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六章:北征

第六章:北征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17 20:56:15      字数:19810

  第六章  

  北征(1)
  序曲之一
  李斯执政的时代结束了,赵高做了秦政府的丞相,天日更暗了!
  新官上任,赵高要出政绩,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立即下达作战命令给章邯:马上肃清盗贼。
  章邯派出的间谍回来报告:项梁所部现在军纪松弛,项梁天天喝酒,军营门口的岗哨也经常脱岗,时有时无。
  项梁所部的这些情况的确出现了,参谋宋义觉得这种状况很危险。给项梁提出建议:现在军纪松懈,会向不利的发向发展,对于章邯,不能大意,他可是善于用兵的!
  此时的项梁,明显地骄傲了,在连续的军事胜利面前,项梁的飘了起了!
  这位兵书读得特别熟的老将,忘了一条军事警言:骄兵必败!
  “老宋,你不要太紧张了,章邯肯定被我打怕了,不会来找死的!过两天咱就杀过去,看章邯往哪儿跑!
  “田荣这小子不听话,不肯来跟我一起行动,我想派人,先去骂他一顿,要再不来,我就去打他了”项梁对田荣的不配合很不满意。
  宋义觉得项梁的思维有些混乱,第六感觉告诉他:部队目前的处境有些危险了!
  “那我就去田荣那儿,催他来会师!”宋义灵光忽现,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路。
  在宋义向东走的半路上,遇到了齐国的使者,也就是联络人员,高陵君田显,两人聊了一阵,宋义告诉田显:项梁那里现在很危险,恐怕要被章邯吃掉,你要去项梁那里,还是慢点走,以免跟着倒霉!
  因为天气不好,项梁那里,上至将领,下到小兵,每天就是吃饭、睡觉,警备的概念一点也不存在了!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章邯使出了他惯用的作战方法:突然袭击!
  项梁这边的楚军毫无准备,章邯率军队冲进了大营。
  楚军乱了起来,除了警醒、机灵的,大多被杀了!
  项梁在睡梦中被惊醒了,老将军来不及穿上甲胄,只穿了一身睡衣,拎着一把短剑,想要突围。
  在这个危险时刻,项梁偏又遇到了个最不愿见到的人—章邯,这时候的项梁清醒了,他知道:跟章邯遭遇,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惜,项梁清醒得太晚了!
  章邯是憋足了劲来的,自从他带兵出关以来,只在东阿吃了项家军的苦头,不服啊!发泄起愤怒来,格外的有劲。
  在两人简单地拼杀几下后,项梁惨死在章邯的刀下!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可以增添胜利的信心;但如果在战术上也藐视敌人,就很有可能会挨打,付出代价,这代价也许就是生命!
  自从楚国被秦国吞并之后,项梁就带着项家子弟们,等待着光复楚国的机会,为了树立威信,培养下一代,项梁付出了许多的辛苦,机会来临时,项梁也把握住了,尽管他搞“借鸡生蛋”,用诡计杀死会稽太守殷通,只有这一点,很难得到理解!
  虽然是复国心切!
  在雄赳赳,气昂昂地渡江之后,项梁也没有辱没他“名将之后”的名声,军事上的建树,使他成为各诸侯国抗击秦王朝的主心骨儿!就像他在吴中时,谁家的婚丧嫁娶,都要由他来主持一样。
  如果他一生都在吴中做司仪工作,那么他的一生将是位合格的好司仪。
  他的身世背景和抱负,注定他不会平凡地把司仪的工作进行到老。
  如果他能够在胜利面前,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用兵,像培养子弟们那么用心,那么,他也很可能成为一位常胜的军事家,不会遭遇到兵败被杀的不幸!
  如果他不把项羽、刘邦派出去,章邯在他的克星项羽面前,大刀就不会耍得那么流畅,不至于使自己把命搭上!
  北征(2)
  我们也可以认定,项梁是死于“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这个概念,是一位气象学家扔出来的: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刮一场龙卷风。
  咸阳这边李斯、赵高对着扇翅膀,赵高扇死了李斯!接着赵太监的气流又震动了章邯,章邯的震动又传向项梁,导致了项梁的去世。
  不管怎么说,老将军项梁,对于大革命的推动作用,无疑是积极的!
  序曲之二
  项梁兵败被杀的消息很快传到外黄,刘邦、项羽因为天气的关系,军事上也没什么举动,正等天气转好呢!天气没好,却传来了坏消息!
  项羽听到叔叔阵亡的消息,反应十分强烈—马上晕死了过去!
  旁边的刘邦等人,马上对项羽进行了复苏抢救,一通手忙脚乱之后,顶羽终于缓了过来,放声哭嚎了起来!哭得十分悲伤,可以说是动天地,惊鬼神!
  我们之所以认定项羽的悲伤是发自肺腑的,是因为有一个人也受到了感染,那就是刘邦同志,也跟着掉了眼泪,要知道刘邦同志心胸比较宽,换而言之,就是在感情这方面,有些没心没肺!就是自己的叔叔死了也不一定哭!
  集团军的主帅死了,征伐工作也没法继续进行了,刘邦项羽所部只能全线撤退。
  此时,形势对楚国来说,很不利!
  楚怀王在吕臣的建议下,把首都迁到了彭城(江苏徐州)。要说这位楚王策熊心,还真有些统帅的才能,在这个似乎要黑云压城的时刻,并没有慌张,而是积极地部署兵力,调整统帅部结构!
  首先,怀王命令项羽的部队跟将军吕臣(就是替陈胜报仇,杀死驾驶员庄贾的那位将军)所部合而为一,自己担任总指挥。
  接着,怀王对人员进行了封赏和调配:封刘邦为武安侯,兼砀郡军政长官,武安侯比沛公的爵位要低一个规格,但沛公是刘邦自封的,武安侯毕竟是得到的正式册封,刘邦也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项羽被封为长安侯,号称鲁公;
  吕臣被封为司徒(相当于总理);
  楚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基本上做好了防御工作。
  然而,章邯可能觉得楚军已经被打掉了,楚国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就没有乘胜扩大战果,而是把屠刀向赵国挥去!
  章邯的这一失误,不但使楚国有了喘长气的机会,也让魏国得到了可乘之机,魏国国君魏咎的弟弟魏豹,在楚国的支持下,收复了大片魏国的领土,怀王就封魏豹做了魏王,使魏成为了自己的附庸国!
  怀王也是个有进取精神的人,不久,便召开了军事会议。
  在军事会议上,怀王对目前的形势做了比较客观的分析,最后,怀王进行了作战动员:“各位将军,消灭秦朝,推翻反动统治,是我们的责任,哪位愿意带兵去攻打秦国的老巢咸阳?”
  面对怀王如此高难度的期望,各位将军们都把头低下了,唯恐被点名!会场一片沉寂,谁都知道:这是个苦活累活,更主要的是,很可能没等你干出成绩来,小命就搭上了!
  “武信君虽然不在了,我们的灭秦大业还要继续,谁能担当这个重任?我知道,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谁能完成,我就封他做秦王!”怀王深深地懂得“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吃草”的道理!
