用煎熬来形容楚国,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苦楚、迷茫中的楚军,忽然听到了亲切的乡音,营外传来悠悠的歌声,低沉而凄凉:
  在这寒冷的季节啊,遍地雪霜;
  天是那么高,归雁的鸣叫是那么悲伤;
  战士们多么辛苦啊,天天得站岗;
  老家的田地,谁来耕种;邻居家的美酒,也得不到品尝;
  白发的父母啊,在倚门盼望;
  幼小的孩子啊,泪水流成两行;
  妻子怎么能忍受呢!寂寞地守着空房;
  骨肉家人离散啊,前方的路那么的渺茫;
  人,已经剩下不多了,真的要走向死亡?
  ……
  一曲难忘,一曲感伤,在这种凄凉的时刻,听到这种凄怆的歌曲,楚军思乡求生的欲望顿起。这歌声,其实就是一道逃亡动员令,楚军纷纷响应,扔下手中的武器,他们要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去,楚营一下子乱了,甚至一些跟随项羽多年,忠心不二的将领军官们,也加入到了逃跑的行列。
  亲汉的项伯也跑出来跟着起哄,而且不是一般的起哄,他的起哄加速了项羽部下的逃跑。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不理解项伯的这种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项羽同志可是他的侄子啊!他怎么会这么义无反顾的吃里扒外?难道他们平时有什么隔阂,那也不至于把侄子往死里整啊!若干年后,当我对世间百态有了一点了解之后,才能肤浅地概括项伯的行为,两句话:第一句比较俗:破鼓众人捶,墙倒众人推;第二句是成语:明哲保身。
  起完哄以后,项伯还觉得工作不太到位,于是,他来到了项羽的帐房,以安定军心为名,请求项羽到大营里巡视,以便他也共享到家乡的歌声,从而瓦解其斗志。
  果然,巡营的项羽听到歌声后,内心反应十分的强烈:汉军里楚国人怎么这么多!难道说楚国都被汉军占领了吗?
  夜半歌声,带给项羽更多的是恐惧。
  汉家宫阙(168)——血染裙衩
  惶惑、恐惧的项羽,营也巡不下去了,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营帐里。项伯却没有回自己的起居室,他又一次骑上快马,又一次去找张良了,不过,这次跟鸿门不一样的是,他不会再回来了!
  项羽同志有一位随军家属,是他的妃子虞姬(有传说她的名字叫虞薇,或叫妙弋,我个人认为可信度均不高),史书上对于项羽同志家庭及私生活方面的记述不多,可能在生活及娱乐等项目上,项羽跟刘邦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虞姬一直以她的美貌和柔情,赢得项羽的宠爱。看到项羽愁眉紧锁,神情寞落,虞姬为他温上了酒,希望项羽以酒代愁,但是,酒入愁肠,加剧项羽的悲愁。
  也可能是受到了四面楚歌的影响,后来,项羽同志也边喝边唱起来。很久以前,我的一位大朋友(年纪比我大很多)对我说:男人犯愁就会歌唱;女人犯愁就会哭泣。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因为他是在中断歌唱(说是狂吼比较贴切)时跟我说的,我知道,那时他正有心烦的事。
  在这个凄风苦雨,心情糟糕的夜晚,项羽为我们留下了那首《垓下歌》,这是一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点位置的悲歌:
  力量大得能够拔起山来啊,气概无人能比;
  时势对我如此不利啊,乌骓马不再向前驰骋;
  乌骓马不能驰骋了,我怎么办呢?
  虞姬啊虞姬,我怎么安排你呢?
  项羽反复咏叹这首即兴作品,虞姬在一边给打拍子、作和声,唱着唱着,他们唱不下去了,代替歌声的是项羽的哽咽,和虞姬的哭泣。
  旁边的卫士和侍从们,看到刚毅英勇的项羽流泪不止,也都难过地低下了头,大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大家都感伤得抬不起头来……
  《史记?卷七》: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天快亮了,我们得突围了!”项羽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也为大王唱支歌吧!”虞姬边舞边歌起来:
  汉军占领了我们的土地;
  外面都是楚声的歌唱;
  大王的力气已经使尽了;
  我活下去还有什么快乐!
