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红红的心>红红的心(第二十二章)

红红的心(第二十二章)

作品名称:红红的心      作者:朝音      发布时间:2013-05-15 07:32:07      字数:3133

  第二十二章 初视塞外火气大 卫国情动黄河边 

火车犹如一条长蛇,伴着晨曦的雾霾,在广袤的大地上爬行。车厢里熬了一宿的人们渐渐苏醒,开始站起身,在过道上走动。
  孙德瑛带着四个低年级的同学从畿辅上车到北京已是中午12点多了,他们在北京火车站前面的街上找了个小饭馆,随便吃了点饭,就坐车到北海公园玩了一下午。晚饭仍旧去小饭馆吃的饭,然后就在车站候车大厅的地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上了这趟列车。
  这趟列车是从北京到兰州的43次快车,从北京发车是7月14日上午9点,正点到达北疆的青市是夜里1点来钟。可这车开的走走停停,晚点好几个钟头,到青市已是15日早晨6点钟。
  王祥立从小桌子上抬起头,看了看窗外,说:“都天亮了。”
  孙德瑛站在过道上伸着胳膊,转转身,说:“差不多晚点5个钟头,要不这会儿快到西镇车站了”。
  “那咱们现在到西镇车站会是几点?”孔卫国也打起精神站了起来。
  “要是不再误点,可能是中午了,”孙德瑛说,“就怕团部的汽车已经开走了。”
  “那怎么办?”王祥立问。
  “下车后再说,看看有没有拉货的汽车,运气好的话能碰上,”孙德瑛不慌不忙地说。
  “晚点5个钟头就算不错啦,现在哪有正点的火车?”杨雨生睡眼惺忪地插话道。
  “走,咱们洗漱方便一下,”孙德瑛从挎包里拿出毛巾、香皂。
  “那这座位?”王祥立说。
  “把挎包放在上面,占着座。”孙德瑛说完走向车厢门处,几个人在洗漱处休整起来。
  火车停在了青市车站,上来一些乘客,背着麻袋片的,拎着行李卷的,说着一口类似陕西方言的地方话。
  杨雨生和王祥立先洗漱完毕,走回车厢里一看,他们的座位已经被新上车的几个人坐了。
  “喂,喂,这是我们的地方,”王祥立对那几个人说。
  “你们的地方?这没人么,”其中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说。
  “怎么没人,我们洗脸去了,挎包放在这,”王祥立又说。
  “咋介得咧,那挎包又不是人,谁坐在这就是谁的座,”当中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接话说。
  “我们可是从北京一上车就在这坐着的,你们问问周围的人,怎么不讲理,”王祥立据理力争。
  “谁不讲理,爷就在这坐!”还没等那年轻人说完,就听“啪”的一声,杨雨生一个耳光子就搧了过去。
  那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你怎么打人?”
  “老子非打你不可!”杨雨生挥拳打去,被那中年人架住。
  孙德瑛、张任远和孔卫国听到吵架声,赶紧过来问:“怎么回事?”
  张任远一把把那中年人的胳膊攥住,“干什么?想打架呀?”
  “他们占了咱们的地方还充爷,我是你爷!”王祥立说。
  “我是你爷!”杨雨生不依不饶。
  那几个人见阵势不好,说:“走,走,这人火气大,”就从座位上站起到别的车厢去了。
  “这的人讲话就带爷字,不论大人小孩,”孙德瑛说。
  “算了,算了,他们走了,”孔卫国说。
  五个人重新坐好,火车又开动了。
  火车沿京兰线一直向西开去,虽然这边是单线,但是因是快车,别的车都给这趟车让路,现在前进的还挺快。
  列车开始一天的广播了,先是雄壮的东方红乐曲,然后是一段毛主席语录,接下来是新闻节目,再就是革命样板戏全天候了。
  窗外是无际的大地,往北面望去,有些不整齐的绿草,稀稀拉拉,远不像想象中的草原,远处是一条起伏的山脉,灰蒙蒙的。往列车南面望去,贫瘠的土地上泛着白碱,一处处的小沙堆上稀疏的长着些灌木,当地人说那叫红柳。
  过了钢城、乌旗、黄北等站后,中午12点到了西镇县。孙德瑛一行下了火车,出站后是一小片开阔的土地,一条灰渣滓铺就的马路通向城里,车站附近沿马路有几家店铺,车站小广场的南侧有一处大院,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书:“中北军区北方生产建设兵团303团驻西镇转运站”,几个人走了进去。
  转运站院子中央是一片空地,南面墙角堆着一些煤,西面一排房子是客房,东面几间房子有锅炉房小伙房等,北面挨门口是一间办公房,孙德瑛他们走进去,一位军人正在办公桌那吃饭。
