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七章:颠覆之旅

第七章:颠覆之旅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18 14:51:46      字数:19391

第七章
颠覆之旅(1)
  晚了一步
  在黥布、蒲将军回到项羽同志这汇报执行情况时,项羽同志,已经做好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位降兵首长的工作。主要进行的是安慰。
  二十万的弟兄,带着带着,就都给带死了,不知这三位有什么感想!估计不敢有什么太强烈的不满,那边已经糟践了二十万,再多你们三个,项羽也不会嫌麻烦。
  隐患没有了,项总司令带着联军队伍,轻装前进了,一路攻击,尽管存在阻碍,但谁又能挡住项羽同志前进行脚步呢!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中旬,诸侯联军到达了进入陕西的关口,也就是函谷关(河南灵宝县境内)。
  函谷关上,飘扬着楚国的旗帜,联军们很高兴,原来是一家人。于是向关上喊话:“你们是哪们部分的?”
  城上回应:“我们是沛公刘邦的队伍,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联军回答:“我们是诸侯联军,老大是项总司令,咱们是一家人,快开门吧,我们要过通过,打到咸阳去!”
  “绝对不行!”城上守军的态度非常明确,“没有沛公的命令,谁来了也不给开门!”
  这个时候,才真正确认,刘邦已经入关了。
  是的,刘邦同志入关了,并且进驻了咸阳。
  既然不给开城门,那就把它攻下来!
  攻城进展的并不顺利,因为项羽攻的是函谷关,这个地方绝对是把守容易,攻打困难。
  公元前247年,也就是在四十一年前,魏国的王子魏无忌曾经统帅五国诸侯联军,把跑出来侵略的秦军打得望风逃窜,无忌一直追击到函谷关,那时候,诸侯联军虽然有高昂的斗志、较强的战斗力,但函谷关还是迫使无忌停下了追击的脚步,让八十多万的诸侯联军一筹莫展。其险要程度,可想而知!
  当即,项羽在关下组织了敢死队,队长的人选很自然的就落在黥布的身上。这黥布同志,真是出色的战士!
  再次攻城,将突破点选择了关口的侧翼,防守力量薄弱的地方函谷关,黥布同志又一次表现了他的敢死精神,第一个登上云梯,手持杀人工具,冒着城上扔下的大石头、射下来的利箭,第一个登上了关口,守城的军士,敌挡不住黥布及其敢死队员们超强的攻势,纷纷逃跑,没来得及逃走的,自然就成了被杀对象。
  十二月中旬,四十万联军,在总司令项羽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进驻戏地(今陕西临潼东北新丰镇东南戏水西岸),项羽的司令部就设在戏地西侧的鸿门(临潼新丰镇鸿门堡村)。
  这时候,刘邦的部队在灞上(现在长安县东)驻扎,刘邦已经入关两个多月了!
  当初,在项羽、宋义北征出发不久,刘邦同志就带着他的本部人马向西进军了。
  离开彭城(江苏徐州)的刘邦欢实得像逃出笼子的小鸟儿,在楚怀王的政府,刘邦虽说也做着高层干部,但刘邦同志一直在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并且,不安全的感觉时刻折磨着刘邦同志,虽说革命尚未成功,但是,同一阵营发生火并事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像刘邦同志这样没有什么太深背景的草根干部,很容易遭到清算、被改编等整治。
  有机会去独立打拼,开创自己的天地,积极向上的刘邦没有理由不高兴。
  关于彭越
  刘邦带着他的本部人马,由砀郡出发,开始了他新的革命征程。
  刘邦深知:去攻打咸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做的工作很多,凭一腔热情和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第一件事,要解决的就是兵力不足的问题,现在自己只带着几千人,如果不增强兵力,别说打到咸阳去了,就是看到咸阳都是不可能的。西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于是,刘邦同志一边行军,一边收集陈胜、项梁兵败时被打散了的官兵。
  颠覆之旅(2)
  刚开始的作战还算顺利,在成阳(山东菏泽东北)和杠里(山东甄城县一带),刘邦同志轻易地打败了两支秦军,对这两个地方进行了军事占领。
  很快,刘邦的队伍就到达了下一个攻目标——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并对昌邑城发动了进攻。
  昌邑虽然不大,但却是块难啃骨头,好久也没攻下来。
  这时,昌邑人彭越率领他的部下来给刘邦助战,让刘邦为之一振。看到这位出身比自己还遭的同志,刘邦特别喜欢。
  前面在黥布出场时,我做了特别的介绍,对彭越我们也不能忽视,有必要对这位刘邦集团日后的游击战专家了解一下。
  英姿不凡、高直伟岸是彭越同志的形象;撒网捕鱼是彭越同志的职业;武功出众、智慧超群是彭越同志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彭越是位很优秀的同志。
  虽然工作很勤劳,不偷懒也不怠工,但出身贫下中农的彭越同志,生活却很困顿,每天都为吃饭的事发愁,因为家里穷,总是吃不饱饭。社会大环境不好啊!
  这样的凄凉日子过了好久,终于有一天,彭越同志不再凄凉了!日子好过了起来,这是因为:他做了另一份兼职工作:强盗!而且是超级强盗——强盗的领导。
  彭越同志这种勇于做强盗的精神,跟黥布不分高低。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强盗这个行业应该是谁都不愿涉足的!彭越同志在困境中做出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在陈胜、项梁等人风风火火闹革命的时候,彭越手下的小强盗们坐不住了。纷纷向彭越提出申请:我们也应该起来闹革命。
  彭越则很沉稳地告诉热血小强盗们:“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两方势力刚开始斗起来,我们等等看”。
  演出刚刚开始,彭越在看形势的走向,等待出牌的时机。
  一年多以后,彭越同志的身边聚集强盗与非强盗一百多人,在大家的再三请求下,彭越同志终于同意发动革命起义,并做了首领,就在正式起义的那天,彭越同志做出了一个让人发抖的壮举:杀死了一名参加革命的志士。
  因为被杀的同志迟到了,彭越同志没有考虑警告、罚款等处理方式,直接拉出去砍了。
  杀了自己同志的彭越还振振有词:本来我不想做这个领导的,是你们哭着喊着让我做的,我做了,又不听我的话,昨天说过了,迟到了要杀头,他还是迟到,这就不能怨别人了!
  “以后我们就是队伍了,队伍就得有像样的纪律,谁再违反纪律,照杀不赦!”
