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西原村名的传说>西原村名的传说(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西原村名的传说(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作品名称:西原村名的传说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3-07-17 10:31:57      字数:4957


三十八、西原村地理面貌如何?

  在陕西关中道东北边陲、京(北京)昆(昆明)高速公路陕西
境内最后一个进出口、连接108国道处,有座占地120多亩的小城镇花椒贸易城,全国最大的花椒销售专业市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西原村。
西原村位于韩城市区东北15公里,东与大池捻村为邻,西依梁山,南与东西贾村毗连,北和曹家山、马庄村接壤。南北长3300米,东西宽3520米,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和1个市场管委会。共944户,3964口人。
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向黄河倾斜。有可耕地6200亩,其中椒2000亩,果700亩。粮食主产小麦、玉米,特产有花椒、桃。矿产资源有煤、铁、石灰石等,尤以石灰石储量丰富。
境内有市属引黄三级抽水站、盘河水库分水站、自来水站、电管站。文卫方面有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1所、私人诊所16个。工副业有铸造厂、白灰厂,破石厂4个,塑料颗粒厂等。商业方面,花椒贸易城有经商门面房200间,农历每月逢初二、十二、二十二有集市,商贾云集,繁荣昌盛。
  西原是个古老村落,现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元代玉皇后土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戏楼、三义庙、玄帝庙、温神庙、明清时期的洞楼、看家楼和民居四合院。自然景观有:古震遗址、石门峡谷、大涝池、城堡遗址等,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三十九、西原村建村有哪些?

  西原何时建村,根据现年93岁高龄的郭茂海老人说,他幼年时曾听老人讲,秦汉时期先辈人就在此耕耘繁衍生息,西原村是通往西域的一个驿栈,西原沟有栈道遗迹。现文化大院西边、西寨子南边至八角楼是一条街,一年四季往来行人不断。程朴亭老先生在世时说过,天园寺大钟铸文西原始建于秦,上世纪70年代初,省考古队随日本建筑友人来我村考察时,对一组张高楼家一处断垣墙壁的砖,鉴定属秦代制造,走时还给张高楼、张朋艺家赠送了礼品,叮泞叫对这些文物要保护好。由此可证,程朴亭、郭茂海二位老人讲的西原村建于秦代之言非虚。按秦代建村之说,西原建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原几经兴旺,几经衰落。到明末已发展成东西长达3华里的村庄,户繁人众。
  在建村的布局上,先民以巧妙的构思,合理的布局与社会意识形态于一体,以东西方向大巷为中轴线,两侧各有11条宽窄长短不等的侧巷纵横交错,显得主次分明。侧巷内又有东拐西拐的小巷,曲直有序。据说这种建筑格局是按《孙子兵法》“迷魂阵”设计的,盗匪进村迷失方向,有进难出,便于村民捉拿。
  在以刀矛为武器的时代,为防御军匪盗贼,在村子南、北、东筑建了3个城寨,进出村道巷口建了16个洞楼,条条巷口有哨门。明代嘉靖三十六年,村中心的吉户又建起1幢高20米的看家楼,站在楼顶,全村四周景物尽收眼底,使村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术防御体系。
  封建社会,人们对神至尊崇高,从元代至清康熙年间,在村子东、西、南、北、中,建有各种庙宇16座。以天园寺、玉皇后土庙 为主的两处庙群,使村子显得肃穆庄严,展示村民对神的尊重与敬仰。
  为弥补风水,僻邪增福,在村东建“魁星塔”1座,在村南建“文星塔”1座。这两座塔都是六角形空心砖砌塔,每级都有楼板楼梯。强家巷后边建有1座土心表砖的实心塔,村西南通第十组路铁路旁和南城下西边还各建15米高的土塔1座。传说西原村形似凤凰,这东西并列的两个土塔是凤凰的两只脚。有这5座塔,使村子东、南由空变实,由低变高,远望则全村四角高耸,楚楚动人。
居民住宅,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变化。传说明代前先民住宅大都是砖拱窑洞为主。到明清时期,民宅建筑都以四合院为主,虽档次不同,但各俱特色。从总体上看,我村的四合院,不像“儒商”那样注重文化氛围,也不像名人、官宦家那样富丽堂皇。观之,都突出了农家气的特色。但仍有不少富户、个别官家的四合院,新颖别致,独具一格,有的四合院庭房是庭内有庭,有的四合院是转角楼,有的四合院是腰庭,有的四合院是四房全为歇檐式四廊,达到了晴蔽日晒、雨不湿脚的效果。这几处四合院,在名扬中外的党家村也难看到。
光绪三年(1877年),连遭早灾,三岁未雨,六料无收,饿死者甚多,外逃者不少,人稀巷空,鸣犬无声。焦家巷、陈家巷变成了瓦渣滩,史姓家族几十户仅剩一家,繁华的油房街,也房倒屋坍,商户绝迹。到了民国、军阀混战拉兵抓兵,加上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村无公益建设,民宅建设也廖廖无几。抗日战争时期,村里的老爷庙、八角楼、东牌楼等古建也被拆掉,送到黄河岸边盖了炮楼防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炸毁文星塔、拆了村中心的关帝庙、铲削了所有民宅的门楣、照碑砖雕及祖祠等处的砖雕对联,使村容村貌人为逊色。
  农业合作化、公社化时期,各生产队、大队所建的保管室、加工厂、饲养室,各家族的祖祠等公共集体建筑,在土地承包到户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也被变卖给私人做了房基使用。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成为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原来一个院子住着两三户甚至有的一个院子住着四五户,这种现象已找不见了。老村四周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建筑平板房和小洋楼,一户一院,而且巷道宽敞,汽车进出畅通。富裕起来的家户,跟随时代潮流把原有“四合院”改建成了盖板房。新农村建设中,在原来的天园寺旧址上建起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和占地400平方米的大舞台。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又在108国道旁建成一处“花椒贸易城”,椒城由2001年占地30亩已发展到占地120多亩,成为韩城市北部的一个小城镇。
  截止2010年,西原村的民宅及公益事业建筑面积达102平方公
里,比民国时期扩大了五倍。主巷道全部硬化、巷道及通村公路栽
植着松、柏、冬青等常绿风景花木,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十、西原村政区是怎样沿革的?

