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红红的心>红红的心(第二十一章)

红红的心(第二十一章)

作品名称:红红的心      作者:朝音      发布时间:2013-05-14 20:07:55      字数:3350

  第二十一章 上山下乡新指示 伙伴一起赴边疆

  一个星期后,孔卫国的头不太疼了,下巴颏底下拆了线,还好,从正面看不出来,只是脸上一片一片的擦伤在脱了痂皮后露出的皮肤白嫩白嫩的,与原来的皮肤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上去花花的。
  12月22日晚上,孔卫国、王祥立和张任远三人回到宿舍里,孔卫国拿出小镜子照着自己的脸看。
  “这小花脸儿要是下不去,那可惜了咱们这付俊膜样,”张任远说。
  “小花脸儿也比你那圆皮球好看,”王祥立笑着冲张任远比划着。
  “比你那尖嘴猴腮更好看,”张任远晃着圆圆的脑袋回击着。
  “得、得、得,别拿人寻开心,这要是下不去,还真不敢回家,”孔卫国说。
  “让太阳晒晒,慢慢就一致了,咱们班的美男子,我们是望尘莫及,”王祥立说。
  “你把你那瘦猴脸吃胖点也能成美男子,”张任远寻机报复说。
  “你把你那胖猪脸瘦下去也能成美男子,”王祥立仍不停嘴。
  这时厂子里的广播台开始播音了,在东方红的乐曲后,开始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连播节目。
  “听听联播,”孔卫国说。
  屋里安静下来,王祥立拿出烟来递给张任远一支,张任远点着烟又把王祥立的烟也对好,躺在床上一边抽一边听。
  “毛主席最新指示!”三个人从床上坐起来竖起耳朵。
  广播里传来一个男播音员的声音,是一篇文章的编者按,毛主席发出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是让咱们到农村去,”张任远说。
  “让到哪去就到哪去,反正成天这么待着也没意思,”王祥立说。
  “到农村去是毛主席的指示,会有行动的,”孔卫国说。
  “就怕家里不让去,”张任远说。
  “他是独苗苗,跟家里说说,咱们得在一块,”王祥立说。
  “对,咱们要去就一起去,”王祥立接着说。
  “看怎么安排吧,我是决定按毛主席说的做,准备到农村去的,在城里这又不学习又不工作,看不到一点前途,这是毛主席给我们指出的方向,”孔卫国对毛主席的指示那是要坚决执行。
  1969年春节后,孔卫国又回到了油脂化工厂的单身宿舍,准备第二天背麻袋,王祥立和张任远也回到了宿舍。
  “有什么新消息?”孔卫国问。
  “听说有些学校的学生已经到农村插队了,咱们学校怎么不见动静?”王祥立说。
  “反正我家里也不同意下乡,没动静就没动静吧。”张任远懒懒地伸了一个腰,打了个呵欠。
  “林副主席教导我们说‘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毛主席说上山下乡,我们就应该不加思索地去执行,”孔卫国说。
  “对,毛主席的话必须执行,”王祥立补充说。
  “是执行,我肯定会再和家里好好说说,可是咱们也不能自己瞎跑吧?”
  杨雨生推门进来,说:“各位,看这是什么?”他把手里拿着的一本小册子晃了晃。
  “又要打倒谁啦?”王祥立说。
  “不是打倒谁,这是中北军区要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宣传册,”他把小册子扔在桌子上。
  孔卫国三个人看了起来。
  “中北军区要在北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要招兵买马,”杨雨生说。
  “这上面说的是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也是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孔卫国看着小册子说。
  “是,既是上山下乡,又是屯垦戍边,一箭三雕,”杨雨生说。
  “唉,唉,这上面说的生产建设兵团是隶属于解放军系列,比到农村好,”王祥立说。
  “那当然,”杨雨生早就想当一名解放军,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那太好了,”孔卫国说,“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集体生活,咱们还在一起。”
  “就这么说定了,”王祥立回头看了看张任远,又说“怎么样,任远?”
  “要是参加解放军,家里没准能同意,”张任远说。
  “这样,”孔卫国对三个人说,“咱们回家都跟家里说好,然后再看看如何加入生产建设兵团。”
  孔卫国马上回家,他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农垦战歌》,他对那种火热的生活很向往,又有点浪漫的色彩,他还会唱里边的那首歌,叫《边疆处处赛江南》,歌好听,里面反映的生活也很吸引人。回到家,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向党说了。