  歌罢,虞姬抽出了宝剑,挥向了自己的脖子,她倒了下去,鲜血横流……
  后世的文人为了纪念这位忠贞、美丽的王妃,把她的名字制作成词牌子《虞美人》,代代传唱。如果没有《虞美人》,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就得挂靠在别的词牌子上去吟唱了。
  在虞姬身边的项羽,对于她的自尽,悲伤是可以肯定的,但他肯定是放纵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因为他知道,作为战败方的女性,如果被抓俘虏,将会有什么样的遭遇,特别是落到刘邦手里!
  《霸王别姬》是个伤感的故事,写这个故事时更伤感。
  进行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后,项羽草草地埋葬了他的爱人。之后,他跨了乌骓马,握紧了长枪,只带着他的亲兵卫队,开始突围。
  汉家宫阙(169)——误入歧途
  跟随项羽突围的,只有八百人,都是他身边的精锐战士,如果不是有出众的本领,也不会被选在项羽的身边。
  这时候,项羽的部下,绝不止就剩下这八百人,而且还有季布,和钟离眛的队伍。但是,项羽走时,并没有对部下进行组织,也没有通知季部和钟部,可能是虞姬的死,使项羽同志精神有些恍惚,也可能是项羽不想带上累赘,他觉得,突围,只要他一个人就可以做到了!
  无论是精神障碍,还是想甩掉累赘,项羽的行为都将被定性为:弃军。作为一个统帅来说,“弃军”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在人生行将结束的时候,项羽为自己写了很不光彩的一笔。
  他手下的季布、钟离眛在知道项羽自行突围后,精神支柱瞬间坍塌,也都自己找自己的出路去了。
  楚军彻底溃散了。
  天亮了,汉军发现楚军大营情况异常,韩信立即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项羽逃跑了!他马上命令灌婴带五千骑兵,去追杀项羽。
  这个时候,汉军的骑兵,已经由灌婴统领了,原骑兵司令夏侯婴同志,被分配去负责战车的指挥工作了。
  动作快如疾风的项羽,这时已经渡过了淮河,回头望望,能跟上来的也就一百多名战士,其他的都掉队了。
  在跑到阴陵(安徽定远西北)的时候,项羽同志对方向有些迷茫,有些辨别不清东南西北,就在他感到茫然的时候,发现了农田有位正在忙活的农夫。这个季节,应该不是种地,也不是铲地,可能是在搞抢收。
  项羽觉得看到了希望,赶紧去问农夫:我要回江东,去苏州,该怎么走?
  农夫抬手向左边一指:往那边走。
  项羽纵马向左边跑了下去,不久,他才知道,农夫指给他的,是一条错误的路线,这原于,农夫认识项羽,他不但认识项羽,还对项羽很了解,并且对项羽不管军民都下死手的行为很不满,或者说是痛恨;他应该知道垓下发生了什么事,他也知道他的错误指引会给项羽带来什么,但他希望那样的结果发生。
  项羽很快不能跑了,前边的路没有了,眼前一片沼泽泥泞,根本没有路。没办法,项羽又折了回来。
  因为在歧途上往返,给灌婴的追击创造了时机,项羽同志遭到了灌部的截击,只得率军(也就百十来人了)向东冲杀。在到达东城(安徽定远东南处)的时候,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战士。
  而灌婴的骑兵却追上来几千人,这时,汉军很少有掉队的。刘邦同志发下悬赏令:谁杀了项羽,重赏,重封。大家都不想错过升官发财的机会。
  项羽率仅存的亲兵们,占据了一个山头,望着下面黑压压的汉军,项羽感到,要突出重围,回到家乡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生死时刻,他反而镇静了。
  骑兵战士们都聚到项羽的周围,项羽以激昂的语调,对自己的生平做了简单的总结,同时,再一次下达了攻击命令。
  汉家宫阙(170)——谁能杀我
  项羽同志的发言如下:同志们,我项羽自从起兵造反以来,已经八年了(实际是七年多一点),亲自参加的战斗有七十多场,所有敢跟我抗衡的,都被我打垮了!我要打击的敌人,没有不投降的,我一直是个强者,所以才能称霸天下。但是,现在我们被困在这时里,这是上天的意思,上天不想让我活下去了,而不是我指挥的作战有什么错误,今天要抱定必死的信念了。
  到了最后的时刻,项羽也没有检讨自己过去的不当行为,而把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了上天。上天恐怕不会来为他埋这个单。
  接着,项羽又命令骑兵:我愿意为大家痛痛快快地打他一仗,一定要做到三点,第一,打散包围圈;第二,杀死汉军的将领;第三,砍倒他们的军旗。我们这么能打,还要失败,各位就知道,这是上天的意思了!
