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的希望( 第十四章)
作品名称:放飞的希望 作者:墨燃 发布时间:2013-05-21 04:11:45 字数:5144
第十四章【梦中的摇篮】
伫立在校门前,一种激动油然而生,望着“清华大学”四个大字,俨然一派正气升腾,看着那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一股神圣的学院风范感受其中。
子英看着校门,这种激动仿佛化作了一种力量;脚下的大地正是万千学子所深深向往的最高学府。而自己,将融入其中,不仅是莫大的光荣,更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经历。
早起太阳圆圆的,但早上还算凉快,子英家挤满了送行的亲戚。
“子英啊,水果都洗好了装两个吧,到车上该渴了。”
“老姑,不用,带好多了。”
“二叔也来了。”
“是呀,来送送咱家的状元进京啊。”
“啊,大舅也来了,快进来,干嘛呀,我又不是不回来了,这么远都来啦。”
“你有功啊,都来送你。”妈妈看着她笑着。
“快到点了吧,谁还没吃饭赶快喝口粥,好走。”妈妈催着。
“冠华,回来你收拾吧,然后把门锁好,我俩没准哪天回来。”
“嗯,放心吧,大嫂。”
“看看咱们几个人,俩车能坐下吧。”爸爸在短袖体恤外面套上西服。
“能,坐不下挤挤呗,也没多远儿。”
“爸,穿太多了,会热的。”
“穿着吧,晚上凉。”
大家都进了站台里,正是学校报到的时候,车站挤满了送学生的人。
子英的眼光四处的找,她知道建雄能来。
“子英,车快来了,往前站。”老姑推了她一把。
“我知道。”
“大嫂,我说让司机开车送你们到北京多好,省得挤车。”
“嗨,你大哥不让,说影响不好,也不知他怕啥。”
“这多挤呀,就这一回呗,别人想送还没那机会呢。”
“可别那么说,他听着还不骂你。”
“就是嘛。”
建雄站得很远,他看到了子英家的大队人马,但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子英。
这时子英也看见了他,趁大家没注意,她挥了一下手。
“子英,那是谁呀?”这一挥手却被老姑看见。
实际,妈妈也看见了,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啊,没谁。”子英瞅了一眼爸爸妈妈,低下了头。
“子英啊,去叫他过来吧,大家认识认识。”爸爸看着女儿。
“爸?”
“去吧。”
“嗯。”子英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向建雄跑去。
“大哥,就是这孩子?”
“嗯,就是,倒是个好孩子。可家庭条件太差啦。”
“这两天我和你大哥也想通了,随他们去吧,管不住啊,我们回来,他俩都在北京,能不见面吗?”妈妈显得无可奈何。
“也是,别管了。”
“子英,怎么跑过来啦?”
“建雄,我爸说让你过去,和大家见见面。”
“真的?”
“嗯,真的,走。”
“走。”
子英向亲戚们做了介绍,建雄握手后就和大家唠起来。
“嫂子,很不错个孩子。”
“嗯,小孩儿倒挺好,可家太穷了。”
“嗨,就别看那些了,孩子好,前程好,就行,再说,看他们俩感情多好,能别黄吗。”
“是呀,不管啦。”
“你看他俩长相多般配呀,我看很好,我挺相中。”
“你大哥这几天也劝我,他也是相中这孩子啦。”
“嗯,我大哥眼光多厉害呀,听他的吧。”
“条件不是啥事,咱家这么大的家业,不给孩子给谁呀,再说他俩将来都错不了。”
“嗯,你大哥也这么说。”
“嫂子,这孩子,长相,谈吐都是一流的。”
“嗯,那就别管啦,也管不了啊。”妈妈又轻轻地叹口气。
“子英,和你妈在下铺吧,我去上铺睡觉。”
“爸,不用,你那么胖不方便。”
“哦?我有那么胖吗?”
