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台北繁华时光
作品名称:拾年 作者:程渝南 发布时间:2025-04-09 16:51:23 字数:4109
01穿梭台北繁华时光
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会说话
如果说,北京的故宫展现最宏伟的历史建筑;那么,台北的故宫展现最精巧的历史文物。行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视线舍不得放掉任何一件珍贵的展品。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夏商的青铜、西周的鼎,到汉朝的玉器、北魏的宗教雕塑、唐朝的书画,再到宋朝的陶瓷、明朝的扁壶、清朝的珍玩,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尤以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艳压群芳”。它是光绪皇帝瑾妃之物,逼真非常,几乎与真实白菜百分之百相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栩栩如生。
纵观清朝皇帝使用过的物件,康熙爱清雅,雍正爱简约,乾隆爱雍容。几乎只要看各种瓶子、罐子的色彩搭配,就能知道是哪位皇帝的品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之前在《国家宝藏》中官方吐槽的:乾隆皇帝爱戳章。在许多名家书画中,都离不开乾小四的印玺,可谓盖章界的扛把子。你看,“宝亲王宝”、“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等等,着一绰号“盖章狂魔”也不为过。甚至连他儿子嘉庆皇帝也深受影响,不少墨宝里正中央红色的圆章就是他阅览过的证明。
台北故宫,无盛大的外表修饰,却蕴藏着大量值得赏玩的珍宝。最让人惊叹的是古代的画作,画卷磅礴,景色壮丽,人物众多。却竟能在每一个人物身上看到不同的神态,不同的服饰,乃至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地位。宋朝以文化著名,宋徽宗的花鸟动物形态各异,灵动跳跃。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二,唐寅擅花鸟人物,文征明尤精山水,作品透过纸张,告诉我们画者眼中的世界。
古人们喜欢以神鬼作画,不乏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佳作。它们虽静止,仍以传神的姿态传递出人们对人力不可及的自然造物主的崇拜,以及对未知神秘力量的忧惧。
国父纪念馆——知难行易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致力国家发展行谊与精神,1964年开始筹建国父纪念馆,1972年正式落成启用。展览馆展示了中山先生一生的轨迹——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创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知难行易”四字诠释着他行事的风格与意志。
在国父纪念馆与中正纪念堂,每一个小时会进行一次哨兵换岗仪式,庄严肃穆。仪式举行时,没有音乐,没有口令,没有声音,哨兵们却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完成。
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革命叛党发动叛乱的那段历史,且明了宋庆龄先生流产且不育的因果,且明了蒋介石此刻于中山先生的重要性,且明了中山先生夫妇为革命作出的牺牲与奉献。
大厅有一尊中山先生的雕塑,威严庄重,令人尊敬。每一日,哨兵会在他面前站岗、交接,以最礼仪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感谢与怀念。
士林官邸——一段轶闻往事
蒋中正先生与宋美龄夫人相守相勉,在士林官邸携手26年岁月。问鸟、访鱼、莳花、作画,他们相濡以沫,互为陪伴。
观其居所,甚是简雅。
宋美龄夫人的画作最令我感佩。她50多岁开始师从大家,学作山水、花鸟画,亦能有所成就。可见,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兴趣与毅力,学东西什么时候都不晚。她是值得尊敬的女性,在美国国会的发言、日常的书法文章、对蒋先生的矢志不渝,展现着独立女性的才华、光芒与柔软。
附近的花园很是美丽,有玫瑰园、慈云亭等。椰林深处,一架巨大的钢琴,一排跳舞的女郎,仍伫立在此地,讲述着一段轶闻往事。
台湾大学——学术与青春齐飞
初入台大,竟未发现它的“招牌”,因为实在是太不显眼了。就在一个形似小岗亭的建筑上,从右至左六个金色大字——国立台湾大学。
正值遇上社团迎新宣传,形形色色的社团在校道两边摆摊、表演、发传单,学生们神采飞扬、风华正茂,让人不禁怀念起大学的青葱时光。
许是长得“年轻貌美”,竟有不少弟弟妹妹抛来橄榄枝,又是询问从哪里来,又是邀请参与其中。接了一口袋的传单,看了一出出好戏,什么击剑的、作诗的、跳舞的,什么下围棋的、练柔道的、开机车的,什么神奇宝贝、佛朗明哥、济慈青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看了一下社团联展立牌,才知道竟然有210个社团,令人惊叹!