  没有带过队伍的彭越同志,却透彻令行禁止的带兵之道。
  下面的同志们吓得头都不敢抬,靠杀人,彭越同志树立了威望。
  之后,彭越同志就带着他的队伍,在昌邑周围,夺取秦王朝的土地,扩充自己的队伍。革命事业搞得很红火。
  来支援刘邦时,彭越同志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一千多人。
  难啃的骨头
  虽然得到彭越同志强有力的支持,刘邦还是没有拿下昌邑城,昌邑城的防守太牢固了。
  刘邦同志不是个瞎较真的人,头脑也不僵化。看到为了攻城牺牲了不少的兵力,还没有什么希望,刘邦不愿再做无谓的消耗,决定不攻昌邑了。
  在跟彭越告别之后,刘邦向南移师到了栗县(今河南省夏邑),彭越则留在昌邑,继续他的革命事业。
  在栗县,刘邦的兵员得到一次大量的补充,这次,刘邦补充兵力的手段很强硬,但却不怎么光明,是抢过来的。被抢夺的人名叫陈武,也是一位造反的头头,他带了大约有四千人,也在进行小规模的革命活动。
  陈武很不幸,四千人的队伍被刘邦盯上了,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就被收编了,成了刘邦部下。自己从大哥沦为了马仔!
  陈武又是幸运的,从此后,他跟着抢夺分子刘邦,四处杀敌人(包括秦军和其他诸侯的军队)、抢地盘。功劳越来越大,刘邦建国后,陈武被封为侯爵。今天的甘于被抢夺,为日后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颠覆之旅(3)
  壮大队伍之后,刘邦又联合魏国的将领皇欣、武蒲,给昌邑来了个回马枪,又杀了回来!
  豪情万丈,杀气腾腾的刘邦,这次满以为能攻下昌邑,没有想到,结局是:铩羽依旧。
  还是没有攻下来!昌邑成为了刘邦不能逾越的高地。
  尽管我们不知道守将的贵姓高名,但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个守城的高手,刘邦在高手面前又一次失利。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如果一个带兵的将领,不能攻下目标,那么他将遗憾终生,甚至感到耻辱!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但刘邦同志似乎不太在意这个;或者说没有这些观念!
  不可为则不为,是刘邦同志的信条。最终,刘邦放弃了对昌邑的进攻。
  我们不禁要问:刘邦同志的进攻目标是咸阳,他应该从彭城直接向西才是捷径。进关封王愿望强烈的刘邦同志,为什么会向北进军,跑到了山东,并对昌邑反复纠缠不清呢?推测有以下三点原因:
  1、配合项羽北上救援赵国(当时总司令还是宋义),对北上的救援部队进行支持,防止秦军去骚扰北上的部队,如果北上部队走着走着,无论秦军是从侧面插一刀;或是从后面打一棒子,都会造成损失,破坏救援计划。有了刘邦同志的配合,北上部队才可能一路顺风。
  2、扫清彭城的外围,解除秦军对楚国首都的威胁,北上的部队走了,西进的部队也走了,那么守卫彭城的力量就太有限了,也就剩下吕臣所部的几万人了。周围的秦军虎视眈眈,如果攻杀过了,那首都就很危险了,所以,对彭城周边进行有效地扫荡,才能确保大后方的安全。
  3、昌邑驻守着大量的秦军,对北上的队伍和首都彭城,都构成极大的威胁,刘邦想打死这只老虎,所以才不厌其烦地攻打。老虎虽然没打死,但虎牙应该是给打掉了。
  尽管昌邑没有攻下来,但两次的军事进攻,对秦军有生力量的消耗,肯定是巨大的。
  觉得昌邑之敌不会出来捣乱了,刘邦同志才放心地离开了。
  曲线西进,应该是怀王政府的决策。
  青涩老翁
  没有在昌邑讨到便宜的刘邦同志,率部继续向西挺进,来到了高阳(今河南省杞县西南),当刘邦的队伍进城时,在城门口,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书生,目送刘邦的身影,发呆许久……
  这位发呆的老书生名叫郦食其(食其音为义基),为了搞清楚“食其”这两个字的意思,我费了好多时间,“食其”很容易让人想到“自食其力”这个词。但读音又不对!后来想:可能只是人名用字吧,就像秦桧的“桧”字,还有高适的“适”字等等。然后放弃了探索。
  《史记》上一直称郦老同志为“郦生”,让我们尊重司马迁的劳动成果,就称郦老同志为“郦生”吧。
  既然被称为“生”,那么他肯定是读过书的,至于学问的高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郦生很有上进心,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还怀有攀龙附凤的想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
  从年轻时开始,郦生就靠白话讨生活,并把战国时的辩士(靠耍嘴皮子博取上岗机会和奖金的人群)树为榜样,效仿不疲!虽然努力了一生,但是却很失意,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六十多岁了,才混了个看城门的差事,但是这位老同志并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在等待机会,他相信:自己终究会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郦老同志等待着、等待着……
  陈胜、吴广造反了,天下乱起来了,郦生兴奋了!
  什么“平步青云”啊、“珍馐美酒”呀、“混水摸鱼”啊,等等,噼哩叭啦地从郦生的脑海里蹦出。
  时机来了,郦生也不等不靠,他一直认真地为自己挑选领导,别看郦生现在的处境不咋地,但眼光还特高。造反团队,经常有在高阳来来往往的,郦生都瞧不上眼,觉得带队的头头,都是不成气候的庸才,所以,郦老同志一直在观望,在等待一位合格的老板。
  颠覆之旅(4)
  刘邦的到来,将是郦老先生人生转折的里程碑。
  经过对刘邦同志的了解,郦生认定,刘邦就是上天安排给他的追随的对象,现在刘邦已经住在城里了,如何才能把自己推荐给刘邦呢?郦生陷入了沉思……
  就在郦生在琢磨如何靠近刘邦时,他的一位亲戚来拜访,就是这位亲戚帮了他的忙,因为他是刘邦队伍里的一名骑兵。
  在招待亲戚喝酒时,郦生就诚恳的表示:我看人很准的,沛公是个大有前途的人,我打算以后跟刘邦混了,你帮个忙,给介绍一下!
  郦生的这位骑兵亲戚觉得,刘邦同意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刘邦同志很反感书生,觉得他们整天只能瞎白话,没有什么真正的用途。跟书生说话时,经常是骂骂咧咧,并且,这位骑兵还告诉郦生:“刘邦经常摘下书生的帽子,当尿壶用!”
  面对这些潜在的风险,郦生倒也不在乎。看到他态度很坚决,当然也很诚恳,骑兵帮了这个忙。
  在高阳的政府招待所里,刘邦接见了郦生。
  一开口,他就说了句找骂的话:您是想帮助秦王朝剿灭诸侯,还是想带着诸侯去消灭秦朝?”
  这是因为,刘邦的态度让郦老同志挂不住面子了,他想震一下刘邦。这种开场白完全是跟他的老师(前期的辩士们)学的,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
  刘邦什么态度,让老先生难以接受了呢?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两个女服务员,一人忙活一只脚,刘邦同志正爽呢!
  其实,郦生一进门,刘邦就看着不顺眼,郦生肯定是穿着长衫(每次看这段历史时,我总能想起鲁迅笔下的一个形象:孔已己),只是略微地作了个揖,也没跪下给自己磕个头,刘邦同志已经很不高兴了。又听这个哆里哆嗦的老头这么说话,破口骂了起来:“小破书生,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我要去推翻秦朝的政府,怎么会帮着他去打诸侯呢!”