  明清时期,韩城县为乡里编制,全县编为4乡36里,西原属德
津乡周安里管辖。清光绪年问,全县改为28里,西源仍属德津乡,
划归贾村里。
  民国14年(1925年),废乡、里制,全县设5个区,区直辖
村。西原村属西区(驻地西庄镇)所辖。民国23年(1934)实行
保、甲制,西区改为盘惠联保,西原为第十保,下设17个甲。民国
28年(1939年)改联保为乡,西原仍属盘惠乡所辖。
  1948年3月24日,韩城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
制。西原改为独立乡,下设东、中、西三个行政村,1955年,全村
组成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即东原社、中原社、西原社、团结社、
胜利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实行政社合一,废区、乡、村制,
县上设立大池捻人民公社,我村归大池捻人民公社管辖,西原乡更
名为西原生产大队,下设八个生产队。
  1959年9月韩城、合阳两县合并,大池埝人民公社改为大池埝
管区,西原生产大队仍属大池埝管区所辖。1961年8月韩城、合阳
分开,将龙门管区和大池埝管区合并为龙门人民公社,西原生产大
队隶属龙门人民公社。此间第六生产队分为第六、第七两个生产
队,在西坡又增设了第十生产队,全大队共辖10个生产队。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龙门人民公社改为红裕人民公社,西原生产大队
改为红卫生产大队。1968年9月7日,韩城县人民政府改为韩城县革命委员会,公社、大队均亦更名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28日撤销韩城县革命委员会,恢复韩城市人民政府。1982年废社、队制,实行乡、村制,龙门人民公社更名为大池埝乡,西原生产大队更名为西源村,村设村民委员会,原生产队更名为居民小组。2001年12月,韩城市撤销大池埝乡,西原村划归龙门镇管辖至今。