走在宽阔的校道上,微微吹来凉爽的风,三不五时几个少年骑着单车从身边经过,像是青春又迎面向自己走来。
象山——眺望繁华盛景
冒着雨爬象山,恐怕是在台北最刺激又最有趣的经历。
听说它是观赏台北夜景的最佳平台,看台北101不到象山不可谓一大遗憾。于是开启了“暴走小天使”的王者行程。这阶梯的陡峭程度可以与重庆山城媲美了。沿路上遇到穿各色雨衣的外国小哥,他们讲英语,讲日语,讲韩语,询问还有多久到顶,都笑眯眯地告诉我们:不远了,大概还有十分钟。
也许是凭着对美景的期待,也许是对“善意谎言”的乐于相信,终究我们还是去到能够看到101塔尖的地方,对着远方眺望。101的塔尖是发着光的玫瑰色,偶尔被漂浮着路过的云层遮挡,偶尔又浮现出艳丽的光芒。
惊诧的是,这里有一只巨大的蜗牛,舒适地趴在柱子上,淋着微雨,纵览全景。
02缤纷台湾行
垦丁:海洋·深蓝浅蓝
在垦丁的一天快乐而充实。很庆幸遇上一个大晴天,海洋在眼前泛着蓝光,或浅或深,美得不可方物。
清早去玩浮潜,鉴于本人是个不会水的旱鸭子,呼吸转换都极为困难,只得拖着教练的漂浮板前行。海底的鱼类很漂亮,五颜六色,可惜我福浅,换气实在没天分,又老是呛水,每次刚刚看到一只美丽的鱼儿,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她的美,就被自己呛出海面。
接下来开始一天游玩的旅程。猫鼻头公园在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交界处,因岩石形状酷似猫头而著名。但我着实怎么瞧也没瞧出它像猫,或许是想象力不够吧。海水拍打在“猫鼻头”上,因撞击产生浪花,再匆匆地退回,如此往复,应接不暇。阳光照在上面,波光粼粼,确是一拍照胜地!于是跟小伙伴们左拍拍,右拍拍,各种招牌动作手到擒来。
香蕉湾也是个名不符实的景点。这石头吧,既不像香蕉,也不像个湾,或者是我离得太近,没有俯瞰天下的视野?
鹅銮鼻公园因灯塔颇负盛名。最壮丽的场景是一群群海鸥飞越灯塔时,悠扬的啼鸣划过天空,叫人倾慕于此情此景的自成一派。
台湾最南点,有蓝天白云的衬托,有碧海白浪的围绕,穿过沿岸的茂密丛林,就可以看到一座木制眺望平台与其上的台湾最南点意象标志——似一个倒立的沙漏。在这里一览巴士海峡和太平洋交接的海景,美哉!壮哉!
最动人的景还是在龙磐公园。深蓝色的海洋,海洋边的白浪,白浪旁的海岸,海岸边的沙石,沙石旁的草坪,一层一层,造物主的巧夺天工。站在一块岩石上,张开双臂,迎着吹来的海风,秀发飞扬,衣裙蹁跹,闭上眼睛深呼吸——海在呐喊,心在聆听。
花莲:山水·绿
在花莲,极其难忘的经历就是开着轻航机一览花莲众谷的全景。这架绿色的飞机,飞在绿色的花莲山水上空,与之融为一体,没有一点儿违和感。白云、山峰、晚霞、溪流、草地、公路、田野、平房,尽收眼底,像一幅绿色山水画映入眼帘,恨不得用眼睛成为摄像机,录下这转瞬即逝的画面。
教练员看我胆子大,没一点儿惧色,于是想给我来点儿刺激的。他把飞机升高,再忽然下坠,哇!那失重的感觉比过山车还令人兴奋!来来回回三次,简直太爽了!飞机没有任何遮挡,直面大风,裙子吹得飞扬,眼睛吹出了泪花儿,忍不住尖叫,呼喊这难得一见的壮景。教练员还让我操作了一下拉杆,有点儿像汽车挂挡的操作杆。虽然没玩好一会儿,但是过了把瘾,竟然还开了飞机,也是自豪得不得了呢!
