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的希望(第十五章)
作品名称:放飞的希望 作者:墨燃 发布时间:2013-05-21 04:46:46 字数:5041
第十五章【清华园】
三人在这份宁静中坐下小息,而此时伴随这份宁静的,也有那悄悄地响动:
时而有鱼在游荡,游戏玩耍中也会打起架来。
时而有鸟在相互的追逐,追上了,又会吵起来。
有时也能听到轻轻的阅读声。
还会有情侣的窃窃私语,宛如鸟儿的呢喃。
清华大学,地处北京西北部名胜风景园区,明朝时,是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走进这令人振奋的风水宝地,就见一家一家的小部队,有一家三口的,有祖孙三代的,这支队伍也够壮观了。
家长送孩子进大学,这已是每年新学期的老现象了。
“你们看,现在都说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每到开学时,这送的队伍就是不见小。”爸爸看着眼前的景象。
“你不也一样是这队伍里的一员,还说呢。”妈妈笑了。
“锻炼也不在这一回呀。”子英拽着爸爸的胳膊。
“嗨,现在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又大老远的,行李又多,谁家能不送,这支队伍只能增,不能减。”
“嗯,说的是。”
三人跟着人群走向学校高高的教学楼。
家长们都在感受大学的这种氛围,在清华园走走,看看,享受这份荣耀与幸福。
“这清华园一进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报到完一定好好看看。”
“嗯,借闺女的光了,还能进清华园。”
“是呀,谢谢我吧。”子英又撒起娇来。
报到的学生很多,但也有足够的高年级学生“接待员”。
大老远的就有两个男同学向他们跑来,看来他们早就注意到这一家三口了。
“刘宇你看。”于子民扒拉一下刘宇,
“看什么?”
“你看那一帮人后面的一家三口。”
“哦,看到了,怎么了?”
“还问怎么了,心没跳吗?”
“哦,哇塞。”
“我去接待他们。”
“我也去。”
“讨厌,你去别处吗。”于子民推了一下刘宇。
“虽然能来清华的都是天之骄子,但向这样的也太少见了,绝色美女呀。”
“刘宇,真怀疑我的眼睛,尘世间竟会有如此绝美的人,美得脱俗,美到极致,你看,那一身白色公主裙,飘逸的长发,大而有神的眼睛里,透露着一丝不与世俗之争的傲气。”
“哇,你小子比我视力好,看得那么细致,作诗那,小心看到眼睛里。”
“真的,你看,她的嘴角轻轻翘起,她的每个动作,都该算是尘世间的一种优雅。”
两个小伙子观察的好仔细。
“你们好,我们是今天的接待员,请问是哪个系的,我们可以帮你们。”
高大潇洒的帅哥,接过了子英手里的箱子。
“我是学经济管理的,谢谢你们。”
看的出帅哥心里美呀。
于子民却晚了一步,只有接过妈妈手里的包。
“阿姨,我来拿。”眼睛看了一眼子英。
子英也看过来,点了一下头:“谢谢。”
“小伙子,谢谢你们,报道处离这儿远吗?”爸爸问他俩。
“嗯,不远了,跟我们走吧。”
“我是学工商管理的,念大二,我叫刘宇,你叫什么名字。”
帅哥刘宇和子英聊起来。
“哦,那你就是师哥啦。”子英笑了。
“就叫我刘宇吧。”
此时于子民心里老大的不快。向被刘宇抢去了猎物一样。
“我叫张子英,请两位师哥多多关照。”
“我叫于子民,也是工商管理的,你是经济系的?”
于子民也过来和子英搭话,于子民虽没有刘宇那么高大,却也一表人才。
“嗯,我是经济系的,谢谢你们。”
“阿姨和叔叔在这看东西,我们带师妹去办手续就行。”
他们来到一颗大树下,刘宇把手里的箱子放到树下,周围已站了好多看行李的人。
爸爸看着子英:“行吗?”