“有哇,哈哈。”子英在爸爸脸上亲了一口,小声说:“爸,谢谢你。”
“这孩子。”然后甜蜜的笑了。
旅途的疲倦掩盖不住那些送孩子家长的兴奋,隔壁中铺一位农民打扮的朱姓老伯,也是进京送孩子去外国语学院。
爸爸和他唠了起来。
“如今农民好过啦,这出门儿还买个卧票,过去不敢想啊,有座就挺不错啦。”
“是呀,现在农民生活在逐步提高。”
“你还别说,是俺们那嘎达儿点儿高,俺们屯子离乡里就不远辖儿,说先搞试点儿,这一试不要紧,也就三两年儿吧,家家都放横儿了。”
“哦,老哥,放横儿是啥意思?”爸爸有点不好意思的问。
“哈哈,就是财大气粗了呗。”
“大兄弟,一瞅你就是文化人儿,别笑俺们屯子人儿说话土。”
“老哥,不会的。”
“开始两年儿,俺们屯子是最有钱的,有些小青年儿一出去,腰别扁担横逛,可到后来周围的屯子都起儿来了,俺们屯儿邻居四队,人养什么菌种,咱也不懂,好向长什么蘑菇,有一家,一年就十几万,这下俺们队小青年儿,瘪茄子了。”
“嗯,十几万是不少。”
“看人比俺们有钱了,这些小崽子合计合计,偷摸上人那,说什么去偷艺,那不是瞎扯吗,也就看个热闹,哪能学会。”
“老哥说的是,但可以让他们教教哇,搞联合呗。”
“哈哈,大兄弟,说的真轻巧,还联合,那不等于联合人家钱吗,谁傻呀,不说同行是冤家吗。”
“哦,哈哈哈。”俩人都笑了起来。
这位农民的高嗓门,惹得大家都笑了。
“那是,谁愿意外传技术。”
“就是嘛,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规律。”
“嗯,农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啦。”上铺一位姓高的伯伯也加入了。
“是呀,现在国家重视俺们老农民,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啦。”
说着掏出了一盒“红双喜”给爸爸和上铺,可俩人都说不吸烟。
他自己点了一根儿,抽了起来,车厢里本来是禁烟的,可没人好意思制止他。
可上铺可能太呛了。
“老哥,抽两口过过瘾就得了,车厢里不让抽烟的。”
“哦?啊,还不知道呢。”赶忙把抽了半截的烟掐了。
“咋还不让抽烟呢?城里人讲究就是多,俺们那嘎达儿,可啥说没有。”
上铺一听这话觉着刺耳。
“你们那啥地方,屯子,车厢禁烟,这是常识。”
“你的意思是俺不懂常识,没教养啦。”
“嗨,算啦算啦。”爸爸劝着。
“你以为呢。”
“你啥意思?瞧不起人咋地。”这朱老伯也够倔的,闹的脸红脖子粗。
“谁瞧不起谁呀,事儿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上铺还没完。
“咋回事,吵什么,都少说两句吧,不要影响大家。”
车长走了,俩人都不知声了。
卖食品的小车来回的走,不断的吆喝,这几个“邻居”也不消停。
子英想睡会儿,也不行,就在过道上来回的走。
妈妈背后那张铺上,一个小朋友正在吃西瓜,看她吃的像花蝴蝶。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豆豆,你是谁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孩儿太可爱了。
“我叫姐姐呀。”
小孩有种怀疑的眼神。
“妈妈她叫姐姐名字呀?”回头去问妈妈。
“嗯,那你就叫她姐姐吧。”妈妈笑了。
“姐姐名字?姐姐名字。”自己叨咕起来。
“妈妈,这西瓜咋这么红啊?”小朋友看着满手鲜红的西瓜水。
“好吃吗?”