  “领导,我愿意去!”重赏之下,刘邦比平时的反应更快,怀王的话音还没落地,刘邦就第一个回应了!
   “我也要去!”第二个站出来的是项羽。但他的声音要比刘邦高得多!
  北征(3)
  “我叔叔被秦军杀了,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我愿意跟刘邦一起杀进咸阳,消灭全部敌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怀王没许愿时,项羽没有站出来!
  对项羽所说的报仇,我一直怀疑其中的真诚!

  序曲之三
  看到封官许愿奏效,怀王也挺高兴,当即下命令,让刘邦项羽集合所部,准备向西,攻打咸阳。
  就在刘项两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怀王熊心这边出差头了:他不同意项羽去攻打咸阳了!项羽“蹭”的一下就跳了起来,大声质问怀王:为什么不让我去了?
  怀王没有回答项羽。
  原来,有大臣跟怀王提出了建议,项羽还是不派的好,这小子太嗜血好杀,派他去,就是攻下咸阳来,把人都宰光了,对我们有害无利!
  怀王觉得也是,杀人太多会产生恶劣的政治影响!但又不好直接跟项羽说:不让你去,是因为怕你把秦地喘气儿的都弄死了。
  项羽不断地找怀王理论、请命,搞得怀王也挺发烦。
  关键时刻,赵国派来的使者,让怀王解脱了!
  原来,章邯北上的军队把赵军的主力击溃了,并一路穷追猛打,在河北巨鹿对赵军几乎形成核围。赵国真的到了危急的时刻!
  赵王派出使者,向各国诸侯求教,怀王看过赵国的求援信后,马上堂而皇之的确定、下达军事命令:刘邦率所部向西去攻打咸阳;
  项羽向北,攻打巨鹿的章邯,排除赵国的险情;
  哈哈!你项羽不是嚷嚷要给叔叔报仇吗!杀你叔叔的仇人就在赵国,如果你不去,那就等于打自己嘴巴子了!你请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封王,说报仇就成了谎话!项羽同志,乖乖的去赵国吧!
  出现的这个转折,并没有让项羽沮丧,向北进军,毕竟有仗可打、有仇可报、有人可杀……
  让项羽不爽的是,自己没有被任命为主帅,怀王下达了一项让人意外的任命:宋义做了司令官(上将军),项羽为副司令(次将),范增做第二副司令(末将)。
  宋义以前只做过参谋之类的职务,并没有过统率军队的经历,那么怀王为何会对他委以重任呢?
  原来,怀王在会见齐国的使者田显时,田显在怀王面前高度肯定了宋义的军事判断能力,让怀王对宋义刮目相看!
  于是,楚国的军界冲出宋义这匹黑马!
  此时的宋义,不但做了司令长官的宝座,更被怀王的抛给他的荣誉光环所笼罩——授予他“卿子冠(音观)军”的华美称号!
  “卿子”这个词,是那个年代对出众男子的赞美之辞,相当于“公子”、“君子”、“美男子”之类的褒义词;“冠军”也就是统帅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也就是:统率全军的是位出众的男人!
  宋义美呀!心里喜洋洋、美滋滋的!
  然而,宋义的厚度注定:这一切都是短暂的!
  在楚国厚厚的期待的目光中,宋义带着部队开拔了!
  这次分别后,宋义没能幸福地回到怀王身边!

  序曲之四
  在送走宋义的北征队伍之后,怀王又为西进的刘邦送行!
  怀王对刘邦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几百年来,楚国跟秦国就明里暗里的较劲,实力经常是伯仲之间,在诸侯林立的时期,整个政治局面,隔三差五地就被洗牌,但坐庄的经常是秦国和楚国,由这两国轮流来充当老大的角色。小的诸侯谁也不敢得罪这两大强国,巴结这个,又不能让另一个瞪眼睛,于是一个成语“朝秦暮楚”应时而生了!今天怕秦国抽耳光,明天担心楚国打屁股,也真难为这些小兄弟了!
  后来,随着秦王朝的诞生,诸侯国风云散尽,似乎一切都有了定数!然而,暗流一直在涌动。
  就在秦国一统天下的前夕,楚国的隐士南公咬牙跺脚地预言:别看楚国只有三个大家族(这三个大家族分别是屈家、景家、昭家),将来消灭秦国的,一定是我们楚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对于“三户”的解释有好几个版本,我觉得这种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北征(4)
  我不认为南公老先生能预见到怀王军事部署;不可能先知项羽的胜利;也不可能预见到刘邦占领咸阳。但他预言楚国将终结秦国,也不是一点根据也没有的,我想:这里面除去愤恨、诅咒的成份外,更多的应该源于老隐士对于楚国人坚韧顽强个性的认识。
  不服输,就会有希望,楚国人就是有这个不服输的劲头!
  南公的预言,将在怀王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成为现实!南公也将和他的预言一起被记入史册!南公不断地被神秘化!而预言的本身,不断地被一些超强的想象力所演绎,被赋予新的含义。
  楚国对秦王朝新一轮的打击开始了!
  虽然副司令(次将)这个职务,让项羽有些郁闷,但想到将要进行的厮杀,项副司令还是挺兴奋的!
  可是,项羽同志马上兴奋不起来了。
  公元前208年十月,救援部队走到安阳(河南安阳南)的时候,司令官宋义下达了一项命令:就地安营驻扎,没有命令不许乱动。
  赵国的求救人员直急得抓耳挠腮,反复催促,此时赵国的局势已经更危险了,因为章邯那里,又加入了新的力量,秦朝的另一位将领王离,也来给章邯助阵。并且,章邯建立了坚固的补给线,军需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到一线,士气高得不得了!
  赵国上下,从宫廷到军营,从政府官员到普通老百姓,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怕极了!
  宋义对催促反应淡漠,根本不往心里去,整天没事似的!
  大家都不知道司令官什么意思。
  就在部队休闲到第四十六天时,项羽实在忍不住,来质问宋义,为什么停止不前,不去救援赵国。
  宋义的回答很让项羽意外,也让项羽对司令官鄙视起来!
  序曲之五
  项羽跟宋义的对话如下:
  项羽搓手跺脚:“赵国那边情况很危急了,我们应该马上赶到救援,赵军从内向外打,我们从外往里打,内外夹击,一定能打跨章邯!”
  宋义一脸的不屑,眉毛挑得老高,对项羽说出了他的战略意图,这位宋司令的想法,总结起来就是:坐山观虎斗!先让秦军跟赵军掐起来,如果秦军胜了,经过搏杀,他们也累了,可以以逸杀劳;如果赵军胜了,那就没有救援的必要了,咱们就杀往咸阳,争取先到先得,可以有封王的收获!
  他要项羽不用担心赵国前途,并且还拿三种动物的特性举了例子:牛虻能把大牛叮咬得乱跳乱蹦,但是却对虱子虮子无可奈何!
  “如果说上阵跟敌人拚杀,这方面你比我强,如果说运用计谋策略,那你就不如本人了!”哈……
  显然,宋义为自己的聪明陶醉了起来,到最后肢体语言也夸张了起来,有些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
  两人会谈的态度都很坦诚,但却很不友好!
