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放飞的希望>放飞的希望(第十六章)

放飞的希望(第十六章)

作品名称:放飞的希望      作者:墨燃      发布时间:2013-05-21 05:10:26      字数:4443

  第十六章【山河壮丽】
  
  也许是过于激动,子英看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擦了一把满是泪水的脸,就和人们一起欢呼起来,满广场的人沸腾了,天安门,这个被世人称为“心脏”,“太阳故乡”的地方,此时变得热闹起来。
  早上天还没亮,一家三口就早早的来到天安门前,等待那一神圣时刻。
  从北京晚报上找到,今天的升旗时间是:5.41分。
  天还是黑咕隆咚一片呢,可等着看升旗的人已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从东面的国家博物馆到天安门,再到西面的人民大会堂,所有路灯下面坐的全是人,就连长安街休息的石椅上都是人。
  “咱来的够早了,还这么多人。”子英拽着妈妈。
  “你还算早,还有头天晚上来的呢。”
  “我那年来看升旗,就是头天晚上来的,也可多人了。”
  “都说看升旗很激动,我会吗?”
  子英边说边拽着妈妈挤到人群里。
  “那次看位置不好,今天找个好位置。”
  来到广场,爸妈就打听,看升旗应该站哪,但不管是巡警,还是士兵,还是清洁工,全部都说不知道。好像所有打听的人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回答。
  又转了半天,一个清洁工说了一句:别再转了,不然站队就没有好位置了。
  站队的地点是,东面的中国博物馆门口的人行道前。
  安检也很严,进入天门广场的时候,要用扫描器扫遍全身,包裹也要扫一遍。
  人们静静的等着,这是怎样的时刻,任何词都不足以表达它的庄严与神圣,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家的首都,在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看神圣的阅兵仪式。
  这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任何记忆都无法与其比拟。
  子英这一刻就有些激动。
  紫蓝色的晨光,悄悄地送走了黑夜,等待已久的人们终于露出了笑容,虽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年龄、性别、民族、甚至肤色都各不相同,但此时的心情却是相通的,一致的。
  太阳的金轮终于转到了5.41分,整个浩大的广场突然鸦雀无声,人们心潮澎湃,等待那一辉煌时刻的到来。
  军乐队奏起代表着亿万人心声的庄严的国歌,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带着炎黄子孙的心愿,与曙光一起冉冉升起。
  就在太阳跃出地平线的刹那,忽然那迎风飞扬的五星红旗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所有的男女老少,齐刷刷地行注目礼,几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孩子,举起手行队礼。所有的人都那样的全神贯注,感觉那样的庄严而神圣。
  离他们不远处,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边注目边流泪,一个大学生,把一本书捂到胸前,像在默念着什么。
  “爸,有种洗礼灵魂的感觉。”
  “是呀,有些激动啊。”
  “妈,你是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就是止不住的眼泪。”
  “嗯,我也是。”
  也许是过于激动,子英看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擦了一把满是泪水的脸,就和人们一起欢呼起来,满广场的人沸腾了,天安门——这个被世人称为“心脏”,“太阳故乡”的地方,此时变得热闹起来。
  “今儿天儿真好啊。”子英像孩子一样蹦跳着跑在爸妈的前面,飘逸的长发,扎成了马尾辫,三口人走在大街上,神采飞扬,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随着旅游的人潮,向巍峨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去,当还没有进入广场,就可以远远望见纪念碑了,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毛泽东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金光灿灿,映着烈日的光辉。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它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和谐一致完整的建筑群。
  一家人来到纪念碑下,转着看着,又顺着台阶走了上来。
