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魏嵋传>第十四回 星星之火欲燎原 青州圣水红烂熳

第十四回 星星之火欲燎原 青州圣水红烂熳

作品名称:魏嵋传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3-02-11 21:01:48      字数:6377

  第十四回 星星之火欲燎原 青州圣水红烂熳

  茫野迷途径,
  惟盼北斗见。
谁是导航人,
  领路出荒原。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谁曾料到,在那军阀混战的日子里,人们的希望,又化作了肥皂泡,重新陷入在迷蒙之中。于是,一批民族先行者们,又拓开了一条新途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东圣水村魏家的星火,欲将山东大地燃遍。
  魏嵋及其子女们,都粗通外文。五子复敬,对俄语尤为精通。魏复庄从辛亥革命时起,就是魏嵋与罗孟年之间的联络员。他赴北京联络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潮,经罗孟年与北京共产党发起人、罗孟年的侄子罗章龙取得联系,获得了马克思著作。从此,在魏复敬的指导下,魏嵋、魏复中、魏复丽等人开始学习、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因而,他们魏家便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群体。这些研究活动是1919年秋后开始的。
  常言道:“春风刮,百病发。”
  公元1920年新春,魏嵋的老伴病重,特请他的好朋友,潍县的神针宋汉清前来施治,一住数月。宋汉清的长子宋伯行,任教于济南工业染织学校,亦是魏家的常客,对马克思学说的研究也颇感兴趣。
  是年秋后,魏复庄又一次进京,有幸面见了罗章龙。
  罗章龙为人正直,谈吐爽快。虽然貌似清高,对复庄却极为热情。他请复庄落座后,兴奋地说:“好,欢迎魏门朋友光顾鄙舍。”
  “先生金安。家父让愚子带好。”复庄很机灵,得体地回敬一语。
  “家叔常向我提及圣水魏家。”罗章龙言而由衷,晃着拇指,感慨地夸赞道,“魏老先生,了不起,英雄!真乃吾辈楷模!”
  “哪里。家父身居僻壤,怎及先生见多识广。”复庄微笑,回敬道。
  话休俗繁,琐事少叙。复庄从罗章龙那儿了解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的活动情况,不肯在京久留,急匆匆回归故里。回到圣水后,他向老爷子激动地回报说:“爹,人家北京已经有了研究马克思学说的组织。你看,咱们呢?怎么样?”
  “事不宜迟,我魏门岂落人之后?行。咱也组织。”魏嵋做事,是一向不甘人后的。一听复庄如此说,便将巨耳一抖,兴奋地说,“咱们也来组织,我、复中、复丽,当然还有你。”
  “行。奔辛亥,是革命;学马克思,也是革命。”说实在的,他们当时习学马克思学说,并没有什么宗旨,也难说什么目标,并不像后人们宣传的那样,开口闭口“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老爷子做事向来干脆,他一言九鼎,正式成立了魏家共产主义学说的探讨会,这便是后来通称的“共产主义小组”吧。四十年后,魏复丽对采访她的人说“圣水村一批(加)入共产党的是魏嵋、魏复中、魏复丽,(民国八年)魏子庄来介绍的”,即指此,只是她将“民国九年”误记为“民国八年”罢了。
  这一段史实,在“1960年盖茂桂采访魏复丽、魏玉成、孙玉福原始记录”中有记载。其时的罗章龙,因与南方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观点不合,早在1931年就被打成分裂党的反革命,被开除其党籍。所以在魏复丽的谈话中回避了与罗章龙的这层关系,故令魏嵋建党成为无源之水,极难弄清这一段史实。
  后事少叙,书接前回。
  不久,魏嵋邀请远在济南的王翔千、宋伯行、王尽美、邓恩铭,以及十中的王振千等一干热心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熟人前来聚会,向大家公开了他的想法。
  酒宴间,魏老爷子笑道:“古语曰‘君子勿党’。此言大谬。自古及今,何朝无党,何朝无派?皇族即大党,朝廷为大派。“君子勿党”者,只准你党,不准我党。今日相聚,志同道合,愿携手研讨马克思学说,以寻救国之良途,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在座之人,都是探讨马克思学说的热心人,自然没有异议。
  王尽美的年龄,与魏嵋的孙女玉生相差不大,其心态与一般年轻人无异。他是魏家的常客,与魏老爷子情同祖孙,讲起话来自然也少顾及。他目睹老爷子如此坚定的态度,心存疑惑,便开诚布公地问道:“老爷爷,你是中山先生的义兄,又是“同盟会”的中坚,怎么又发奇想,探讨起马克思来啦?”