  项羽默然退了出来!
  司令官躲避战斗的自私心理,让项羽瞧不起这位主帅了!而宋义最后的狂妄和得意,对项羽当面的嘲笑和贬低,无疑让项羽产生了愤怒的情绪!
  不一会儿,司令官宋义传出命令,在命令中,这位宋司令又拿三种动物的特性说事:如果有谁像老虎那样凶猛,像公羊那样不听话,像恶狼那样贪婪,就杀谁的头!
  不用多解释了,直接针对项羽!
  自己觉得官大一级就可以压死人,宋义同志对动物的特性有所研究,但他忽略了项羽的特性:杀人是不眨眼的!不管谁都能杀,都敢杀!
  这时,宋司令又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国。透过这件事的表相,看到了这样的实质:宋司令跟楚国不是一条心。
  北征(5)
  以你宋义统军司令的职位,给儿子安排个工作还成问题吗?你把儿子送到齐国去做官,齐国虽说是友邦,但毕竟是外国,你把儿子安排在外国,你居心何在?这大有里通外国的嫌疑!
  宋义全然不理会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非常隆重地为儿子送行,一直送到无盐(山东省东平县东南),有那里摆下丰盛的酒宴!
  里面是宋义带着高级军官们海吃海喝,外面的战士们在寒天冷雨中站岗值班!
  不满的情绪在蔓延……
  项羽开始了他行动的铺垫工作,找了许多军官、士卒谈话:今年农作物的收成很不理想,我们这次出兵给赵国解围,怀王把全国的钱粮都舍了出来,老百姓已经是吃糠咽菜了!士兵们的伙食也让人心酸!可是宋司令却不顾这些,为儿子送行,带着军官胡吃海塞;在局势危险的时刻,宋司令不去跟赵国共同攻打秦军,却想在这里捡便宜,完全忘了我们出征的目的!
  “不体谅我们战士的辛苦,一门心思地谋私利,宋司令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后,项羽对宋义的人格下了定论!
  其实,对于宋义派儿子去齐国当相国的用意,项羽应该是很清楚的,也是针对他项羽的:跟齐国拉关系,准备将来共同对付项羽!
  楚军上上下下,目睹了宋义的种种不正当行为,加上项羽的思想工作,可以说对宋义已经恨不得杀而快之了!

  序曲之六
  时机成熟了!项羽要出手了!
  在杀人这种事上,项羽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动作起来疾如风雨!
  危险已经降临,宋义却没有丝毫的警觉。
  这个早晨,宋义正在用心的洗脸漱口,项羽走进营帐时,宋义也没太在意,副司令来自己这里汇报请示工作、礼节性的问候都很正常。
  宋义能料到项梁的兵败,却没能料到项羽会对自己下手;更没有感觉到项羽进来时带着浓浓的杀气!
  项羽有没有问候宋义:上将军早!宋义有没有回答:早!我们不得而知。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只知道,在那个极其平常的早晨,项羽做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在“卿子冠军”上将军宋义的洗漱还没结束时,项羽搞了突然袭击,飞快拔出佩剑,麻利地做掉了宋义。
  来不及反抗,更没有逃脱的机会,宋总司令的洗漱在非正常状态下终止!顶多也就是扑腾、抽搐了几下!
  宋义的生命和他的统帅生涯自然结束了!
  杀人要有理由,何况杀的是总司令呢!
  项羽马上把各位将领召集起来,向大家说明了做掉宋义的理由:上将军跟齐国勾结,要和我们楚国作对!并做了有力而不实的补充说明:是怀王熊心给我的秘密命令,要我杀了宋义。
  宋义、项羽所率领的援军,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原来项羽的部队,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有人替宋义抻头了!
  更何况此时的项羽,两只眼睛瞪得溜圆,说话声音像响雷,一脸杀气,让人心惊肉跳!
  你去说他的错误,那是活得不自在了!
  在大家一致力挺之下,项羽做了代理司令官。
  宋义被我杀了,他儿子到了齐国做官,以后肯定有麻烦。项羽不能让自己的杀人夺帅工作有什么疏漏,马上派出工作人员,追上还在赴任途中的宋襄,杀死了事,后患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代理司令,总让人觉得差了点意思。于是,给怀王打了工作报告,汇报了现在部队的情况:总司令图谋不轨,还不玩活儿,让我给宰了,大家让我做代理领导,您看以后该怎么办?
  北征(6)
  怀王一直对项羽有一种防范的心理,不希望项羽做强做大,所以曾命令项羽和吕臣的部队由自己指挥,就是担心项羽做强做大,将来不听话,甚至造自己的反。
  这次放出项羽去救援赵国,本以为凭宋义的智慧可以控制住项羽,怀王打着如意算盘,但结果还是没能如意。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还要以大局为重,怀王很不情愿的颁发了委任状:任命项羽为上将军(总司令)。并下达命令,要项羽火速驰援巨鹿,解救赵国的危难。
  项羽,这位二十五岁的青年,凭着自己的果断和勇猛,踏着总司令宋义的鲜血,走上了统帅的岗位。
  这里,将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

  巨鹿会战之一
  项羽在安阳夺帅的举动,对楚国上上下下的震动很大,就是其他的诸侯国,也都知晓并铭记了项羽的威名!
  军情比火情还要急,集团军统帅项羽,马上下达了进军的命令,让黥布、蒲将军带两万军士,做为先头部队,向巨鹿进发。一是可以对秦军进行打击,第二个目的就是了解一下秦军的情况,好做出相应的战斗方案!
  接着,项羽率领大军作为后续部队,也向巨鹿逼近!
  顶羽之所以马上向巨鹿发兵,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宋义同志带兵在安阳磨蹭了一个多月,消耗了大量的军需,补给肯定得出问题,能维持下去的时间不多了!部队只能向前,没有其他选择!
  如果军队里没有了粮食,那是极其危险的!大致的恶果就是被打败,或是投降,或是士兵作乱,一哄而散,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第二个原因:项羽对找章邯报仇的热情高涨,恨不得马上宰了章邯!
  第三个原因:如果巨鹿那边章邯得逞,吃掉了赵国,那以后革命的大环境将会更险恶,黑夜漫漫,难见曙光!
  赵国那边情况的确很糟了!因为军情的缘故,致使丞相张耳、大将军陈馀这两位过命交情的战友,关系都有了癌变的倾向!
  这都是因为“章屠夫”太猛了,带兵跑到河北之后,就把河北的老百姓往黄河以南驱赶,给赵国来了个坚壁清野,目的是使赵国失去广大的群众基础。至于老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日子难过,那不是章局长所关注的!
  在河北,章邯的收获不小,不但追得赵王到处跑,还跟秦王朝的将军王离成功会师。
  秦王朝的王离也是位很有背景的将领,他有以下的身份:秦王朝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一代良将蒙恬的副手和继任者;大秦王朝的武城侯;曾多次随嬴政同志出巡,并担任警卫工作;
  本来王离接替了蒙恬的岗位,在北边监督修长城,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将在总监工的岗位上一下直干下去,他的手下也就安心地做着小监工,但造反起义的火焰烤得王将军待不住了,领土内都造反了,顾不上防御远方的匈奴了!这位王将军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参与到镇压革命的战争中来了!