  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是汉白玉栏杆,四面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大小两层,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装饰浮雕,浮雕生动地概括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看着这庄严肃穆的巨型建筑,心中生出一种敬意。
  他们随着游人,走向故宫。
  进了故宫,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桥下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站在广场上抬头看,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
  “妈,你看,太漂亮啦。”
  “是呀,我也是第一次来故宫。”
  “故宫始建于公园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清明朝时称紫禁城1925年开始称故宫。”
  爸爸又做起了解说。
  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太和殿了,太和殿内金光的宝座在正中须弥坐式南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
  向前走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寝宫,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召见臣工,接见外国使臣,或举行家宴。”
  “爸,你知道的好多呀。”
  “爸爸来过吗。”
  “妈,你看这些古老的东西更漂亮。”
  “是呀,而且保存得非常完好。”
  御花园映入眼帘,御花园里的一座亭子,葱郁的树丛映衬着红色的墙壁和金色的琉璃瓦,神气极了,亭子边上是一座假山,假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植被,四处碧绿的树木,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
  “听说这假山是太湖石垒起来的,至今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哦,太老了,爸,你看,这些石头摸起来还是那么光滑,可见古代工匠们花了多少心血打磨呀,古代帝王的安逸生活得用多少老百姓的辛苦换来。”
  “嗯,这也证实了一代帝王的专制呀。”
  “你们看,这棵树三百多年。”妈妈看着绿色的牌子叫他们爷俩。
  “三百年的树还长的这么好,要人一百年就老不行了。”
  人们欣赏着这美丽的宫殿,即华丽又高大,感觉向进了神话故事一般。
  “你们看,这宽阔的广场,就是文武百官进行早朝的地方。”
  子英听着爸爸的讲解。
  “妈,来。”俩人拉起了手才环绕一周的大柱子,
  “太粗了。”
  “故宫这些建筑真的是个奇迹。”
  “都是杰作呀。”
  “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
  “是呀,真的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故宫感到自豪啊。”
  游人们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他们来到了颐和园,真的不愧为世界上的“物质与文化的双遗产”。
  他们走上了一条五彩的花石子路,看上去小路上碎石凌乱不堪,五花八门。
  “妈,你看这些石子,细细看。”
  “什么?”
  “你细看,这些石子有图案。”
  “唉,真的哎,他爸,你看,仔细看,都是些花草图案。”
  “嗯,真漂亮啊。”
  向前走,站在昆明湖的东岸向西望去,六桥影影绰绰的现出来,在随风舞动的柳枝中,后面是玉泉山的宝塔和香山,一片青黛色彩,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好像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浓重而不失淡雅。
  向前走,就看见一铜牛。
  “爸,这牛是铜的都长了绿锈。”
  “嗯,这铜牛还有典故呢,说是上古大禹治水时,凡治水成功的地方,都要立牛纪念,但也许是杜撰吧,因为年代对不上。”
  “哦。”
  “但铜牛可以预知水患的用途,确实不假,通过昆明湖,进入城中的水,大都在北京的西北方,而北京的地形,就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昆明湖的水,一旦达到铜牛的高度北京的防汛,就要进入警戒状态了。”
  “铜牛的作用很大吗。”
  大家又来到铜牛以北,这是现金保存最大的观景亭,叫廊如亭也叫八方亭。
  十七孔桥是连接八方亭和南湖岛的一条玉带,是仿照卢沟桥而建造的,但又与之不同。
  子英和爸妈,随着游人一路走着看着、记着照着美景。
  顺小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文明于世的长廊。
  “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观看昆明湖上的美景而建造的。”爸爸边走边说。