  魏嵋向王尽美点点头,微微一笑,说:“问得好。以我之见,三民主义故好,焉知再无救国他径?拯救中华,岂可拘于一途?殊途亦可同归,中山知之,我想也不应有何异议。”
  王翔千遇事沉稳,不苟言笑。此刻,他竟由衷地笑了,赞誉说:“魏老料事不凡。佩服,高见。”
  邓恩铭也是魏家的常客,对老爷子更是由衷地敬佩。同时,他的性格比较粗犷,言谈也直爽。王老师的话刚落音,他便紧跟着说:“那还用说,姜是老的辣,谁人能比?”
  王振千身居益都,又借居在魏嵋三子复民的宅院里,与魏家来往颇勤,自然与魏嵋感情更深厚些。他非常赞同邓恩铭的评价,对魏老亦非常敬佩。他自己也在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借此机会,他诚恳地向魏嵋求教:“老先生雄才过人,研读马克思学说定有高见,何不示教一二?”
  “哪里。我读书不求甚解,何来高见。”魏嵋微微一笑,开诚布公地畅谈自己的见解,“古语曰:‘得民心者王天下。’中华民国的民,大都来自于田野,同盟会的‘平均地权’深得民心,将来必有大成。然而,以我拙见,这马克思的主张,似乎比此更高一筹,也必将更得民心。兴许,他的事业,更难于限量。”
  王振千佩服地频频点头。
  这,便是魏嵋对马克思学说的朴素看法,因而也奠定了他未来选择的道路。
  魏嵋此时已经年近七十,众人对他的广阔胸襟,无不啧啧称许。
  于是,魏家马克思学说探讨组从此诞生、亮相,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它已无意间成了山东共产主义事业的一支先行军。魏家探讨会的正式成员,除魏嵋、魏复中、魏复庄、魏复丽外,魏复民及魏复中的长女魏玉生也是积极参与者。至于魏复敬,魏嵋令他专心学习外国语,以备日后急需时用,只让他参加一些辅助活动,却一直没有让他正式参加党的组织。我推测,他是否想留一手,为魏门着想,一旦革命失败,也给魏门留下一缕香烟呢?由此看来,这个魏嵋,为了中华的解放,已经下定决心: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舍得父子命,
  鲜血书黎明。
  看来,这个魏老爷子处事,是非常缜密的。此时的魏玉新还是一个黄毛小丫头,也跟在姐姐的后面瞎呼鲁。当年的魏嵋,不仅是出于好奇、好胜、好勇,他相信能从共产主义中寻找到中国的出路,可谓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哪里会想到,这星星之火,后来竟然真的成了燎原之势。
  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往往因多种因素促成,山东共产党的建立亦如此。我为魏嵋立传,势必在他的身上多用一些笔墨,其余事项尽量少写或不写。魏嵋父子们,虽然属于山东共产主义思潮的先知先觉者,也是东圣水村党的最早组织者,却不能集山东建党之功于一门,另一股动力渠道也是不容否定的。此人即是王乐平。
  王乐平,名者塾,字乐平,山东诸城人。以唯物的观点评价,不管他以后走的什么道路,在早期山东革命史,乃至于中国革命史上他是有作为的。
  王乐平于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同魏嵋一样,曾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二次革命,乃至于三次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后被选为山东国会议员。他曾积极参加山东的“五·四”运动活动,是当年济南赴京请愿团的重要成员。魏大姑偕同另外两名青州妇女,也随团进京,与宋庆龄和邓颖超曾有一面之交,人们誉她们为青州三姊妹。
  1920年,王乐平创办齐鲁书社,推销经营《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联络进步青年,促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山东的传播,堪称山东共产主义的播火者。
  缘于经营书籍,王乐平与上海的陈独秀有交往。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陈独秀成为其领导人。陈独秀曾函约王乐平在济南组建共产主义小组。随即,王乐平推荐已经具有共产主义思潮的王尽美和邓恩铭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从而进一步奠定了山东共产党建立的基础。
  上海陈独秀的函约,与东圣水村魏嵋的革命活动不谋而合,魏嵋自是由衷地支持。其后,地处要冲、热情活跃的王尽美和邓恩铭,便成为山东建党初期的一代风云人物。魏家建党活动虽然早,因魏嵋父子俱为基层农民,人微位卑,地处偏远之邦,在外界公开活动较少,所以人们对他们的活动缺乏了解和宣传。然而,后人却不能为了突出一人一事,不惜抹煞,甚至于否定魏嵋这一建党史实。否则,对魏嵋一家太不公平!
