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像风一样远去>第十六章 之四

第十六章 之四

作品名称:像风一样远去      作者:江华洲      发布时间:2013-07-01 20:44:32      字数:3708

  心如止水的女大学生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大的三十多岁,小的还不到二十岁。
  万淑芬属于年龄偏小的,是班里的小妹妹。
  这个小妹妹可不简单,毕业时,各科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在教室里,她坐在正中的第三排。上课的时候,她腰杆笔直,目不斜视,闪闪发光的眸子不是盯着黑板就是盯着老师,有时一只手托着下腮,或凝思默想,或快速在笔记本上作记录。下了课她匆匆赶往食堂。中午的这段时间她从不回寝室,而是在图书馆度过。到了晚上,她又是最后一个回寝室的人。一天的时间,她就是这样打发的。
  星期天,吃过早饭,她上街了。
  上海的大街上车水马龙,自行车的王国名不虚传。在等绿灯的间隙,每一个路口都堵着无以计数的自行车。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就更不得了,首尾相接的自行车长龙能给人带来无比的震撼。
  万淑芬上街的目的只有一个,到各个新华书店去流览新上架的图书。
  大学四年,她没去过外滩,繁华的南京路只是一次次匆匆走过,大街两边商店是留不住她的脚步的,有人向她问点什么,她表情茫然,实际情况是,人家向她打听的东西,她曾经无数次从一旁经过,却一无所知印象毫无。
  此时的各家书店,每周甚至每天都有新书上架。各种各样的流派学说新观点新论述(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通过译本铺天盖地而来,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刚刚开启,禁锢的坚冰正在被打破,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人文等领域的著述让人目不暇接。万淑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去买书,事实上,她几乎没有买过一本书,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阅读效率才成倍放大。为了不让工作人员找茬子,每一本书的阅读时间都不会很长,在一家书店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一天之中,她要换好几家书店。这一天的出门时间她要充分利用确保价有所值,闻着新书那特有的书香,她有一种陶醉其间的感觉。天黑后,她才回到学校。
  大学校园里,尤其是像上海交大这一类的大学,是最早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地方。学术争鸣恢复了,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份份油印的刊物里,不仅散发出阵阵油墨香,还有扑面而来的青春思潮。公示栏里,经常有各种海报张贴出来,标新立异的讲座层出不穷。学子们都变得格外兴奋,白天坐在教室里听课,晚上则参加名目繁多的沙龙,与他们崇拜的大师们相聚在一起,接受新思维新思潮带给他们心灵的巨大冲击。
  这一时期,文学对人的吸引力最大,仿佛是一夜之间,很多人都变成了才华横溢的诗人,或者爬格子的高手,一宿无眠,就能拿出上万字的洋洋大作。万淑芬没有参加任何一个社团,更没有像身边那些热血沸腾的师哥师姐们那样,已经厌倦于在大地上步行,而渴望长出一对能冲天而起的飞翔翅膀。她只是一头扎进书堆里,阅读就是她的行走方式。她不怕磨刀会废了砍柴功,一本新书到手,可以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她写了大量的读书扎记。有些书是不用写扎记的,已经深深地印在她的大脑里。
  和别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同,万淑芬还非同一般地漂亮,这就难免会给她带来一些骚扰和麻烦。
  从第一个学期开始,万淑芬一直有一个不舍不弃的追求者,他是万淑芬这个班的班长,名字叫鲁阳。
  鲁阳是河北人,年龄比万淑芬大五岁,下放在内蒙古,在农村呆的时间可是比她长多了。他会吹笛子,还会拉马头琴,唱歌也非常棒,给人的感觉浑身都是艺术细胞,还有非常强的组织能力,班里和年级的很多活动都是他组织的。从第二个学年开始,他在校团委和学生会都有职务,直到毕业。
  像鲁阳这种在学校处处拔尖的人,有很多暗恋者和公开的追求者是一点不奇怪的。但鲁阳心里只装着一个万淑芬。他给万淑芬递过很多纸条。那些纸条到了万淑芬手中便泥牛入海没了下文。他也经常会在万淑芬住的女生楼前徘徊,让躲在窗帘后面张望的几名室友生产了不小的骚乱,有些人还莫名其妙地兴奋。
  只有万淑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去教室的路上,去饭堂的路上,去图书馆的路上,鲁阳都对她有过堵截,这些堵截依然一次次被万淑芬躲闪,甩开,回避了。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万淑芬此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拒绝鲁阳。
  离校十五年后,鲁阳来过我们家一次。
  此时的鲁阳,已是一座辖下有十几个县的地级市的副市长,利用出差的机会绕道专程来看望他曾经的梦中情人。
  鲁阳的到来,在我们家差一点引发了一场血光之灾。
  场面不仅尴尬且恐怖惊魂,令看惯了笑脸相迎的鲁阳副市长今生今世都再难相忘。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那四年,鲁阳是不是无数次遐想过,有一天能来到小城,走进我们家,成为我们这个家族的一员?
