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李国春誉驰丹青
作品名称: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 作者:云林禅心 发布时间:2013-08-07 10:29:41 字数:3121
李国春心下焦躁不安,便引数十骑,点起火把投官道向前,欲寻附近山民打探一下情况,可是沿途那里寻得着人家?蛮莫一带各土司和缅军数次来犯,早是十室九空,多少村寨毁于战火,许多民众都逃进了深老林。
他见人烟罕见,根本寻不到人烟,又见探马来报说,蛮莫的刘天傣等人率军据险抵抗缅军,缅军各部正在日夜轮蕃攻打,请速引众支援。突然想起高国春用过之谋,遂决心再用一回。
于是李国春即命哨马前报刘天傣等人,约定山上四处火起便引各路明军同时向缅军反击,并传令各明军士兵曰:“增援大军已来,待四下火起则各路同时攻击缅军。”
部将石宽则担忧道:“将军,前时高国春已用过此计,连破缅军三座大营,杀敌无数,可这次那莽应里怕是不会再上此当了。”
李国春笑道:“兵者,诡道也,那高将军不过五百之众,却用计攻破缅军数万之众,缅军吃-回亏,肯定以为我不会再用此疑兵之计,我再用之定让缅军防不住。战争虽然以实力说话,然而终久离不了谋略,出其不意反能克敌制胜。”遂命令众兵备足干柴火把等引火之物。
待引兵靠近蛮莫,却见中缅两军正在激烈交战,火光冲天,喊杀四起,由于明军数量较少,只得分处把守,凭险抗击。
李国春当即令二百人分散到各处,-人各备十数支火把,待子夜时分同时将火把点燃,分插遍地,再-并喊杀。当即令众人吃饱喝足,道:“外敌入寇,正是男儿报效国家之际,岂可让些蛮酋贼兵欺我堂堂中国无人?”
众兵俱高呼:“愿从将军死战!”
刘天傣、高国春早和明军做好反击准备,待时机到引兵反击,众兵士早听得身后有援军赶来,无不士气高涨,都做好反击准备。
李国春谓众军士道:“且到离蛮莫二里处休息待命,但见四下火起为号,四下-起杀进敌营,只望众将士勇猛杀敌,抵御外侮,不负皇命,不负刘挺将军之望。”平时刘挺待兵士甚厚,赏赐极厚,多受士卒拥戴,强将手下自也无弱兵。
莽应里等缅酋自孟养打败李朝、杜斌部以,取得明军对缅反击以来首胜,更是野心勃勃,想以得胜之师一举攻下蛮莫、向猛卯、陇川等地攻击,却因明军在蛮莫据险死守,只得将数十万大军分成数枝,轮蕃攻打。缅兵虽众,然而却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城战役,又加上阴雨连日不晴,士气也不如前。
是夜,莽应里的各部缅军正在攻打明军把守的各关隘,突见明军身后到处是火把,且喊杀声四下响起,也不知多少人马,正喊杀着向缅军拥来。
李国春引军飞速冲向缅军,各路把守的明军将士见援军的火把漫山遍里,真以为大队人马杀到,也发一声喊,纷纷杀出向缅军反击。
缅军又惊又疑,却不知多少明军,这漫山遍野的火把和震天动地的呼声,人数定然不少,正犹豫间,明军已然冲进缅营中,竟如潮水般涌进,个个如同砍瓜切菜般猛杀,这缅兵见不妙,只得返身便逃一时被明军冲乱阵角。
李国春所领之兵最为勇猛,虽然人数不是很多,却一气直奔向莽应里的中军大帐,人人拼命砍杀,竟是如入无人之境,不禁让人想起三国东吴名将甘宁百骑劫曹营。
这时各枝明军,土司兵一起杀进缅军大营,大营被明军攻破,越战越乱,数十万大军的缅军竟然收不住而纷纷退去。
以着莽应里的性格,恐怕不论明军有多少人马,都会死拼不退,然而这大军-乱可是控制不住局面,不退不成呢,欲打算重新部署向明军反击。
良渊王可是看得清楚,连忙率子阿那毕隆等人对莽应里道:“大王,这中国人历来诡计多端,无论如何可不能冒险,如今这败势已经控制不住,还是先退才是。”
思斗也道:“明军的援军既然已赶到,再夺取蛮莫也不可能,还是暂退,以避其锋芒,退到孟养外的密堵,送速两城,重新整顿人马再战不迟!”
莽应里还在犹豫中,却见卫营大乱,喊杀声渐近,原来是李国春引军已然杀到,紧随其后的刘天傣、高国春等也引军杀来,便高呼:“活捉莽应里!活捉莽应里!”