  “你既然想成就大事业,就不应该这样对老人家没礼貌!”看来郦生对刘邦的性格了解得很透了,知道他宽厚,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就卖起老来。
  “另外,我不光是书生,还是高阳的喝酒高手!”
  听说对方也是个爱喝的,刘邦态度变了,马上挥手,让女服务员停下了洗脚工作,请郦生坐下,聊了起来。
  面对刘邦重视自己态度,郦老同志的热血沸腾了!从近代到当代,从历史到未来,一通白话,尽情地挥洒了自己的见地和唾沫。
  一代超级说客,登上了历史舞台!
  郦生是继范增之后,第二位不甘寂寞的老同志。虽然他们的归宿都不太好,但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最后,郦生建议刘邦:我们应该去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那里是交通要害,而且城里还有大型的粮库。
  转战南北
  刘邦同志接受了郦生的建议,决定拿下陈留。郦生主动请求工作任务:去陈留说服县令来投降。因为县令跟他是老熟人。
  于是,郦生在前,刘邦率人马在后,来到了陈留。
  郦生进了城,得到县令的接见,郦生便进行了一番思想工作,希望县令能认清形势,把陈留城送给刘邦。
  哪知,县令软硬不吃,既不给老朋友面子,也不怕兵临城下。坚持要为秦王朝效忠。
  这位郦生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脑子转得特快,马上真诚地表示:我感动于你对朝庭的忠诚,愿意跟你共赴国难,一起守城。接着便与县令没命地痛饮了起来。
  夜晚来临了,县令醉得不醒人事了,郦生却偷偷地溜了出来。
  颠覆之旅(5)
  郦生曾在刘邦面前自称是“酒徒”,那是相当地客观,绝对没有自吹自擂的成份,此老同志不光爱喝,而且有海量,不论喝多少,基本上是没喝醉过。
  看来无论有什么样的特长,都能派上用场。
  鬼鬼祟祟的郦生,跑到城门这儿,把陈留城的大门给打开了,他是看城门的出身,对开关城门的操作应该不陌生。
  刘邦的队伍马上杀了进来,县令还处在醉酒状态。也许在梦中,他知道被老朋友郦生出卖了,但就是醒不了,没办法,他永远停留睡眠状态了——被刘邦的兵卒给杀掉了!
  刚刚上岗,郦生就向刘邦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刘邦高兴,陈留粮库里的粮食囤积量非常大,西征部队不必为填肚皮的事发愁了。
  郦老同志就此走红:被刘邦封为广野君,。就连他的弟弟郦商也沾了光,得到了个将军的岗位,带着招募来的四千兵士,随同大部队行动。
  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只是一些真的无用的书生的哀叹。但是,即使你真的有用,也要赶上伟大的时代,郦老先生就是赶上了伟大的时代。还有,就是他没有站错队,跟随了刘邦。
  无论你是来自天南,还是地北,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少;无论你是耍笔杆子的,还是耍枪杆子的;无论你是绅士,还是流氓,只要你能干,并且敢干,那你就会得到重视,得到提拔。这就是刘邦同志科学的、超前的、独特的用人理念。
  拿下陈留之后,刘邦接着率兵去攻打开封,跟上次攻打昌邑一样,这次刘邦同样没有打下开封。
  就在刘邦如醉如痴的攻打开封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很坏的消息,秦将杨熊正带兵向开封挺进。如果被杨熊和开封城里的秦军夹击,那就坏菜了!
  刘邦停下了对开封的攻打,带兵北上,来截击杨熊。
  在白马(河南滑县东),刘邦与杨熊所部遭遇,由于杨熊的情报工作不到位,没想到刘邦会有这么快的反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马上退到了曲遇(河南中牟县东),退的过程应该是比较仓皇的。
  镇定下来的杨熊,就在曲遇的开阔地带,摆开军阵,与追上来的刘邦磕了起来。
  最后,杨熊还是败了!原因不是杨熊真的熊,而是刘邦来了帮手。在秦王朝的将领里,杨熊也算得上是个角色了,攻杀布守,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要不然,刘邦不会对他进军开封那么紧张,但刘邦毕竟是名战士,遇到强大的敌人,并没有逃跑,最终取得了对杨熊之战的胜利。
  在这里,刘邦应该感谢张良同志,是张良同志在关键时刻赶到,帮了他一把。
  杨熊兵败,向西跑到了荥阳,离首都咸阳近一些,杨熊可能觉得会安全些。是的,离首都近来,二世派来的特使方便了,很快到了荥阳,特使是来鼓舞士气吗?是来安慰杨熊吗?都不是,特使传达了二世下达的旨意:杨熊无能,兵败误国,应当处死。
  二世做了刘邦想做而没做成的事。
  白刃血纷纷
  对于张良,刘邦从来都是青眼相看,这次张良又在关键时候帮了忙,刘邦特别高兴:子房帮了我,我不能不够意思!我也要帮帮子房。
  在刘邦的帮助下,韩国又从秦王朝手里夺下十几座城市,当然,刘邦也从中捞到了好处:他从韩国取得了轘辕要塞(河南偃师东南)的使用权,其实也就是硬给霸占了!赔本的买卖刘邦同志是不会干的。
  把轘辕要塞握在手里,刘邦的兵力运动就灵活了起来。
  韩王韩成,也就是张良现在的名义上的领导,在刘邦的安排下坐镇阳翟(河南禹州市),后来,这位韩王大概是不甘于平庸的好日子,跟着项羽一起入了关,最终,他没能再回到阳翟。
  颠覆之旅(6)
  我们都知道,张良还没有加入刘氏集团,现在他在为韩国服务。但刘邦从没拿张良当过外人,看作是自己的臂膀;张良也把刘邦看作是知己,是领导。两人凑到一起,工作起来格外的默契、高效。刘、张二人把下一个攻击目标锁定在颖阳(河南省许昌东南)。
  颖阳的守备力量也很强,守军对朝庭的忠诚度也很高,这可能跟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他们对刘邦的攻城很不理解,也很反感。一边打击刘邦的攻城队员们,一边高声的谩骂……。
  守军们把谩骂和揭发结合起来,一边骂,一边揭刘邦的老底,历数了刘邦同志所有的不光彩事迹。大概是想通过这种心理战使刘邦气馁。
  但刘邦毕竟是刘邦,面对精神打击,既不脸红,更不自卑。化悲愤为力量,加紧了对颖阳城的进攻。
  最终,颖阳的守军们没有挡不住刘邦强大的攻势,城破了!许久以来,刘邦同志攻城不利的愤懑,终于在拿下颖阳时爆发了!刘邦同志下达了命令:对颖阳守军进行集体屠杀,一个不留。
  不管是参与了谩骂的,还是没发一言的;不管是死不改悔的,还是想重新做人的,完全不给生路。
  那是个血腥的时刻,颖阳的守军,纷纷倒下,血,染红了颖阳城。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它能使人变成恶魔!
