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 之役 第十二章 北平保卫战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7-23 15:43:55 字数:4105
李景隆一到真定,便奉旨收了耿炳文的兵权,接管了真定城内的十余万官军。耿炳文师出无功,黯然回到金陵;刚回来就有监察御史上疏弹劾他,说他损兵折将,坏了朝廷大事,该下狱论罪。好在建文帝念及他前朝的旧功,没有过问。
建文帝催命李景隆火速进兵。此时全国各地的三十万兵马已相继抵达德州,李景隆集齐五十万大军,进驻河间,随时可向北平发起进攻。
警报传到北平,燕王朱棣恰也不慌张,召集姚广孝、三位世子和张玉、朱能等诸将开会,谈笑自如地说:“景隆竖子,何德何能?建文竟给他五十万之众!从前汉高祖用兵如神,都只能将兵十万!建文小儿重用李景隆这个草包,我看他是自取灭亡!”
长子朱高炽忧虑道:“李景隆虽不是将才,但南军十倍于我,他们光用人海战术,我们也吃不消啊!”
朱棣说:“不足为虑。兵法有五败,李景隆他全犯了!一、政令不修,上下离心;二、南军兵将不适应北平寒冬的霜雪气候;三、南军人马众多,粮草不足,后勤补给跟不上;四、李景隆两眼一抹黑,不知凶险,深入燕地,又求胜心切,行军打仗毫无章法;五、此人刚愎自用,智信不足,仁勇俱无。五十万部众来自各国各地,不听指挥,自行其是,不过是帮乌合之众,必败无疑!”
朱棣剖析精微,条理分明,在座的各位都信服地点头称是。
这时,负责打探北方防务的校尉来报:“王爷,江阴侯吴高正率十万辽东兵攻打永平郡,永平守军快撑不住了,请王爷火速支援!”
永平郡是连接山海关和北平的交通要道,一旦失守,则等于北平敞开了大门,危在旦夕!
朱棣投袂而起,当机立断道:“张玉、朱能,张信、邱福,你们随我出援永平!高炽,广孝,你们和高煦、高燧一起在北平等候李景隆,固守城池,不许出战!待我先破吴高,后破景隆!”
姚广孝说:“王爷出援北平,诱敌深入,这是一招险棋啊!不过请王爷放心,只要有我姚广孝在,管保北平城固若金汤!”
朱棣拍拍广孝的肩膀:“好,协助世子坚守北平,待我破吴高后回援,夹击景隆,就有劳军师了!”
姚广孝说:“王爷你只管去吧,有我和三位世子在北平,李景隆绝对讨不了便宜!”
朱棣深信不疑,与张玉、朱能诸将连夜率兵出城,驰援永平去了。
李景隆在河间,闻报燕王率军往援永平,北平城内空虚,不觉大喜过望,急命全军朝北平进发,限令三日破城,生擒燕王家属。
南军经过卢沟桥时,一个守兵也没见着。李景隆满心欢喜道:“卢沟桥是北平的门户,朱棣不守此桥,一定是无兵可派!朱棣兵微将寡,上下离心,我看他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都督瞿能附和道:“主帅所言极是!我们此去定能大破燕军,攻入北平。待朱棣回援时,我们再杀他个片甲不留!消灭朱棣,报效皇上,在此一举!”
李景隆深以为然,哈哈大笑道:“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朱棣增援永平带走了五万燕军精锐,北平城内的守军只有一万余人。以一万人抗拒五十万人,其险可知。
当晚,守城总指挥、世子朱高炽召集军师姚广孝、母亲徐仪华开会,并把未来人李愿、方意夫妇也请了过来,向他们讨教对策。
燕王妃徐仪华提议招募城内官员、将士和百姓的妻子、姐妹加入守城队伍,给她们发放盔甲兵器,让她们登上城楼御敌。高炽积极支持,并推荐母亲担任这支娘子军的队长。姚广孝给妹妹姚广娣报了名。
朱高炽甚为恭敬地问李愿,守城御敌有何良策?李愿秉持中立原则,不愿卷入这场冲突,便不失礼貌地说:“世子,我不知道欸,我只是个宇航员,对军事一窍不通,打仗外行!”