  王离所带的监工们,就是打跑匈奴的部队,是大秦王朝的精锐部队,具有一流的战斗力!
  此时的章邯、王离已把握住了战局的主动权,王离在巨鹿城南,负责围城、攻城;章邯负责后勤补给,护卫王离所部的侧翼。
  章邯、王离强强联合,似乎使赵国陷入了绝境!
  但赵国上下并没有绝望。
  丞相张耳,向其他的反秦军事集团发出紧急求救文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如果嘴唇没了,牙齿也就难以保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赵国的大将军陈馀,跟秦军倒是打了几次,结果是每必败,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无法比,最后,陈馀在常山(今河北石家庄一带)集合了几万兵卒,驻守在巨鹿的城北,非常勉强地支撑!
  北征(7)
  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从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收集了一万多人马,驻扎在陈馀的旁边,做为援助;
  可无论是陈馀还是张敖,都不敢找章邯决斗,因为他们知道:那是找不自在!
  这样相持下去,或许还有生路;找章邯打架,结局很有可能是送死!
  巨鹿会战之二
  巨鹿城里张耳丞相,整天急得吃不下,睡不着,也坐不住了,深怕城破人亡,催陈馀跟秦军决战,早点消灭来犯之敌,赶跑了也好!
  陈馀当然不会有宋义那种坐山观虎的想法,本身他就是掐架的一只虎,只是他知道,跟章邯、王离比起来,他只能算是只羊,跑到老虎面前,肯定要没命!
  张丞相等不及了,派了两位将军,一位叫张黡,另一位叫陈泽,来批评陈馀军事上的不作为,搞得陈馀很无奈,做了很多的分析、解释工作,可这两位将军听不进去。
  最后,要陈馀给派兵,他们要去扫荡秦军!你陈馀不去,我们去。这两人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倒很让人佩服,但他们的运气实在不佳,或许他们也知道,去跟章邯决战,不存在什么运气好坏的区别,只有为国而死这一条路,但他们还是去了!带着陈馀分给他们的五千战士!
  结果:全军覆没。
  秦军轻松地打掉这五千人,当然也包括张黡、陈泽。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也没有多大动静。甚至城里的张耳都没感觉到,曾经发过这场国殇事件!
  这也成为了日后张、陈感情破裂的重要原因!
  我想,陈馀当时把这五千人交出去的时候,心一定很疼的。
  行进中的项羽,得到了先头部队的汇报,就是黥布、蒲将军两人,他们已经打了一些胜仗,尽管规模不大,但毕竟也是胜仗,项羽还是挺兴奋的,在到达漳河的时候,项羽接到了一个人的来信,坚定了项羽取胜的信心,同时,也加速了巨鹿会战的进程!
  给项羽写信的人,就是赵国大将军陈馀,此时的陈馀已经心生绝望了:五千人马打水漂赔进去了;来救援的诸侯军队,有十来座大营,可这些军队,都不敢去找章邯的晦气!支援的项目只有声势,没有军事。
  陈馀只能寄希望于楚国的集团军了!
  陈馀具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处理文字的能力很强,写起信来很煽情,特别此时此刻,都是真情实感。态度非常诚恳,语气非常急切。让项羽感觉到:打赢这场战役,解救赵国,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项羽马上命令:全军立刻渡河。
  在集团军全部渡过漳河之后,项羽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首先,他让每个士兵只背够吃三天的干粮;然后命令打碎所有的炊具,一个不留;然后又命令把所有的船只都凿漏,沉入河底!
  后世用一个成语,简洁地概括了项羽的这几道命令:破釜沉舟。
  我们要感谢项羽同志,由他的命令而诞生的成语,可以供我们来使用!省去了过多磨叽式的陈述。
  可当时,项羽的部下都傻眼了:总司令是不是患了意识障碍?怎么会有这么疯狂的举动!
  项羽告诉他的每一名部下:船只没有了,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只带三天的干粮,我们就要在三天之内打赢这场硬仗,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呵呵!各位,不被秦军杀了,也得饿死,你们掂量着办吧!
  项羽同志豁出去了,他把自己和全军的将士们置于了死地。
  虽然项羽读兵书时,不怎么用心,但他对孙子的军事思想还是有了可喜的认识。并将付诸伟大而危险的实践!
  “置诸死地而后生”是军事家孙武对后世带兵人的教导。当然,这个教导适用于极其特殊军事环境!
  北征(8)
  巨鹿会战之三
  凝聚力从何而来,从都没有了退路这个残酷现实中来!
  楚军上下形成了一致的愿望:杀败秦军,活下去。
  从项羽的动作上,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性格的另一面:赌徒特质!如果说巨鹿会战是一场巨赌的话,那么项羽押上的,就是楚军所有官兵的性命!赢了,前景一片光明,输了,不是被杀死,就是饿死,殊途同归,反正得死。玩得太绝了!
  敢这么玩的人古今少有,项羽就是其中的一个!
  渡过漳河不久,项羽就与先遣部队黥布、蒲将军会师,这两位已经对章邯的后勤供给部队实施了打击,取得了一些战果,这让项羽很兴奋:章局长也好!王离也好!不是不可战胜的!
  但形势还不容乐观!
  因为项羽面对的,是在兵力上超过自己六、七倍的强敌!
  当时秦军的战斗序列是:章邯一部,兵士二十万,主帅章邯,校尉董翳、司马欣(这二位是胡亥政府配给章邯的助手)其组成主体为郦山民工,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升华为正规军,具有了相当强的战斗力。
  王离一部,兵士二十万,主帅王离(尊章邯为老大,受章局长指挥),助手有两位将军:苏角、涉间。所部兵士都是大秦王朝的精锐部队,他们曾经在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中玩过命!
  楚军的战斗序列相对就比较单薄了:主帅项羽,兵士六万左右,助手:黥布、蒲将军,还有项家的一些弟兄,这时候,末将(楚怀王封的)范增应该是充当了参谋长的角色,让老先生去打阵前冲杀,那就成了玩笑了!
  非常明显的实力悬殊!
  巨鹿,这个地图上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将进行一场神奇的大PK!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PK也成为后世诸多军事家、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教义。
  说到底,决定胜负的军事元素是人!目前,项羽对获得胜利充满信心,也下了决心。
  首先,项羽对围困巨鹿的王离所部,发起冲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听说楚军来找自己的麻烦,王离马上做了部署:让涉间镇守大营,另一位将军苏角去协助章邯保护补给线。自己亲自带队,来迎战楚军。
  就在这第一次交锋中,王离败下阵来,大秦帝国的王牌军,被打回了大营,关上营门,不敢出来了。
  楚军的勇猛,是王离没有料到的。不猛才怪呢!不胜则死,不用唱什么高调,为了革命的胜利呀、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什么的,只有一个目标就足够了:生存留给自己,死亡让给敌人。
  王离首战失利的消息,很快传到章邯那里,尽管章局长领教过项羽的厉害,但兄弟部队被人打得不轻,也不能不来救援。
  对于项羽,章局长的印象太深了,自己的大刀就曾经被项羽给打飞过!幸运的是人没出什么问题。
  这次,章邯没有那么幸运了!
