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靖难之役 第十一章 李景隆挂帅出征

靖难之役 第十一章 李景隆挂帅出征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7-22 08:22:20      字数:3558

  没过多久,燕王朱棣领着大部队回到了北平。他从军师姚广孝那里得知了李愿、方意的未来人的身份,又听北平百姓讲了他们使用喷光吐火的手枪的故事。朱棣震惊之余,不禁大动其心,产生了一个想法。
  数日后,朱棣在王府设宴,款待李愿、方意夫妇。燕王妃徐氏、朱家三世子、姚广孝兄妹、万户兄妹等八人作陪。
  燕王妃徐氏闺名仪华,字妙云,是中山王徐达和妻子谢夫人的长女,徐辉祖的姐姐。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人称“女诸生”。朱元璋闻知徐氏贤淑,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徐达喜出望外,叩头拜谢。
  朱棣成婚时年仅十七,仪华十五。朱家三世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皆为仪华所出。
  李愿、方意宇航服外仍套着明人的衣服,举手投足间略显拘束。
  朱棣笑吟吟地说:“李愿,方意,你俩就把外衣脱掉吧,本王已经知道你们两口子乘坐飞船来自未来,是我大明朝的后人!”
  李愿呵呵笑道:“王爷既已知晓,我们就不再隐瞒了。”他和方意脱掉明人外衣,露出银光闪闪的宇航服,“我们两口子不是什么道士道姑,而是未来中国国家宇航局的宇航员,在执行任务时遭遇时空跳跃,误入明朝!还请王爷、王妃、军师、三位世子多多关照!”
  姚广孝问:“李公子,方姑娘,你们是何时离开未来中国你们的家乡的?”
  李愿说:“按地球时间,也快二十年了!”
  燕王妃说:“李愿,方意,你们两口子离开家这么久了,就不想念家中的孩子吗?”
  方意腼腆地说:“王妃见笑了,我们两口子以事业为重,一直没要小孩!”
  燕王妃说:“那你们何不趁着在我朝清闲无事,要一个呢?你们若不会养,我替你们养!”她指着朱家三世子,“你们看我养的孩儿,个个都很健壮呢!”
  李愿说:“谢谢王妃的好意!我们现在等于还在执行任务,我们宇航局有规定,宇航员在执行期任务间,是不可以要小孩的!”
  燕王妃“哦”了一声,心头满是遗憾。这两口子如此年轻,英姿飒爽,一表人物,生的孩子绝对雪白粉嫩,惹人怜爱。
  朱棣说:“李愿,方意,你们俩穿的这种衣服,像盔甲一样捂在身上,不热吗?”
  李愿说:“我们穿的是宇航服,里面装有微型空调系统,冬暖夏凉,不热的。”
  姚广孝说:“你们这宇航服浑然一体,光溜溜的连条缝也没有!穿呀脱的一定很麻烦吧?”
  方意抬起手腕给大家看:“不麻烦,我们袖口有开关,按下按钮宇航服可以自动开合。”
  李愿看了妻子一眼,怪她不该啥都和明人说。方意耸耸肩,两手一摊,表示话已出口,悔之晚矣。
  朱棣又盯着李愿的腰间说:“听说你们使用的喷光吐火的手枪很厉害,可否给我们大家观赏一下?”
  “当然可以。”李愿摘下腰间的激光手枪递给朱棣。方意也摘下自己的那把递给燕王妃。
  朱棣等明人将两把激光手枪传看了一遍,翻转摩挲,细细把玩,其实也就是两块顽铁,看不出啥名堂。
  朱棣握着李愿的激光手枪作瞄准状:“听说这枪只有你们两口子能用,别人都打不响?”
  李愿说:“是啊王爷。这枪它认人的,在其主人手里它是武器,在别人手里它就是块废铁!”
  朱棣夫妇将激光手枪双手奉还,李愿、方意接过来,仍插在腰间。
  大家吃着山珍海味,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酒过中巡,朱棣沉吟良久,郑重其事地说:“李愿,方意,今天把你们两口子请来,本王有一事相求!”
  李愿道:“王爷请说。”
  朱棣道:“本王现已起兵与建文小儿争夺天下,但因兵微将寡,出师不利,战事陷入胶着。本王想请你们两口子助我方一臂之力,用你们喷光吐火的武器对付南军。待本王打败建文,得了天下,愿与你们夫妻共享富贵荣华!”
  李愿婉拒道:“王爷,你有万户的火炮部队,不必请我们两口子啊!再说,就我们两把枪,也扛不住建文的千军万马啊?”
  方意冲丈夫点点头,她也心同此意,他们两口子实在不愿卷入朱棣叔侄争夺皇位的这场杀戮。
  朱棣不高兴了,皱眉道:“我听说官军围剿唐赛儿的白莲教时,你们两口子可是出手相救了的!”
  “情况不一样啊!王爷。”李愿说,“官军攻打白莲教,卸石棚寨危在旦夕,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啊!赛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卸石棚寨也都是一些善良无辜的乡亲,我实在不忍心见他们生灵涂炭,死于非命!”
  朱棣说:“唐赛儿是你们的好朋友,本王就不是吗?”
  李愿说:“王爷当然是我们的朋友!可你有足够的兵力、足够的时间来打这场靖难之役,无需我们出手!我们未来人憎恨战争,不喜欢杀人!你们明人之间的事情还是由你们明人自己解决吧,我们两口子不想干预!”
  朱棣说:“李愿,方意,你们两口子可是答应过加入我们燕军的,怎么现在又反悔啦?”
  李愿说:“我们只是答应随燕军大部队行动,我在火炮部队打杂,方意在野战医院救人;我们可没答应去打仗杀人!”
  朱棣退而求其次说:“那好吧,就照我们约定的,届时你们两口子就随我们大部队行动,爱干啥干啥,就不勉强你们出手杀敌了!”
  李愿说:“谢谢王爷开恩!”
  朱棣又问:“你们两口子说说,在你们的那个历史里,这场靖难之役我打赢了吗?我有没有当上皇帝?”
  李愿、方意都是学理工的,历史知识一塌糊涂;都摇摇头,一脸茫然地说:“不知道欸王爷!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太繁杂了,记不住!”
  朱棣抚掌大笑:“好吧,那你们就随燕军大部队行动,亲眼看看本王是怎样靖难打天下的!日后再有人问起这段历史,你们就不会答不出来了!哈哈哈。”
  
