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西原村名的传说>西原村名的传说(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

西原村名的传说(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

作品名称:西原村名的传说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3-07-14 09:31:22      字数:3384

三十五、西原人打狼-双份
传说1925年春,西原“红枪会”会员吉俊杰、吉俊泰兄弟二人和潘庄“红枪会”一名会员在某天晚上给红枪会总部(李村)送一份情报,在朦胧的月光下,把在月底觅食的一头小牛误以为是狼。于是三人商定击毙后,按三份来分割狼肉。
“砰”的一声枪响,那牛犊便倒地不动了。他们三人兴高采烈地跪上前去观看,惊得目瞪口呆。被打死的不是狼,而是一头牛犊。便心灰意冷地匆匆离去。
第二天,牛犊的主人发现自己的牛犊被人用枪击毙,经查访找到了肇事者,要求予以赔偿。理赔时调解人对事故的起因经过了解后,对价值作出评估,说道:你们约定按三份分肉, 现在仍按三份赔偿。“西原人赔双份”。
这就是“西原人打狼-双份”的由来。后来外村人就用这句话来调侃或戏虐西原人。

三十六、智擒座山鹰
民国时期,盘踞在黄龙土匪,经常到周边县域窃民众财物和挟持人质(俗称拉票),对人质开出高价赎金,不从或按期不交赎金者,便对人质割耳剁、手指捎给家人看,甚者予以杀害。本村被绑架枪窃者大有人在。骚扰得村民不得安生,天一黒家家户户就把门关上用杠顶住。
吉引祥在西庄高小教书,1928年的一天夜里被黄龙山的土匪绑架挟持到黄龙山孙家沟的匪窝,开出二仟大洋(银元)叫家里赎人。匪首见引祥是个胆小书生,在这深山老林不敢逃跑,就叫他每天劈柴烧火,给大小头目端饭倒茶、洗脚、扫地。在一次大雪过后,气温在零下20多度里,引祥乘机逃跑。次年吉引祥被当选为本村保长,初冬的某天中午,引祥和几位长者在天园寺门前台阶坐着晒暖和谝闲传,见一个鬼头鬼脑左顾右盼行迹怪异的陌生人从西边走了过来。
引祥问陌生人:“你找谁?”
“我想到这里买几头牛,不知有没有的?”陌生人回答说,“我是宜川集义镇人,初次来这买牛。”
引祥对陌生人再一仔细观察,不由心中惊愕。这陌生人是黄龙山土匪中的一个小头目,而且是他当年绑架挟持我到黄龙山。还谎称他是宜川人到此买牛,立即就想上前把他捉拿住。但他迟疑了一下想道:凭我和在坐的两三个老汉,是制服不了这个身高膀宽体强力壮的土匪,闹不好或马上喊人捉拿,他会跑掉。
为稳住这个匪贼,引祥心生一计说道:“前几天有几个人在我跟前说,现在到了农闲季节,想把牛卖掉,可不知卖了没有?”
转过对坐在他身边的尚文老汉说:“你把客人领上到东巷、后巷看看谁的牛卖,当个中间人。”并叮咛道:“多跑上几家人,叫客人从中挑选。”
吉引祥此时头戴礼貌、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这个谎称买牛的土匪,没能看清引祥的面貌,就顺从的跟着尚文老汉去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引祥立即动身叫了五个体强力壮的小伙子,说明情由,布置大巷北边一户人家的门道里,当尚文和这个陌生人从北边小巷走出时,这四五个小伙子像猛虎扑食一拥而上,便把陌生人摁倒在地,五花大绑。押解到保公所。
开始审问,这个陌生人口口声声说他是好人,不是坏人。此时引祥把帽子眼镜一下,手把桌子一拍,大声说:“老鹰,你还认识我吗?”
陌生人一听到叫他的绰号“老鹰”,不由得像筛糠一样发抖!慢慢抬起头,见审问他的人,竟是当年他绑架过的人。
便战战兢兢地说:“我是土匪,我有罪。我是土匪,我有罪。这次下山来是总头领梁占魁派我以买牛为名来踩点,瞅好目标后施机进行抢劫。”
捉住土匪的消息刹时传遍全村,群众蜂拥前来观看,观者人人义愤填譍,个个咬牙切齿!大喊道:“把狗日的皮剥了!把匪贼给杀了!把狗日的打死!”
有些人气愤难平,冲上去就拳打脚踢。
吉引祥大声喊道:“不能乱打!押匪贼游巷。叫众人都看一看土匪的真面目!”
押匪游巷,一壮年汉子在前鸣锣开道,四个壮年汉子左右排列押解,一人手提大马刀随后,从寺院经大巷到村北雅儿崖,把这个作恶多端的土匪便处决了。
从此,黄龙山的土匪再也不敢到西原村来了。

