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像风一样远去>第二十章 之三

第二十章 之三

作品名称:像风一样远去      作者:江华洲      发布时间:2013-07-30 19:51:10      字数:3267

  小城巨变
  小城在变。蝴蝶效应在小城得到了验证。
  临近黄昏,“练摊者”和“炒更一族”纷纷推着手推车挑着担子拎着包裹,向夜市进发。
  有些“练摊者”和“炒更一族”刚开始还躲躲闪闪,碰到熟人赶紧把头垂下,把身子侧开。
  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形。来了一个顾客,大声吆喝:“这是谁的东西?”
  没有人上前应答。摊档的主人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在骨子里,小城人还是崇尚斯文,瞧不起生意人。
  不久,再不会有人这样了。
  步行街和夜市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叫嚣,卖什么的都有。假古董,假字画,仿冒的景德镇瓷器,以假乱真的宜兴紫砂壶,电子手表,音响,磁带,黄色的影碟,盗版影碟,服装,鞋袜,各种风味的小吃,稀奇古怪的生活用品。
  一些东西质量是极差的,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双皮鞋。穿了两天,皮鞋就裂缝了,掰开一看,里面竟然是纸壳,只不过是外面涂了一层鞋油,让你不能不佩服那些生意人的心智精明和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小城做生意的黄金时期,假冒伪劣,充斥于市。
  为了赚钱,一些生意人胆大包天,什么黑心事都敢干。小城出现了地下黑工厂,无照无牌的小作坊多如牛毛。
  由于物质极度匮乏,卖什么都能赚大钱。生意最火爆的是西门口的烟草批发市场,运到这里的香烟都是走私货。这里原来只是一条通往北站的砂石马路,后来铺上了柏油,又在旁边修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成了一条偏道,也不长,也就一两百米的样子,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烟摊子一个挨着一个,挤得满满当当,有人只是东边拿货西边倒腾,一天也能赚到不少钱。有人却是豪赌,既赌一夜暴富,也赌身家性命。他们装烟的大卡车白天不敢上路,到了夜里才奔驰于茫茫的夜色中。据说有一些卡车还是武装押送,押车的人身上带刀就不算什么了,有的还带了枪。一旦途中被卡住,一辈子能不能翻身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这是1991年下半年的事,到了1992上半年,烟草批发市场被取缔了,代而替之的是一座布料市场。
  布料市场也做得很大,连省城的人都到此拿货。那些摆摊的有不少都是过去小城最不起眼的大叔大妈,也不知他们那些五颜六色的布都是从哪里弄来的,可转眼间他们都成了小城的有钱人。
  1994年12月,在老十字街上建起了一座有中央空调带扶手和观光电梯的服装批发市场。
  这座市场对小城的产业影响很大。从前,小城那些手艺过得硬的裁缝一到年边就忙不过来,答应人家的活儿总不能兑现,每天都有人堵在门口等着拿衣服。有了服装批发市场后,不用再找人做衣服了,而且便宜,款式品种又多,想怎么挑就怎么挑。
  最重要的是,服装批发市场给小城带来了一种新的赚钱模式。刚筹建时,开发商要筹钱,三万块钱一个的铺位没人敢要。可是数年后,这里很多铺位价值过百万,真不知要叫多少人痛悔一生。
  不久,小城有了更多的服装批发市场,相关的上下游市场也越建越多,各种各样的工厂随之应运而生。小城成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载货的大卡车从全国各地日夜兼程开往小城。到了此时,小城该有的东西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在凭票供应物质的年代,小城的人买肉都要挑肥肉买,给多了瘦肉还不高兴,可现在,很多人都要进瘦身房,一个晚上在酒店夜总会卡啦OK厅豪掷千金根本不算什么。临近黄昏,一条又一条小巷子里冒出无数背着小包打扮时髦身上香气扑鼻的年轻女子,仿佛全世界的美女都涌进了小城。
  半夜三更,临近大酒店的小巷子里,冒出了无以计数的小吃摊子,食客以背小抻包的年轻女孩子为主,也会有些男人。她们抄着天南地北的方言,食指和中指间或优雅或俗气十足地夹着香烟,一边抽烟还一边和身边的男人或女人碰杯。一些路边大排档是通宵营业的,没地方可去的人,或不想回家的男男女女,都可以坐到这里来,喝着酒,聊着天,就可以看到曙色抹红天际,太阳东升。
