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明军滇西首尝败绩
作品名称: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 作者:云林禅心 发布时间:2013-08-06 22:31:45 字数:2966
李朝,杜斌见缅军渐退,一时杀得兴起,良渊王父子见状却不愿死拼帮莽应里,打算先退,可明军追得太急,这良渊王的部众死伤也极重。
阿那毕隆引一枝缅兵先退,飞往西面退,在十里外收住,见傍边山势险要,林密沟深,腐叶烂泥塞堵于山前一大片洼地,杂草齐腰,如虹的霞气四漫开来。(霞气,实为瘴气,滇西缅北可是瘴气横行,别看色彩如虹煦烂,但逄之则中毒,特别在阳光照耀下,那瘴气更是弥漫得厉害,而且好看。)是一天然设伏的好战场。
阿那毕隆也是位枭雄,谋而善决,遂谓众将道:“明军攻势极猛,若不设法阻击,良渊王恐难以脱身,我看此地适合阻击明军!只须就此狙击,使明军知难而退即可。”于是下令这枝人马伏在洼地四周,以接应良渊王的部众。
李朝、杜斌趁掩杀缅兵,良渊王部支撑不住,只得引军后退,一时大败而逃。騰军自刘挺组建以来便与邓子龙的姚军不和,故而想此一举而攻击缅军,以争口气。
良渊王见明军攻得特猛,估计儿子也已撤得差不多了,即率领缅军向后退,本只想让儿子引兵止住败势,然而这一部署却无意中改变了战场态势。
缅军丟盔弃甲的撤退,明军则奋勇追杀,騰军大胜再即,物资军械斩获极多,都以为缅边无力再战,故而忘形得意。早将穷寇莫追的古训忘在脑后。
李朝在腾军中威望也较高,猛而善战,然而个性较为偏激,也是腾军中屈指可数的战将,每临战时必披坚执锐,奋勇当先,喝令众军士道:“众军须奋力追杀贼酋,勿使其走脱!谁先取良渊王之首,必奇功也!”挥军并追杀良渊王部缅军,李朝拨马在先,挥兵尽击良渊王大旗。
杜斌看明军大胜在即,欲加阻制李朝,可是为时已晚,李朝引五百人马不顾败军,直扑良渊王的卫队而追,欲拿下贼酋。
杜斌也只得下令全速追歼,率军随后掩杀。
阿那毕隆刚部署好,便见良渊王败退而到,却是兵众乱成-团,折损不少人马,而李朝引军地紧接杀到,好在缅军后队人众暂时可挡一挡李朝的追兵。
李朝追到洼地,却见烂泥腐叶极其难行,缅军前撤也慌不择路乱作一团,伤者,亡者处处皆是,惨不忍睹。
阿那毕隆见父亲良渊王已领前军突在前,也不顾还在后接战的缅兵,即下领左右伏兵放箭开炮,-时后面的追兵纷纷中箭、中炮,连同在交战的缅兵死伤不少,良渊王的卫队方才得以稳住。
李朝见中了伏兵,将士死伤惨重,欲退却已来不及,连同部分缅兵,尽数退往洼地中央,马匹中箭也极多,冲散众兵,踏践死伤大部。
李朝引军一时成了众矢之地,暗自惊叹道:“我命休也!贪功冒进方有此败,悔之不及!”一边指挥部众向阿那毕隆反击,-面引众败退,身傍护卫亲兵纷纷中箭、中炮身亡,哀嚎-片不绝于耳。
良渊王见状,又指挥缅兵翻身杀回,四下里来攻,李朝引败军只得死战,却不得脱,眼看即将全军覆灭。
李朝的坐骑也已中箭倒地,只得下马隐烂泥里死战,五百人马大多折损,只剩得数十人,而缅兵开始了反击,杜斌也引军杀到,眼看马上能接应李朝。
良渊王父子可都是能善于捕捉战机的人,见李朝这-败,当即引军杀回,这下战场形势可就大逆转了,虽然杜斌引军接应,终久难逃-败。
李朝拼命挥动大刀,可是身上到处是伤,左右亲兵也尽数战死,被缅军围住,渐渐不支,脚陷在烂泥里,连提也提不起,奋力连杀两名缅兵,叹一声:“今死此地也,兵败身死,愧对刘将军也!”遂阵亡于烂泥潭,五百腾军皆阵亡。
杜斌引兵也被良渊王和阿那毕隆的大军围住,左冲右突不得脱,闻李朝阵亡在烂泥中,只得告众将道:“我今被困于此,恐难脱身,唯独有死战,勿使蛮贼欺我大明无人!”