  南军老将耿炳文在河北受挫,坚守真定城闭门不出,金陵朝廷对他老大不满。建文皇帝把黄子澄和齐泰叫到谨身殿,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
  建文帝朱允炆背手踱步,焦躁地说:“耿炳文十三万大军,竟然打不过区区数万燕军,龟缩在真定城不敢出来!子澄,齐泰,你们说耿炳文是不是老了,不中用了?”
  齐泰说:“皇上别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挂怀。耿炳文老成持重,深思远虑,待我三十万大军齐集河北,他再出击,必有建树。”
  朱允炆皱眉道:“朱棣反叛,宜趁他兵微将寡,速战速决!再畏首畏尾,拖延不出,贻误战机,我怕是夜长梦多啊!”
  黄子澄揣摩上意,迎合道:“皇上所言极是!耿炳文老迈迂阔、胆小谨慎,难成大事!臣推荐曹国公李景隆替代炳文,为我军主帅。景隆年轻英俊,雄姿勃发,材堪大用!他若为帅,必能在短时间内收复北平,生擒朱棣!”
  李景隆乃曹国公李文忠之子,爵位是世袭的。他爹李文忠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即他奶奶是朱洪武的姐姐。
  李景隆喜读兵书,又一表人材,器宇轩昂,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他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朱允炆和李景隆从小玩到大,是知根知底的哥们。燕王反叛之前,周、齐、湘、代、岷诸王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率御林军以巡边为名前往诸王封地,出其不意,将他们擒获。除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外,其余四王及家人均被李景隆押回金陵。四王旋即被废为庶人。
  朱允炆连连点头,黄子澄的举荐甚合他意,他也有心重用这个哥们。
  齐泰却表示反对,躬身进言道:“皇上,李景隆喜读兵书不过是纸上谈兵,实则能文不能武,徒有虚名,不可大用!”
  朱允炆一脸不悦,盯着齐泰说:“李景隆曾在湖广、陕西、河南等多地练军,上半年又为朕生擒周、齐、代、岷四王,你何故说他不堪大用?”
  齐泰说:“李景隆出身纨绔,骄纵无谋,擒拿周、齐、代、岷四王这般小打小闹是可以,但要对付多谋善战的燕王,臣怕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允炆沉下脸道:“齐泰,李景隆只因是个纨绔子弟,你就说他不行!那朕还是一个纨绔皇帝呢。”
  齐泰吓得连忙跪下叩头:“皇上,微臣不敢!”
  朱允炆大手一挥:“好了,朕意已决,就拜李景隆为大将军,统军五十万北伐!明日朕亲自为他饯行!”
  次日,金陵城外长江边上,江水滔滔,红旗猎猎。大将军李景隆与副帅、都督瞿能率十万南军将士整装待发。建文皇帝朱允炆携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亲临江边送行。
  李景隆长身玉立,仪表堂堂,他和瞿能披坚佩剑,一身戎装,卫兵牵着两匹战马立于身后。建文皇帝与各位大臣就站在他俩面前。
  朱允炆让人斟了三碗酒,递给李景隆和瞿能一人一碗,自己端了一碗,为二人壮行道:“景隆,今日你和瞿能带走的金陵将士有十万,河北前线耿炳文那里还有十万人,全国各地又有三十万军队正陆续赶来!这五十万大军可是我朝的主力部队,朕全部交给你指挥。朱棣的燕军不过区区五万人,咱们的兵力十倍于他,希望你以泰山压顶之势,尽快击溃朱棣,收复燕地!”
  李景隆声若洪钟、吐气成虹地说:“皇上请放心,咱们人多势众,十个杀他们一个,保证把燕军杀得片甲不留!生擒朱棣,收复北平直如探囊取物耳!”
  朱允炆激赏道:“好,朕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来,干了这碗酒,出发!”
  君臣三人咕嘟咕嘟地喝干了碗中酒,又将碗摔得粉碎,以壮行色。
  李景隆和瞿能朝朱允炆躬身再拜,随即翻身上马,挥动令旗,率军出征。
  朱允炆与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站在高处,望着大军行进激起的滚滚尘雾,心潮澎湃,对他们南军大获全胜充满了信心和渴望。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