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魏嵋传>尾 声 满门忠勇献中华 谁焚高香慰英灵

尾 声 满门忠勇献中华 谁焚高香慰英灵

作品名称:魏嵋传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3-03-05 10:55:18      字数:2963

  
尾 声 满门忠勇献中华 谁焚高香慰英灵

  执管挥洒泪零零,
  一部魏传伴孤灯。
  陪君行完人生路,
  心潮起伏似泉涌。
  青州东圣水村的魏嵋,堪称革命先驱。在共产党建党初期,魏嵋一家十二口人之中,就有九个是党员;此九个党员之中,有六个是烈士,即魏嵋、魏复中、魏复民、魏复庄、魏复功与魏玉新。
  魏玉新牺牲以后,她的丈夫王伯阳为她报了仇,寻机击毙了屠杀她的那个大胡子。然而,王伯阳也在激战中牺牲了。如果再加上魏玉生的丈夫宋伯行烈士,以及魏玉新腹内的胎儿,魏家共有九人为革命献身。
  据此,这魏家,堪称为齐鲁第一家呀!这个东圣水村,亦堪称为革命星火的策源地。
朋友,你相信否?魏家为了中华解放壮丽事业,历经辛亥革命,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已经倾家荡产,不复旧容,待解放后土地改革时,魏家竟连个中农都达不到了,岂不可歌、可敬!
建国后,国家对魏嵋后裔颇为重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魏复中之子魏玉成,曾致书政务院,向国家禀报魏嵋一家的革命贡献。政务院对魏玉成的反映非常重视,责成与魏家有交往的,当时的劳动部长刘子久亲自处理这件事。刘子久致函益都民政部门,建议将魏嵋、魏复中、魏复民、魏复庄、魏复功、魏玉新等人定为革命烈士,并推荐魏复丽、魏玉成、魏玉聪等人进京到政务院安排工作。魏复丽、魏玉成与魏玉聪墨守魏嵋“勿投机从政”的祖训,不愿离开故土,谢绝了刘子久的推荐,一直留在村里务农。
令人不解的是,像魏嵋这样的革命家庭,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屡遭贬低歧视。文革中,魏家被歪曲为地主,还被打成漏网叛徒户,好一顿挨整,岂不可悲、可叹!在这些人的心目中:
  普天尽为不齿人,
  惟独自己最革命。
  芸芸众生踏足下,
  口吞华夏贪天功。
  只可惜,
  恶春苦短,
  昙花一现付东风。
  只落得,
  千古青史垂骂名。
革命的红旗,被烈士们的鲜血染得更红;革命的大业,已经繁荣而昌盛。
  魏嵋的故宅犹在,解放初《山东地图集》对益都“名胜古迹”介绍中有语曰:“县东圣水村,为1920年革命先驱魏嵋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中心。”如此重要的革命文物,而今却破烂不堪,摇摇欲倒,冷冷落落,失去了当年的盛容。 年高八十,风烛残年的魏复敬之长子魏玉琢夫妇守侯在那儿。他们财力不及,无能修复故宅,目睹颓景,每每暗自垂泪,凉从心内生。
  革命先驱魏嵋的荒冢,与他那肉躯一样,被当年文化大革命的一阵狂风刮去,至今欲觅而无踪。魏复功壮烈牺牲以后,填枯井为墓,一掊黄土孤零零。他被山东省定为著名烈士,而今荒坟尚在。令人不解的是,在向烈士陵园迁移之时,有人竟向家属索取高额迁墓费用,家属魏玉琦、魏强、魏国顺们伤心得抱头啜泣,无限哀痛。咳:
  不肖子孙已忘本,
  烈士鲜血竟白流。
  千里江山空自美,
  无处着落一荒丘。
  对于我发出的感叹,某些人可能不服:“我们不是不尊重烈士,而是经济所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此说,我却持有异议:“公仆先生,你们公款吃喝不穷,公款旅游不困,公款送礼亦有,到了为烈士迁墓这项公事上,竟然有脸叫屈?试问,你将怎样向烈士们的英灵告白?你将怎样向烈士们的后裔们交代?”
  我虽年迈七十,却依然不黯世事。然而,心里有话,仍想讲在当面。
  今年是抗日战争六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关怀有功于国家的、健在的伤残军人们,近来国家为他们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伤残金。以我老哥春生为例,他已八十三岁高龄,是二等甲级伤残,每月连增补的护理费在内共增补伤残金500余元。政府的这一举措,既是对老革命们的关怀,也是对后代人的鼓舞,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试想,那些为国家捐躯的烈士们,比之荣残军人们更为壮烈,奉献也更为大,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应该用怎样的行动 ,表示对烈士们的怀念,对其家属们的安慰呢?著名烈士魏复功及其家属们的遭遇,仅仅是个别现象吗?是否值得当权者们深思?
  ……
  撰书及此,令我油然想到:有那么一撮自诩革命者的人们,其工资并不为高,却能利用职权,刮人肥己,损国利私,广置楼堂十来处,连二奶也能养得起,若与魏嵋一家相较,岂能有地可容?若与杜铧儿相媲,他们谁伯谁仲?哎呀呀:
  昔日魏嵋为中华,
  而今你们为哪家?
  魏嵋誉荣你败尽,
  来日地下怎见他?
  魏嵋老先生辞世,已经七十六个春秋。不管人们知之与否,也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他,已经为中华做出了贡献;他,已经为中华立下了功勋;他,已经在中华史册上,刻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一页,是任何人也无法抹煞的。瘦叟虽然是一个无神论者,也明知魏嵋们不复存在什么感知。然而,待魏老的忌日来临之际,我仍将到安葬他的地头上,向着金秋待收的田畦,以此文为祭,奉献于先生,以告慰他那寂寞于地下的英灵:
  郁郁苍松,
  耸立山崖,
  历经风雨愈高大。
  待到日高起,
  乘凉浓荫下,
  载歌载舞,
  无忧无虑话桑麻。
  一滴孤露落枝头,
  竟是涩巴巴。
  试问乘荫人 :
  它是来自哪条枝桠?



