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改革浪潮中的奋进之路 01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4-23 10:41:57 字数:4545
时间的指针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悄然轻柔地拨至20世纪90年代末。彼时,十里坪煤矿宛如陷入了一场深不见底、艰难万分的困局之中。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招工指标的稀缺程度,简直如同深海中最珍贵的明珠,或是远古遗迹里稀世罕见的珍宝,遥不可及。这一情况直接导致煤矿的职工队伍像是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不断凋零的秋叶,数量持续锐减。年龄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职工的肩头,那是岁月无情留下的痕迹,也是难以言说的疲惫。再看生产一线,更是呈现出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仿佛经历了一场残酷战争的洗礼。
那些早年满怀热血,从东北千里迢迢奔赴而来的老工人,在这片土地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如今已然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他们带着煤矿给予的光荣与尊重,全部退休。而60年代中期,从四川响应号召、毅然投身于此的职工们,也在岁月的洪流中,被缓缓推至退休的边缘。即便仍有部分人坚守在岗位上,可身体机能的衰退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每一次挥动镐头,都显得力不从心,那原本有力的臂膀如今已被生活的沧桑压弯,每一下动作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原煤产量就像被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束缚,始终难以突破。
再瞧瞧70、80年代招来的职工,他们大多是东北老职工的子女,正值青春年少,浑身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息。然而,他们却对一线生产劳动避之不及,仿佛那是一片布满荆棘、暗藏无数危险的恐怖之地。在他们眼中,一线工作的艰辛与困苦,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和承受范围。面对如此棘手、近乎绝境的状况,金鼎煤业集团公司犹如一位果敢坚毅、经验丰富的舵手,在狂风巨浪中积极奔走。他们四处沟通协调,不断向上级部门争取,历经无数次的努力与波折,终于获批了“轮换工”这一特殊政策。
这一政策的到来,恰似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让即将退休的老工人得以安心地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他们的子女则勇敢地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带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投身到煤矿的生产中。新的用工方式一经实施,采煤一线就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瞬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原本低迷的劳动生产力仿佛被一把烈火点燃,熊熊燃烧起来。生产效率如同火箭般,在短时间内直线上升。在这批新鲜血液中,许多人在老工人的悉心传帮带和日复一日、艰苦卓绝的实践中,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走上了班组长甚至队长的重要岗位,成为了煤矿发展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郭中华,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来自四川南部,那片充满烟火气息、孕育无数坚韧灵魂的土地,赋予了他与生俱来的坚韧不拔的品质。18岁那年,当他幸运地成为“轮换工”,踏入煤矿的那一刻,他的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知的好奇。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庭的期望和煤矿发展的责任,于是,他以无比谦逊的态度,虚心地向老工人请教采煤技术。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关键的技巧,他都全神贯注地牢记于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不到一年的时间,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扎实的技术,他成功担任了班长。随后,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组织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两年后,他又凭借着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担任了队工会主席。
与他同期的杜志勇,被分配到一采区。在那片黑色的土地上,杜志勇同样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也光荣入党,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成为了采煤队队长。郭中华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堪称典范,他还有着一颗细腻的文艺之心。闲暇之余,他常常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那是他心灵的避风港和梦想的栖息地。他精心创作,向矿里的《星光》刊物投稿。他的散文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刊物的每一页,文字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煤矿的深情,得到了主编向文的高度称赞。每一次的肯定都像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让他对文学的热爱愈发深沉。
然而,阳光之下总有阴影。在这支充满活力的“轮换工”队伍中,彭文东却如同一只害群之马,格格不入。他对待工作消极怠工,仿佛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折磨。领导的批评教育,在他耳中如同耳边风,一吹即过,没有在他心中激起任何波澜。当他的女朋友从老乡口中得知他工作表现糟糕,收入微薄,未来一片迷茫时,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来信提出分手。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彭文东的内心瞬间被愤怒和不甘填满。他恼羞成怒,在回信中恶狠狠地威胁要用炸药炸死女友全家,更可怕的是,他真的将这可怕的想法付诸了行动。
当班时,他趁人不备,偷偷从井下偷了两斤火药和两个雷管,小心翼翼地带回宿舍,仿佛怀揣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那危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宿舍,让人不寒而栗。队长在检查火药雷管使用情况时,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敏锐地发现了短缺。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的心猛地一紧,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仿佛有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向矿公安科汇报。公安科迅速展开调查分析,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怀疑彭文东的嫌疑最大。当公安科的工作人员前往其宿舍准备找他谈话时,却发现房间里早已人去楼空,彭文东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已经提前逃离了煤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了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避免一场悲剧的上演,矿公安科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围堵。郭中华作为熟悉彭文东的职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此次行动。八月的金江,骄阳似火,整个城市仿佛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他们在金江火车站,面对着人山人海,每一个身影都像是彭文东,却又都不是。酷热的天气让他们汗流浃背,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那种闷热和不适让人几乎难以忍受。他们在火车站里来回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一次的期待都伴随着失望。