  也许章邯没有意识到,他的噩梦降临了,并且醒来时已过黄昏,他将走向无尽的黑夜。。。
  这次战役,将改变整个革命阵营与秦政府的前途,也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巨鹿会战之四
  面对强大的章邯、王离联军,项羽对将士们又做了战前动员,并再次提醒大家:同志们!干粮不多了,关键的时候到了,我们只能胜利!
  虽然王离打了一场败仗,但秦军没有伤到元气,加上又有章邯来支援,个个还挺有精神头,对垒的军阵有模有样的,杀气十足。
  两军一交火,第一个冲入秦军的就是总司令项羽,以其非凡的勇力,对秦军进行狂风卷落叶般的屠杀!
  楚国的将士紧跟着冲了过来!
  北征(9)
  鄣邯看到楚军进攻的军阵时,不由得冷笑起来:哼哼!项羽,你是名将的后人吗!你读过兵书吗?你会排兵布阵吗?你会打仗吗?你这不是瞎掰吗?
  那么项羽的楚军是什么进攻队形呢?
  没有队形!
  你看不出来他冲击进攻的阵势!
  在枪炮等远程打击武器问世之前,也就是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厮杀,也不是胡杀乱砍的,在部队的排列、冲锋的阵形上,都有很绝对的讲究,步兵、骑兵、弓箭手等各个兵种,都要按编排的序列出击,优秀的将领必定会把战阵布置得左右相顾,前后呼应,没交手,就能能够握有胜算!
  经过数千年战争的实践,洗礼,一代又一代的职业军人们,创造了诸多的阵法,像什么“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等等。
  章邯、王离都应该是良将中的良将,对于布阵都像吃家常饭一样,虽然已经在项羽那里吃了亏,但他们对于这场仗,还是有几分信心的,首先,秦政府军,在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当看到项楚军冲锋的阵形时,他们觉得取得胜利,似乎有了十分的信心。
  可是,当那些三五成群,散乱的楚军冲过来,两军一交火,马上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楚军跟在项羽身后,都有不顾命的架势,杀得秦军死伤一大片!秦军后面的看到前面的下场如此不堪,纷纷溃散。
  军阵森严,训练有素的秦军败给了无队无形的楚军,这又是项羽得意一笔。
  项羽同志就是这样命令士兵冲锋的:你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作战单位,杀死杀光敌人,你们就能活下来,别指望、也不可能有人来跟你配合,更没有人来救你!
  如果你杀不了敌人,那你只有死路一条!
  项羽同志把他的队伍逼上了必胜之路!
  楚军每个人都抱着你死我活的态度冲向秦军,呐喊声惊天动地,冲杀的兴奋使楚军眼角膜深度充血!在声势上,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急剧上升的恐惧,加速了兵败的进程!
  不要说秦军被吓住了,就连友军,都惊恐万分,来救援的诸侯部队,没有敢出手援助的,他们都躲在大营里,观看秦军跟楚军单挑,第一次看到像楚军这么凶猛的劲旅,他们在楚军的喊杀声中身体摇晃、神经颤抖、手脚冰凉……
  章邯、王离支撑不住了!取胜的信心也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巨鹿会战之五
  秦军又吃了一场败仗之后,狼狈且又飞快地逃回了大营。
  项羽根本不给秦军恢复体能和士气的时间,第二天,带着杀气高涨的楚军来攻打秦军,曾经勇猛无敌的“章局长”,这个时候来迎战,纯粹是硬着头皮来的,被楚军一顿砍杀,不要说冲锋了,就连勉强的抵抗都难以进行。
  王离这次被打得更惨,大营被踹破,项羽没费什么劲就改变了王离的身份——从将军到战俘;镇守大营的将军涉间,一看形势难以逆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放火自焚。把大营里的军需物资全部烧毁,当然,也把自己捎带着火化了。
  来救援赵国的友军们,这时都双眼放光,昔日的“章屠夫”,在他们眼里,就是只猛虎,比猛虎还猛。现在不同了,被项羽痛打之后,基本上已经成了落水狗了,中国有痛打落水狗的传统!何乐而不打之!
  赵国也派兵从城里往外攻,与诸侯的部队合围、夹击秦军。战场的主动权易手!
  北征(10)
  不久,项羽就处死了王离。尽管王离“写了自白书”,表示愿意为项羽服务。
  当年王离的爷爷王翦,在攻打楚国时,杀死了项羽的爷爷项燕。今天,被杀的孙子,杀死了杀人的孙子!
  项羽又派出当阳君黥布、蒲将军,对保护供给线的秦军进行分割,包围,然后各个击破,并在战斗中杀死了将领苏角。致使秦军后勤补给系统彻底瘫痪。
  王离所部,被项羽从战斗序列中抹掉了!
  楚军之所以如此英勇向前,我想:是一种跟随意识在鼓舞着他们,领路人项羽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勇猛,每次都冲锋在前,起到了绝对表率的作用!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
  此时的楚军,肯定是有的吃,有的喝了,无论是友军送的,还是从秦军那里抢的,不会再怕饿死了!
  有了胜利,就有了一切。
  前前后后,共发生九次对垒厮杀,楚军每战必胜!章邯的抗打击能力越来越弱。打败仗已经成了章局长的熟练工种,最后,实在撑不住了,带着没被打死的兵士,凄惨地逃回了棘原(巨鹿以南约七华里)南大营。
  在巨鹿城下,秦军抛下了至少十几万的尸体,楚军有多少伤亡呢?我不知道,猜测应该是很少,大概的数据我也没有找到!不过,可以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零伤亡”。
  项羽凭着他超凡的勇气和胆略,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军事成果!
  巨鹿城的围是解了,可巨鹿战役还没有结束,彻底击垮章邯,才是项羽的最终战斗目标!
  章邯逃逸后,各路诸侯的统帅一起来拜见项羽,敬畏之情,难以表达,走到楚军大营门口,他们身不由己地找到了表达的方式:膝行。通俗地说,就是跪着往项羽的办公室走!
  当大家整整齐齐地跪到项羽面前时,这位楚军总司令似乎好久才察觉到!对众位将军挥挥手:这么客气干嘛!你们起来吧!
  “诸侯上将军”的光环落到了项羽的头上!从此,他成了诸侯联合部队的总司令,指挥所有集结在赵国的诸侯部队。
  巨鹿会战之六
  为了表示谢意,赵王的国君赵歇带着高层人员,亲自来到项羽的驻地,项羽表现得很平淡,平淡之中透着傲慢,赵王觉得没什么意思,草草地结束了会晤,回去了。
  在赵王的一行人中,有一人没跟赵王回城,而是来到了城外陈馀的大营,这个人就是张耳。
  这段时间以来,张耳对陈馀的工作表现很不满意,多次命令陈馀采取行动,打退秦军,解除巨鹿城的危机,可陈馀就是不动,这让张耳很有情绪。
  在陈馀的大营里,两人交流的气氛很不和谐,张耳直接地批评陈馀见死不救,身为一国的总司令(大将军),是百分之百的失职!