  属于鲁阳的一个个黄昏和夜晚,可能都是在望眼欲穿和辗转反侧中度过的。他一身大汗在灯光球场上跑来跑去,多么希望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万淑芬的身影。周末,一场盛大的露天舞会正在校园里举行,很多外系的男生女生都参加了,组织者正是鲁阳。当别人都在纵情翩翩起舞时,只有鲁阳黯然神伤。他的努力又一次成为徒劳,那个搅得他日夜心神不宁的人始终没有到来。
  还有一个个月圆之夜,鲁阳的竹笛和马头琴交替上阵,几十个人围成一个圈子吹拉弹唱,悠扬的琴声穿越夜空,一扇扇窗子为此打开。万淑芬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倾听者呢?她此时在哪里,能否感知到鲁阳那长长的叹息声?
  后来,在图书馆里,万淑芬坐在前排,鲁阳一定坐在后排。
  为了能坐在万淑芬的后面,鲁阳总要提前到图书馆去守候。万淑芬前脚跨进图书馆的大门,他马上尾随而至。
  再往后,常进图书馆的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没人会去和鲁阳争了,早到晚到,万淑芬身后的那个位置都是要留给鲁阳的。
  话是不会说一句的,有的只是翻书的声音。
  铃声响了,众人纷纷站了起来。
  鲁阳跟在万淑芬后面,朝外走去。
  他们成了全校最奇怪的一对男女:不是恋人,男孩却要夜夜陪伴女孩,并一直把女孩送到女生宿舍入口处。
  年复一年,属于他们的时间就这样流逝。
  鲁阳难道就没向万淑芬摊过牌吗?
  这是毫无疑问的。鲁阳既然敢围截堵拦万淑芬,一次又一次给她递纸条,还有什么不能说得一清二楚?
  以我对万淑芬的了解,她不想做的事,谁都不能强迫她。
  个人大事更是如此,只要她不动心,无论怎样的狂轰滥炸穷追猛打,到头来都将是徒劳的。
  可鲁阳不是一般的追求者。他非常出色,对万淑芬又是一往情深,这就让万淑芬头痛了。
  一开始,她一定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让鲁阳吃了不少苦头。
  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交往的加深,要再冷冰冰对人不理不答就有难度了。不管怎么说,两人在一个班上课,天天都要见面。鲁阳又是班领导,有种种借口可以接近万淑芬。万淑芬心肠再硬,也得给人一些面子。
  既然话已经挑明,万淑芬就不能躲避了,不管同意不同意,都得表个态,不能一直把鲁阳吊在半空中。
  可能是动了恻隐之心,不想过于伤害鲁阳,万淑芬对鲁阳撒了个谎,说她在老家有对象。
  可万淑芬又不是一个会撒谎的人,一说假话就脸红。这当然骗不过鲁阳那双洞察入微的眼睛。再说她收到从老家寄来的书信很少,一点都不像是在谈恋爱的人,这就让鲁阳的坚守有了希望。
  碰了无数次钉子,知道对万淑芬这种人不能强来,鲁阳改变了策略。
  他不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咄咄逼人正面攻击,而是迂回包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时间还有的是,耐心他也有。金诚石开,水到渠成,这是他的信条。他要用自己的守望慢慢感化万淑芬,用一颗滚烫的心把另外一颗心捂热,直至点燃。
  当然,必要的直白还是有的:如果大学四年不轰轰烈烈谈一场恋爱,这四年的大学也就等于白读了!这是对万淑芬的提醒,更是对万淑芬的告诫。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一页都不能留有空白。青春的记忆应该五彩斑斓,苍白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任。万淑芬应该珍惜大好年华,不要过于苛待自己,到头来空有无穷的懊恼和后悔。
  能够有这种推心置腹之谈,说明他们后来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了,最少可以坐下来探讨一些人生话题。
  鲁阳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关系。他不再给万淑芬递那种泥牛入海无消息的纸条,更不会傻乎乎通过邮局给万淑芬寄一封情深意切的长信,也不会动不动到路上去拦截万淑芬。他要春雨润物细无声,等着万淑芬打开心扉,主动接纳他的那一天。
  所以,就有了后来大家都熟悉的那一幕:在校园里,他远远注视着万淑芬;在图书馆里,他夜夜坐在万淑芬的后面。
  能有这样的坚守,那该是何等地惊心动魄。我猜想一定有很多人希望看到一个美好的结果,出面撮合的人也一定不少,包括一些同窗的男男女女,以及他们的老师。
  万淑芬能被感动吗?那个把她俘获的人,会是鲁阳吗?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1982年1月,万淑芬要毕业了。
  当时应该有很多选择。很多地方都在挖人。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可是俏得很,离毕业还有半年就被用人单位盯上了,更别说万淑芬这种高材生。
  万淑芬可以留校任教,还有很多地方的好单位都可以去。一些不如她的同学,或留在上海或去了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成都这些大城市,走的那天一个个兴高采烈。
  日后,万淑芬那一批大学生异军突起,出了不少大作家,大艺术家,大企业家,大学者,以及政界要人。万淑芬却只能永远留在小城,连嫁人都成问题。
  她听从了命运的召唤。工作单位是万立人为她联系的。带着上海交通大学最优异的成绩,万淑芬回到了小城,成为万立人母校的一名教师。
  据说,在离校之前的聚餐会上,鲁阳酩酊大醉。
  像他这样优秀的人,居然也会当众号啕大哭。
  他拼命地哭,使劲地哭,人扑倒在地,吐得一塌糊涂。
  好几个人去搀扶他,跌跌撞撞,结果倒成一堆。
  万淑芬没有参加聚餐,她提前一天一个人悄悄离校,坐上了前往小城的火车。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