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连载】第五章 家族的故事
作品名称:漂流瓶1 作者:红凤青鸾 发布时间:2012-11-23 09:33:57 字数:3168
奶奶似有不甘的看我一眼,然后呐呐的坐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又起身来到我所坐的凳子边上,随手抄来一条板凳,紧挨着我的后背坐了下来。
她那一双苍老的眼睛已经变得浑浊,深深地下陷下去,一张嘴巴已经揪成一块皮,凹凹的憋下去,说起话来还有点漏风。估计也就比我们小孩子的巴掌大一点点的脸庞,发出淡淡的黄褐色的晕泽,一道道刀子刻的皱纹爬满一脸。
我回视着她散发着星星般亮彩的眼睛,心里在暗暗的猜测:是什么原因,让奶奶死水一样的心情,如此激动呢?
“小炮子,你知道么?”奶奶凭空一句话,当时就把我问的闷住了。
“我知道,知道什么啊,奶奶?”我不舒服的躲过身体,避开奶奶伸过来的手,因为她那双手就算再温柔,用再小的气力抚摸我,我的脸都会感到摸摸索索的又麻又疼。
“老祖宗当初是苏州的人,要不是‘红蝇赶散’来到了这里,说不定我们还是哪里的贵族呢!”
“奶奶,什么是红蝇赶散呢?”此时我就好像那苍蝇一样,鼻子里瞬间闻出了味道,从奶奶的话里,似乎听到了十分稀奇的事情。顿时来了精神,回转身体看着隔空抚摸着我头发的奶奶。
“‘红蝇赶散’啊…”奶奶刻意拉长了声音,抬起浑浊的眼睛看着我,表情十分的复杂,似乎是在回忆,又似乎是在想念着什么。
“我听你们的爷爷说啊,当时我们的祖籍可是苏州阊门的一个地方的人…苏州阊门是吴王阖闾时代所建,其后一直是个繁华的所在。明初洪武年间,政府实行强制性的移民政策,阊门一带几十万民众被迫离开家园,迁居淮扬。”
“大家对此还有很多的说法,有的人说我们是朱元璋与张士诚争天下,为报复苏州民众对张士诚的支持,遂将阊门一带百姓迁入贫瘠的苏北地区。但正史里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进行的会战大多是在苏州外围展开的,苏州民众的支持对战争的进程影响有多大,这就很难说了。再说解决张士诚之后朱元璋还有个争取民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个传说不可靠。”
“二是明初苏州阊门一带偶生很多红头苍蝇(也有说是“红蜂”),见人就叮,叮了就死,故纷纷逃走避难。这个传说就很荒诞了,现代医学还没发现蜂蝇之类毒到这个程度。”
“三是据《苏州市志》载,据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统计,时苏州府领县64700户,190万人口。初年为加强国家统治,开发落后边远地区,实行戊边屯田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洪武五年(1372年)迁苏州阊门一带富户百姓,至苏北沿海灶区(盐区),二十四年(1391年)迁苏州富民,充实南京。永乐元年(1403年)迁苏州等地富民,充实北京。由此,不难看出,明初的确实行过强制性的迁民政策,且这种政策贯穿于明朝始终,不仅限于苏州,包括江南的杭、嘉、湖、苏、锡、常等广大地区,因此,所谓“红蝇赶散”,当指移民事件。“红蝇赶散”,这一民间的咒骂称呼,在明、清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史家不是不知,而是不敢秉率直书,只好回避这个民怨很深的事件,这就是史书不见记载的真实原因。”
“妈,您说这些可靠么?”此时妈妈似乎也是听的入了神,一边在回忆着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一边又奇怪着,大字不识的奶奶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的,就连时间和任何一个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
“喔,呵呵呵。”奶奶似乎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羞怯,十分难为情的看着我和妈妈同时试探的眼神。甩甩头,拉长了一张脸看着我和妈妈。
“哟,你不知道啊,孩子他们的爷爷可是一个饱学多才的人,他什么不知道啊!?”