  陈馀很无辜地进行辩解,说当时那种情况,自己出战肯定凶多吉少,只能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不管陈馀怎么解释,张耳就是听不进去,就是认定陈馀表现不佳,最后,终于触及到了尖锐的问题:张黡、陈泽两位将军的去向!
  对于陈馀给出的“阵亡说”,张耳不予采信,而且毫不顾面子地提出了“灭口说”!
  “灭口说”的中心就是:陈馀不敢出兵迎战秦军,把来督促的两位将军给做掉了!
  张耳的“灭口说”深深地伤害了陈馀,此时,陈司令不仅委屈、无奈,还有些生气了!把自己的大将军印从腰里解下来了,“你不是说我不称职吗?我不干了!”陈馀甩袖子了。
  望着陈馀放在面前的大印,张耳有些犹豫:毕竟两人有长时间的战斗友谊,毕竟陈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就在张耳内心做斗争的时候,陈馀做出了个举动——去洗手间,张耳身边的工作人员趁机劝说,让张耳接受陈馀的辞职,接受的理由是:这是上天的意思,如果不接受,恐怕对你有“负面影响!”
  北征(11)
  “负面影响”的深层含义大概就是:今天您张总理跟陈司令闹翻了,如果陈馀继续握着枪杆子,会不会做对您不利的事情,掉过枪口对上您,那也是有可能的!
  张耳在恍然大悟后,马上就把大印系在腰上,接着擦了擦脑门子上的汗!
  陈馀从洗手间回来,身体的某些器官轻松了,可神经一下紧张了,他看到了他不愿意、也没想到会发生的一幕:张耳收起了他的大印。
  本来陈馀只想用辞职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一看张耳收了大印,这是既不理解自己,又夺了自己的军权!
  陈司令的怒火烧了起来,心,却凉了!
  陈馀走了,跟他一起走的,还有几百名亲信和贴身工作人员。告别军旅生活的陈司令,从此过着打鱼摸虾,睡懒觉、晒太阳的悠闲幸福生活。
  刎颈之交从此划上了句号。
  张耳接管了赵国的军权,他要跟随联军总司令项羽一道,去打击章邯,摧毁秦军。
  项羽知道,章邯逃到棘原,不会老实的,只要章邯不彻底破产,就不能算最终取得胜利!
  项羽决心要将胜利进行到底!
  巨鹿会战之七
  对于逃到棘原的章邯,以项羽的工作作风,就是直接再冲杀过,早点结束战役,这时,那位爱出计谋的范增提出建议:我们应该围困章邯,等他补给消耗没了,我们再打他,就容易多了。
  项羽采纳了范老先生的建议,把自己的部队安扎在漳水以南,让其他诸侯的部队驻扎在巨鹿城南,对棘原形成夹击的态势!
  章邯和他的二十多万部下,已经基本上成了诸侯联军的囊中之物,对于这场战役,章局长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命令手下,守住大门,别让楚军冲进来就行。
  胜利对于项羽来说,已经是触手可及了,但就在这个时候,他遭到干扰。
  干扰来自彭城的楚怀王,他命令项羽带兵回国,分配其他工作任务,怀王实际是怕项羽越做越大,越大越不好管理。
  项羽对怀王心里打的小算盘,也清清楚楚,如果乖乖地听从调遣回国,那就不是项羽了。
  对于这位名义上的顶头上司,项羽从来就不感冒。
  章邯吃败仗,退守棘原的消息传到咸阳,二世胡亥很恼火,派来特使,批评章邯军事上的无能!
  章邯怕了,后台老板不稀罕你了,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马上派助手司马欣回咸阳,向二世说明情况:不是我军无能,而是项羽太猛!并恳请政府增援。
  司马欣回到咸阳后,非常急切地想见到二世、或者现任的总理赵高,他觉得自己见这两位也是顺理成章的,可顺理成章的事往往就不能顺利,司马欣在政府的收发室等了三天,没人理,也没人问。
  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司马欣一着急,做出了个无奈的举动,给政府的工作人员送了礼金,才了解到来龙去脉:赵高在二世面前给章邯扎了针,说章邯手里握有兵权,却不能摆平盗寇,行为失职。其实是赵丞相心里很是忌恨,怕章邯将来战功越来越高,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等等。
  最后,收了礼金的工作人员的一个提醒,把司马欣吓得后背上直冒冷汗,后脖颈(音梗)子发凉!工作人员告诉司马欣:“别看现在赵丞相不理你,但他马上要杀你了!”
  司马欣惆怅地踏上了回棘原的路,在归途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校尉并没有被吓傻:他没有走大路,而是选择了偏僻的小路,也就是这一明智的选择,才使他死里逃生。
  赵高在得知司马欣离开咸阳后,立即派人追杀,因为追杀人员是从官道追的,自然也没能得逞!
  北征(12)
  回到棘原大营的司马欣惊魂未定,把自己的遭遇报告给章邯,最后无奈地说:老大,我们如果胜利了,赵高也要找理由向你挥屠刀,我们要是败了,赵总理也要对我们下杀手,路,以后怎么走,你看着办吧!

  巨鹿会战之八
  章邯知道,自己不但成了落水狗,秦政府又雪上加霜,又给自己扣上了“丧家犬”的帽子,这已成不争的事实!
  章局长陷入到深深的痛苦和恐惧之中……
  就在章局长独自品味凄凉的时候,他接到了一封信,一封非常真诚的劝降信。
  写信的人就是赵国原司令官陈馀,这位前司令官不甘心于打渔狩猎、晒太阳的平淡生活,于是,诞生了这封影响章邯命运的劝降书!
  陈馀在信里清晰地为章局长讲明了利害关系:以前给秦王朝卖命打江山的人,大多没什么好下场,最后都被当局给收拾了,白起(就是在长平活埋了赵国四十万官兵的那位)被赐死,蒙恬又是打匈奴,又是修长城的,功劳大吧!最后不也在阳周被杀了嘛!现在你在外面镇压农民革命,已经三年了,损失了十多万的士兵,革命队伍却越来越多,你怎么向中央解释?赵高不待见你,也基本上等于二世会抛弃你!你现在是彻底的孤军作战,你能坚持多长时间?还不如投降划算!这样还可以得到封赏,不然你人头肯定是保不住的,家里的老老少少也得跟你遭殃!你好好考虑一下吧!
  陈馀同志讲事实,摆道理,又加上非常的诚恳,句句都说到章邯心窝子里去了!
  几番回味之后,章邯渐渐的有些感动。陈馀的心理干预产生了作用!
  难以乐观的形势,使章局长动摇了对政府的忠诚
  章邯终于下定了不彻底的决心:向革命队伍投诚,并派出了投降代表,去与项羽接触。同时,也加紧了战斗的部署。
  项羽面对章邯的投降代表,瞪圆了双眼,拍案而起:想投降!没门!我一定要宰了章邯,给我叔叔报仇,投降的事,免谈!
  章邯遭遇了战争史上的奇事,拒绝对手投降!
  做出这种回绝的是项羽,我们也就不必奇怪。项羽就是项羽!