可是,这两军攻守易势之后,军心已不如前,士气不盛,兵败如山倒,再难以敌这强势的缅军,杜斌虽率众奋力拼杀,却渐渐不敌。伤亡也越来越重,阿那毕隆的无意阻击竟收到了奇效,也是战争双方所沒预料到的。
战不多时,杜斌所率的明军已溃不成军,大多战死阵中,也有数百人突出缅军包围,只下逃进深山密林之中,杜斌也随李朝一并战死。
这是继岳顺阵亡后,明军在滇西反击战中阵亡的高级别将领,也是自1583年以来明朝在和缅军交战中的首次惨败,这一战的失败也是中缅交战的进程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也就从这一败开始,明朝政府的势力和影响在缅北逐步削弱。
这次战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东吁军事力量上的根本改观,以及良渊王父子的崛起,加上明军逐步骄横轻敌而导致。
李朝、杜斌这-枝军几近全军覆灭,李朝、杜斌二将战死,对明军及各部土司的士气打击相当的大,使良渊王父子得以引大军驰援莽应里部。
刘天傣本引大军与莽应里血战,却闻李朝、杜斌二将战死,良渊王父子得以引大军驰援莽应里部,自己这军心不稳,怕是难以抵挡,加上思威、思化等土司兵见李朝、杜斌惨败,无心抵挡缅军,已经率土司兵先退。
莽应里见和明朝正式交锋以来取的首场胜利,又豪情万丈的指挥各路大军向滇西进攻,一时间使得缅北各部震动,试图把明军赶回陇川以地区,但是也遭遇了明朝军队的殊死抵抗,虽有北进之势,然而伤亡也不小。
刘天傣怕孤军被围,也只得下令撤出盂养,严守各关隘要道,采取层层抵抗,最大限度杀伤缅军。以防莽应里的大军。-面只得派快马上书云南巡抚向朝廷求援。
东吁军队重新夺占孟养,各地土司见明军战败,又开始纷纷倒戈,向莽应里靠拢。连蛮莫也大部被缅军所占,思化等率众逃到等炼山(在今云南陇川县境内),等待明朝增援。
莽应里虽取得孟养之战的胜利,然而自身伤亡也较大,加之良渊王父子刚在军中取得极大声威,自己不得不防一手良渊王父子,因此也暂时无法向明军发动大规模战役。
至此,孟密、孟养、蛮莫等地又大多被东吁战领。
此时的万历朝开始出现动荡,蒙古人哱拜的宁夏也开始了初步规模的叛乱,而东北的朝鲜也开始遭到日本丰臣政权入侵,万历朝廷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宁夏和朝鲜上,很难再集中力量来对付缅甸的东吁王朝。
再者,粮草转运也相当困难,据各史料载粮响主要靠云南内地供应。云南高原山路崎岖,大江奔腾,当时交通条件十分恶劣,“转输米,石运价至千金”!“至内地运铜之苦,又有不忍言者”,以致“编氓妻子,诸郡邑不支”,“大理、鹤庆、蒙化、姚安、楚雄五郡,邑无遗村遣户,不死而徙耳”。可见明朝廷已对西南的这场战争打得够艰难的了。
1591年,朝廷不得不派出裨将李国春前往云南,引民军增援思化等人,联合诸司抗击莽应里,同时起用在姚关的邓子龙将军。
裨将李国春原也刘挺部将,刘挺被革职后留守腾越,此时明军孟养战败,云南巡抚吴定和黔国公沐昌祚调集大军救援各地,遂令李国春引军一千,出孟养增援刘天傣、高国春等人。
李国春引援兵先出孟养、蛮莫一线,会合刘天傣、高国春抵御莽应里的大军,其时正是莽应里的缅军打败李朝、杜斌部,以及乘胜击退思化等土司,兵锋正盛,分别对明朝军队把守的关隘要塞进行猛烈攻打。中缅两家之兵在孟养,蛮莫一线进行着激烈的混战,各部土司也纷纷参战。
年年战乱,已使滇西缅北生灵涂炭,其实李国春率之兵也不多,因为万历朝廷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宁夏和朝鲜上,在战略已不再着力经营西南地区。
万国春率军进至蛮莫,恰逄连雨十余日后初晴,正是夏日夜晚,天气又十分的炎热,泥滑路烂,蚊虫叮咬。众兵将卒皆人困马乏,苦不堪言,纷纷要求万国春扎营休整,怨声四起。
李国春见此情景,心下暗想道:“军士困乏,厌战之情顿生,虽前方战事吃紧,可是这千余的援军怕也是杯水车薪,投入战场未必能有大用也!”遂暂令众人先休息,自己则苦思破敌之策。这不过千余人马若此时投下战场,可能对整个战局不能带来根本改变。甚至有兵败身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