“我也去吧。”妈妈有点不放心。
“我和他们去吧,没事,你和爸爸在这歇歇吧。”
“那好吧。”
爸妈看着三人向前走去。
“这孩子也没吃啥。”
“也快,一会就完。”
“现在可真好,咱们那时啥都靠自己去找。”
“咱们那是啥年代了。”
“是呀,过多少年了。”
子英和两位师哥来到报到处,报到处,射了多个窗口,有他俩的帮助,很顺利就办好了手续。
“领书我自己去吧,太麻烦你们了。”
“别客气,这是我们的工作。”
“走吧。”三人又向另一个方向走去。
“哇,排这么长的队呀。”
发书,排了长长的几个队伍。
“我排吧。”子英站在队伍后面。
“我去前面看看。”刘宇向前面跑去。
“没办法,只能排,发书很慢。”刘宇跑回来说道。
“张子英,能把你的电话号留给我们吗?以后我们就是同学了。”
于子民看着子英。
“是呀,留个电话号便于联系。”
“可以呀,可我还是家里的号,到这还没换卡。”
“哦,我们这有校园卡的,很方便换的。”
“嗯,一会换了吧。”
“这样吧,你先排着,我俩去给你买卡。”
刘宇拽着于子民向右边跑去。
队伍在不断的向前走。
“爸,你怎么来啦?”子英一转身,看爸爸向这边走来。
“怎么你自己,那两个接待员呢?”
“他俩去给我买电话卡,好像不远。”
“哦,都办好了?”
“嗯,就剩领书和服装了,再就是去找宿舍。”
“挺快嘛。”
“办手续快,领书这儿有点慢。”
“我排一会吧,你活动活动。”
“爸,不用。”
长长的队伍又往前走了一大截。
这时他俩也跑了回来。
“叔叔你来啦。”
“麻烦你俩啦。”
“没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吗。”
“张子英,给你电话卡。”刘宇递过一张卡。
“谢谢,谢谢。”
“换上吧,我们俩把你号存上了,以后常联系吧。”
“嗯,好,多少钱。”
“一百,含一百话费。”
子英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百元大票递过来。
“给,谁花的。”
“算了,不用。”刘宇忙说。
“那哪行,快拿着,帮我的忙都很感激了,咋还让你们搭上。”
子英把钱塞到刘宇胸前的兜里。
总算排到了,领出了二三十本书,还有一套隐蔽服。
开学先要军训的,隐蔽服是军训时穿的。
这么多书拿着也挺费劲的,四个人分着綳吧。
“嗨,来用衣服裤子包上吧。”子英说着把衣服扑在了地上。
“都弄埋汰啦。”
“没事儿,将就到宿舍,再洗呗。”
衣服包了一些,刘宇拿过了裤子将俩裤腿,打个结,将剩下的书分别装到俩裤腿里,然后,抓起两条腿,往脖子上一挂。
“这多省劲儿,走吧。”于子民绷着一大包在前面走,回头一看冲刘宇笑了。
这一笑刘宇好像想起了什么,脸有点微微的红了。
“小伙子,来,咱俩抬着吧,太沉了。”
爸爸和刘宇抬着向前走去。
“啊,这么多东西呀。”妈妈看他们抬的抬,扛的扛,吓一跳。
“嗯,领的书。”
“都办完啦?”
“阿姨,就剩找宿舍了。”
“我们走吧。”
“办的挺快的吗,先歇会儿吧。”
“多亏这两位师哥了。”子英笑着看着两位帅哥。
“是呀,小伙子,喝口水吧。”
妈妈找出两瓶矿泉水递给他俩。
“谢谢阿姨。”
妈妈蹲下去,把东西归拢到一块,又站起来,拎了拎那装了两裤腿的书。
“这书可真沉。”
“嗯,我们拿吧。”
歇了一会,五个人大包小包,拖着一大堆行李,向宿舍楼走去。
有两个接待员小伙子,没费劲儿就来到了三号宿舍楼,509室。
“好啦,就是这个房间。”于子民敲了敲门,推门进来:“嗯?没人。”
四人小房间,很好,里边靠窗的一张床已有人了,子英把东西放到了对面靠窗的那张床上,崭新的被褥都已经铺好。
不愧为国家名校,住的也很宽松,每人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写字台,每张写字台上,都有一盏小巧的台灯,四盏台灯,四种颜色,很漂亮。
里边有卫生间,配有淋浴喷头,崭新的四套牙具,整齐的摆放在镜子的前面。
“嗯,很温馨吗。”妈妈各处看一遍。
“阿姨,叔叔,你们歇会吧,我俩走了。”
“谢谢你们俩,我们一起吃饭吧。”爸爸拽住了他俩。
“不用,张子英再见。”
“那好吧,谢谢你们俩,再见。”
刘宇和于子民挥挥手走了。
“子英啊,归拢一下东西吧,然后去吃饭,饿了吧?”
“嗯,我收拾一下。”
这时推门进来一女孩儿。互相看看。
“你好,我叫张子英,吉林舒兰人。”子英伸手和那女孩儿握了握。
女孩长得小巧玲珑,带着一种聪慧的面容,好像总在笑。
“你好,我叫贺冬梅,是武汉人,你们刚到?还没吃饭吧?”
