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贞观大帝 之 天可汗(五)
作品名称:贞观大帝 之 秦王破阵 作者:菱田 发布时间:2025-04-21 13:32:08 字数:3311
147
傍晚,太宗从太极殿中走出,他疲劳地伸展了一下腰,进入皇宫。
他正要返回寝室,东宫传来笙歌之声。他转身向东宫走去。
来到门口,早有长孙皇后得报迎接。
长孙皇后:“陛下,臣妾有失远迎,万望宽恕。”
太宗笑了,道:“夫人,哦,娘娘千岁,你何时也学会这一套了?”
皇后也笑了,恢复了过去的亲热,埋怨道:“当上皇帝了,几月也不到此一趟,怕是忙着去选妃子吧?”
“哈,还顾不上。”世民笑道:“天灾人祸,百废待兴。贤妻,还请你多原谅。”
长孙深情地注视着世民:“你呀,看来比打天下那阵还要忙。”
太宗深有感触道:“创业难,守业亦难呀。”
长孙笑道:“好了好了,现在不谈国事,请陛下光临敝宫。”
太守笑着迈步走进东宫,只见酒席尚未撤去,地上跪着一少妇。
太守问皇后:“此是何人?”
长孙:“哦,元吉之妻杨氏。孤独一人,我把她接来,亲如姐妹。”
太守:“如此,弟媳平身。”
杨氏抬起头来,一往情深的望着太守,声音有些颤抖,“谢……万岁。”
太宗眼睛一亮,脑海中浮现出数年前他散步时与杨氏初次邂逅的情景。他定下神来,克制自己,向长孙道:“夫人,朕回宫了。”
长孙一腔高兴劲全没了,好生凄凉,叫道:“世民!”
太宗心中不忍:“贤妻。”
“坐会吧,我吩咐酒菜去。”长孙说罢走了。
太宗、杨氏相对无言。偶尔四目相视,又低了下头去。
杨氏抽泣起来。
太宗:“你……”
杨氏感伤道:“只怨奴婢命薄。”
世民不由自主地捏住了杨氏的手。杨氏抬起头来,太宗这回没有回避,二眼充满同情、柔爱。杨氏一酸,倚在太宗身上抽泣。
太宗为之拭泪。
长孙走将进来,一见此景,她愣住了,面有愠色。
太宗松开杨氏,杨氏冲出东宫。
太宗低着头,长孙盯着酒席,克制自己。
太宗欲言又止:“夫人……”
长孙沉静了一阵,恢复了她那温柔的风度,道:“这是你们男子汉常有的事,况且你还是帝王,也不过甚。”
世民感动地抓住了长孙的手:“夫人,贤妻。”
长孙突然坚毅地:“哦,对了,你应该娶她。”
“什么?”世民大吃一惊,以为是反话。
长孙真诚道:“我倒没有意识到,她对你是一往深情的。”
太宗不解地望着她。
长孙:“你知道上次在元吉府中,是谁暗中救了你么?”
太宗回忆:
元吉敬酒,酒杯底下有个“毒”字;世民与四个强人在大殿中对打,黑暗中走出二个人来帮助他……
长孙:“就是杨氏。她现在孤独冷清,你应该娶她。”
太宗激动地抱住了长孙。
长孙:“快去,她此刻还不知如何伤心。”
太宗为难地:“爱妻,你……”
长孙:“好吧,我与你一道去。”
148
清晨。
太宗兴致勃勃地进入东宫。
长孙迎上来:“陛下今日何以如此高兴?”
太宗攀住长孙双肩,凝视着她道:“你真是朕的好贤妻,天下第一。今日朕特地来陪你玩,下棋、作诗、弹琴还是说爱,随你便。”
长孙媚妖地笑了:“瞧你。”
太宗抱住了长孙,沉浸在幸福之中。
长孙羞了,道:“你看,孩子看见了。”
太宗松开长孙,向壁后一看,几个不满十岁的儿女正在用膳。
儿女们恐惧地看着他,跪了下来。
太宗笑了,走上去亲切道:“起来,以后不必跪了。”
“是,父皇。”孩子们还是怯生生的。
太宗对长孙道:“孩子都这般高了,哈。”
“哈?”长孙学着世民笑道,“你可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太宗点点头,向孩子们问道:“你们吃饭,知道稻谷是怎么来的吗?”
孩子们摇摇头。
太宗叹口气道:“你们知道耕种的艰难,要体谅百姓的疾苦。”
一内侍跪奏:“启禀圣上,中郎将常何请见。
太宗歉意地望着长孙,长孙:“去吧。”
149
太宗专门单独接待臣下的地方,一个不大而雅致的房间。
常何,一个五短三粗的将军跪伏于地。
太宗走进来,道:“卿家平身。”
“谢万岁。”常何立起,呈上一奏本:“这是臣的奏本。”
太宗当即观看起来,越看越喜,叫道:“好,好,卿家,好!”
常何傻笑起来。
太宗看完,以怀疑的目光看着常何,道:“卿家,这是你的主意?”
“是……是……”常何急了,“不……不是,陛下。”
“那是谁?”
常何满头是汗:“他……他叫马周,是臣……臣的门客。”
太宗笑道:“你不用担心欺君,你荐才有功,朕还会重重赏你。”
常何这才稳下心来。
魏征走了进来。
太宗举起奏本,高兴地叫道:“魏爱卿,人才,人才,朕发现了个经天纬地之才!”