朱高炽说:“那你随万户的火炮部队行动,帮他指挥一下,行吗?”
李愿无法推辞,只得点头道:“行吧!”
朱高炽把脸转向方意:“方姑娘,你和万扉就待在太医院,收治伤员,好吗?”
方意首肯:“好的,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义不容辞!”
姚广孝说:“世子,我们应该把万户的火炮部队放在正阳门,正阳门是北平的正门,太重要了,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朱高炽颔首道:“便依军师所言,我们分头行动,抓紧准备吧!”
北平城共有九座城门,它们分别是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又称张掖门)。
两日后,号角连营,烽烟滚滚,李景隆到了,率领五十万大军直薄北平城下。在九座城门外构筑工事,准备攻城。
朱高炽和姚广孝守朝阳门,朱高煦、朱高燧兄弟守崇文门,万户、李愿守正阳门,燕王妃徐仪华率娘子军守宣武门,都指挥庞来兴、丁胜守德胜门,其余各门也都有将校把守。大家约好,只在城头痛击敌人,绝不开门迎战。
朱高炽和姚广孝站在朝阳门城楼上向外望去,但见北平城外数不清的头盔攒动,城池的四面八方都是乌压压汹涌而来的士兵。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仿佛汪洋大海卷起惊涛骇浪,想要将北平城瞬间淹没。
李景隆在北平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筑起营垒,将整座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金色铠甲,极目远眺,志在必得。
战鼓如雷鸣般响起,李景隆鞭梢一指,大军开始攻城。
南军士兵抬着云梯呐喊着冲向高高的城墙,像蚂蚁一样附着云梯往上爬。城头的燕军将士不停地向城下放箭,扔火球,砸滚木礌石,或是将整桶烧开了的滚油对准南军士兵兜头浇下。
攀墙的南军士兵大多被击中,纷纷从云梯上掉落,惨叫哀嚎声不绝于耳;忙活了大半天,南军士兵死伤无数,竟无一人登上北平城头。
在正阳门,城头架着十余门火炮。万户指挥士兵开炮,朝城下的南军猛轰。炮弹如雨点般落下,“轰隆、轰隆”南军士兵被炸得喊爹叫娘,血肉横飞。指挥攻城的南军将领大叫撤退,急忙把士兵撤到了火炮的射程之外,不敢再靠近正阳门半步。
李愿看着城下南军士兵缺胳膊少腿、血肉模糊的尸体,心中伤惨,十分悲慽。愚蠢的人类,你们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啊!战争就那么好玩吗?人类消灭不了战争,迟早会被战争消灭!
进攻宣武门的南军士兵较少,燕王妃率领的娘子军还应付得来。姚广娣等众女眷顶盔掼甲,手持滚木礌石,甚至砖头瓦块朝城下猛砸,打退了一拨又一拨攀墙进攻的南军士兵。
燕王府边上的太医院,伤员源源不断地运进来,被箭射伤的居多,也有被抛石机扔的石头砸伤的,被炮弹炸伤的,南军也火炮部队,只是火炮门数较少。
太医院上百名医生手忙脚乱,焦头乱额。方意带着万扉不停地医治伤员,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累极了就席地而卧,眼睛一睁又开始忙活。士兵们在城墙上御敌,医生们在太医院救人,大家都拼尽了全力。
夜幕降临,北平城头燃起了一簇簇火把,熊熊火光下,军民们同仇敌忾,仍在奋力抵抗。李景隆见天黑了啥也看不清,便下令停止攻城,让士兵们撤下来治伤、吃饭、休息。
半夜时分,南军大都在营帐里安睡,外面就只有几个流动哨。忽然,帐外喊杀震天,一支燕军从天而降,来夜袭劫营。燕军壮士手提明晃晃的大刀,对着正在睡觉的南军士兵狂砍乱剁,南军措手不及,死伤无数,合营皆惊;士兵们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窜,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
原来,朱高炽组织了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由庞来兴、丁胜带领,趁着夜色掩护,沿绳梯滑下城墙,杀向南军。