就这样,他们在酷热中坚守了一整天,直到第二天早晨,终于得到消息,彭文东已乘坐长途汽车回老家。当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在他抵达南部县长途汽车站时,成功将其抓获,这场惊心动魄的围堵行动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人间惨剧。
与此同时,广旺矿务局派遣广旺队来到十里坪煤矿,带来了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技术。那时的十里坪煤矿,依旧采用着传统的长臂式采煤和炮采方式,工艺陈旧落后,安全系数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广旺队的到来,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煤矿发展的道路。他们与十里坪煤矿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计划在3年内将新技术推广至全矿。十里坪煤矿也积极配合,按照合同支付技术转让费和职工培训费用,期待着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实现煤矿的转型升级,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世纪,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宣告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四川省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出台各项措施与国际接轨。2005年8月28日,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它由7户国有重点煤矿和四川省煤炭工业供销公司重组而成。这一举措意义非凡,旨在调整四川煤炭工业结构,改变煤炭企业小、散、滥的混乱局面,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四川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金鼎煤业集团公司按照省煤炭产业集团的部署,对人事干部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副处级干部竞聘上岗。此次在十里坪煤矿选拔五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包括生产、安全、机电、生活副矿长和矿工会主席。规定每个岗位必须有三人以上参与竞争,否则取消本岗位竞聘工作。这一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十里坪煤矿中层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矿2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竞聘当天,集团公司干部处亲自主持,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选手们走上演讲台,有的满怀激情,侃侃而谈,阐述着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和对未来竞聘岗位的规划,每一个字都仿佛充满了力量,传递着他们的决心和信心;有的则略显紧张,啰啰嗦嗦,被主持人因超出时间而打断演讲。最终,通过群众评议和上级领导评议,选出了合适的人选。竞聘成功的干部,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他们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落选者则满脸失落,心情低落,默默地转身离开,或许他们在心中暗自积蓄力量,期待着下一次的机会。
在金鼎煤业集团公司那大刀阔斧的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浪潮的有力推动下,十里坪煤矿的副处级干部竞聘活动正如火如荼、热烈非凡地开展着。这一天,天空格外晴朗,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中,云朵像是被精心雕琢过,洁白而轻盈地飘浮着。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矿区,给每一处建筑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整个矿区都沉浸在一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氛围之中。
这场竞聘活动,不仅是对参与者个人能力的考验,更关乎着十里坪煤矿未来的发展走向,吸引了全矿上下众多关注的目光。运输区区长赵军、矿工会副主席况永平以及四区区长李建文,这三位在各自岗位上长期深耕、成绩斐然的骨干精英,满怀壮志与期待,毅然投身到了这场激烈的角逐之中。
竞聘当日,阳光透过会议室那洁净明亮的窗户,温柔地洒在演讲台上,给整个会场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圣的氛围。运输区区长赵军站在后台,深吸一口气,双手不自觉地在身前轻轻交握又松开,努力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平复下来。他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脑海中不断闪过自己在运输区这些年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和想法完整地展现出来。”
他暗自给自己打气,眼神中透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坚定与自信,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对此次竞聘的志在必得。终于轮到他上台,赵军迈着稳健有力的步伐走向演讲台,每一步都坚实而自信。他站定后,微微抬起下巴,目光扫视全场,与台下的领导和同事们一一对视,点头示意,随后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且富有感染力地开始了他的演讲。
他首先以一种沉稳而自豪的语气回顾了自己在运输区的工作成果,说话间,他抬起右手,在空中有力地画了一道弧线:“在过去的几年里,运输区就像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而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零件。我们始终致力于不断优化运输流程,通过引入先进的调度系统,整个运输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煤炭及物资运输量稳步攀升,月度运输吨数目标完成率平均达到了110%,季度和年度的完成率同样表现出色,分别达到了令人瞩目的[X]%和[X]%。运输任务按时完成率更是常年保持在98%以上,这意味着在过去的无数个日夜中,我们从未因运输延误而影响过生产进度,为全矿的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谈及安全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话题时,赵军的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安全工作的敬畏与执着。他双手摊开,掌心向上,诚恳地说道:“安全是运输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始终牢记于心的准则。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每一位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
说到这里,他微微握拳,加重了语气:“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安全培训,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常见事故的预防到应急处理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并且,我们还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让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应对能力。正是通过这些努力,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去年更是实现了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这是我们全体运输区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