  驻在颖阳休整的刘邦同志,得到一个确凿的消息:赵国的将军司马卬,正率一支部队,由山西境内南下,进入了阴平县(今河南孟津北)。
  这位司马将军,当初也是受原赵王武臣的派遣,跟李良、韩广一样,在山西境内,独立开辟外线战场,在艰苦的战斗中,壮大起来。
  对于司马卬的战略意图,刘邦立刻就明白了,自私的心理使刘邦暂时停止了对秦军的进攻,马不停蹄地跑到了平阴,占据了平阴县,对黄河渡口实行封锁。入关的第一名,刘邦不想被别人取得。
  在刘邦同志的积极破坏下,司马将军入关的理想破灭了!
  后来,司马卬只能带兵在黄河北岸游荡,直到项羽的大部人马过来,他才实现了理想。
  搞完破坏活动,刘邦同志又向洛阳进攻。
  就当时的城市规模来说,以前刘邦同志攻打的大多是县城,或是县级市,最大的像开封,也就是地级市,所以大多很容易被拿下,大一点的城市,攻破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大。而洛阳,在当时,大致是省会规模的城市,并且从来洛阳都是军事重镇。
  规模大,驻军多,守备力量相当雄厚,是洛阳城的基本情况。
  刘邦只能望城兴叹,洛阳没有攻打下来!
  曲线运动
  一个实际而又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进攻路线的问题。按一般常理讲,正式的入关途径就是从洛阳向西,直奔函谷关。但洛阳攻城所遇到的阻力,不由不让刘邦重新思考起来,从洛阳到函谷关三百多华里的地带,有着秦王朝较为成熟的防御体系,想要一一突破,难度相当的大,也不一定能如愿,即使逐步拿下,也要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自己兵卒不多,刘邦不愿拿有限的兵力往无底洞里砸。
  如果撇开洛阳及其他秦军据点,直奔函谷关扑去,可能要遭到前后左右的多方夹击。这是个火坑,无论如何也不能往里跳!
  损兵折将后入关,西进行动的性质就变了:不是消灭,而是找死!
  经过跟张良同志反复的研究,刘邦决定,曲线入关,在避免较大伤亡的同时,也会缩短战斗的时间,能够争取早日入关。
  西进的目标就是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结果是最重要的。
  这一决定,再次证明了刘邦是位有战略眼光的同志。
  颠覆之旅(7)
  曲线入关的第一目标是南下,夺取宛城(河南南阳),在南下之前,刘邦同志在阳城(河南登封东南)进行了练兵活动,这次训练的是新兵种:骑兵。
  我们都知道,骑兵肯定离不开一个重要元素,那就是战马,刘邦同志在攻打阳城时,从秦军手里抢了一千多匹战马,一下子,刘邦就有了暴发户的感觉,发财了!
  抢来的资源马上得到了合理的使用,攻打南阳时,骑兵就充当了先锋突击队。由夏侯婴担任了骑兵司令,夏侯婴同志当年在沛县政府任职时,就是主抓马的工作,干老本行比较轻车熟路。
  南阳郡的郡守(军政长官,大致相当于省军级干部)吕齮得到情报:刘邦冲着自己来了。但是他没有慌乱,并不害怕,带着人马北上迎击。
  吕齮的部队走到犨县(河南鲁山县东南)时,走不动了,因为他与刘邦遭遇了!
  这位郡守同志,先是遭到了骑兵队伍的冲击,接着又是步兵的砍杀,被打得一塌糊涂,掉头从原路往回跑。
  刘邦死死地咬住吕齮,一路追杀,毫不客气地夺取了南阳郡政府所在地,把吕齮的老窝给端了。
  吕郡守没办法,只好跑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去了,把宛城原守军和自己带来的败军,一同调动起来,组织共同防御。
  望着宛城上密密麻麻的守军,刘邦觉得这将又是个攻坚战,于是,他放弃了!绕过了宛城,直接朝武关方向跑去了。
  刘邦有些着急了,他怕入关的头功被别人抢去,司马卬虽然被自己堵在黄河北边了,但自己堵住的也只是司马卬。其他队伍是否会抢在自己前面入关,实在是不好说的事!如果别人先入关,那封王的愿望就泡汤了!自己就白忙活了!
  大概跑了几十里,突然,刘邦觉得有点异常,这马怎么不跑了,扭头一看,原来是张良把他的马给拽住了!
  “子房什么事?”刘邦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是张良累了!想休息休息?
  “宛城一定得掌握在我们手里!”张良说出了必须拿下宛城的理由:“您着急进关的心情我能理解,但现在的情况是:前面的敌人还很强大,如果宛城的老吕再追击我们,那麻烦就大了!”
  本来吕齮看到刘邦绕过宛城,向西去了,觉得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想着将来还可以向朝廷汇报一下宛城保卫战的功绩,再搞个表彰联谊会、庆功宴什么的。
  当晚,吕郡守踏踏实实地睡下了。
  第二天的情况,差点没让吕大人哭起:宛城被刘邦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
  是的,刘邦再一次接受了张良的建议,返身回来,摆出了一副不拿下宛城不罢休的架势!
  机动作战
  吕大人心凉了,请功、开联谊会的想法荡然无存。抄起刀子来,要抹脖子。看来这位郡守心理承受力不是很强!
  幸好,吕齮被门客陈恢给劝住了:和平未至完全绝望,自杀为时尚早。我们可以投降啊!
  吕齮让陈恢做为投降特使,找到刘邦,要求投降。
  这位陈恢先生有很好的口才,见面后,滔滔不绝:“刘总司令应该接受我们的投降,这是因为:
  1、宛城是个大的行政地区,周边重镇颇多,从民众到官员,都怕投降后被杀,因而不敢迈这一步。您应该接受投降,这样,我们的模范带头行动就有了说服力;
  2、如果您一定要攻城,必然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如果带兵西进,吕大人带兵追击,您就会很被动;必然拖延您入关的时间,先入关得到封王的愿望就很可能破灭;
  3、您要是接受了我们的请降,向西征服的路也会好走了,前面的城关一定会开门欢迎您的光临;
  颠覆之旅(8)
  刘邦同志被陈恢描绘的前景打动了,痛快地接受了吕郡守的投降。并封他为殷侯,让他继续镇守宛城。陈恢先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被封为千户,享受一千户的工商管理费、人头税、贸易税、车船使用税等等,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用再靠当门客过日子了。陈恢先生不容易,去找刘邦谈判时,是爬城墙出去的,当时城门不敢开,怕刘部趁机打进来。
  果然,陈恢先生的预测很准确,在继续西进的过程中,拿着武器抵抗的少,打起白旗投降的多。事实证明:陈恢虽然是为了吕郡守不自杀,才来充当说客,但他也没有忽悠刘邦。
  在丹水(河南淅川西),秦王朝的高武侯戚鳃、襄阳侯王陵可能是迫于大环境的压力,也可能是对朝廷丧失了信心,或者这两种可能都存在,双双投诚到了刘邦队伍。
  此时,刘邦对冒进的危害显然是有了很好的理解,尽管还担心入关的功劳被别人抢了,但还是命令部队掉头,折回去一百多里,打掉了盘据在胡阳(河南新野县东南)的敌人,收了析县(河南内乡西北)、郦县(河南南阳北)秦军。
  这种回师的行动,是迫不得已,也是明智的!如果大后方局势不稳,很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
  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
  再向前,就进入秦地(陕西省)了,刘邦同志在进军的同时,又做了三件事:
  1、下令所辖各部,不许去骚扰老百姓,对于扰民行为绝不姑息,不管他地位多高,贡献多大;
  2、派出招降使者,由魏国人宁昌带队,向咸阳出发,劝说秦政府投降;
  3、命令郦商,就是郦食其的弟弟,带兵向汉中进发,对汉中进行占领;
  从刘邦同志的这几项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不光是喝酒猎艳的名家,还能在战场打打杀杀,更有着成熟的政治头脑。
  就像张良同志的评价那样:刘邦同志是个天才!