魏征莫名其妙。太宗递奏本与他,他看后,也叫好:“好,是个人才。”
太宗叫住常何:“常卿,马上叫马周来见朕。”
常何迟疑道:“陛……陛下,他……他是个乞丐。”
太宗:“乞丐?乞丐也见!”
150
太宗卧室。
太宗正在屏风上写着一连串的名字。
房玄龄、裴寂进来。
裴寂:“陛下,你把一个乞丐提为监察御史,大臣们都有意见。”
“哦?”太宗望着房玄龄。
房玄龄:“臣不曾听说。”
太宗:“裴卿,朕任人唯贤,爱的是才,不是吹捧。朕不仅让他当监察御史,将后还要提拔他为宰相。”
裴寂灰溜溜地退到一边。
“陛下,”房玄龄望着屏风上太宗秀丽的草书,“你这是为何?”
太宗:“哦,朕将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功过皆记于屏风之上,日日添之。功大者奖励,升级,过大者惩罚,降级。”
“好!”房玄龄拍案叫绝。
“哦,是么?”听到房玄龄叫好,太宗乐得近乎天真,“嗳,房爱卿,你的《晋书》编得如何?”
“快完成了。”
“要力求真实。”太宗道。
“是,陛下。”
151
太宗独自一人,漫步于亭阁楼台之间。
封德彝在一亭台之中饮酒。
太宗瞟见,高声叫道:“封卿家!”
封德彝一见,几下赶紧丢了酒杯,跪于太宗脚下:“微臣该死,陛下。”
太宗并不动怒,道:“起来。朕要你举贤,此事办得如何?”
“哎呀,臣该死。”封德彝道,“陛下,非臣不留心,臣确没发现有何全才。”
太宗皱眉道:“封卿,用人如用器,各取其长,如何说当今没有奇才?”
“是,是,陛下,我接着找。”
152
早朝,两仪殿。
太守:“众家爱卿,今日有甚本奏?”
杜如晦出班跪曰:“启禀陛下,根据新的科举制度,第一批英才现已考选完毕。”
太宗大喜:“哦,递与朕看。”
杜如晦呈上考榜。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世民看着榜,乐得手舞足蹈:“哈,天下英才都归朕了。”
众臣皆喜,为太宗所感染。
太宗对如晦道:“杜爱卿,你立了一大功!”
153
皇宫花园。
太宗与群臣热烈地交谈着。
太宗取出一张弓道:“朕从小爱弓,此弓随朕十几年,平群雄,定天下,卿等看看此弓如何?”
裴寂不假思索,夸道:“此弓好极了,陛下真乃神箭手。”
太宗皱眉道:“你就会夸,还不如一弓匠。”
裴寂扫兴而退。
太宗谓众臣道:“朕原以为此弓为天下佳弓,可弓匠说,这弓虽然坚硬,然木心不直,脉理不正,非好弓也。朕靠弓箭以定天下,倘不识佳弓,何况天下万事?我等君臣办事故此要处处小心,多多学习。”
群臣点头称是。
154
太宗驾临东宫,长孙迎接。
太宗笑道:“朕好不容易抽空来到东宫,你如何闷闷不乐?”
长孙后拉住世民的手道:“陛下,平阳姐姐的儿子被大理寺抓去了。”
太宗没有理会,抚摸着长孙后坐下。
“世民!听说要处极刑!”长孙后再次提醒道。
“哦?”太宗这才站了起来。
长孙后痛苦道:“柴驸马、平阳姐可就这么一根苗子呀。”
“朕去看看。”
155
大理寺。
戴胄正在与虞世南、杜如晦等闲谈。
字幕:兵部郎中戴胄。
太宗进入,众人慌忙见礼。
“免了。”太宗对戴胄开门见山,“戴卿,朕的外甥被你抓了?”
“是的,陛下。”戴胄变得严肃起来。
“他犯了甚么罪?”
“误伤人命。”
世民顿了一下,缓了口气:“没有挽救了吗?”
戴胄仍然无情地:“在国法面前没有回旋的余地,陛下!”
太宗声音颤抖道:“如此……看,要……处以极……极刑?”
“是的。”
太宗泪水盈眶,缓缓而出,口中念道:“柴大哥……”
杜如晦,虞世南心中不忍,目示戴胄。
戴胄仍铁着脸,法堂高坐。
杜,虞二人没法,送出太宗。
太宗冷静下来,回头高声对戴胄道:“你好像是代理大理寺行事?”
“是的,陛下。”戴胄正色道:“为了社稷,臣代理一日就无私执法一日,你要舞弊,就将我撤了好了!”
“好!”太宗恢复了常态,“有你执法,朕放心。虞爱卿,记旨:封原兵部郎中戴胄为大理寺少卿。”
虞世南记旨,太宗诏罢,飘然而去。
虞、杜两人送出,只见太宗一出寺,便泪洒胸前。
虞世南回来对戴胄道:“看你叫皇上……,你可知道陛下与柴驸马的兄弟手足之情……”
戴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虞大人。”
杜如晦道:“戴大人!柴驸马一生出生入死,跟随陛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难道就要他断子绝孙?”
戴胄为之振动。他走到门口,默默地注视着太宗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