  “请问同志,去团部的汽车走了吗?”孙德瑛问,随手递过去一支烟。
  军人抬起头,注视着来人,“你们要去团部?”他接过烟来,“从哪来?”军人划根火柴点燃烟。
  “从畿辅来,”孙德瑛答道,他与军人对着烟。
  “今天去不了团部了,汽车刚开走,”军人说。
  “还有没有拉货的汽车来?”孙德瑛说。
  “够呛,要来早该来了。”军人坐回椅子上,“你们就在这住一晚上吧,明天再走。”
  孙德瑛跟几个人商量了一下,问:“去沙海的火车几点到?”
  “1点开车,你们要去沙海?”军人问。
  孙德瑛点点头。
  “那要过黄河的,下了车三十来里路,还得赶紧点,4点最后一班轮渡,”军人说。
  “知道,”孙德瑛招呼几个人往外走。
  “看来你们对情况还挺熟的,”军人的声音追过来,“过不了河再返回来。”
  “谢谢,”几个人快步向车站走去。没什么人买票,他们买好票后,到马路对面的小饭馆买了几个火烧装进挎包里,火车就进站了。几个人检了票,上了车,火车向来时的方向开去。
  火车向东前进,停了3站,约1个小时后,到达沙海车站。
  这是属于最小的那种车站,除了站台上的几间房子外,就没建筑物了。孙德瑛五人下了车后,沿铁轨南侧的小路往西走。走了一里地后,上了一座小水坝。这是从黄河干渠分流的一座小水坝,过了坝桥,向东走了一会儿,就向南一直走去。
  他们走得很快,必须赶上4点钟的最后一班渡船。太阳正兴奋地照着,路面上是一条条车辙和被轮胎久碾的土末,四周光秃秃的,迎合着太阳的热情,释放出骄人的温度。
  几个人已经是汗流夹背了,孔卫国把右肩背着的二胡换到左肩上,擦擦汗,说:“这地方也没个阴凉。”
  “不是人们常说吗,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那是在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这片地方是处在黄河的北岸与铁路之间,与黄河南的情况差不多,贫瘠的沙漠边缘。”孙德瑛对这的情况挺熟悉。
  “还有多远?”张任远气喘吁吁地说。
  “前面一片小树林,穿过去就快到了,还得走快点儿,”孙德瑛在前面招呼大家。
  这是一片灌木丛林,除了有红柳外,还有一种长刺儿的小树,树枝上长着很多球型的比黄豆大的果实。
  “这是什么?”王祥立问。
  “这是沙枣树,果实松软,沙沙的,可以吃,”孙德瑛说。
  几个人从树上揪下几个沙枣,放到嘴里。
  “有点儿枣味儿,就是散了吧叽的,”张任远说。
  “快走吧,以后有时间品尝,”孙德瑛催促道。
  走出小丛林,前面一片开阔,一条巨大的河流把大地分割成两半,太阳照耀下的河面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呀!这就是黄河了吧?”孔卫国惊叫道。
  几个人飞跑起来,冲向岸边。
  河面宽阔得很,有好几百米远,浑浊的黄水溅着浪花向东流去。
  “这水真是黄色的,”孔卫国站在岸边说。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孔卫国忍不住唱起了《黄河颂》中的旋律。
  杨雨生则捧起一捧黄河水,尝了一口。王祥立和张任远也捧起黄河水喝起来。
  “什么味儿?”孔卫国问,他也捧起一捧喝了一口,略有苦涩的带着泥沙的河水像是记忆着的母亲的苦难,他眼里滚着泪花,“黄河!你一泻万丈,……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快别抒情了,船要开了!”孙德瑛嚷道。
  原来这船是要4点开的,因为要等的人4点半钟才到,这才晚了。刚才正要开船,看见跑过来几个外地的年轻人,就停住了。
  “是要过河吧?”撑船的人问道。
  “对,对,”孙德瑛答道,几个人从搭着的木板上走进船舱。
  “两毛钱一张船票,”一个船工说着。孙德瑛掏出一块钱,买了五张船票。
  这条船有两大一小三个舱,看样子能载五六十人。船上有几个当地老乡,还有两辆自行车。一个老汉在船尾把着舵,两个船工一人拉一根绳子套在肩上,沿岸边拉着船向上游走。
  “起风了,水流急,要把船往上拉拉,”孙德瑛说。
  船往上游行了一里来地,两个船工登上了船,拿着撑杆,在船两侧轮番撑着。
  行到河道中间,水流湍急,水花打着卷,顺着漩涡转着。船工已经收起了杆子,把舵的老汉紧盯河面,使劲地握着舵把。船顺着水势快速地向对岸斜插过去,孔卫国几个人紧张地站在船舱里一动不动。
  快到岸边时水面平静了下来,船准确地靠在了岸边的土码头上。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