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在寻找(十四)
作品名称:一辈子在寻找 作者:一个人的思想 发布时间:2009-10-15 08:58:36 字数:2990
第三十九章
《文艺评谭》杂志社有点像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货铺。杂志封页全都是丰胸祛斑、联合收割机等广告,当然还有人工流产、男科医院和交友征婚信息。还有的文字内容不外乎是些隐去名字的名人的情感故事,只有两页纸是留给陈子善做文艺副刊的。为杂志社同人生存计,最近杂志忙着改版,陈子善的自留地,便只好挤成了一页纸。而陈子善的两名女同事爱选有关色情和暴力的稿件,为发行量的剧增作出了强有力的贡献,总编左阳天对此赞许有加,老说要对她们给予特别的奖励。固守《文艺评谭》最后一页阵地的陈子善,不但钱包没看到鼓起来,还总觉得拉了后腿——他的文艺副刊放在这老虎屁股上,总是有点尴尬。
陈子善当然对胡爱晚在内的那两名女同事耿耿于怀,但也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来翻身,他就像一个耐心看电影的人,听到坐在前排的一对情人在大声调笑或者亲热,想说又不好意思说,或者说了也等于没说,因为人家确实也买了票,而且还是贵宾票。陈子善这才知道其实做唐僧也是蛮辛苦的,千里迢迢地赶路,一身的臭汗和惊吓不说,还要经受孙悟空的猴臊味,猪八戒的猪臭味,沙和尚的河腥味,甚至连坐着的马也味道不太好,更不用谈要和层出不穷的妖魔鬼怪跌摸滚打了。
绰号叫“121”的杨柳之是陈子善的办公室里,除胡爱晚之外的另一名女性。杨柳之如一架严重走调但寿命远远未到,永不疲倦的日夜连续播放的老式留声机,在杂志社同人面前,除了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讨论她的高跟鞋之外,仿佛世上已无任何一样东西,可以花费她的心思,而在办公室方圆200米之内,杨柳之的高跟鞋的清脆有致的声音,就如墙壁上挂着的石英钟一样,节奏鲜明地敲响地板。杨柳之响彻云霄般的高跟鞋声,仿佛是从打击乐培训班里出来的一样,永远是忙而不乱的新兵连中的口号“1、2、1”。
王晓秋曾经对陈子善说:
“那个杨柳之,会不会在做爱时,也要穿着高跟鞋在床沿上敲着,让男人叫个号子?”
“拉锯战嘛,累是累了点,不过多少回合倒是记起来挺清楚的。”
杨柳之的男人在隔着海的另一个城市里讨生活,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讲师,挺着一个怀孕十月般的肚皮,就像乐队里的擂鼓手一样,胸下挂着一个鼓。或许因为这肚皮搬运起来比较麻烦,这男人回家的次数就跟杨柳之的高跟鞋声一样很有规律,虽然每天都有快艇过海,但他总是在每个星期六的早上八点赶到高跟鞋的旁边,从来没有误过点。
陈子善在办公室的座位,正是夹在胡爱晚和杨柳之的中间,这对于陈子善来说,无疑是双重压迫,他有时候觉得胡爱晚的大蒜味,要好过杨柳之的高跟鞋;有时候又觉得杨柳之的高跟鞋,忍受起来要比胡爱晚的大蒜味轻松一些。陈子善觉得自己对待耳朵和鼻子有些不公平。或者也就是说,陈子善在杂志社,耳朵和鼻子都无法正常使用,这也就直接影响到眼睛和嘴巴,甚至脑袋。
陈子善的一双眼睛在办公室里,除了低头看稿子或书,一般都是高出视平线少许的;陈子善的嘴巴除了吸口香烟之外,就是频率较高的撇撇,当然,陈子善爱发表议论的习惯,并非可以在这里刹住车,有时甚至不说到对方痛处不觉得痛快。
第四十章
陈子善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以前因为刘若兰的细心调和,陈子善的大脑倒可以做到一离了办公室的门,便充进了新鲜空气;但如今刘若兰热心于和陈子善一决雌雄,一心要降服陈子善,所以陈子善无力地感觉到,这阴差阳错凑合在一起的3个女人,成了自己未来新生活的三座大山。
