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第九十七章 清明祭魂,金鼎铸情02

第九十七章 清明祭魂,金鼎铸情02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4-23 09:17:07      字数:3134

  谷泓喜接着说:“他那‘活着建设金江,死后埋在金江’的誓言,真的太震撼人心了。咱们现在的生活,都是他们这些先辈们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努力呢?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金江的责任,绝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我们要以亓伟同志为标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金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谷泓喜紧紧握着拳头,语气坚定,仿佛在向自己,也向所有金江人宣誓。
  
  如果中途不停车,从公司到十里坪开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大约二十来分钟后,车稳稳地抵达了十里坪。分别的时候,向文看着谷泓喜,真诚地说:“你好久都没给咱们《星光》写东西了,回去后写点什么吧,把今天的感受和对亓伟同志的敬意都写出来。你的文字很有感染力,一定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亓伟同志的伟大。通过你的文章,或许能让更多年轻人知道金江的历史,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文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谷泓喜认真地点点头,应承道:“好,我回去就好好构思一下。今天这一趟,感触太深了,确实有很多话想写出来。我一定要把亓伟同志的精神通过文字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知道,在金江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英雄。我要让大家明白,亓伟同志的精神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它将永远激励着金江人不断前行。”
  两人挥手告别,谷泓喜望着向文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对创作的期待。他一边往家走,一边在脑海中构思着文章的框架,想着该如何用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他想:“是用朴实的语言,还是用更具感染力的表述呢?一定要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亓伟同志的伟大。从他的生平事迹入手,再融入自己的感悟,或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可以先描述今天祭奠的场景,营造出庄重的氛围,然后再详细讲述亓伟同志的故事,最后抒发自己对这种精神的敬仰和传承的决心。”
  回到家中,谷泓喜坐在写字台前,白天在金鼎山的点点滴滴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向文的话也在耳边回响。他决定写一篇纪念文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觉得用诗歌的形式更能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他拿起笔,蘸上墨水,在宣传部的稿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这样一首词:
  
  清明节瞻亓伟墓
  清明时节柳色新,
  心怀景仰缅英灵。
  投身三线多彩路,
  集合四海众精兵。
  战天斗地排干扰,
  舍生取义照汗青。
  三十五载眠金鼎,
  遗愿化雨大地春。
  
  谷泓喜的这首诗歌,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他对亓伟同志深深的敬意与缅怀。不久后,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期的《星光》杂志上刊登出来,还在《金鼎矿工报》上发表。一时间,在金江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让更多的人读到了他的心声,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亓伟同志的伟大事迹。人们在传颂诗歌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承着亓伟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
  而谷泓喜,在完成这首诗歌后,心中也感到无比的满足,他知道,自己为传承亓伟精神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他在心里默默期许:“希望这首诗能让更多人记住亓伟同志,让他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在金江的未来发展中,这份精神能一直激励着大家,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亓伟同志的精神都将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金江的天空中闪耀,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
  