  人们怀着好奇的心,踏上了长廊,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
  “听说这长廊的顶有二百七十三个五彩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两幅相同的。”
  “哦,是吗?我来数数。”
  “嗨,怎么数的过来。”
  子英真的数起来,证实爸爸的这一说,可没数多远就停下了,被长廊两侧的红柱吸引,红柱之间由绿色的围栏相连,围栏很低,人可以坐在上面欣赏昆明湖的美景。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眼望去,一座玲珑宝塔,耸立在山上,这就是佛香阁。
  登上佛香阁,向下眺望,园内的景物大半尽收眼底,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昆明湖。
  昆明湖湖面很静,像一块翡翠,小船从上面轻轻滑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仿佛是划在翡翠上的一的道碧痕,微风吹过,水面荡起粼粼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十分好看。
  远处十七孔桥的影子,倒映在水里,模模糊糊不真切。
  颐和园,这美丽的大花园,有金碧辉煌的宫室,也有奇花异草俊俏的身影,有合欢树,太白花,有千年古松,这些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衬托着富丽堂皇的宫室。
  夕阳西下,游人们从佛香阁下来,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园门。
  子英和爸妈也结束了一天的旅行。
  第二天一早,天有点阴,子英和爸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
  抬头仰望巍然屹立于群山之上的雄伟长城。
  “啊,长城——终于见到你啦。”
  子英有些激动,虽然在梦中以见过多次,但长城真正在眼前时,不禁为之震惊。
  长城是高几十米,厚近十米,长六千多公里的的一条卧龙,蜿蜒盘旋于山栾之中,感觉那么巍峨悲壮。
  望着这万里长城,它如一首气势磅礴的叙事诗,又如一首荡气回肠的交响乐。
  登上了长城,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一段用一块块整齐方正的青砖筑成的宽城墙,岁月的沧桑,侵蚀了它的面容,改变了昔日的颜色。
  子英和爸妈缓步向前走去。
  子英用手轻轻抚摸这些石砖,心里默默地想着;或许在每块青砖里都藏有一个凄婉而悲壮的故事。
  “这长城该算是历史的见证吧。”子英叨咕了一句。
  “是呀,它是不屈民族之魂的象征吧。”爸爸在子英的后面说道。
  一家人沿着平整的青砖路向前走去,转过一个弯,地势又突然往下倾斜。
  “你们看,长城北面的城墙,都修筑的比南面要高出许多。”
  “恩,他爸,中间这方正的小口,你看正好能把身子探进去,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大概古代打仗从这里放箭放炮吧,应该是。”
  数了一百多个台阶,大家登上了烽火台,烽火台就像一座灰色的堡垒,矗立于山峦之顶,古代的烽火硝烟也是从这里升起。
  此时一阵山风吹过,在空洞的堡垒里,荡起呼呼的回声,这风声中似乎夹杂着“孟姜女”那如泣如诉的哭声,人们又好像听到了战马在长声嘶鸣,又传出胜利者的欢呼声……可再仔细一听,似乎又什么都没有。
  大家出了烽火台往下一看,子英心中一惊,拽住了妈妈,妈妈也站住了,下面的长城更陡,一级级石梯,几乎是直地搭了下去,假若一失足还不摔个粉身碎骨。
  “怎么啦,害怕啦?”爸爸走在了前面:“小心点,没关系。”
  子英和妈妈小心翼翼地跟在了爸爸的后面。这时子英真害怕谁碰到自己。
  当一步步走完这段下坡,子英蹲了下来,妈妈也长嘘了一口气,拉住了女儿的手。
  “我的腿都在抖。”
  “是呀,好吓人啊。”
  妈妈向前看去,前面又是一个上坡,虽说没刚才的陡,但没有石梯,只是一块块青石往上斜斜的铺着,攀登的难度反而更大了,可有了前面的艰难这也就不为所惧了,三人抖了抖精神,大步的往上走去。
  就这样时上时下的攀登,大家终于登上了这一段长城的最高处——第三个烽火台。
  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一想到这884米的长城之巅,就会骄傲起来。
  在最高处有一块石碑,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几个气势恢宏的大字,看着它再俯视这一路所走的长城,让人顿觉心胸开阔。
  小风儿把子英的马尾辨吹到了前面,她用左手将吹到前面的头发甩到了脑后,凝神远视;
  长城像一条游龙,匍匐于连绵不断的山脊上,它经历了两千年岁月的风霜,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仍然屹立于东方之巅,它是我们伟大中国的象征。
  此时山雾已被吹散,一缕金色的阳光,正从紫红色的云端投射到古老的长城上,仿佛给这沉睡已久的卧龙抹上了金光,他似乎随时都要腾空而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