三十七 土地改革合作化
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颁布“土地改革法”后,县上派工作队进住我村,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区别地打倒地主,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成立了土改领导班子。评定划分阶级成份,采取自报,民主评仪,报县批准,三榜定案。全村最终核定地主4户、富农8户、贫雇农151户。有11户分得房屋41间,有54户贫雇农分得土地620亩。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为了贯彻农业税依率计征,达到合理负担的目的,1952年11月至1953年1月,以3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全面的“查田定产”工作,对土地逐块进行丈量,按好坏进行分等,共分24等。民主评定出各等级常年产量,登记选册,给各户发放土地证书。
农业互助组。土地改革后劳动人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在生产中仍遇到不少困难,有的缺乏劳力,有的缺乏畜力或生产工具。于是中共中央于1951年12月发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号召农民相互变工,即组织“互助组”。1952年春,程俊怀等六户首先成立起西原村第一个互助组,随后各行政村相继成立起三至五户不等的二至三个互助组。互助组设组长、记工员,人劳出勤三晌记工一天,畜力出勤两晌(上午、下午)记工一天,采取用工相互平衡的办法,组织劳动生产。经过一年的实践,显示出互助组能按时耕作、产量提高的优越性,到1953年秋,全村互助组发展到31个,百分之80的农民都参加了互助组。互助组有常年和临时(农忙季节)两种形式。不少临时互助组最后都转变为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3月,中村吉新民首先成立起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会计、入社农户。同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文章中提出在合作化问题上的“右倾思想”,随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大办农业社的高潮。1955秋,全村三个行政村,成立了东原、中原、胜利、西原、团结五个初级社。全村除地主富农外,全部参加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新形势下,干部和群众都提高了思想认识,于1956年7月,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并吸收地主富农入社。按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生产,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男女老少同工同酬,取消土地分红,土地归集体所有。牲口农具折价归社,按股份基金,长短记入各户名下,
逐年扣除和偿还,至此,使土地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生产关系最深刻的变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人民分社。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西原乡划归龙门人民公社。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为一体的体制,提出生活集体化,劳动军事化,以生产队为单位,办起公共食堂,干活不记工,吃饭不要钱的所谓“共产主义”。
在“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天梯”的左倾思想指导下,大队收回分给社员的自留地、私人作坊、灰窑、空庄基地旧院子,各家族的祖祠也收归集体所有,共产风乱刮,公社“一平二”大大挫伤了群众劳动积极性。58年秋,棉花在地里摘不回来,被风吹雨淋,损失严重,小麦未按时下种,使次年减产,加上自然灾害(旱灾)的影响,导致出现低标准现象。即人们所说的“低标准”时期。1959年至1961年,集体分配给社员的口粮,每人每年平均只有160-180多斤。
1961年秋季,解散了公共食堂,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标单位制度,清理了“共产风”中被评调的物资,加强经营管理,给社员每人划分了三分自留地。并允许社员经营小型家庭副业,如养猪、养羊、养鸡等。年终按人、劳分配粮食,按劳动工日分配现金。从而提高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1965年冬农村普遍开展“农业学大案”运动,大搞政治挂帅。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始终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大割资本主义尾巴。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被砍掉了,社员作小生意,卖饸饹,卖鸡蛋,瓜果都视为资本主义,受到批判。这种极左思潮,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后于1980年各生产队将土地按好坏分为1、2、3等,按人口分到户,签订“农业生产责任制合同书”,按各户土地的常产确定每年上缴的农业税,由各户到粮站交粮,以粮抵税。土地承包到户,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在经营管理上有了自主权。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民搞多种经营,并可“依法有偿流转”使用权,从而也充分发挥了土地的增产增值潜力,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2005年起国家对种地农民又免征农业税,2005年开始又对种粮土地实行资金补贴。
土地承包制度,从1980年始至今一直未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