  此时的项羽决心要把章屠夫打烂。
  对于章邯搞备战的小动作,项羽看得一清二楚,项羽知道,这时候的章邯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也是为了防止章邯带队向咸阳回窜,项羽下达命令:蒲将军连夜向南,渡过三户津(河北磁县西南的古渡口),切断了秦军西逃退路。
  不久,在污水(漳水的支流,并不是脏水的意思),项羽和他的部下蒲将军,率主力部队,对章邯再次给予痛击。
  秦军抵抗的意志彻底跨了!
  路啊,路在何方?章邯发出了悲鸣!
  “领导,不是没有办法,我们还得向楚军请求投降!不要犹豫了!”校尉董翳向章局长建议。
  “咱是想投降,可人家不答应啊!没办法呀!”章邯唉声吧气。
  “如果让司马欣去谈,一定能谈成,你尽可放心”董翳很有把握。
  章邯马上派出了司马欣——这位前政府秘书长,做为谈判代表,向楚军发出诚挚的投降请求。
  司马欣还真把这事办成了!
  项羽终于恩准章邯投降。
  为什么拒绝投降态度那么坚决的项羽,态度转变了呢?司马欣说服能力强,善于表达?不是!是因为司马欣从前帮助过项家,准确地说是救过项羽他叔叔,老将项梁的命,在吴中的时候,项梁曾经殴打他人致死,本来是要被政府专政的,那时的司马欣正在地方从事司法工作,对项梁很有好感,便利用手里的职权,舞了一把弊,把项梁给放了。
  北征(13)
  假如能预料到项家会闹事,起兵来推翻政府,那么司马欣作为政府的高层工作人员,能不能舞弊开脱项梁,那就很难说了!
  项羽是个抹不开面子的同志,想到司马欣以前的恩惠,不忍心驳恩人的面子,就同意了秦军的投降请求。还有一个原因:在巨鹿的这几个月下来,军队的后勤补给方面出现了紧张的情况。

  巨鹿会战之九
  公元前207年八月,在河南洹水南岸的殷墟,也就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式。
  在这个绝对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受降方的统帅,诸侯联军总司令项羽同志,骑着高大神骏的乌骓马(有资料显示,项羽同志的乌骓马就是巨鹿会战时得到,至于是别人送的,还是抢夺的,就很难考证了)、头昂得高高的,来到受降现场。
  此时的项羽,有资本高傲,在巨鹿会战中,项羽同志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视死如归的气概,还是战斗中的勇敢,都足以让他骄傲。
  巨鹿会战的胜利,使先辈们(爷爷、叔叔等长辈)败给秦军的耻辱,也完完全全地得到洗刷!
  而作为投降一方,章邯带着他的部下们,挺胸、垂头、屈膝跪在路旁,非常整齐!静静地迎候项羽同志。
  如果说章邯能够为秦王朝流尽最后一滴血,那么他的人生也算是圆满了,就会少了跪在他们所谓的强盗面前,这不光彩的一页!
  然而,章邯丧失了气节!
  丧失了气节的章局长,在项羽面前,哭泣了起来,抽抽嗒嗒地,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
  回想起自己气势汹汹地杀出关中,败周文、杀项梁;平魏国,逼死国君魏咎;围赵国,差点使赵歇覆灭,多牛气!多嚣张!看看今天,自己彻底输了,就连投降,都纯粹是哀求的性质,是人家看了面子,勉强答应的!
  忘不了的一幕一幕,和眼前尴尬的情景,但凡还有点自尊心,肯定会羞愧的!我们可以理解章邯流泪,他有理由……
  女人伤了心,才会流下那珍珠的泪,男人伤了自尊,而且是极度地伤了自尊,自然会流下羞愧的泪。
  项羽同志倒是没有给章邯什么难堪,拍拍章邯的肩头:“以后就跟着我吧,好好工作,我不会亏待你的!
  说到做到,项羽对章邯马上给予封官:雍王,并把章邯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我们不禁要问了:项羽是什么职务,有封王权力吗?
  到目前为止,项羽同志受封最高的爵位是“鲁公”,比他封章邯的爵位还要低一级,但是他能做出越权的事来,我们应该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打破常规,颠覆传统,这就是项羽同志的个性!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巨鹿会战落下了帷幕……
  革命队伍,在巨鹿之战的全面胜利,意义那是相当的大!
  巨鹿的硝烟散去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死磕结束了,大秦帝国的主体军事力量从此不复存在。
  项羽安排司马欣去给秦王朝的降兵做领队,做为秦王朝的王牌部队,降格为降兵,无异是耻辱,他们不知道:更大的次生耻辱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他们了!不仅仅是耻辱,应该说,叫灾难更准确一些。
  新安事变之一
  在处理完巨鹿战役之后,项羽就做出了向西进军咸阳的时间表。时间过得真快,大半年过去了,怀王的许诺,项羽一直牢记着呢!“先   入关中者封王”,别看项羽现在可以赏给别人王位,可对于现在的领导能封他为王,期待的情绪还是很热烈的!
  跟随项羽一起起程的,还有所有参加巨鹿之战的诸侯部队,当然也包括章邯和他的二十万降兵。
  北征(14)
  队伍向西行进的还算顺利,但队伍中却发生了躁动。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章邯降兵中大部分,是原来在骊山施工的农民工。但也有相当一部份是原军队里的官兵,他们在战争中的存活率是很高的!而且在队伍里充当重要的角色。
  而诸侯联军里,从军官到士兵,有很多人都去关中服过劳役,即使他们本人没有去过,他们的家人、亲属中,比如说什么二堂哥,三表弟什么的,都被无情地征用过。在工地上,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除了要毫无保留地奉献劳动力以外,更有让他们难以释怀的,那就是他们,或他们的亲人都曾经遭到虐待。官吏、监工们的皮鞭经常落在他们身上,在那里,他们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现在变天了,从前受虐一方成为了主宰,施虐方成了降兵,地位180度的大转弯。
  风水从来都是轮流转的!
  我们不要辜负了这样的好机会,诸侯部队的战士们兴奋了,一拥而上,对降兵进行了全方位的摧残,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精神上,联军的战士们都摧残得很过瘾。
  “喂!小子,过来!你扛着麻袋,让拉车的驴子休息休息!”
  “说你呢,大爷累了,你当一会儿板凳,让我坐一会儿!”
  “还他妈的不服!长能耐了,给我站八个时辰军姿,腿动一下就给你敲折了!”
  至于说清理垃圾、倒洗脚水、上个喷气式什么,那都不在话下了!
  在西进的途中,这种虐待在不断地升级。
  降兵们被欺负得很可怜,今日的可怜正是源于昔日的可恨。
  压迫必然会带来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目前,降兵们虽然没有什么反抗的迹象,虽然不敢言,但是敢怒啊,虽然不敢发泄怒火,但是可以藏在心中。悲观、愤怒的情绪在降兵中蔓延。
  有情绪是正常的,受到非人的虐待,没情绪就不正常了。
  降兵也是人啊!
  “我们跟着老章投降了,却遭到了这样的待遇,真是没想到,他妈的,我们被骗了!”