  项羽把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击,并约定在山头的东侧集合。
  “我先给大家拿下一员汉军将领!”项羽第一个吼叫着冲下了山头。他经过的地方,汉军骑兵就像狂风中摇晃的小草小树,纷纷倒下,纷纷后退。一名骑兵将领跑得慢了点,被项羽的枪头点中。
  当时,汉军阵营里,有对武艺痴迷热爱的兵家,把这时项羽杀人用的招式记了下来,后来经过整理,出品了一套枪法,名曰:霸王摔枪式,由于枪法过于狠辣,学会的人一般情况下也不用,这套枪法每招每式都是要命的,更要命的是,攻击敌人的同时,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很有可能是这样:你杀死了敌人,自己的命也被对方拿走了!
  可见,这时的项羽在玩命了,真的不打算活了!
  项羽向东侧山头,寻找其他同志时,汉军的骑兵将领杨喜贴了上来,在他追到离项羽很近的地方时,项羽同志回头,瞪眼,怒喝,杨喜恐惧,并波及到战马,掉头向后,跑了几里的路,才停下来。
  在山的东侧,项羽和他的战友们汇合了,汉军很快发现了项羽的位置,并分三路包围了过来。项羽又率兵向下冲杀,又有一名倒霉的汉军都尉(级别低于将军),死在了项羽手里,百名左右的汉军,成了项羽炫耀功夫的牺牲品。
  打了一通,项羽又一次跟他的骑兵汇合,在点名时发现,只有两名战士没能回来。项羽得意地看着大家:“各位看我打得怎么样?”
  “跟大王您说的一样!”战士们显然很兴奋,很受鼓舞。
  项羽这次把二十六名战士聚在一起,编成了一个突围纵队,然后,乘汉军组织合围,处于混乱的机会,一起冲向包围圈。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还是没能挡住项羽的冲击。
  项羽和他的战友们,一边打一边往南撤退,在退到乌江边上的时候,项羽已经很疲惫了。但是,他还活着,实际的情况是,没人能杀得了他!
  汉家宫阙(171)——末路
  在乌江的渡口,项羽看到,有一只小船停在岸边,从船上走下来乌江的乡村领导——乌江亭长。
  “大王,我在这里等你呢,请您坐船过江回家吧!”亭长同志十分的恭敬。
  “江东虽然地方不大,但也有上千里的面积,几十万的民众,建立王国也够规模了,您快过江,汉军追上来就不好办了!”亭长一边安慰项羽,一边催促他上船。
  项羽笑了,不是看到生路的喜悦,因为那笑容十分的凄惨:“上天不让我活了,我就不活了,还渡乌江干什么!”
  “当初家乡八千名青年壮士,跟我一起出来打天下,现在他们都不在了,我一个也没带回来,就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不埋怨我,我也没有脸见他们了!”项羽说的应该是真实的内心感受。
  已近故乡更怯行,这是大多数离家在外人的心态,而项羽同志还不是一般的怯行,心中有愧,羞归故里。生龙活虎的八千名青年,带了几年,全给带没了,这比出门做生意赔得一穷二白,闯世界闯得头破血流,要严重得多。
  羞愧之心,人皆有之,项羽虽然在嗜血上超乎常人,但这一点还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的。
  这种羞愧之心,可能是在见到家乡人亭长后,在项羽的心里骤然倍增,使他下定决心:要去陪伴那八千江东子弟兵。
  “我知道,你是个可敬的人,送你一件礼物,我的这匹乌骓马,跟随我五年了,曾经有过一天跑一千里的好成绩,现在我不忍心弄死它,但也不能留给汉军,就送给你吧!”估计项羽原打算让乌骓马给自己陪葬了!