四十一、西源村百年大事记有哪些?
年份         大事
1901年 村里掀起反教灭洋运动,赶走瑞典传教士山如仁。
1902年 家家户户剪纸人烧毁,意为把外国侵略者烧死。
1904年 密秘成立反清组织“哥老会”。
1908年 办义学1所,免费让穷人孩子上学。
1912年 村里掀起剪辫子、女放脚运动。
1919年 村里办起官学。
1924年 成立了女子小学。
1925年 组织起“红枪会”。
1926年 红枪会与军阀段憋功部队在村里激战2次。
1927年 共产党地下组织在村里成立“农民协会”。
1928年 南城墙加固,增设6个垛楼。
1929年 旱灾,外出逃荒者甚多。
1930年 发生瘟疫。
1931年 1:黄龙山梁占魁土匪一头目来我村,被捉住,在鸦儿崖将其用刀处决。
   2:吉鸿昌认宗,给祖祠捐大洋200元。
1932年 刘志丹6月在村里天园寺召开大会宣传红军。
1933年 女校和官学合并。
1934年 行政管理实行保甲制。
1936年 学校由吉族老祠堂搬迁到玉皇后土庙。
1938年 成立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
1939年 在玉皇后土庙召开军民庆祝抗日收复东禹门山云中寺庆祝大会,展示收缴枪支、野炮等。
1940年 驻军一连长枪击程某、激起民愤,围攻团部。后将凶犯交军事法庭处理。
1942年 日本战机持久来村扫射,学生到西坡土窑洞上课。
1943年 程孝义、胡忠俊、梁林宽等5名青年从军抗日。
1944年 发生蝗虫灾害,秋粮减产七成。
1945年 庆祝抗日胜利,国军撤离村庄。
1947年 地下党组织在学校办<前线快报>,油印小报。
1948年 1948年3月24日,西原村解放。
1949年 5月唱戏欢迎解放军19兵团进军大西北。
1950年 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 取缔一贯道反动组织。
1952年 进行土地登记评产。
1953年 发展互助组。
1954年 3月21日村民第一次实行民主普选?
1955年 成立西源、中原、东原、胜利5个农业初级合作社。
1956年 1.初级社转高级社。变土地私有为劳动者集体所有。
    2.成立西原民校(半日制)。
1957年 成立保健站。
1958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西原乡改为西原生产大队。
1959年 和上下白矾、马庄在上白矾打山洞,引后山水浇地。
1960年 早灾,低标准生活。
1961年 公共食堂解散。
1962年 成立联合诊所。
1963年 大队在西原沟办煤矿1个。
1964年 成立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 社教运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1967年 文革夺权斗争,造反派掌权改西源大队为红卫大队。
1968年 民主补课,使阶级斗争扩大化。
1969年 开始修筑盘河水库。
1970年 全村90%劳力参加水库、铁路、公路建设。
1971年 村通电。
1972年 修南北灌溉支渠,用盘河水浇地。
1973年 大队购买拖拉机,成立机耕队。组建四匠组。
1974年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1975年 1.开展路线教育,割资本主义尾巴。
   2.一场大雨致不少危房倒塌。程茂堂父母妹妹和儿子一家四口不幸被土窑塌下压死。
1976年 大队成立电影放映队。
1977年 进行基本路线教育,清理财务,公物还家。
1978年 清退文革中红卫兵查抄的财物。
1979年 摘掉所有四类分子帽子。
1980年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
1981年 1.调整产业结构。2.学校教室倒坍,17名学生受伤。
1982年 贯彻十二大精神。
1983年-1984年 大队和各队把公房、祖祠全部卖掉。
1986年 成立老年协会。
1993年 收买大池埝中学水泥厂为村办企业。
1994年 从南城到大池埝铺上柏油路。
1997年 11月26日,市政府在村里召开花椒促销会。在全市首先成立建民花椒协会。
1998年 投资60万元建成16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1999年 建设3个教室1幢宿舍的标准化幼儿园。
2000年 甘露工程到村。
2001年 村锣鼓队赴壶口拍摄“祖国风光”电影。
2002年 建成全国最大的花椒贸易城投人使用。
2003年 铺设水泥巷道14.5公里。
2004年 市文体局“冠名西原椒城杯”篮球赛并组队参赛。
2005年 1.村民间艺术团组成宠大的锣鼓、芯子、神楼阵容,参加“风追司马”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 周年活动。
   2.村锣鼓、神楼在西安易俗剧院、大唐芙蓉园演出。
2006年 实现闭路电视。
2007年 在椒城新建占地30亩中心小学奠基开工建设。
2008年 1.选举新一届村民委会委员张金安当选新一届村委主任。
   2.张九林、张坚父子二人投资修建村北线通往108国道公路并建村门楼。
   3.重阳节,张金安给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金3.5万元。
2009年 1.学校搬迁到椒城新建中心小学。
   2.村锣鼓队出国在英国演出。
   3.张金安给考上大学一本二本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2000元。
   4.张金安出资修建椒城下水管道。
2010年 1.西原大舞台落成。
   2.村医疗室挂牌成立。
   3.九组在村中建牌坊一座。
2011年 1.全村实现了户户都通自来水。
   2.锣鼓队部分演员出国到俄罗斯演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