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等炼山之战
作品名称: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 作者:云林禅心 发布时间:2013-08-08 12:35:43 字数:3039
明朝留在滇西缅北的军事力量逐步减弱,而莽应里在剿灭各叔伯的藩王势力后,集中大部力量北进后,势力逐步占优,攻下孟密、孟广后,步步为营,明军开始收缩防御。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使明统治者对重新夺回中南半岛的控制权失去了耐心。
1591年2月,邓子龙率姚军到达赶到罗卜思庄(在今云南梁河县以南)。和莽应里的缅军战于蛮莫,孟养一带,由于莽应里及良渊王等缅酋惧怕邓子龙之名,并不敢大举进攻,双方大小数十仗,都是些互相试探性的进攻,邓子龙的明军取得些小胜。
杨英磊等众将对邓子龙道:“此时天气逐渐进入雨季,缅北一带河流纵横,若无船只,恐作战不利,那缅军严守各江岸隘口,我军虽勇却奈缅军不得。”
李国春也道:“时下缅军大军坚守,只派小部与我交战,分明知我缺少船只,部队作战不便也!”
邓子龙笑道:“莽应里的目的恐不在此,缅军此时跟我相持月余,并不曾展开大规模战争,一来欺我军缺少船只,二来可能是想从南坎-线进军,欲偷袭我猛卯,潞西等地。”
“原来明正统年王骥征麓川之役,便听从滇中才子兰茂才之计,建造船只,明军拖着船只翻山越岭,最后强渡查理江,沿麓川江而下直攻入麓川,从而平定思任发叛乱,这在滇西历来成为美谈,不过时下却并无船只可用。”刘天傣等也如是言道。
邓子龙遂道:“目下向朝廷求援固已不能,营造船泊也是不及,若缅军有企图而北进,必不会约我在此恶战,须早做防备才是!”
于是邓子龙遂调派各支人马迎敌,又上报云南巡抚及黔国公,乞援兵全面经营缅北地区,从而安定边陲。
遂将腾、姚两军合并,命刘天傣、高国春、邓勇等人率部分明军仍在蛮莫、孟养一线据守,邓子龙亲率一支人马,向遮放、陇川的炼山而来。
明军悄然行到陇川炼山、芒市、遮放一线,严阵以待缅军,土司思化等也引部分土司兵助明军在遮放一线防守。
莽应里及良渊王等见蛮莫久攻不下,遂召众臣议道:“今邓子龙的明军虽悍,然人数较少,又无船只,必不会主动出击,可分兵两路、攻击芒市(今云南德宏州潞西市),遮放(今云南德宏州遮放)-线,控制遮放北面的黑山门(黑山门,地在遮放之北,史载畛域之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后来的南明李定国,白文选等都在此阻击过清军,抗战时的黑山门之战更是谱写]抗战史上光辉一页),进而威胁猛淋,姚关。”
众将皆无异议,莽应里遂令芒市土司放正堂,良渊王之子阿那毕隆及自己的次子思斗引军攻陇川等炼山一线。同时又令孟密的思仁引兵北进,向遮放一带靠拢。
邓子龙早闻当地乡人之报,己知缅军从等炼山、遮放一带进军黑山门,便告众将道:“缅军北上,人马甚众,加之孟密思仁之兵助战,气势正大,不若先退到遮放一线设伏,伺机出击,一战而挫其锐气也!”
