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军阀混战心灰冷 于迷茫处寻光明
作品名称:魏嵋传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3-02-09 17:45:54 字数:4015
第十三回 军阀混战心灰冷 于迷茫处寻光明
雾海茫茫漫无际,
乌云低低不见天。
这是对中华前途的写照,也是对魏嵋心情的描绘。
袁世凯登上龙墩以后,只坐了八十三天皇帝,屁股还没有坐热,便被讨袁吼声吓死了。从此时起,大总统的宝座,便像一个破皮球似的,在野心家们手中传来传往,抢来抢去。黎元洪、冯国璋都玩着过了洋瘾,而后直、奉、皖三家便玩起了群狗抢死鸡的游戏,闹得国无宁日,民无安时。面对这样的政局,忠心为国的魏嵋,岂不心焦如焚?为此,他在想:
赶走恶狗招来狼,
族无宁日黎民饥。
中华出路在何处?
国富民殷待何时?
正当魏嵋迷茫之时,从北京罗孟年及山东省青州官立中学堂王振千老师那里,传来了一丝火花。
青州府官立中学(即今之青州一中),位于益都城内西皇城东侧。这是一所古老的学府,从宋朝的矮松园,到明、清的松林书院,为中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精英学子,宋朝的著名宰相王增(即包公戏中的王延龄)即是矮松园的学子。而今园内苍松仍盛,王增读书台犹在,是青州的一方游览胜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以培养状元为荣。青州历朝出了六名状元,屈居全国第二名,仅次于孔子故里曲阜。他们,大都是从此处跃鲤成龙的。清朝末叶,李鸿章办洋务,掀起崇洋兴华热,普天创建洋学堂。清光绪27年(公元1902),在此处创建了山东省官立中学堂。其后,全省通排为第十中学,四方学子慕名前来就读的颇多,为中华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
王振千,是山东省诸城县人,从1916年始便在十中任教。在青州任教期间,他曾几易居所。魏嵋在青州城北门里铎楼庙巷子里有一居所,王振千全家老小曾在此借居过。此地,便是王振千的幼子、著名现代作家王愿坚的出生地。振千是一个热血男儿,非常崇拜魏嵋父子的革命奉献精神。因此,他经常到东圣水魏嵋家里作客。振千收入低微,家中里外两窝,其母又随其生活,人口众多,常有断顿苦衷。当魏嵋得知其情之后,经常解囊相助,以解其困。因此,魏、王两家结成了莫逆之交。
振千有一个兄长名翔千,是北京译学馆的高才生,与罗孟年、罗章龙、李大钊等的交往颇多。在校时,他专攻德语,本来可以留在北平谋事。他愤于洋人侵华,更不愿仰德国人的鼻息。于是,他便挥袖返回山东,在济南育英中学任教。因其母亲随其弟振千生活,所以常来青州探母。每当来青州探母之时,他也常去拜会心目中的英雄魏嵋老先生。
公元1917年秋冬,王振千的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小同乡,前来投奔他。
这人姓王名尽美,虽然家境贫寒,天资却聪颖过人。他曾给财主家的儿子做过伴读,装了满肚子学识。为了求学深造,想到青州投靠他的老乡王振千。临行前,母亲只能拿出一块银圆,作为他的川资费用。试想,单凭这一块银圆,如何能求得起学?幸好,他遇到一位冯姓书商,便为他挑书,聊以糊口上路。他们一路卖书,辗转来到益都,拜见了王振千。振千的经济也不宽余,实在难以助人。振千熟知魏嵋乐善好施,故将王尽美介绍给魏嵋。王尽美亦久闻魏嵋其人其事,对其崇拜有加。于是,王尽美投奔魏家,结识了魏嵋老先生。
这魏嵋虽然是经商兼耕作的财主,却也是医学的爱好者。为此,王尽美特赠给魏嵋两本书作为进见之礼。这两本书中,其中一本是儿科医书《增补幼幼集成》(民国六年,上海锦章图书局影印)。这本医书,而今依然珍藏于魏嵋之重孙魏国顺的手中。魏嵋见王尽美聪颖好学,满怀抱负,不再深造可惜,便资助他在十中就读。然而,王尽美家境清贫,无意于攻读中学,希望到师范学校就读,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于是,在魏嵋的资助下,王尽美于1918年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必须提及,他就是黄泽沛。黄泽沛,乃贵州人士,1918年来到山东,其后一直在淄川、益都、临朐、沂水等地为县知事。他虽然不是一个革命者,却是革命的同情者、支持人。他非常崇拜魏嵋,不管在何处任职,经常与魏嵋保持密切往来。
黄泽沛没有儿子,将姐家的儿子邓恩铭作为继子,取名黄伯云,长期随他赴任求学。1918年,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一中就读,节假日常随黄泽沛到魏家作客。在“五·四”运动中,邓恩铭非常活跃,经常来益都的四师、十中活动。他来益都,必然到东圣水村落脚,与魏家的魏玉生、魏玉新姐妹非常莫逆。魏玉新虽然只有十几岁,却是机灵活泼,俏丽过人,尤得邓恩铭喜欢。黄泽沛赴任外域,为官较清廉,手头并不宽余,邓恩铭求学的费用,有不少是魏嵋资助的。
文书及此,有人问:“你个瘦叟,芝麻蒜皮的,讲这些干啥?”