  几个月后,金江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化活动,旨在弘扬本地的奋斗精神与英雄事迹。谷泓喜带着他写的关于亓伟的诗歌,以及整理的亓伟事迹资料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当他朗读起那首《清明节瞻亓伟墓》时,台下的听众们都沉浸其中,不少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一位年轻的学生听完后,激动地跑过来对谷泓喜说:“谷老师,我以前都不知道咱们金江有这么伟大的英雄,我以后也要像亓伟爷爷一样,为家乡努力奋斗!”谷泓喜看着充满朝气的学生,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亓伟的精神正在新一代金江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继续传承下去。
  清明的风,仿若时光的使者,带着丝丝缕缕的凉意,悄然拂过。二十载光阴,就这般在岁月的长河里悠悠逝去,如同一幅淡墨的画卷,在记忆中缓缓展开。
  活动当日,上午九点的法拉大桥桥头,微风轻拂,黎倩主编一袭干练的职业装,修身的黑色西装外套搭配着白色的真丝衬衫,领口处别着一枚精致的金色胸针,更衬出她的优雅与干练。她那一头齐肩短发被打理得整整齐齐,发梢微微向内卷曲,显得精神十足。此时,她正站在车旁,不时抬腕看表,眼神中满是对这场采风活动的期待,眼神里透着坚定与专注,仿佛能洞察即将开启的这段旅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谷泓喜乘坐的攀钢面包车,稳稳地跟在黎倩主编的车后。车内,谷泓喜靠窗而坐,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深蓝色夹克,里面是一件灰色的圆领毛衣,下身搭配着一条黑色的长裤,朴素而整洁。他那略微花白的头发,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岁月的痕迹。目光透过车窗,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一晃这么多年,这次采风,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车队向着金鼎山方向进发,不多时,便抵达了精煤公司索道车间——金江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金煤索道运煤线分馆,这便是本次采风的首站。
  车刚驶入停车场,谷泓喜便看到坝子上人头攒动。“哎呀,那不是周海英吗!”谷泓喜一眼就认出了十里坪煤矿的周海英。她依旧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着一件红色的冲锋衣,下身是一条黑色的运动裤,脚蹬一双棕色的登山靴,显得活力满满。此刻,她正和身旁的李显华热烈地交谈着,李显华穿着一件深灰色的风衣,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身形略显发福,但脸上那副黑框眼镜,依旧透着文人的儒雅气质。谷泓喜赶忙下车,快步迎上去。
  “海英,显华,好久不见啊!”谷泓喜满脸笑意,声音中透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脸上的皱纹因笑容而更深了几分,眼中却闪烁着重逢的喜悦光芒。
  周海英转过身,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那明亮的双眸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嘴角上扬,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泓喜,真的是你?!都多少年了,你还是老样子!”
  李显华也笑着伸出手,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握手时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是啊,岁月不饶人,可咱们这情谊,倒是越久越醇厚了。”
  众人正寒暄着,大金鼎矿的谢文学大笑着走来,他身材魁梧壮硕,宛如一座小山,一件宽松的工装外套被他撑得满满当当,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只见他用力地拍了拍谷泓喜的肩膀,那有力的一拍,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陌生感:“谷兄,可算把你盼来了!”小金鼎矿的张鹏举、大青山矿的何金明也纷纷围拢过来,张鹏举身形修长,穿着一件米色的休闲西装,显得十分精神;何金明则是一副憨厚朴实的模样,穿着一件洗得褪色的蓝色工作服,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一时间,问候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这个清冷的春日多了几分暖意。
  “欢迎来到金江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金煤索道运煤线分馆。我是这里的讲解员……”一位身着制服、面带微笑的年轻姑娘迎上来,声音清脆悦耳。她身着一身深蓝色的制服,修身的剪裁凸显出她苗条的身材,领口处系着一条红色的丝巾,为她增添了几分灵动。众人在她的引领下,有序走进分馆。
  
  清晨的山间,细雨如丝,宛如一层薄纱,将整个世界笼罩其中。运煤索道在空中纵横交错,好似大地的脉络,煤斗穿梭其间,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谷泓喜站在一幅照片前,久久凝视。照片中,一群工人在陡峭的山坡上,肩扛手拉着索道的部件,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却又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谷泓喜身形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照片,仿佛要将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入心底。“那时候的条件,太艰苦了……”谷泓喜不禁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与敬意。身旁的一位攀钢作家好奇地问道:“谷老师,这索道运煤在当时,到底有多重要啊?”谷泓喜回过神来,缓缓说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索道就是咱们的生命线啊。它让煤炭能顺利运出去,支撑着整个工业的运转,每一根绳索、每一个煤斗,都凝聚着老一辈建设者的心血。”说着,谷泓喜轻轻抚摸着旁边一件布满锈迹的老物件,他的手掌缓缓地在物件上摩挲着,眼中满是敬畏,仿佛在与那段历史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