  向党没说什么话,她在想:“去北疆那么远,卫国是自己的心头肉,真舍不得。可是又一想,现在卫国18岁了,长大了,社会这么乱哄哄的,既上不了学,又工作不了,不是耽误了他吗?”她对卫国一直给以很高的希望,她一时拿不定主意。
  “看看再说,”向党说。
  “那你考虑考虑,不过,要快点。”孔卫国转身出门,又跑回油脂化工厂。
  另外三个人的情况也差不多,家里都不是十分明确表示同意去北疆,四个人决定继续做工作。
  转眼到了5月份了,上山下乡也好,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也好,都没见有组织的开始进行,只是个别的少数人到了农村,还听说有人已经到了生产建设兵团了。
  向党已经同意孔卫国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了,她清楚,孩儿大不由娘,男儿志在四方,只有出去闯荡闯荡才能有出息。
  孔卫国这几天总是每天回家住,他希望能在回家的路上碰到崔颖迎,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可一连一个礼拜也没看见。
  这天早上吃了早饭,孔卫国就回油脂化工厂。他出了家门,沿青年路往南,拐上东风路向东走着。
  路上行人稀少,过去这上班的时间正是人流的高峰,到西郊八大厂上班的人特别多,骑自行车的,坐公共汽车的,坐厂车的,一股脑向西行。现在工厂生产不正常,两派恶斗不息,就看不见什么上班的人了。路灯都被当作枪靶子打烂了,要是在晚上那才叫一片漆黑。沿街房子上的标语有新有旧,有大有小,一眼看得见的是“文攻武卫”四个陈迹大字标语,新鲜的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标语。
  孔卫国从新北街往南走,他仔细地搜寻着路上的行人。走过梁家胡同时,他看了看胡同口,又朝前走去。到了税务角,孔卫国停下脚步,回头看去,没有那身影。看来今天还碰不着,孔卫国加快了脚步。
  “孔卫国!”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侧后面传来。孔卫国顺着声音一看,见路西侧的菜店外边排着一队准备买菜的人,崔颖迎就在队里,正看着他,孔卫国朝她走去。
  崔颖迎手里提着个菜篮子从队伍里走出来,两个人见面轻轻一笑。
  “去学校?”崔颖迎问。
  “嗯,就是油脂化工厂,咱们组织的人大都在那干活,”孔卫国答道。他见崔颖迎提着一个篮子,就问:“你买菜?”
  “嗯,得早站队,来晚了就买不上了。”崔颖迎回头看了看买菜的队伍,转过身来注视着孔卫国,“学校里怎么样?是不是都要到农村去?听说还可以去生产建设兵团。”
  “我正要跟你说,我们几个准备去生产建设兵团了,”孔卫国说。
  “是吗?我家里不想让我去,说那里太远,一定还很苦,”崔颖迎说话的声音很小。
  “都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但我觉得要比到农村好些,是属于解放军系列,供给制,和参军一样,况且都是知识青年在一起,会有作为的,”孔卫国说。
  “我倒是想去,可家里,”她停了一下,接着说“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父母身体也不好,还有奶奶,行动不便,”她皱起了眉头。
  “噢,不过,总要照毛主席的话去做,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孔卫国一脑子的革命精神。
  “是,我知道,再和家里说说,”崔颖迎低头说。
  “我得赶紧走了,要不误了上班了。”孔卫国说完扭头就走,崔颖迎也回到了买菜的队伍里。
  进入7月份,天气越来越热,孔卫国几个人赴北疆的行动也越来越加快了脚步。据孙德瑛说,有组织的大批的去北方生产建设兵团,可能要等到下学期开学后,由领兵的军人选人,不定分到哪去呢。现在已经有许多人自己联系到了生产建设兵团,咱们这边的人都选由咱畿辅驻军派人所组建的团队,去了就要。并说如果想去的话他可以联系,他认识兵团303团的军人。
  孔卫国几个人热血沸腾,开始办手续,转户口、粮食关系、副食关系等,要跟孙德瑛一起赴北疆找兵团,就像当年热血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一样。
  7月13日上午,畿府中学的孙德瑛、孔卫国、杨雨生、王祥立和张任远按时来到了火车站,他们买好了车票,办好了行李托运,拎着简单的旅行包在进站口等候进站。
  张任远的母亲来送行了,对张任远一遍遍地叮嘱,还给他带了一书包食品,他母亲不时地用手绢擦着眼睛。
  杨雨生的父亲是“黑帮分子”,只有他母亲一人来送,杨雨生跟他母亲也不说话,只是站着。
  王祥立也是母亲来送行,父亲不来,说“用不着送”。
  孔卫国只有母亲,可向党不来送,临走只说了句“到那来信,”就目送卫国出了家门。
  孙德瑛也是只身一人,他家不在市区,在远郊的县里。
  9点钟,随着火车头一声长长的笛声,孔卫国等人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这正是:
  危难之中见友谊,
  伤病面前现真情。
  男儿志大在四方,
  远赴边疆踏征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