“好吃,可甜啦。”
“那就放心吃吧,没问题。”看得出来,妈妈的回答明显底气不足。
豆豆吃完,妈妈领她洗完手,回来就和妈妈玩起了翻绳。
好聪明的豆豆,竟能连续翻下去,一步都不错,回头看了一眼子英,把翻绳从妈妈手上摘下来。
“和姐姐名字翻绳吧。”
“好哇,谢谢豆豆,豆豆几岁呀?”
“豆豆三费。”
“哦,豆豆三费呀。”
“姐姐名字,几费呀”
“姐姐名字,八费呀”
“呵呵。”豆豆笑起来。
“豆豆笑什么呀?”
“姐姐名字,八费。”
说完又笑起来。小豆豆是没有相信,俩人翻着绳说着话儿。
广播里传来播音员的声音;请广大顾客不要乱扔果皮和垃圾,请保持车厢内的整洁。
豆豆突然不玩了,翻绳也不顾得收,转身站到茶桌跟前,用小手一点儿一点儿的捡起茶桌上的瓜子皮,往易拉罐里装。
这小家伙儿竟听懂了广播员的话,那认真的态度,让周围的大人们感到羞愧,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北京站,她不仅是中国首都的重要窗口,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迎宾门。
北京站,建筑雄伟、壮丽,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她与现代设施完美结合,给人一种亲切感。
“北京站”三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
一家三口下火车都有种兴奋感,特别是子英,她是第一次到北京,两只眼睛有点不够用。
“妈,北京火车站很漂亮吗。”
“嗯,首都吗,你还是第一次来北京。”
“你看“北京站”三个字两旁的钟鼓楼,那应该是北京站的标志了吧,古色古香,定时敲钟,整点报时。”爸爸給子英介绍起来。
“北京站不但外观美,站内服务设施齐全,规模也大,客运服务可称得上一流,各种现代化服务,也能满足各种旅客的不同需求。”
“爸,你知道好多啊,你被服务过?”子英笑起来。
“常来,都有感受,以后你就能感觉到啦,还有,你要来回走,拿的东西多了,有个《小红帽》搬运处,那些人戴着小红帽,就会主动来帮你。”
“是吗?太好啦。”他们一边走,爸爸一边介绍。
“站内的商业设施也特齐全,各种服务功能应有尽有,一楼大厅还有个敬老助残岗,备有轮椅、担架啥的。”
“爸,你了解太全了,你不会去问人家买卖交税吧。”
“呵呵,你爸呀,就是这样的人,到哪,都好观察,好打听。”
“哈哈,这不好吗?我还去过这的免费阅览室,还有免费的开水,这些我都享受过。”
“你不会也享受过母婴候车室吧。”妈妈笑着逗爸爸。
“嗯,看别人享受过,哈哈。”
站前广场面积大约有3——4万平方米,这反映北京市的窗口,虽然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跑不完的车,但看起来井然有序,广场中设有旱喷泉,绿化雕塑等,
北京站的大屏幕,是北京站的标志性建筑物了,通过大屏幕随时都能见到中国经济和实力的飞跃,也体现着它强大的广告价值。
三个人来到了站前的“如家小吃”,点了简单的饭菜吃起来。
“怎么了?不爱吃就换点别的。”妈妈看着子英。
“不用,有点吃不下。”
“激动啦?”爸爸笑了。
“不知道,好像有点。”
“是对北京激动呢?还是舍不得我们呢?那我们就住在北京吧。”
爸爸逗女儿开心。
子英眼圈儿有点红了。
妈妈也放下筷子,在身边子英的包里找出一个淡紫色的头花,站起来,用左手推了推椅子,站在子英背后俩手搂起女儿的头发,扎了起来,子英的披肩长发变成了马尾松,更加显得清秀可人。
“少吃点儿吧,一宿都没吃啥,一会报到还不知人多少。”
妈妈将子英右边鬓角的几根头发抿到耳后。
“妈。”子英在妈的肩上趴了一小会。
“嗨,瞧你们娘俩,都快吃点儿,一个学期很快的。”可,爸爸却撂下了筷子。
“师傅,去清华大学。”坐在前面的爸爸,对司机说道。
“好嘞。”
司机答应完,在倒车镜里看一眼子英,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车向清华园开去。
北京的人,北京的车太多,还有这一路的红灯,也真折磨人,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爸爸没咋地,可折磨坏了后排的娘俩,本来不晕车的,可伴随着这份激动的心情,晕起车来。
子英妈用手捂着往上反的胸口,子英闭着眼睛靠在后背上,司机看这样也没个法儿,只有尽量的慢点儿开,减少停车的次数,爸爸从包里找出两个塑料袋儿,递给她们娘俩,怕他们吐在车上。
又是红灯了,司机一踩刹车,妈妈的心都要揪出来了,子英“哇”的一声,一口酸水,吐出来污染了塑料袋儿。
“快到啦,你们廷着点。”司机有些抱歉,“没办法,今天竟遇红灯。”
“大城市就这样,车多人也多。”爸爸和司机唠起来。
“你们是哪人?”