杨英磊道:“木邦土司罕氏向来与思仁不和,是否可命人前去说动罕钦,约其南思仁夺占的孟广关一带攻击,如此一来,孟密之兵可退。”
勐过也道:“木邦罕氏向来和思仁有仇,前时又被思仁夺了孟广,若此时能约其出兵收复孟广,罕钦必会应也。”
邓子龙遂听从二人之计,决定联合罕钦出兵。于是令勐过携郭阳飞马往木邦约定罕钦出兵,并上报云南巡抚及沐国公。
良渊王之子阿那毕隆及莽应里次子思斗引大军向遮放奔来,邓子龙率思化等各部引兵放弃陇川等炼山、到遮放一带驻防,严阵以待。
放正堂早年便隨岳凤投降莽应里入寇过姚关,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铁杆汉奸之一,数次大战都逃脱,加之本是茫市的土司,因此深得阿那毕隆等缅酋器重。
缅军的战斗力较之1583年时已有很大提高,加之莽应里和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萱大帝)的战争大致结束,莽应里得以从南方抽调大规模的精锐人马而向北对付明朝军队,到此时明军已只能稍优于缅军,并无战争初期的绝对优势。
放正堂等引军到达哈控-带被邓子龙所率的明军突袭,进而包围,明军依仗新式火炮向缅军发起猛攻,尽管人数上不占优,但是突然向缅军攻击,缅军还是难以抵挡。
思斗见遭到明军包围,只得连忙派人催促孟密的思仁来援,那知此时的思仁也遭到了木邦罕钦的攻击,根本无法抽出人马来助思斗和阿那毕隆。
邓子龙见缅军势大,又有大批象兵,一时难以全线歼灭缅军,料定缅军败退时必经炼山向蛮莫-线靠拢,遂命思化和杨英磊引-军直奔陇川等练山,伏击缅军。
明军奋力攻打缅军,思斗只得引大军向陇川退去,阿那毕隆和放正堂引兵断后,大军溃败而去,邓子龙随即引姚,腾,北胜,浪渠之兵掩杀,追击缅军。
杨英磊和思化提前到达等炼山,部署尚未完成,便见思斗引败军到达,二人也不轻动,依邓子龙将令,待敌过半则引兵杀出,将缅军截成两断掩杀。
阿那华隆和放正堂且战且退,明军随后紧追,好在缅军战力已提高,虽败倒也不散,逐步退去。
杨英磊和思化见缅军败军过半,命人点燃号炮,一起朝缅军杀出,将数万缅军截成两断,死命拼杀,这下缅军终于大乱,前部的思斗见后军大乱,喊杀震天,以为追兵杀到,只得夺路而逃,阿那毕隆和放正堂尽被明军两下围住。
此时的缅军才开始慌乱,放正堂的土司兵多不愿恋战,四下逃散,多向明军投降,一时杂乱无章,放正堂左冲左突,竟突不出去。
阿那毕隆虽有卫队拼死敌住,然而兵败如山倒,只得引残部四下夺路狂奔,被杨英磊等紧追不舍,好在有象军冲破明军围堵得突出包围。
放正堂则沒这么好运了,部众降的降,死得死,余众则逃散而去,邓子龙飞马杀近,喝道:“反贼还不下马受死?尔引蛮夷反叛我中国,其罪当诛!”
放正堂也不答话,拨马便欲待走,然而四下皆是明军,已无路可逃,便道:“死则死耳,豈有投降之理?”回马舞刀径奔邓子龙来。
滇西少数民族尚武好斗,那放正堂也不是泛泛之辈,连接邓子龙三十余合竟不落下风,此时缅军尽被杀散,明军将士尽在观看邓子龙与放正堂之战。
五十合过后,放正堂敌不过,被邓子龙斩于马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哈控、炼山之战,杀缅军近千人,投降者极多,缴获粮草甚多。
邓子龙又令各部明军同时展开反击,莽应里见又败,只得引大军退回,明军欲向孟密的思仁发起反击。
驻守蛮莫、孟养等地的各部土司,同知及刘天傣各部同时向莽应里的缅军出击,莽应里的缅军退守沙州,坚守不出,东吁王朝第四次北犯遭到失败。
罕钦引木邦军民向孟密展开猛烈进攻,东吁首尾不能顾,一时只好坚守不战,但由于明朝廷的重心已转移到西北宁夏和东面的朝鲜,因此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不现实,双方进入对峙状态。莽应里及缅人惧怕邓子龙的明军,也不敢再主动北犯。
邓子龙引众将训练新军,做着准备收复孟密的准备,又上书云南巡抚,加强边塞关隘的建设、招抚流民、发展生产,对整个滇西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明朝腐朽的统治,使明朝的内部出现了许多动荡的农明起义,各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使万历朝是风雨飘摇,江西,贵州,云南等地各民族起义不断打击着这腐朽的大明王朝。民怨四起,国内各民族茅盾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也不怪滇西缅北的各土司知州反反复复了。
1591年,云南玉溪在丁苴、白改人普应春、霸生等领导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丁改十寨之乱。”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万余人,震动整个云南。
邓子龙驻扎在陇川,并腾军-同节制,然而终久是偏护姚军,又使两军茅盾重重,互有械斗,至游击副将刘天傣获罪,被朝廷革去其职,姚军更加骄横。
兵备副使姜忻见邓子龙的姚军骄横,又和各土司,土同知不和,只得从中调停,恰逄“丁改十寨之乱眚。”云南巡抚吴定向朝廷保举调邓子龙并游击将军杨威移驻玉溪,前去镇压农明起义。
邓子龙、杨威二人速调集本部人马三千人,又自姚军中挑选将领充任姚关、猛淋、湾甸等地的守备,交割军务,拨寨而向玉溪进军,收复盂密的计划只得暂时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