  魏嵋一家追随孙中山,投身于辛亥革命,不是为留名;魏嵋一家学习马克思,创建共产党,也不是为芳世。然而,作为历史,对他们应该有如实的,客观的评价。共产党一统天下,五星红旗已经遍地飘扬的20世纪60年代初,当益都县编纂县志时,采编员盖茂桂曾亲身采访过魏复丽。复丽告诉老盖说:“我与父魏嵋、二哥复中都在民国八年或九年时加入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
  对此,于20世纪30年代初任过山东省立四师共产党书记的牛瑞庭,在1960年11月3日《关于益都党组织变迁发展概况回忆》中也曾有记载。谁曾料到,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某些新党史工作者们,却轻易地否认了这一史实,在重刊牛老的文献时,竟将牛老关于魏家的记述无故删去,不由不令人痛心。对此,即使魏嵋之后裔处之泰然,旁观者们也会为其深鸣不平的。
  后事无须多述,书仍接前回。
  北京的李大钊与罗章龙,可谓中国共产党的鼻祖。罗章龙的叔父罗孟年是老同盟会会员,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魏嵋即多次派四子魏复庄赴北京与罗孟年联系,积极酝酿革命活动。“五· 四”运动以后,魏复庄经过罗孟年的介绍,结识了李大钊和罗章龙。魏嵋一家受李大钊与罗章龙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开始了对马克思学说的探讨研究。魏嵋在青州的革命活动情况,由罗孟年、罗章龙那里传到李大钊之处。李大钊闻听以后,曾微笑着对罗孟年吟道:
  山东出了救世主,
  耶路撒冷在圣水。
  这虽然是李大钊的玩笑之语,却也是李大钊对魏嵋的高度评价。
  魏门家史中言道,共产国际代表威经斯基和翻译杨明斋,于1920年春,曾秘密接见过魏嵋、魏复中父子及王尽美等人,听取山东党的活动情况。我想,李大钊早就从罗孟年、罗章龙口中得知了东圣水村魏嵋其人其事,将其人其事转告给杨明斋势在必然。杨明斋是山东平度县人,1900年去俄国,他参加了苏联的革命。他与魏嵋是老乡,自然分外亲切,特意召见魏嵋父子一晤,亦在情理之中。
当年国人研究马克思学说,是自发的,分散的,并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也没有明确的宗旨。1921年7月23日,全国各地的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代表一十三人云集于上海,在两位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下成立了统一的组织,并选举了三个负责人,即陈独秀、张国焘与李达。此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张国焘在回忆中曾写到,当他1921年赴上海参加“一大”,途径济南时,曾在大明湖的游船上,约见了王尽美、邓恩铭等八位山东的共产主义小组人员。经过著名党史家余世诚调查分析,以为其中就有青州东圣水村的魏嵋、魏复中、魏复丽父子们。对此,20世纪80年代初,在“关于山东地方党组织创建时期若干问题讨论会”上,有人提出异议,余世诚也难以坚持。我想,魏家一直与北京的罗孟年叔侄保持着密切联系,李大钊从罗处得知魏门之事,岂有不知告出席大会的张国焘?张国焘特意召见东圣水村魏门的风云人物,又有何可怪的呢?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魏家也曾磋商出席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人选。东圣水村原准备派魏复中去出席成立会议的。当时,他们正在张店、潍县、青岛诸地暗中策划开展党的活动,难以脱身,便顺势让王尽美和邓恩铭两位青年去出席会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就当时情势而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能代表魏家。
  中国马克思信徒们的第一次聚会,亦即共产党成立大会,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各地到会的共有十三个代表。在这十三个代表之中,王尽美与邓恩铭是较为年轻的。据当年参加“一大”的人回忆,他们在会上沉默寡语,并不引人注目。据实而论,当年初兴起的共产党人在上海聚会,仅仅是一次全国共产党人士的联络会,各地党组织的要人,有许多没有出席会议,就连人们公认的共产党的主要发起人李大钊、陈独秀、罗章龙等人,也没有到会。我想,魏嵋、魏复中们崛起于田野,尽是一些布衣百姓,虽然在社会上的影响面小,却也很难否认他们是山东共产党的发起人。