日月潭:白浪·翻卷
去日月潭的这天,天气阴,不热不冷,没下雨,也没出太阳,还是挺不错的。游玩日月潭,主要的方式是坐船。我们去了三个码头,景色就还justsoso,但是坐在船上看海景还是相当棒的体验。
特别是游船开动时,浪花在身后开出一片片涟漪,听着发动机闷响,看着对面隐隐约约的山峦,心情也很美丽。喜欢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像是轻抚,像是婆娑,像是“摸脸杀”。可惜看不到大自然的脸,却任由她拨弄着我的头发,这会否有一点点不公平呢?
台中:彩虹眷村·老人的画
彩虹眷村的出现纯属一个意外,却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八十多岁的老者因无聊而拿起画笔,把巷弄街道当做天然画布,彩绘了各式可爱的小动物和迷人的彩虹线条,染亮了整个小村。
特地到“天赐良缘”旁边留个影,当是个愿望吧。和朋友拎起“貌美如花”的牌子拍合照,也是展现了一把自恋的风貌。彩虹村里的每一帧、每幅画,自成一景,包含着美好的心愿和诚挚的祝福,也许这就是老爷爷给村里的乡亲和来往的旅人留下的珍宝吧。
和彩虹爷爷合照,他熟练地比心、比耶,却不说话。跟他打招呼也显得木讷,似乎没听到一样。兴许是年纪大了,脑子不那么灵活了。我倒是希望他不用在这里坐着像个活雕塑搬供大家拍照,而是自己开开心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高雄:美丽岛·祈祷
没进高雄城,只在捷运站观赏了名气很大的美丽岛。它是由日本建筑师高松伸涉及,以祈祷为主题象征。光之穹顶由意大利艺术家水仙大师亲手打造,从错综的色彩和复杂的人物,我们可以想象其中的远古传说和未知神话。
美丽岛色彩绚烂,泛着不同色泽的光芒,站在中心抬头望,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世界。像一个无知懵懂的少年,面前展开了一幅磅礴的、艳丽的、延伸的360°立体画卷,而也许,自己却并不能读懂它的内涵。
十分:孔明灯·那些年
《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是在十分的铁路上拍摄的,男孩和女孩在此放孔明灯,在此分别。电影情节很美,景色亦很美。
我们坐着瑞芳到菁桐的这趟列车时,一直坐在火车头和尾。往里开时是尾巴,往前开时是龙头,于是铁轨在身后延展开来。
在十分幸福的这个站台,很多人在放孔明灯。一群香港的朋友每放一次就要进行一个小仪式,一群人围着说吉祥话,又听到久违的粤语,心中甚是百感交集。朋友们买了一盏孔明灯,在上面写上心愿:父母身体健康,早日遇见MR.Right,心想事成。放飞孔明灯,大喊着心想事成,也许天空里的某个白云仙子会听到的吧。
九份:红灯笼·千与千寻
到九份时已是晚上,听说这里的夜景很壮观。一排排红灯笼让人想起宫崎骏的动画里,千与千寻的场景。据说,宫先生正是在此地找寻到创作灵感。
九份的小巷子多,梯坎也多,道路很狭窄,很多人堆在一块儿,营造出一种人山人海的感觉。其实它的模样儿有点儿像重庆的洪崖洞和磁器口,或是两者的结合吧。
小伙伴吃到了梦寐以求的芋圆,还想自己买点儿回家做,无奈店家说只能保存一天,只好作罢。
生活也许就是如此,离开自己呆腻了的地方,来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才有新发现,才有新感受,才有新乐趣。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