李景隆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也慌了神,不知道劫营的燕军有多少人马,和下面的都督、都指挥又联系不上,无法有效地指挥这支庞大的部队。他只得笼统地下了道命令,全军后撤十里扎营,和夜袭的燕军脱离接触。
庞来兴和丁胜带领的敢死队见南军退却,鼓噪欢呼了一阵,也鸣金收兵了。他们人少,追击怕陷入重围,就退至城下,攀着绳梯越墙回到了城中。
北平军民在朱高炽的领导下,继续坚闭城门,固守待援。
李景隆命令南军休整两日,召集各路将官开会,理顺关系,商讨作战计划。第三日,大军又云集北平城下,擂鼓鸣炮,开始攻城。
北平军民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惨烈。城头的燕军士兵不断有人中箭倒下,而南军用来爬城墙的云梯不是被推倒就是被焚烧,梯子上的南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从空中坠落。
抱着粗大的圆木撞击城门的南军士兵不是被箭射死就是被石头砸死,或是被城头扔下来的火球砸中,全身起火被烧死。
正阳门外,万户的火炮仍在发威,试图接近城门和城墙的南军士兵都被炸得粉身碎骨,残肢断臂满天乱飞。
南军都督瞿能和他的两个儿子率军猛攻燕军防守薄弱的张掖门。瞿能指挥上千名弓箭手朝城头放箭,一时间箭如飞蝗,压得城头的士兵抬不起头来。瞿能的两个儿子趁机带着上百名南军士兵抱着圆木猛烈撞击张掖门,连续撞击几十下之后,门坏了,眼看就要被撞破。守军见势不妙,忙派人向朱高炽求援。
朱高炽命庞来兴、丁胜率敢死队紧急驰援。援军赶到时,张掖门已被南军攻破了,瞿能的两个儿子奋勇当先,带领南军一窝蜂地杀进城来。庞来兴、丁胜一边迎战,一边叫人送信,让朱高炽想办法把张掖门这个窟窿堵住。
朱高炽急命万户的火炮部队增援张掖门。万户慌忙带着士兵将火炮推下城楼。李愿顿觉情势危急,对万户说:“像你这样带着火炮赶到张掖门,黄花菜都凉了,还是我去吧!”
万户挠着后脑勺说:“李愿大哥,你不是不管我们明人的事吗?”
李愿说:“本来是不想管的,可城破了会死更多的人,我必须出手制止!”
李愿骑着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赶到张掖门,拔出腰间的激光手枪朝杀进城来的南军作非致命射击。激光手枪发出咳嗽似的声响,射出一束束蓝光,挨着的南军士兵纷纷倒地,流血呻吟。瞿能的两儿子也被射中了,倒在地上不住地抽搐。庞来兴、丁胜趁机上前,手起刀落,结果了二人的性命。
瞿能一看形势不对,命人抢回两个儿子的尸体,全军撤退。燕军把撞坏的张掖门又重新关上了,并进行维修加固。
李愿喝令燕军不许屠杀中枪流血的南军士兵,命人将他们抬到太医院救治,治好后成为俘虏,予以优待。
李景隆的围城大军连攻三天,都未能讨到便宜。南军士兵阵亡了好几千人,受伤的更多,可仍无法登上北平的城墙。
李景隆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停止攻城,部队原地休整待命。
过了几天,北平气温骤降,铅灰色的天空中竟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南军士兵衣装单薄,冻得瑟瑟发抖。李景隆命令军需官赶紧给部队准备冬衣。
浓密的雪花在北平上空飞舞,天地间很快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朱高炽欣喜若狂,老天爷眷顾北平了!他立即命令士兵往城墙上大量浇水,水迅速凝结成冰,一夜之间,整座北平城的城墙都被变成了冰墙!
冰墙寒冷坚硬,滑溜无比,天明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准备攻城,却发现无处下脚,偌大的城墙连个可供攀登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天公不作美,神仙也没法。李景隆乐得下令,全军撤至北平东北二十公里处的郑村坝,在那里安营扎寨,升火御冬。等到天放晴了,冰消雪融之后再来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