  后 记

  华发难掩黄昏志,
  征尘未洗复出征。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两股道上跑的列车,很难行驶在一起。我自幼喜文,梦想成为作家或诗人,为此也做过不懈地奋斗。然而,我却作了一名教书匠,终年苦熬,耕耘于三尺讲台上,无暇他顾。其成就,虽谈不到显赫,却也未落人后,颇受一方家长与学子们推崇。
  公元1997年,耕耘乏力,老牛摘套,归居田园,著书立说的宏志复萌。人虽年迈,笔锋犹利。2003年,我以十个月时间,一挥而就,撰成70余万言章回体回忆录《犟牛本色》。我的回忆录别具一格,以传奇体式撰就,既描绘了自己的人生足迹,也记录了时代清晰的脉波,还嵌入了许多迷人的传说故事,适宜多层次读者的口味,颇受读者欢迎。
  青州市府对鄙人颇为看顾,《犟牛本色》出版后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其日高朋满座,学子临席,亲友毕至,喜气盈堂。然而,因写书过于劳累,以至于头胀手颤,令我半年余难于复苏。待身体略有好转,我又带尘出征,挥毫上阵,开笔撰写《古州传奇》。新传伊始,便在《青州通讯》上开设专栏连载,将墨迹未干的《王府被抄遗孤子,更姓霰字免亡族》、《圣母至孝心怀慈,唐王东征马踏泉》等篇目奉献于读者。
  有语曰:“人过六十不学艺。”对此,我却不愿苟同。一个有志者,理应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我的主张是:
  人到老年勿服老,
  霞光灿然夕阳红。
  于是,年高七十的我,便一头扎在微机上,拼命学习机上操作,一篇篇文稿也便从微机里源源涌出,无须自己爬完格子,再去请他人打印成稿了。
  恰在此时,友人刘传功携魏嵋重孙魏强、魏国顺草拟家史及其它有关外调资料来访,建议我撰写《魏嵋传》。通读魏门家史,我被魏嵋父子的业绩鼓舞,亦为魏门的不幸哀伤,同时也为历史对魏嵋的不公而不平。忆昔念今,古今对照,还为某些党员的作为不肖魏嵋而悲哀、愤愤。于是,我激情迸发,昼夜挥毫,一气呵成十余万言的《魏嵋传》。
《魏嵋传》,耗费了我不少心血。撰写70余万言的《犟牛本色》,我仅用十个月时间,一稿而就;撰写10余万言的《魏嵋传》,我竟用了半年时间,四易其稿方成。鄙人以为,不管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我的《魏嵋传》,都超过了《犟牛本色》,它定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书成日,我的身体又一夸到底,头昏手颤,恐怕又需要好长
  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然而,我并不后悔。因为有了我们的努力,方使魏嵋这一光辉形象,再现人寰,永留青史。
《魏嵋传》出版,承蒙著名党史专家余世诚先生与原青州市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刘传功先生,冒酷暑为之序;承蒙毛体书法家贺惠邦先生为书名题字;承蒙孙红霞为封面绘画。为此,特表衷谢之。      

  乙酉年桂月之望 于云门山下青草堂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