看官有所不知,我上面所讲之事,并非废话。树有根,水有源。王尽美及邓恩铭,与东圣水村魏家有着极其亲密的关系,而后来,他们都成为人们公认的山东党的创始人。
事实证明:
共产党人打天下,
一根红线牵魏家。
公元1917年11月7日,第一个共产党政权在苏联诞生。它极大地鼓舞了以李大钊为首的,一批为寻求中国革命道路而奋斗着的先进分子们。不久以后,在全国的不少地域,掀起了一个秘密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倡导和拥护新文化运动的思潮。
东圣水村的魏嵋父子,是一批不甘寂寞的自觉革命者。他们对国际上的这一变化,非常地感兴趣,也非常符合自己的意愿。公元1919年秋,魏复庄赴北京,经罗孟年的介绍,从罗章龙处获得了马克思英文及俄文著作。返回后,魏家开始了不落于人后的马克思学说研究。据此而论,这罗章龙应被视作魏家共产主义思潮的源头。
历史证明,青年学生们,思想单纯,朝气蓬勃 ,爱国热情高昂,私字和怕字较少,往往会成为革命的先行者,也往往会成为被执政者弹压的牺牲品。1919年的“五·四”运动,即是明证。
有史以来,战争与掠夺,就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公元1914年爆发了英、法、德、意对美、俄、奥、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以英、法、德、意落败而告终。中国,在列强们的心目中,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谁也想来分享一口。由于满清朝廷的腐败无能,中国明明属于战胜国体系,结局却沦落为被列强们瓜分的境地。其中,日本就是一只喂不饱的饿狼。
正当外国列强虎视中国,瓜分中国之际,公元1919年,在北京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震撼中外的“五·四”革命运动,“外抑强权”、“内惩国贼”、“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的口号,响彻北京城,打响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炮,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地打击。
益都对北京“五·四”运动的声援,搞得轰轰烈烈,在全国县一级革命活动,恐怕居于领先地位。这与东圣水魏家的积极参与不无关系。这年6月上旬,在王振千等人的导导下,以省立十中、省立四师、 甲种农校、东关完小、清凉寺小学为主体的广大民众,汇集于青州法庆寺,举行了万人声援大会。魏嵋、魏复中率领庞大的农民梯队,高举白布黑字,“东圣水农民劳工”的巨大横幅,参加了集会,十分醒目。这,在全国,也可能是先例。会后,他们又举行了浩浩荡荡的游行示威,查封日货,反对日本人的侵略。游行群众的手里举着各式各样的旗帜。有一面旗帜白布黑字,上书“拒绝鲁案直接交涉,废除二十一条件”,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青州博物馆中。
青州人民的革命行动,使住青州的日本浪人恼羞成怒。他们无耻地绑架了马中怀等游行的学生,并且残忍地轮奸了一名女学生。你相信否?腐败无能的益都当局,竟然无力阻止日本人的这一暴行。这真是:
搜刮黎民逞好汉,
抵御外侮属狗熊。
民膏养了一群狼,
益都人民难太平。
日本浪人的新罪行,激怒了广大民众。当天晚上,魏嵋父子协同有关组织,组织了近万名民众,层层包围了益都县衙,向益都县知事吴增鼎静坐请愿,要求呈报省府,释放被扣押的学生,严惩日本浪人。请愿活动一直持续了五天五夜,最后迫使日本人赔情道歉,释放了被捕的学生。于是,青州的新文化运动,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益都在“五·四”运动中,曾经组织了13支宣传队,到邻县、赴省城开展宣传活动。其中一支,经龙口,涉远洋,到天津去活动,一度被天津反动当局扣押,若干天后才释放出来。当时,天津的报纸曾有报道。此事,在益都,乃至于山东的党史中都没有记载。然而,天津的敌伪档案中却有记录。
东圣水村的魏复丽,当年是益都“五,四”运动的活跃人物,她不但偕同青州三姊妹参加了赴京请愿团,而且也是赴天津的宣传队员。当宣传队员们被拘捕时,领队人怕女孩子们受辱,声言她们是游客,才使她们幸免牢狱之灾。这三个女孩子,靠当地山东会馆的资助,才侥幸返回故里。
青州的新文化运动,首先从东圣水村开始。东圣水村里有一所私塾小学校,学校里聘着一个老学究。老学究的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狗尾巴小辫子。他闭着目,摇着首,晃着膀子,拖着长腔,教授“子曰”、“诗云”,千年不变,至今不易。魏嵋老先生一看,火冒三丈,愤愤地对他的孩子们说:“而今已是民国,还贩卖这些陈货?去,给我改改!”
老子一声令下,子孙们立即行动。他们将老学究们轰走,由魏门子孙们自己任教。老师们的名讳不能直呼,依照年龄和辈分,呼作老先生、二先生、三先生、四先生、五先生。魏嵋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有时候亲自去上课,学生们尊他为老先生。
五先生,是指魏复敬。复敬是魏家的才子,非常潇洒,他不但擅长外语,吹、拉、弹、唱亦无所不能。用笙吹奏《百鸟朝凤》,是他的一手绝活,深受学生和村民们推崇。学生们怎样称呼魏复丽呢?他们喊她姑姑先生。此时的魏玉生已有二十余岁,是十中的毕业生,任学校的总管,孩子们称她小姑先生。玉新呢?自然是学生,却也当上了小班的班长,她的尊称便成了小姑班长……
东圣水村小的学生是哪里来的?除了本村子弟外,尚有邻村的不少孩子。学费自然不用交纳,学生生病长灾由魏家医疗,那些吃不上饭的学子们,魏家连饭也管着……
学校里学什么?老师们自编教材。有国语,有算术,有天文,有地理,他们还教洋文,学唱歌。当然,还有宣传建设新中华的思想教育。魏复中这个“大疯子”,经常领着一群“小疯子”,打着小旗子,到周围村子里去宣传……
有关东圣水村小学的琐事,在此无须细表,且援引魏复中编写的,当时学生们唱的一首歌谣为证:
大中华,
平地权,
将来土地也给俺。
人人有饭吃,
个个有衣穿,
再也不受奴隶苦,
自由自在好喜欢。
咱们都是中华人,
愿保中华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