“在说了,这可是他和我说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我能那么笨么?”奶奶说着似乎是在紧张,慌乱的理理衣服,拍打着裤脚。
我看着奶奶的脸上似乎突然变得有一丝红晕,依稀的晕染在她那黑的冒光的脸颊。我嘿嘿的怪笑着,奶奶狠狠的抬手臂,伸手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敲打一下。
“小炮子,奶奶告诉你,你爸爸可也是很了不起的人,当初还没有解放的时候,他可是我们那里的镇长!”奶奶十分自豪的拍拍胸脯,左手的大拇指翘起老高。
“是啊…镇长!”妈妈叹口气,似乎想起了什么伤心地往事,难过的摇摇头,对于奶奶的话,脸色十分惨白的淡淡一笑。
“还不是老祖奶奶的诅咒?”奶奶怪瘆的看着妈妈,那么轻轻一瞄,眼睛里似乎包涵对母亲的责怪之意,又似在掩盖什么真相一样。
“记得听你爷爷说,当时我们离开阊门,来到淮扬定居,就在淮阳的一个高桥那里。我们的祖宗曾经到小西湖那里捡麦子,捡到过一窝金鸡,一夜之间金鸡不见了,变成了一窝的元宝。老祖宗是个半癫的人,告诉了一个邻居,后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
奶奶叹口气,睁大了眼睛瞪着远处,狠狠地一拍自己的大腿。
“就怪那个姓惠的大财主,他知道了这个事情,怕我们家有钱了超过他家,就很黑心的告诉老祖宗说:‘金子要晒啊,不晒可是要生虫子的啊!’可怜的老祖宗着了他的道,竟然真的把金子放在门口去晒…”奶奶说着,扭着身体看着我。
“小炮子啊,千万别听土财主的话啊!”
见我点点头,她才又坐稳身体,手扶着桌子边角,继续说:“那个黑心肝的土财主,竟然告到了县太爷那里,说老祖宗显富,发的是难民才,结果官府把老祖宗暴打一顿,所有的金银元宝全部充公…”奶奶似乎亲眼看到老祖宗的金子被抢走一样,恨得咬牙切齿的坐在那里,使劲的拍打着自己的腿。
“奶奶啊,金子是什么东西啊?”我十分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点也没有了平时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了。竟然如此激动地拍打着自己的腿,她不疼么?
“小炮子啊,你是不知道啊,那就是钱啊,可以把我们现在的这些屋子都装满的钱啊,可以买很多很多的粮食,把你们一个个当成财主家的娃娃一样送去读书玩耍的钱啊。那样,你们就可以像你们的爸爸和爷爷一样,做个有学问的人了啊!”
“妈,那还不是只是一个传说么,用的着这样认真吗?”此时妈妈插话了,
“再说了,哪个看到那些金子的呢,不也没听谁说亲眼看到过么?”
“什么,你不相信啊?我爷爷和我说过,不会错的:姓陆家确实捡到过金元宝!你说我爷爷和父亲是干什么的?他们可都是铁匠,是专门给人家姑娘家出嫁打造首饰的,他们可是认得金子的!亏了,亏了,哎…”
奶奶听到这些话,可就不服气了。她扬着头,斜靠着身体,扭回头冲着妈妈嚷嚷。见妈妈没有搭理她,随即缩回身体,慢慢幽幽的将脸颊靠着我的头,过了半晌似乎想起来什么,继续说:
“当初,我一嫁给你们爷爷的时候,我自己的爷爷就对我说过:‘丫头,你别看你们家现在穷,那可是露富露怕了,把钱全都藏起来了!’没准哪一天时间到了,钱就会出来…孩子他妈啊,我们家是不会穷很久的…怕就怕我们这家搬来搬去,时间久了搬丢了,也未可知啊…哎,太可惜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说着说着,她又闭上了眼睛,任凭风吹过她那满头的白发。
一滴泪珠渗出她的眼角,溢进她那留有一道道的皱纹的鼻梁边上,再也不动。嗓子里面哼哼着什么,轻轻地轻轻的。
这个声音我听过,那是前年邻居家的二丫死了,她妈妈呼天抢地的嚎啕大哭过后,闭上眼睛被人夹在腿里,从嗓子眼里发出来的声音。
我听着这个声音,竟然莫名的感到害怕起来,我推推奶奶的身体,十分小心的轻轻问:“奶奶,你干嘛要哭呢?”
却不想奶奶听后,竟然噗嗤一声笑了。她满是爱怜的看着我,轻声笑骂:“呆子,我什么时候哭了?我是在哼小调呢!”
“哼小调?是什么调子?”我怎么听着这么害怕,这么忧伤呢?这个调子,听起来直接的撞击在人的心坎里,就算我这个孩子听了都忍不住的感到酸酸的,很凄凉。
一阵风吹过来,奶奶又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一公里外的田野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春耕,一阵阵和奶奶一模一样的调子顺着风瞟了过来,(人们都叫这个叫做“打呐呐”,这种牛歌一直到50~60年代还能听到,后来大家都用机械了,用不着牛和木黎耕田,也就渐渐没有了。),一声高一声低的随风飘扬进我们的心田。
歌声如泣如诉,化作一阵阵的寒冷,划过妈妈和奶奶的心头。好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又好像是在宣泄着什么,更多的时候却又是满含了太多的无奈何苍凉。
是谁在唱歌呢?我不禁好奇地半站起身体,透过门口忽远忽近的门帘,向外面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