认真分析起来,刘若兰确实有点帝国主义的作风,胡爱晚简直就是官僚资本主义的翻版,而杨柳之呢?封建主义的成分并不小。陈子善总结出这样的一种很怪异的现象,那就是刘若兰的帝国主义是因为她的房子。胡爱晚的官僚资本主义,是由于她的位子,也就是说,她对陈子善有恩在先,这份功劳,只要陈子善在杂志社领一天薪水,便一天不可磨灭,更何况,陈子善有了刘若兰,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杂志社做着一份工——陈子善现在想来,刘若兰当真是不会爱上一个“厅长”的——近三年来,胡爱晚一直在陈子善头上做着编辑部主任,她发一句话,陈子善哪敢违抗?胡爱晚又总是喜欢看着坐在前排的,这个眼睛向上、嘴巴总是不太自然的男人,心悦诚服地听从自己的兰花指,虽然她的兰花指,历来就和兰花挨不上边。而杨柳之,当她有时实在对于高跟鞋话题,感觉到了言辞拘谨山穷水尽的地步,杨柳之就会善于利用起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察言观色或者探头探脑地度测到别人的所谓隐私,巧夺天工地将情思枯竭的高跟鞋专刊,过渡到她的充满想像力的色情与暴力的大块口头文学中。陈子善有时真觉得刘若兰说的话也有些接近真知灼见,因为从杨柳之这封建主义大山身上,陈子善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色情和暴力的无限场景中去。陈子善最后得到了一个很可能成立的假设,那就是杨柳之的现状,其实应该和她的每个星期从不误点的保险公司讲师有关。
这个保险公司讲师,肚皮从来都是有孕在身临盆待产的一副模样,但没有看过他什么时候有什么东西呱呱坠地。陈子善从杨柳之的高跟鞋里,很不情愿地一次次听到,讲师确实是个成功的讲师,他有很多次从保险营销扯到中东烽烟四起的战场,又安然无恙地回到中国某部禁毁小说中,再从禁毁小说的暧昧氛围里,探索到欧洲的保险套也就是避孕套的发明,最后还总会将上述内容归结到保险营销,并例出一二三条。难能可贵的是,这一二三条总是很好地构成顺口溜式的句子,节奏感有胜于“121”。“这么大的一个肚皮,你以为容易吗?这不是其他,这是一肚子墨水啊!”杨柳之每次都不会忘记转达丈夫的这句感人肺腑的话。杨柳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概也有“夫妻相”,台前幕后相得益彰。
第四十一章
陈子善每次上班,都处在杨柳之的如雷贯耳、手舞足蹈和胡爱晚的窃窃私语、指手划脚中,回家又得面对指桑骂槐、手到擒来的刘若兰,感觉就像活在岸上的一条鱼,不停地吞吐但空气就是进不到肺里。陈子善痛恨那个“一肚子坏水”的保险公司讲师,惧怕那些如泰山压顶的高跟鞋,珍惜没有大蒜味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心酸战争频仍的自己最后的那个阵地。陈子善在王晓秋跟前,就如一部眼看要报废的工程车,只有让王晓秋来敲敲打打整修一下快要散架的零部件,要不,每次他都开不回那片不得不要去的工地。
“干脆从现在开始,我来记下性爱日记,在你那块自留地上开花结果得了。这样我们两大市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发,你们的发行量上升了,我的生意也不会有什么淡季了,而且都名利双收。”王晓秋说。
“这倒是个好主意,什么也不耽误。不过连载的话,你就显得太操劳了点。”陈子善说。
“没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见死不救吧?谁叫我们是干这一行的呢?再说,总要留点什么给子孙后代吧?反正也是填补国内一项教育空白。”王晓秋笑着说。
“说不定我们还会名垂青史,担子不轻啊。”陈子善有点愁眉苦脸。
“想想,多么伟大的一项事业,名副其实的正道啊,我都有点兴奋了。”王晓秋笑得有点大声。
“说不定整成一部新时代的《红楼梦》,要不叫《青楼志》也行,诺贝尔文学奖好久没有中国人的影子了,看来这回非你莫属了。”陈子善说。
“俗,到时我整一个王晓秋文学奖出来,那就不是这点钱了。这本书我已经想好了名字,《烟花巷里卖枣花》。多高屋建瓴啊。”王晓秋大笑。
“我有点高潮的意思了,动手干吧。我好像摸到了窍门。”陈子善笑嘻嘻地看着王晓秋。
“感觉来了吧?要不我们赶快牺牲一下,岁月不待人,一宵值千金啊。”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