“嗯,没有,饭堂很远吗?”
“不远,下楼左拐就是。”
“你是自己来的?”
“不,也是父母送来的,吃完饭他们在下面,我上来拿点东西,他们要感受清华园的风采。”
贺冬梅说完笑了。
“是呀,谁都想见识一下过去的皇家花园啊。”妈妈也笑了。
“阿姨叔叔,你们先坐,我先下楼,子英,你锁门吧。”
“嗯,放心吧,再见。”
“回见。”
“子英啊,你宿舍位置不错,离饭堂也近。”
“嗯,是呀,前边还敞亮,扒窗户就能看到体育比赛。”
“这体育场也好大呀。”
“走吧,我们下去吧,子英中午该多吃点了。”
“就是呀,我今天中午该胃口大开了。”
“说吧,那得看饭堂是啥伙食。”妈妈嘴一撇,看看子英。
“到这,她就不挑伙食了。”
爸爸摸了一下女儿的头。
一家三口走出饭堂,向清华园深处走去。
清华大学,不愧是中国一流学府,它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园内林木俊秀,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他们来到老校区,老校区以美式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景观之一,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等建筑分布其间。
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
他们来到了,清华园的大学礼堂。
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她庄严雄伟,大礼堂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
“大礼堂好像始建于1917年,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合称四大建筑。”
“爸,你咋知道?”
“书上看的。”
“哦,爸爸好厉害呀。”
“等你毕业就比爸爸厉害了。”
“好像永远赶不上爸爸。”
“怎么会呢。”妈妈笑了。
“爸、妈咱留个影吧,师傅麻烦你一下。”子英把相机递给了一位老者。
“自清亭,真漂亮啊。”妈妈看着这古色建筑,发出了一声赞叹。
三人来到亭子里。
“自清亭好象为纪念朱自清先生而修的,找找应该有介绍。”
“没有。”子英围着亭子转了一圈。
“这“自清亭”过去的韵味儿太浓了。”
“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学家,他有好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嗯,我读过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好多在学生中都很流行。”
又有好多人挤上了“自清亭”。
“我们往前走吧。”
又一景色映入眼帘,“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美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季变换的山林,环绕着一泓秀水,荷花池可与西湖的荷花池媲美,山林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个字,壮美挺秀。
三口人坐在荷花池边,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好惬意。
“坐在这荷花池边能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啊。”妈妈望着那一泓秀水。
“爸,《水木清华》那四个字是康熙之笔吧,感觉苍劲有力。”
“嗯,你说的很对,你们看,那古朴的建筑让人过目难忘啊。”
“妈,这水木清华多漂亮啊和爸留个影吧。”
爸爸凑过来,俩人相依偎幸福的笑起来。
“我们三口人来一张吧。”
在清华东西主干道中央路北,有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该建筑大拱门的两侧各嵌两根立柱,门楣上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这便是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门扩建,有了新校门,这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为“二校门”。
“这“二校门”应该是清华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了。”
“嗯,这也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吧。”
这块儿牌子后面的话,不免让人有些激动: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它见证了清华大学伴随祖国命运的转变,见证了清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
二校门不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朴实、荣辱不惊性格的象征。
“子英啊,做个清华人有多骄傲啊。”
看完,妈妈挽起女儿胳膊。向前走去。
穿过西门,便是笔直的马路,路两旁整齐的种植了树木,绿油油的枝叶,像优美的舞者,随风而动。
树影下,一些学生家长,慈祥的眼神注视着孩子,还有在路上走的,也有在嘱咐孩子的。
绕过草坪,渐渐西行,竟来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
如朱自清先生描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蓝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太美了,真的让人陶醉。”
三人在这份宁静中坐下小息,而此时伴随这份宁静的,也有那悄悄地响动:
时而有鱼在游荡,游戏玩耍中也会打起架来。
时而有鸟在相互的追逐,追上了,又会吵起来。
有时也能听到轻轻的阅读声。
还会有情侣的窃窃私语,宛如鸟儿的呢喃。
三人都默不作声,感受着这一切,好像都与这一弯池水和满塘的荷花遥相辉应,似乎在诉说着清华的婉约与柔情的一面。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半天,爸爸来了一句。
“爸,你想说啥?”
“我是说,如此崇高的训示下,竟也孕育这么委婉的情怀。”
“嗯,或许这就是清华能为祖国培养出,数不清的人才的原因吧。”
转眼,一个下午就在三人的陶醉中过去了。
还没来得及细细的品味,就已看见夕阳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