  王妃虞姬,乌骓骏马,是项羽心中的最爱。
  面对态度坚决,表情坚定的霸王,亭长无语。
  送完战马后,项羽命令所有的战士都下马,手持短兵器,要跟汉军再打一场肉搏战。
  果然,汉军很快又追了上来,项羽带着他的战士们,又冲进了汉军的战阵,在地上跟汉军骑兵打在了一起。
  战马没有了,但项羽同志的勇猛一点也没减弱,经过一阵拚杀,又有几百名汉军死在项羽的脚下。项羽同志也光荣负伤,伤口达十余处,然搏杀依旧。
  在一个回身的时刻,项羽看到了他的老部下,现任汉军骑兵司马(品级稍低的将领)的吕马童,项羽此刻肯定是有些灰心了:我的人都跑到刘邦那儿去了!
  他指着吕马童高声喝喊:“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
  吕马童避开了项羽依然霸气的目光,转身对将军王翳说:“这就是项羽大王!”
  王翳难道不知道这个被围杀的人是项羽吗?肯定知道,吕马童为什么还要转身告诉他,这是典型的没话找话,目的就是掩饰恐惧,避开项羽咄咄逼人的目光。
  就在吕将军和王将军犹豫是后退,还是待援的时候,项羽又发话了:“我听说刘邦下令,谁要是取了我的脑袋,赏给千金,封万户侯,我们是老朋友,今天就成全你了!”
  吕马童由惊恐变惊喜。
  项羽同志说到做到,宝剑横颈,毅然自尽。
  霸王,只能死在自己手里。
  项羽闭上了双眼,垓下战役落下帷幕,从刘邦暗度陈仓时算起,四年多的楚、汉战争,也随着他的自我了结而画上了句号。
  汉家宫阙(172)——之后的事情
  在一阵短暂的沉寂之后,汉军的队伍沸腾了起来,喧闹的欢呼声中,夹杂着哭爹喊娘的惨叫。
  在项羽的自杀现场,发生了哄抢事件,哄抢的对象是项羽同志的遗体。
  连项羽都知道,自己的脑袋在刘邦那里很值钱,那么汉军也就更知道了。项羽死了,笼罩在汉军兵将心头的恐惧散去了!于是,大家一拥而上,争着割项羽的人头。
  在你争我夺,你推我抢的过程有,有人下了狠手,直到搞死了几十条人命,项羽脑袋的归属才尘埃落定:王翳得到了项羽的头(是不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不确定),其他四位将军分别得到了项羽的四肢及连带躯干部分,这四位将军分别是: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
  冲锋在前,吃苦、挨累的大都是小兵,记功劳,捞实惠的往往是军官。
  刘邦同志在验明这五位将军手里的肢体,及脑袋真实无误后,超水平地兑现了他的承诺,五人全部给予了封赏: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我们看到项羽生前,好象除了屠杀就是摧毁,在死后,居然造福,使五个人同时封侯,风光无限。
  项羽死去,楚国的领土一片和平景象,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停止了抵抗,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再说根本也打不过人家了。只有以前怀王封给项羽的领地——鲁县(山东曲阜),不肯屈服,拒绝做刘邦的臣民。
  当初怀王把鲁县(山东曲阜)封给项羽,也是有一定寓意的,这里是孔子的老家,诗书琅琅,礼乐轰鸣。他可能是希望项羽受到礼仪的熏陶,祛掉人性中的暴戾和凶残。但是,怀王失败了,最后还是死在项羽手里;项羽成功了,他保持住了暴戾和凶残,但他也死了,他是死在自己手里!
  听说鲁县不认自己这个领导,刘邦第一个念头就是:把鲁县的人全他娘的杀光了吧!
  后来又一想,不妥,鲁县是礼仪之乡,儒家的发祥地,真要把孔子的老家,和孔子的后人全杀光了,那将在全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于是,刘邦改变了主意。
  他在去谷城(山东平阴县西南)安葬项羽时,顺便到了鲁县,把项羽的头向那里的群众做了展示:项羽都没了,你们还闹腾,有什么意思,乖乖地做顺民吧!