  共产党的“一大”结束以后,王尽美于1921年8月1日回到济南。当时的王尽美,是一个靠人接济的,正在读书的穷学生,在经济上非常困窘。归来以后,连他身上老母亲给他压腰的,唯一的一块银圆,也赠送给了被济南一中辞退的老校友王师傅。他没有资金去外地进行宣传活动,甚至于连去外地活动的路费,也得现去筹集。
  8月4日,他好不容易凑足了来益都的客车费,正准备买票上车。恰在此时,他看到一位老农蹲在售票口旁抱头痛哭。那老农是益都人,非常迷信,姓李名志诚。他去泰山进香归来,下车去城里走了门亲戚。未曾料到,刚才排队买票时,被扒手掏了兜,连买票回乡的钱也没有了。可怜的李老汉呀:
  历尽艰辛攀泰山,
  进香礼佛求平安。
  菩萨本为虚幻物,
  枉费许多香火钱。
  王尽美同情他的不幸遭遇,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两张闷罐车票,同他一起座闷罐车来到益都,转达“一大”会议精神,开展党的活动。
  何为闷罐车?闷罐车即是火车的货车厢,将车门一关,密不透风,黑咕隆咚,憋闷至极。只有那些穷得叮当响的人才坐这种车。由此足见当时的王尽美困窘到什么程度。
  看,共产党的基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创出来的,你对那些创业者们,能不佩服吗?由彼及此,那些位高权重,已经享受着丰厚薪水,不息贪赃枉法,再到碗外抢饭吃的人们,能不感到自愧吗?
  王尽美来到益都后,曾兴冲冲地赶往东圣水村,向魏嵋和魏复中传达“一大”会议精神。魏嵋听后,巨耳胀红,非常激动,认为这是革命形势的新转机,啧啧赞道:“好,好,大业有望也。”
  魏嵋深知王尽美囊中羞涩,临行又资助他许多经费,希望他坚持学习,放手开展党的活动。像魏嵋这样,全力扶持共产党艰苦创业的人,人们该忘怀他吗?
  革命胜利后的共产党员们,特别是那些握有实权的、正在向贪途上迈动着的人们,对此,你有何感想?我的想法则是:
  守业应知创业艰,
  饮水莫忘撅泉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开始了它艰苦的创业历程。成立会是在上海举行的,在参加建党成立会的十三个代表之中,就有山东的两个。由此足见,山东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共产党的诞生,有东圣水村魏嵋的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只可惜,他与魏复中去世早,其后代又未出现地位显赫的人物,他们的业迹罕为人知,自然也无人去为其宣传。因此,这些年来,他们长期处于默默无闻之中。又有谁知道,相当年的魏嵋,在共产党早期活动中却是颇有名望的。曾于1926年任职山东省委书记的刘子久,曾对人夸耀说:
  共产创业三足鼎,
  北李南陈中圣水。
  “北李南陈中圣水” 中的北李,是指李大钊;南陈,是指陈独秀;这个“中圣水”呢,自然就是指的魏嵋老先生。东圣水村的魏嵋,在当时刚刚建起的共产党大家庭里,的确是一个红极一时的人物。
  公元1922年初春,在魏嵋的主持下,我国北方,乃至全国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便诞生在东圣水村。它的第一任书记,即是魏嵋的长子魏复中。
  圣水支部,是一个特别支部。因为魏家的党根,是松散地扎在北京罗章龙那儿,所以它自建立起,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独立存在的,并不隶属于当时已经建立起来的山东地执委。
  共产党成立以后,王尽美任山东党的书记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不久,他便调离山东,到北京协助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人罗章龙开展工作。王尽美调离后,他所指定的负责人,不是与他一起参加“一大”的邓恩铭,而是刚由他介绍入党不久的马克先。
  五十年以后,当益都县撰写党史时,益都宣传部的柳学青(即刘传功),曾经与张波一起采访过马克先。当柳学青请马克先提供有关东圣水村魏嵋的情况时,马克先微微一笑,说:“青州那边的党组织建立很早,好像比济南这边还早一些。当时我任职济南时,也管不着青州。在我的印象里,济南与青州是平行的两个党组织,反正青州党组织建得很早……”
  对此,柳学青及与他同去外调的人员,都深感不解,当时还以为马老在说谎呢,直至而今这个谜才得以解开。岂只于此,当时 东圣水村的团支部,同样是属于中央的直辖支部呢。
  此为后话,无须多叙,书接正题。
  从此之后,魏复中踏上了一条极其艰苦的革命新征途。这真是:
  长江后浪推前浪,
  魏家代代出英雄。
  复中接过擎天旗,
  插向革命胜利峰。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