  “当初要是战死了,还能算是烈士呢,现在被人虐待死了,什么也算不上,太窝囊了!”
  “如果回去能把秦王朝消灭了还好,要是不能消灭大秦,我们就得被带回诸侯国当奴隶,那可真是要命了!”
  “我们被捎带回老家去做奴隶,我们的家属呢?朝廷是不会客气的,都得玩完了!”
  如果被诸侯部队带回老家,即使是当奴隶,那也是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上。
  在严刑峻法统治下的秦王朝,对于敌人的家属,肯定不会给什么好果子吃的!降兵的担心不无道理。

  新安事变之二
  二十万的降兵投身到自己的队伍,无论把他们作为军事力量也好,当作无偿的劳动力也好,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不过项羽同志心里也在犯嘀咕:这二十万秦军,如果回到关中,回到他们的老家,会不会闹事,会不会再拿起武器来对付自己,项羽心里没什么把握。
  隐患!非常大的隐患!
  降兵们的情绪不满,很快传到了项羽等军队领导那里。
  现在离关中还远着呢,就已经躁动了,项羽同志又一次动了杀机,一次影响非常大的杀机。
  在公元前206年十月,项羽同志的大部队(当然也包括章邯和他的降兵们)挺进到了河南新安县。确切的位置应该是现在的义马市二十里铺一带,这里是通向关中的要道,也就是说到了这里,入关已经为期不远了。是解决关键问题的时候了!
  在项羽同志的主持下,联军高层,举行了三人军事小组会议,从保密的角度出发,与会的只有当阳君黥布、蒲将军,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化解目前的危急状态。
  对这件事,英布的想法很直接:我带人过去,把他们宰了,就没事了!
  对于杀人,黥布同志跟项羽一样,怀有很高的热情。
  北征(15)
  “都他妈投降了,还敢呲毛,纯粹是活拧了!”对于降兵的情绪,黥布同志很是不能理解!
  在这一点上,项羽同志与黥布的认识是高度一致。贵族出身的项羽同志,不可能与下层去换位思考,特别是投降过来的下层。
  当时,基本上还没有什么人权概念,特别是王侯贵族老爷,把手下听喝儿的都看成私有财产一样,可以随意地摧残践踏,甚至杀戮。
  当年,燕国的太子丹,非常随意的就剁下了舞女的手,送给市井暴徒兼恐怖分子荆轲,以示讨好,就是因为荆轲在看舞蹈时一次垂涎的流露:这手真漂亮!
  后来,荆轲被秦国给宰了;太子丹的人头被他老爸割下来,当作道歉的礼物,送给了秦国。从对人的尊重的角度上看:这两家伙死的活该!
  现在,联军统帅部会议,这么轻松地研究二十万人的生死去向,真的让人感觉脊背冒冷气。
  “如果把这些人带回他们的老家,可能会出乱子!”蒲将军也表示忧虑。
  黥布、蒲将军的目光,都盯着项羽那张尽显剽悍的脸上。“宰二十万人也是挺费事的,我们这么办吧!”项羽双眼泛出幽幽绿光,给黥布、蒲将军下达了工作任务。
  任务下达得非常明确。
  时间:当天晚上
  地点:就地
  对象:秦王朝的二十万降兵(章邯、董翳、司马欣除外,留着这三人,可能还有用途)
  最终目标:消灭
  执行人:黥布、蒲将军
  执行方式:坑杀(即活埋)
  从来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止一种,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项羽同志的凶狠,也许他的凶狠是两个阵营根深蒂固的仇恨决定的。
  这是个很平常的日子,就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项羽同志一个不平常的决定,将结束二十万活蹦乱跳的生命,他们将看不到明天清晨升起的红日……
  新安事变之三
  黥布、蒲将军是两位执行力特别强的员工,接受老板项羽的工作指令后,立即做了部署,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夜色袭来的时候,黥布率领他的虎狼之兵,冲到了降兵的驻地,首先,黥布找到了司马欣,告诉他:这里要出乱子了,你快跑,去项总司令那儿报到,跑慢了命就没了。
  司马欣很听话,骑上快马就消失了。
  接着,黥布带队向降兵营盘发动了拉网式的冲锋,在部队经过的地方,不允许留下一个活的。
  于是,那些入睡的降兵,在梦中的、半梦半醒之间的,稀里糊涂地就把命交待了。
  那些没有入睡的,清醒着的降兵们,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后,立刻想到了躲过灾难的方法:逃跑。
  四处乱窜的降兵们很快发现,逃生有路。黥布带领的杀人队伍是从三个方向包抄过来的,也就是说,从理论讲,还有一个方向是可以逃生的,希望似乎还在。
  惊恐的降兵们还发现,可以逃生的那个方向还有光亮。
  那就向着希望和光明去了吧!所有的降兵都朝着一个方向奔逃,果然,他们没有受到任命阻碍。
  这是一条走向死亡的通道。
  自以为逃生成功的降兵们,很快就发现,原来他们跑进了一道山谷,一道三面是山岭的山谷,那就翻山逃走吧!
  就在降兵们舍生忘死的攀登时,山岭上的火光增多,呐喊声响起来了,紧接着,巨大的石头纷纷滚落,乱箭纷纷射下。
  山领上的指挥官是蒲将军。
  到了这个时候,降兵们才知道:他们已完全走进了项羽布下的局里。
  回头,没有这种可能了!黥布已经对山谷的入口,进行了武力封锁。
  绝望而凄厉的哭叫声在那座山谷里久久不息!
  东方泛起白色时,蒲将军收工了,二十万降兵成为新鬼!
  “新安坑兵”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悲悯的一页。
  死去的降兵们,安息吧!不管是秦王朝原来的官军们,还是在骊山拼凑起来的民工们,生前你们的威武也好;你们的屈辱也罢,都将化为灭寂!镇压革命力量;不光彩的投降、还有难看的死法,都不是你们自己能做得了主的。
  一切都过去了,留给后人当然不仅仅是惋惜,还有很多很多……
  杀死降兵这种事儿,即使是在那个基本没有人权概念的年代,也会被界定为“不义气”。
  几十年后,一位非常厚道的名将——李广将军,在真诚地剖析自己为什么不能被封侯时,认为可能是一件不地道的事影响了自己的运程:他曾经杀死了八百多名来自匈奴的投诚人员。
  五十四年前,秦国将领白起在长平活埋(活埋只是个笼统的说法,肯定还有杀掉的,都埋在了一起)了赵国四十万官兵,不对,还留下了二百四十人,不是秦国仁慈,而是为了达到更阴险的目的:让他们回老家报信去,以提高震慑作用,加深赵国人的恐惧心理。
  965年后,诗人杜甫途经新安,悲怆地吟出“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的诗句。 被坑杀的人太多了,人体内的磷几百年也没有散尽,“鬼灿”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很悲惨的故事……
  在新安,项羽以更为残忍的手段回应了秦军的残忍。
  那个晚上,长平(也就是新安东北二百多里以外的,山西晋城高平西北隅)赵国被活埋的四十万亡灵笑了,关中降兵的亲人们哭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