  仁义的队伍到任何时候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什么是“仁义”呀?不祸害老百姓,就算上仁义了!
  战乱的年代,别看对峙的双方势力在不断的死人,可受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今天这支队伍来了抢你的粮食,明天那支队伍来了,占你的房子,家里的小伙子绑走,强行让你入伍(即抓壮丁),随意地毁掉女性的纯洁等等!
  这是什么!这是兵祸!
  还没入关,刘邦同志的美誉就传播开了!
  经过并不激烈的战斗,在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就踏入了故秦国的土地,来到武关(陕西丹凤县丹水上)。
  丑陋的一幕
  秦国,有个很威风却有点难听的称谓“虎狼之国”。可见,那个时代的人对他有多憎恶、有多畏惧!从来都是他侵入别国的领土,今天,老黄历终于要翻过去了!
  刘邦同志将要使数百年来,被秦国压迫、欺侮的人们扬眉吐气!
  而这个时候,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二世胡亥,还在浑然忘我地玩乐呢!什么骑马遛狗啊、艺术表演啊、美人互动啊等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玩不到的。标准的不务正业!想玩就玩个酣畅淋漓,就玩个花样百出,就玩个国破家亡!
  赵高也不甘寂寞,跟着用心险恶地玩了一把:在胡亥召开会议时,赵高让人把一头鹿弄了进来,很恭敬地报告二世:我送给您一匹好马!
  二世以为自己视力出了问题,揉了抒眼睛,在确信自己视力正常后,进行了纠正:这是鹿,不是马。
  旁边的官员们也都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就在赵高向他们求证,这个被他说成是马的鹿,到底是鹿还是马的时候,有部分人反应过来了:这是赵丞相在试探自己的威信。
  颠覆之旅(9)
  于是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回应:这是马,赵大人说是马,那就是马!
  还有一部分人,本着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如实回答:这肯定是只鹿!这部分人里也包括二世胡亥。
  他们都被赵太监列入了死亡名单!
  顺从自己的可以安然无恙,反对自己的死路一条。不久,赵高举起了屠刀,那些尊重事实的、不愿苟同的官员们都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可以说,这次赵太监玩得臭名更加昭著,在颠倒黑白上又一次创新,在人渣的境界中更上一层楼。
  就在二世、赵高等人玩得浑然忘我的时候,灾难降临了:刘邦同志命令大秦投降的招降书递到了赵高的手里!
  那感觉,肯定比捧着炸弹还要惊恐!
  不能向二世请示投降,那样会挨骂;那就想出对策抵抗吧,别难为赵大人!说真的,老赵除了害人在行之外,其他的正经事都是弱项,没有对策。
  彷徨中的赵太监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回家装病去了!
  有时候逃避可能是个办法,可现在的形势危急,国家到了存亡的关头,作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能逃避得了吗!
  可能是第六感官的作用,胡亥精神上产生了压力,这种压力使胡亥的睡眠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做起了噩梦:朦胧之中,他看到一只白色的老虎跳过来,咬死了左侧拉车的马匹,接着又向他扑过来!
  其实坏事做多了,也要做噩梦的!
  太卜(负责宗庙管理,占卜祭祀的官员)对此梦的解释是:这是泾水的水神在作怪。
  并告之了破解的方法:皇帝得亲自去泾水,祭典一下水神,就没事了。
  幸好他没说是汉水、晋水什么的,去祭祀不但路途远,还要途经解放区,没准全得被无产阶级给专政了!
  在泾水旁的望夷宫里,二世度过了痛苦的三天,这是因为祭神的前三天,要求不能吃肉,要吃素食;不能跟美人走的太近,要抑制欲望。正式祭祀那天,宰了四匹白马,当作送给河神的礼品,扔进了泾水。
  斋也戒了,神也拜了,二世以为没事了。
  胡亥之死
  二世离开咸阳的日子,赵高没有跟随,刘邦兵临武关的消息,也就传到了胡亥的耳朵里。
  楚军已经踏上了本土,自己还不知道,胡亥真的害怕了,也真的急了,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去质问赵高,并转达自己的批评。督促赵高赶紧做防御工作。
  赵高也急了,这次他真的要有动作了,不过不是奔着入关的刘邦,而是把枪口指向了胡亥。
  对于打击、抵御敌人,赵高不太懂如何操作,但是在窝里搞个自相残杀之类的事,赵高绝对是一流的专业水准。
  不过要搞死皇上,毕竟不同于害死普通官员那么简单,为了把事做得完美,赵高找来了两个帮凶,一个是他的弟弟赵成,担负郎中令(负责宫廷的保卫力量),另一个是他的女婿阎乐,时任咸阳令(相当于首都的市长)。
  赵高名义上的父亲,也曾被政府专政得很惨,丧失了男人根本性的器官,身体状况跟赵太监一样,但他的母亲东方不亮西方亮,不但生下赵高,还给赵高生了弟弟,这位赵成,跟赵高是不是一个父亲,我们不知道!但至少他们是一个母亲的兄弟。
  至于说赵高还有女婿,也不奇怪,虽然赵太监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生育,但想认个干女儿什么的,报名的人一定非常踊跃,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这个阎乐,应该是赵太监的干女婿。
  赵成和阎乐,在赵太监的指使下,以抓捕强盗的名义,带兵闯进了望夷宫。
  颠覆之旅(10)
  帮凶们去给自己做事了,赵高也找了点事做,立刻把阎乐的老娘给拘了起来,当成自己手里的牌,如果阎乐思想上溜号,或者事办得不利落,肯定要后果自负!
  坏人之间也没有信任感!这就是坏人的基本特质!