  夜晚和白天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黑白颠倒也不再限于过去工厂“三班倒”的工薪一族。很多人都是白天睡觉夜晚出门。大街上总是有很多人飙车,那轰鸣声在夜深人静时特别刺耳。出租车在下半夜两三点钟有一阵繁忙,酒店门口排起了出租车的长龙。拂晓之前,摩托车和三轮车又多了起来,多半都是往农贸市场方向去,要赶的都是早上的生意,那里人声鼎沸,还没天亮就吵翻了天,人在其中,只听到嗡嗡嗡的声音,要让对方明白说的是什么,除了扯开嗓门还得加上各种各样的比划。
  与此相随的是,治安形势变得日益紧张。别说夜里,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行凶打劫的事也时有发生。出租屋里经常有凶杀案发生,路边稻田树林或河里出现一具尸体是一点都不奇怪的,那些经常夜里外出且只能以步代车的女孩子要格外小心,因为有很多凶残的目光都是盯着这些人的。
  小城的物质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小城不再是过去的小城了,也不是本地人的小城,外地人的数量数倍于本地人,就连外国人也满街都是,他们漂洋过海,也来小城淘金。小城往日的宁静被彻底打破。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西门口以西的大片农田,往南至南门山的大片丘岭和山间盆地,向东至剪子口一带,往北主要是秀水河两岸,从前属于乡村的这一大片区域统统纳入了新城区的版图。
  一块一块的土地被切割了。几条主干大道南北纵横东西延伸,圈出了难以计数的待开发地块。一些高楼很快拔地而起,但是更多的土地被征用了多年却还是一片荒芜。为了不让这些昔日的良田闲置,只好在上面随便种些树,植些草,搭几间矮棚子。但是很多树并没有长大推土机和大吊车就开来了,打桩机高分贝的撞击声从早响到晚,把人的耳朵都要震聋。
  在我们儿时活动最频繁的西郊,朱家谢家李家苏家等几个村子的村民也趁机赶紧跑到村外来圈地。他们新盖的楼房全在路边,用的都是过去的稻田。
  不久,这一带成了城中村。所有的村民都不种田了,也无田可种。他们得到了补偿,有的进了工厂,有的成为生意人,有的上街踩蹬士打摩的开出租车。就算什么都不做,靠土地分红和家中房屋出租,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而且日子都过得很滋润。
  但是问题还是不少。他们的房屋都建在主干大道两侧,与城市整体布局开发形成了矛盾。老村庄就更不能保留了,一定要连根拔掉。这一来,就有了很多冲突,不管如何协调,还是不好解决。
  建十字街的服装批发市场时,也碰到一些难缠的事。这边施工单位要拆迁,钩机和铲车都开来了,那边却有几个老太太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哭天抢地,一旁还有一大群人围观。不过有居委会的干部出面,加上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公安,事态很容易就平息了,老太太们被人搀扶着走了,拆迁也得以顺利进行。
  后来拆迁就没有这么容易了。一些房屋的墙壁上,一个个大大的“拆”字被圆圈箍在中间,过了好几年,用石灰水或红油漆写的“拆”字已经模糊不清,那些或破烂或还没盖几年的房子依然立在那里,与周边林立的高楼显得极不协调。
  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当然不会去关心。所关心的,只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
  十字街的服装批发市场破土动工后,开发商主动找到万立人,给了两个靠近大门的最好铺位,条件非常优惠,万立人可以先不用付钱,等到有钱赚或者把铺位倒腾出去了再给钱。
  万立人拿到这两个铺位一开始不知如何处理。自己去做生意,哪怕有钱捡他也不会去干,交给家里人也觉得不妥。两个铺位指标便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
  春节后,开发商打来电话,问万立人铺位放不放。
  万立人不假思索就说:“放。”
  当天下午,开发商介绍的人找上门来了,是一个浙江温州人。
  万立人不出面,让李静宜与来人见面。
  一问价钱,把局长夫人李静宜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开发商曲线救国,拐了一个弯,要来贿赂万局长。
  不敢擅做主张,马上给万立人打电话。万立人又给开发商打电话。一问行情,市场就是这个价,很多人口袋里揣着巨款却一铺难求。这才把两个铺位放出去。
  这以后万立人有了经验,不用开发商打电话万立人也会主动把电话打过去。只要小城有新市场投建,万立人就会开着车子去现场兜一大圈。
  我就是从这时起开始涉足生意场的。倒腾铺位的事万立人不好介入,也不想让李静宜插手,甚至不让她知道。我便成了万立人的代理人,有了铺位指标,他全部交到我的手中。到后来,连开发商都知道,与万立人有关的铺位买卖,直接找我就行了。这一段经历对我而言受益匪浅,除了赚到不少钱,还深入了解到,那些有钱的开发商和部分上层人物是怎么生活的。
  生活五光十色的那一面,终于向我们家敞开了大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