“我们是吉林省舒兰人。”
“那地方没这么多人?”
“是呀,要不怎么不习惯呢。”
“这地方真没办法,时间都浪费在停车上了。”
“是呀,这就是大都市的特点。”
“前面就是清华的正门。”
“嗯,可算到了。”爸爸回头看看这难受的娘俩。
漫长的行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清华大学。
妈妈赶紧推门下车,跑到路旁的绿化带上,蹲下身去,“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可也没忘这是首都,手里的塑料袋儿及时的接住了。
子英开门下车,也蹲在路旁,一劲儿的哕,她站起身,从包里掏出了纸巾,自己擦擦嘴,又拽出两张递给妈妈。这娘俩此时也忘了带的东西了,看着司机开车走了,才想起数行李,多亏了爸爸清醒。
“爸,那个手提的纸袋儿呢?”少了一个纸袋儿。
“没看有纸袋儿呀。”爸爸拔腿向前跑去,想追上那辆车。
这时妈妈也忘了难受了:“别追了,不要了,太危险了,快回来。”冲爸爸喊。然后呆立那里,眼睛瞪得老大;这满大街的车,跑在它们中间,太吓人了。
爸爸回来了,跑出好远也没追上。
子英傻呼呼的站那,看爸爸回来一下扑到爸爸的身上:
“爸,干嘛去追呀,吓死了。”
“闺女,那里有重要东西吗?”
“爸,啥都没有爸重要。”说着掉下了眼泪。
爸爸给子英擦去了眼泪。
“没事儿,丢就丢吧,那里面有前天买的俩床单,一双李宁旅游鞋。”
“再就是我的几本笔记本,都是同学的留言,怪我,我给放到前边俩坐中间了。”
“丢丢吧,没多钱,只是可惜了那些同学留言。”妈妈背起了包。
这时大家才顾得看向了《清华大学》的校门。
伫立在校门前,一种激动油然而生,望着“清华大学”四个大字,俨然一派正气升腾,看着那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一股神圣的学院风范感受其中。
子英看着校门,这种激动仿佛化作了一种力量;脚下的大地正是万千学子所深深向往的最高学府,而自己,将融入其中,不仅是莫大的光荣,更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经历。
清华大学的主校门,为砖混结构建筑,中间为两个粗大的门柱,门柱上无拱,从门外就可以看到主楼和两侧新建的楼群,两边一矮墙,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口,揽着一个圆形草坪,草坪中间横卧着一座卧壁。
卧壁正面为毛泽东亲笔书写“清华大学”校名。
背面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三人站在这庄严的校门口。
“子英这就是你的学校,走进去,就看你的啦。”爸爸按了按子英的肩膀。
此时,校门口旁高大的法国梧桐,落下一片叶子,正掉在子英挎包的手上,子英看着这片叶子,突然觉得这片叶子变得好大,好像成了一艘船,满载着自己的梦想,驶向远方。
三人迈着大步,向校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