  二世的卫队很快被解决了,赵成和阎乐拿着弓箭,对着宫里的座椅和幔帐一通乱射。
  阎乐来到胡亥面前,很诚恳地跟他商量:你的所作所为太不像话了,现在天下都在反对你,足下应该自己做一个了断!
  从阎乐对自己的称呼上,胡亥感觉到了:这些人是不拿自己当领导了!如果还当自己是皇上,应该叫陛下。现在对皇上改用对普通人的称呼了,二世感到似乎有些绝望,但还没完全绝望。
  “我要见丞相,我要见赵高!”天真的胡亥,此刻还寄希望于赵高呢!平时对赵丞相不错,说什么听什么,什么申请、报告都批准。这个时候,他不至于不管自己吧!
  “我们就是奉了丞相的命令来的,你不能见他!”阎市长态度很坚决。
  “这样吧,我去一个地区做王爷,怎么样?”二世开始谈条件。
  阎乐摇头!
  “那给我个侯爵也可以!”二世降低了他的条件。
  阎乐仍摇头!
  “算了,我和老婆孩子就做老百姓吧,只要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就行了!”二世再次降低了他的条件,并且觉得已经降得不能再降了。
  阎乐摇头依旧,并指挥兵士,向二世逼近。
  对人间欢乐恋恋不舍的胡亥,还是尊重了阎乐的建议:自杀了。
  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二岁!
  生前极尽享乐的青年胡亥,在死后,并没有得到什么重视,更谈不上进住宏大奢华的皇陵安息,而是像埋个老百姓那样,被十分简陋地埋在杜南(现西安市西南)的宜春苑里。
  如此帝王思想
  胡亥是个挺聪明的少年,也很好学。如果说他弱智,那是不客观的!然而,并不是聪明的人做什么岗位都适合,胡亥就做了不合适他做的岗位,当上了皇帝。
  做皇帝也许不是胡亥的愿望,嬴政同志去世时的情况是:胡亥跟皇帝这个岗位没什么瓜葛。
  是赵高别有用心地把他推到了台前!于是,这个青年玩家,便拥有了另外一个身份:迫害狂。而且先拿自己的兄弟姐妹开刀,全无亲情观念!
  三年来,被他直接、间接害死的人难以统计,而这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来自于赵高,可以说,如果不是赵高搞暗箱操作,如果公子扶苏顺利地接班,也许大秦帝国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天下的老百姓也许就不会经历痛苦的战乱。
  虽然他做了皇帝,但却连个半成品皇帝的火候都不到!
  他的人生主题应该是玩乐,他也是这样给自己确定的人生内容。他本该过他快乐、富足、尊贵的皇子生活,并且这种生活,是不应该带有任何政治国务上的羁绊。赵高改变他的人生主题,并最终毁了他!
  秦王朝的元老重臣们,目睹胡亥与帝王职责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行为,也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规劝过。结果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甚至还因此搭上了性命,像李斯、冯去疾、冯劫等人。
  胡亥不光只是醉心于玩乐,还为自己的玩乐找到了理论支持:我听韩非先生说过尧帝在岗的时,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是用野菜做的汤!冬天穿的是兽皮;夏天穿的是麻布。大禹接班以后,整天的忙着去治水,东奔西走,从不坐下来享受生活!累得腿上没有肌肉,干活时把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一直干到死,死时连老家都没回去!做帝王难道都得这样辛苦劳累吗?他们做领袖最初的愿望是这样的吗?过这样的苦日子有什么可以值得学习的?
  颠覆之旅(11)
  韩非先生描述两位帝王的辛苦,无非是在教育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是高居庙堂的达官,当然包括皇帝)要爱岗敬业,这样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却引起了胡亥内心强烈的抵触,他不想去爱什么岗,敬什么业!非但不听大师的话,竟然提出质疑!还拿来做了反据。
  低质量的生活,只有那些穷酸书生才会去提倡、歌颂,那种日子不是帝王向往的,既然我是天下的老大,拥有整个天下,那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得拿来满足我的需求!这样也够有面子啊!什么叫富有天下,这才是叫富有天下嘛!
  胡亥一边扩展自己的帝王享乐理论,一边向赵高咨询:我如果自己一点实惠也没有,也就缺乏了治理天下的动力。我想让天下永远做我享乐的工具,赵高同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赵高正巴不得胡亥糊涂呢,立刻给他提供了满意的方案:你就玩你的,乐你的。其他的事就别操心了,由我来给你处理!
  于是,胡亥便在深度封闭之中,提升他的玩乐水准,尽显荒淫。
  课外活动太多了,或是干脆不上课,自然就得下课。学生下课,顶多也就是去放羊放猪,流向社会。可一个皇帝要是下课,他的就会非常的悲惨!
  胡亥对自己的不务正业行为,一直认为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天下既然是我的,那我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胡亥对皇帝这个岗位的职责做了利于自己的概括!
  反动思想支配下的胡亥,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动君主,而反动派最终肯定要被打倒的!
  二世白长了人的脑袋,却不说人话!虽然我有时候也骂人,但这句骂人的话不是出自我口,可以告诉你:这是汉代的一位大家说的。
  碰壁
  望夷宫这边胡亥死了,咸阳这边赵高跳起来了,马上跑到宫里,把传国玉玺系在身上,集合朝里的官员和王室成员,向他们通报了胡亥死亡的情况。
  面对茫然无主的官员,和惊恐无措的王室成员们,赵高得意了,绞尽了脑汁,喷了大量的坏水,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啊!我可以坐上皇位了。
  赵高已经把皇帝的岗位看成了囊中之物!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赵高太没有思想准备了,当他走向那个座位时,不管是平时献媚拍马的,还是经常摇头的反对派,还是沉默的中间派,没有一个人跟在他后面!
  也就是说,没有人支持他来做这个位置。
  反对派自然不必说,在这个关乎天下前途的时刻,也许那些平时的追随者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赵的品质,够做国家领导人的资格吗?一个男权社会,不具有男性的基本器官,条件上更处于劣势!怎么可以做最高领导呢!再说,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呀!
  大家的不配合,让赵高感到有一丝恐惧掠过。
  就在赵高猜测狐疑的时候,更让他恐惧的事发生了!
  此时,陕西一带,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致使内部介质急剧的破裂,发生了大约四级左右的地震,地震中心不详。
  宫殿连着摇晃了几下,但没有损坏!
  本来是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把经常干坏事,并且正在干坏事的赵高吓坏了,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警告!而且是严重警告!
  看来自己做皇帝不但同事们不支持,连上天都不支持!
  赵高不敢蛮干下去了。
  于是,赵高又选定一个人,来做傀儡。这次,赵高看走眼了,不但所有的欲望都化为了泡影,还把老命搭上了!