良渊王见势急,只得命思斗和阿那毕隆架着莽应里率一干众将士卒突出大营,乘上大象向孟养退去。这莽应里的卫队也真不是盖的,极有战斗力,死死敌住高国春的明军,且战且退,几近伤亡贻尽。
明军战到天亮,连破缅军数十万大军,缅军退出蛮莫,高国春、刘天傣等率军追杀缅军到孟养,也不敢再向前追,收拢大军就地扎营,和缅军对峙。其实缅军并非一点战斗没有,而是见漫山遍野的火把,有怯战之意。可是等莽应里反应过来时,已为时晚了,只好自引大军在孟养外扎寨,同时部署各部向北进军。
此战杀缅兵数千人,缴获无数,明军损失不少,单李国春所领这一千人马就折损近半,从岳顺战死到李朝、杜斌二将兵败阵亡,再经孟养、蛮莫之战后,刘挺组建的腾军除,高国春、李国春、刘天傣,等少数精锐外,损失极大,伤亡也惨重。因此众将只得引军驻守和缅军对峙。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铸就英雄,李国春此战功成,列入万历名将之列,为抵御外侮,立下了卓越战功,受到朝廷的封赏,跟和他同名不同姓的高国春-样,从此威震缅北滇西。
蛮莫之战,李国春宣威缅北,誉驰丹青,同时和刘天傣等率领各部阻止了莽应里的北进势头,从而为云南巡抚吴定和黔国公沐昌祚调兵增援赢得了时间。
云南巡抚吴定和黔国公沐昌祚见朝廷迟迟不能调兵前往西南,只得上书请拟征调北胜、浪渠等处的少数民族精锐兵马前往西南增援,朝廷遂依二人奏,征北胜、浪渠之兵出缅北。同时朝廷在董裕、李材、吴定、木昌祚等人保举下,决定起用邓子龙将军,待北胜、浪渠援军到达,即由其率领统辖而出滇西,迎战驻扎在孟养的莽应里。
从明朝廷对滇西的态度来看,似乎已没有力量来对付西南诸夷,因为朝鲜、宁夏两地的动乱又将万历朝牵入了更大的动乱中,从而朝廷对西南诸司则逐步采取“以夷制夷”甚至有意的挑拨离间,以达到各司间互相制衡,可见这大明王朝也到千疮百孔的时候,渐处风雨飘之势。
邓子龙在姚关已有六、七年,虽然被削去了兵权,可他倒是其积极的整训各部军马,连就近招幕的乡勇也留在姚关,并乃加强各地防务,为有朝-日再东山再起,迎战缅军做准备,而且命部众考察各处水文地理,绘制详细文本图册,以备征战之需,以保本峁兵马不失战斗力。
杨家村正热闹非凡,邓子龙老将军引数十骑而来,同行有杨英磊、郭阳等一干晓将,此接朝廷诏令,即又再次统兵出征,因北胜、浪渠之兵尚有-两日方能到达施甸,邓子龙故提前交割姚关、湾甸等地的防务,顺便到杨家村-叙。
杨英哲早已和段雅心完婚,真正的过着田园生活,战场你死我活的拼杀,让他懂得了珍惜,特别是经历过生死大难的人。杜巧云也经常过来,不过还没正式嫁进杨家来,远离了烽火连天的金戈铁马,已成了寻常的百姓。
邓子龙见杨英哲已成家立室,极是欣慰,待之如同子侄,也想起自己的儿子邓皓南、儿熄罕娇公主,已于二年前回了江西老家,也是感叹不已,道:“这数十年征伐,今六旬有余,愿此去平定缅北,天下再无战事,当放马南山,诗酒相伴也!”众将闻之无不感叹。
众将无不感慨万分,尽兴痛饮于杨家村,前部兵马即己出发渡怒江向西而去,沿古丝绸之路而出猛淋、腾越而奔赴缅北战场。
数日后,北胜、浪渠大军到达,邓子龙引众誓师出征,杨英哲对邓子龙道:“英哲此次不能与老将军再征,望将军早日得胜班师,西南极边不毛之地,百夷杂处,各部互有争斗,历来动乱不止,尚望将军上奏朝廷,安抚各部,以安定边民!以使百姓早得以休养生息。”
邓子龙也知道这数十年的动乱,西南各族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已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无尽的创伤,却只叹息莽应里贼心不死,数次北来进犯。天下兴亡,苦的总是百姓,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也。
万历中后期的明朝已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内统治也逐步开始出现茅盾。宁夏之乱和朝鲜之乱开始爆发,明统治者只能把精力集中朝鲜半岛和西北上来。
1590年11月(即万历十八年),缅军又全面攻破孟密宣抚司管辖的孟广(在今缅甸境内),罕烘等逃入陇川。接着拿勐拱,向孟养进军,接着缅军进攻陇川,为裨将李国春等部明军打败,回驻孟养。双方进入对峙,皆不敢轻易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