  果然,鲁县的官吏,和群众看实实在在地看到了项羽的脑袋后,没脾气了,不再坚持了,承认了刘邦这位领导。可以说鲁县是最后投降的地方,礼仪之地,坚持起来“义”字也不含糊。
  在项羽死后,受到了刘邦的优待,按照当初怀王册封的鲁公的规格举行安葬仪式,这是让世人明白,我刘邦起兵造项羽的反,不是为了自己当老大,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怀王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刘邦还亲自为项羽选择了安息的风水宝地,山东谷城。并不远千里为他送葬,这是一种看着很可敬的精神,刘邦同志亲眼看着项羽入土。
  他放心了!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追杀自己了!同时,刘邦也感到一阵的失落。
  琴台冷寂,江湖高处不胜寒
  汉家宫阙(173)——你安息吧
  刘邦同志对项羽从来都是相当的重视,而且重视到底,不但不杀不罢休,杀了还要负责埋上。比起有些草寇奉行的“只管杀,不管埋”的非人道理念来,刘邦在品质上要高出一筹或多筹。
  跟随来送葬的队伍,规格也比较高,陈平、张良等高层文职人员,也在送葬的行列中。
  在此期间,张良还唯恐天下人不知,大张旗鼓地办了一件私人的事儿,他在谷城找到了一块黄色的大石头,状似人形。张良说,这是我的老师“圯上老人”。
  大家在觉得可信同时,也都觉得头皮发麻。因为,以前张良说过他跟他老师相约的事,时间吻合,地点也相符;这张先生和他的老师难道真的属于灵异一类吗?有人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有人则不敢想下去了!
  张良后来把石头带回了家,每天烧香上供。
  张良同志的身上神秘的色彩更浓了……
  对项羽的优待,不光是刘邦同志富有人道精神的做秀,还有出于曾经的私人感情。毕竟他们并肩战斗过,为造秦王朝的反,他们蹲过一个战壕,共享过一顶帐篷,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兄弟情。
  两个人掐架时,恨不得马上弄个你死我活,可当项羽被掐死后,刘邦心中肯定觉得有些不忍了,他又回忆起了过去亲密时的一幕一幕。朴实的项羽老弟整天“刘哥,刘哥”地叫着,现在却死在自己的手里,悲哉!所以,刘邦同志在项羽墓前痛哭失声,且持续了良久的这种看似反常情况,却是可以理解的。这里没有猫哭老鼠的成份,而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在对待“项家军”里来投诚的,和被俘的人员,刘邦同志也同样给予了,头号“楚奸”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其他的项佗、项襄等三人,都受到了刘邦封侯的恩赐。同时,刘邦又给他们附加了一个条件:你们不能姓项了,以后得跟我姓刘了!并美其名曰:赐姓。一般人还没资格享受这种荣耀。
  其实刘邦是为了帮助他们忘记过去,重新开始人生的旅程;再有,刘邦同志可能也从心底反感这个姓氏。
  不管刘邦是真心待他们,还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大度,这种做法都会赢来赞美。但我不知道,这几位跟刘邦姓了刘同志,会不会脸热。在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怎么开口!特别是项伯,其政治品格遭到了后人的蔑视,至于跟刘邦结亲家的事,估计他也不会有勇气提起了!或许是没来得及提,因为过了三年左右,他就去世了!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从项羽自杀时开始,两千多年来,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和惋惜。愚以为,项羽能卷土重来的希望十分的渺茫,几乎是不存在的!
  韩信是不会罢手的,每场战役他都要打出满意的效果来!刘邦也不会放过他的!有他在,刘邦是睡不好觉的!
  即使项羽真的渡过乌江,回到他的老家,那么,他的终点就很有可能是吴中,只是换个场所而已。
  他打的巨鹿之战,可以说对整个革命形势的扭转,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笔功绩,到任何时候,后人都是承认的。
  彭城之战中,他以少胜多,制造了一个突袭的经典案例,对来犯的刘邦予以抒情般的痛殴。我们不能否认,项羽极具冒险精神的军事才能,在这两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而大多时候,他的长枪铁骑下,都要性格使然地葬送无辜的生命,使我们看不到他行为的光芒所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