  这位不幸被赵高推上皇位的公子子婴,行政级别被赵高给降了一截:不能称皇帝了,只能称秦王。
  原因是:原诸侯国都已经复活了,秦王朝的领土已经缩小,再称皇帝就不合适了。
  颠覆之旅(12)
  按照惯例,子婴将在斋宫斋戒后,正式举行上岗仪式。
  赵高火速向刘邦派出了自己的使者(搞阴谋老赵有效率),跟刘邦洽谈秦国和平解放的问题,赵高的条件是:投降的事由我来操作,但成功之后,得把秦国的土地分给我一半,咱俩各得二分之一,我也得捞个王爷当当。
  这时,刘邦同志前进的脚步已经踏过了武关,入秦地的第一个关口在刘邦同志的强攻下,土崩瓦解。大部队正向蓝田一带攻击前进。
  对于赵高提出的条件,刘邦同志既觉得可气,又很不屑!
  我老刘的谈判对象是秦国的最高领导,你赵高还差着级别呢,你他妈凭什么来跟老子谈条件!我的条件就是秦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还想什么二一添做五,你醒醒吧,别做梦了!
  一贯以自己男性雄风为自豪的刘邦同志,根本不会去重视赵太监的想法,尽管他是秦国的总理,也可以说,刘邦同志从心底就鄙视赵高这个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刘邦知道,赵高这人鬼点子太多,他怕自己坏不过他!
  不义的下场
  在斋宫的子婴,得到了贴身太监韩谈的秘密报告:赵高在跟刘邦联络,要向革命军投降,跟刘邦平分秦国,把秦国的土地二一添作五。
  怎么办?子婴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革命军风起云涌,一茬比一茬厉害,闹得越来越凶,刘邦都已经打到家门口来了,以前周文打进来,还有个章邯去挡横,现在大秦的主力军团已经不存在了,像章邯那样优秀的将领也没有了!
  而且,最让子婴睡不好觉的是,身边还有位包藏祸心的总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向自己举起屠刀。
  子婴下定决心,要解决赵高的问题,可是放眼看去,满政府的官员,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
  赵高的影响力太大了!亲信走狗太多了!
  无奈之下的子婴,只好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加上太监韩谈,一起研究并制定了处理赵高的方案。
  到了子婴正式上岗这一天,政府的官员们早早地来到了礼堂,可是他们等了好久,也不见子婴的影子,派去催促的工作人员回来报告:子婴病了!
  赵高终于坐不住了,亲自跑到斋宫,来敦请子婴上岗。
  大幕已经拉开了,可主角还不到场,能不让人着急嘛!
  “公子,您应该动身了,今天这样重要的仪式,您是不能缺席的”,赵高进入了子婴的房间,一边走向子婴,一边描述今天出席仪式的重要性。
  这一刻,也许是太紧张,也许是太兴奋。子婴没有回应他。
  突然,赵高身后出现了三个人,快速地用刀剑做出了回应!这三个人分别是太监韩谈、和子婴的两个儿子。他们每人一把利刃,朝着赵高一通乱砍,赵高倒下了!子婴指着有进气没出气的赵高:你也有今天,我们嬴家的人被你害死了那么多!
  很快,赵太监就没气了。
  偷袭成功!
  赵高本来长得很是高大魁梧,力气也不小,这也上是嬴政同志让他做专职驾驶员的原因。但再魁梧也架不住刀剑的锋利,何况是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呢!
  赵高倒下了,一个邪恶的生命终于迎来了他的死期。
  弄死一个貌似强大的坏人,原来也是如此简单!
  子婴把所有的官员都召集到了斋宫,指着赵高的死尸,数落了一通他的罪恶行径。最后,子婴给赵高的问题定了性,并提出了赶尽杀绝的方案:赵贼生性邪恶,贪婪卑鄙,祸国殃民,损人利己,死不足惜,其人虽死,其罪难消,夷其三族,以警后世!
  颠覆之旅(13)
  你赵高死了,但事不算完,因为你的罪恶太大了,那就由你的家人共同来抵罪吧!
  按照子婴的指令,司法部门把赵高、赵成、阎乐的家人和近亲属统统逮捕,草草杀掉。
  一代奸佞及其家族,被杀得鸡犬不留。
  赵高死了,大臣们也敢说话了,不管是挺赵派,还是倒赵派,还是中间派,此刻,都在赞颂子婴的果敢、英武,他们似乎又看到了大秦的希望。
  然而,大树已经被虫子咬空了,再喷药也无济于事了!
  在官员们的称赞声中,子婴就任了秦王这一岗位。然而,四十六天后,子婴就凄凉地下岗了!
  最后一搏
  子婴不甘心大秦在他的手里轰然倒塌!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做百倍的努力,眼下别的顾不上,最主要的是阻止刘邦进攻首都咸阳。子婴上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峣关(陕西蓝田东南)派兵,增强防御力量。
  关于子婴的身世,说法不一,让人一头雾水,版本的不同,也使二世与子婴之间的辈份产生了差异:
  第一种,叔侄关系说之一;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这种说法出现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里,并且,这种说法基本上已成为一种主流认识。但从年龄上推断,觉得很难成立:子婴的两个儿子已经能挥剑除奸了,既使是没到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也应该接近了,他们至少得在十四、五岁左右。那么,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判断,子婴的年龄也得过而立了!
  而嬴政同志活着的话,是五十二岁,也就是说,嬴政在二十二岁时就有子婴这个孙子了!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计划生育法,完全靠自愿,想生就生,何况是皇帝家呢!生多少都能养得起,何乐而不生呢!但是,有个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那就是身体条件,始皇二十二岁,扶苏最多也就七、八岁,幼儿班刚毕业,才上小学。能有如此强的创造力吗?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扶苏早熟的记载,他的发育过程应该跟普通人一样!不太可能在那个年龄就做爸爸。
  再者,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在胡亥杀死大哥扶苏之后,还能让子婴活在世上吗?以二世的残忍,这种可能性好象不存在。
  叔侄关系说之二:子婴是胡亥的叔叔,嬴政的弟弟。这种说法使他们的辈份调了个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不但从年龄上推断,没有障碍。而且从子婴的行为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在二世对蒙恬、蒙毅进行迫害时,子婴进行了诚恳的规劝,在赢家的公子纷纷被杀害时,子婴敢于站出来,对胡亥的行为予以否定,只有长辈才可能有这个胆量,并且是对于皇位没有什么竞争力的长辈。皇位都是往下传的,如果传给了长辈,大多是接班人这块,是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
  第二种,兄弟关系说,即认为子婴是二世的哥哥。
  第三种,堂兄弟关系说,即认为子婴是嬴政同志弟弟的儿子。
  以上两种说法,各自成立的前提是:史书的记载出现了偏差。即使不去猜想,现在史书上也已经出现了两种说法,有可能是当初作者的失误,还有一种可能,千百年来史书无数次的被传抄、刊印,其中的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可能性也是有的。
  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我从来都是很钦佩的!但是我觉得联想、猜测太多了,会使人陷入迷茫。所以,我对这类猜测的建议是:不扩散。
  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要知道的是:子婴是秦国的公子,在大厦将倾的时候,他担负起了挽救帝国的重任,最终,他失败了!
  冲刺
  公元前207年九月,刘邦同志到达了峣关,这里,是攻进咸阳的最后一道关口,子婴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这里派了重兵。
  颠覆之旅(14)
  刘邦同志立刻就要下令进攻!张良说,先别急,我们可以试试这么做。
  张良同志提出了解决办法:我们可以让郦食其同志拿金钱去收买峣关的主将,一定没有问题的!另外,我们在山头上多插旗子,让他感到我们的兵力很强,会产生心理压力。
  张先生又说出了他的根据:这名主将是杀猪屠户的儿子,他知道卖肉赚钱的辛苦,所以他见钱肯定眼开!贪财的同时,他必然会怯敌。
  我们不得不佩服张子房先生,居然能把对方的身世背景了解个底掉。真是有心人啊!
  看来张先生不但熟读了“太公兵法”,对“孙子兵法”的精髓也参悟明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回,郦生又被派上了用场,跟郦生一起去的还有陆贾,也是位很有学问的书生,并且嘴皮上也很有功夫。这两位同志,带着大量的金钱,对守关的主将进行收买。
  当金钱放在守将面前时,正像张良同志预料的那样,这位屠夫世家的将领,双眼冒光,笑容可掬。
  “我们沛公对阁下很敬仰,特意让我们来看看您!”我感觉:此时的郦生,像一只对着老鼠微笑的猫。
  “谢谢!我也没为你们做什么事,却送给我这么多钱,这多不好意思啊!”守将的立场发生了危险的动摇。
  郦生见他这个态度,马上很直接地告诉他,如何收下金钱,并且心安理得的办法:“将军,你把峣关的管理权移交给我们,就可以了!”
  接着,食其同志、陆贾同志轮翻开动机器,轮翻轰炸,耐心细致地做守将的思想工作,做得语重心长,做得春风化雨……当然,其中肯定夹杂着威胁性语言。
  守将最终举手了:两位先生,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放心,我一定把关口的管理权交给沛公,以后我就跟沛公一起发财了!并且表了决心:我愿意帮沛公进攻咸阳!
  刘邦得到了守将愿意投降的汇报后,准备派郦生,再去洽谈关口交接方面的具体事宜,张良同志却阻止了他。
  张先生又提出了新的看法:现在,主将虽然答应投降我们,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意思,那么,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们是什么态度,我们不知道,如果他们持反对态度,一定会形成为我军不利的局面。
  “我们应该趁他们现在没什么防备,打他们措手不及!”张良同志够狠的!
  于是,刘邦和张良,共同确定了背后偷袭与正面攻打的战术,当日即下令,派兵迂回到峣关后面,发动突然袭击。
  守军的主将,就是那位屠户的后裔,还正做着发财的美梦呢,没做什么备战,而是备降呢!
  对于突然出现的楚军,他还以为是来接收关口的,稀里糊涂中,军阵被打乱,关口被夺。
  望着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楚军,他一定很后悔,他一定发恨,但一切都已经晚了!很快,主将就丧身在刀剑之下!
  如果说,他是为了与反动政府决裂,而有志投身革命阵营,那么,我们很可能为他的死发出几声慨叹,甚至去谴责一下刘邦的失信;然而,他是为了钱而改变立场的,我们姑且把他的行为称为变节,让人觉得也没什么可惜的!
  他为自己的贪财、变节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通往咸阳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掉了!
  挽歌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同志及其所部到达了灞上(陕西长安县东),这里距离大秦的首都咸阳,只有三十公里左右了,可以说,刘邦已经找上门来了!此时,刘邦已经快速发展到了十万兵众。
  颠覆之旅(15)
  闯到门前的刘邦并没有去踹门!而是向秦王子婴下达了最后通牒:马上无条件投降,不然,一切后果自负。
  之所以希望用政治方式解决咸阳问题,原因还是刘邦同志不希望死的人太多,秦地的人死的越多,会对自己将来在秦地的统治越不利。
  这个时候,刘邦对于被封秦王,已经是把握十足了!因为他已经在入关的赛跑中名列第一,而且第二名还没出现呢!
  可怜的秦王子婴,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如何回复刘邦同志招降书。
  面对眼前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烂得不能再烂的形势,秦国的君臣最后达成了高度的一致:投降。坚决无条件投降!
  再挣扎也没什么意思了,而且最后大家还闹得很不开心!
  在帜道旁(西安市东北的一个亭子),楚、秦双方举行了受降仪式:秦王子婴,驾着白马拉的白色的车子,白布缠在脖子上,嘴里含着玉石,手捧传国玉玺(就是那块上面刻着由李斯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和氏璧),在路边恭候刘邦同志。
  子婴所有的装备,都是在向受降者表示:任凭你处理,哥们就是在诚心诚意地等死了!
  等到刘邦率人威风凛凛地入场时,子婴跪下了,一任羞愧、痛苦的泪流下……
  刘邦同志接过子婴手里的玉玺,把他扶了起来。对于子婴此刻的心情,刘邦同志很是理解,并且,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安慰子婴,不要难过,忘记过去,前方的路还很长等等。
  然后,带着子婴,一同进入咸阳。返回咸阳的子婴,不再是这座都城的主人了!
  是的,大秦帝国,这个靠给周天子放马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强国,从此烟消云散了!
  从被封为诸侯国,到子婴投降,这个王朝共经历了五个多世纪。
  秦国的先君们,从最初没有爵位的小干部做起,在渭河边上辛勤地做着牧马人的工作,但是他们从不叫苦,更没有因地位低、待遇差而撂挑子,而是一边做好本职工作:多养马,养好马;一边抓住机遇:帮助周王抵抗外族的入侵。一直拼搏到级别较低的爵位。
  经过几十代领路人的不懈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革新。奋发有为的秦国领导人们,终于,把国家提升到列强的地位。秦穆公时,就已经称霸诸侯了。国君的级别也一提再提,最后提到最高的级别,也就是王爵,高得不能再提了!
  到了秦始皇接过秦王的岗位时,家底特别的雄厚,加上嬴政同志的雄才大略,凭借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多管齐下,二十几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政权高度集中的郡县制国家,为后世的国家组建提供了成熟的模本。
  但是,嬴政同志过分醉心于个人的享乐,并迷信武力,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或者说:嬴政根本就没拿老百姓当自己人,特别是后抢来的六国,更是对这六国的百姓残酷盘剥、奴役,完全不当人看!在嬴政看来:严刑、重法、军事,即可以使他的统治世世相传,像太阳一样转下去!
  然而,反抗从来都是压迫的孪生兄弟,强权之下有暴民!嬴政自己毁灭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不是风雨飘飖,丧钟狂鸣,也许子婴会有所作为,改变大秦的命运,但是,他没有时间了,刘邦也不给他时间!
  就这样,帝国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走到了终点……留给后世一声浩叹。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