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李元芳之身世>第三章 李元芳传奇 1.元芳出生 2.赶往金城

第三章 李元芳传奇 1.元芳出生 2.赶往金城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3-13 09:51:17      字数:7041

  第三章李元芳传奇
  1.元芳出生
  
  婚后的李淘和尔玛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对赵老汉自然也非常孝顺。
  赵老汉对自己的女儿有了个好的归属感到很欣慰,如果自己那不幸死在逃难路上的老婆子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对女儿尔玛、女婿李淘非常孝顺自己感到非常满意和暖心,每天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见人总是满脸堆笑,有时还喜不自禁地哼上几句戏曲儿。
  西林镇的乡亲对他们幸福美满的一家都羡慕得要死,都说赵老汉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幸福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转眼又到了大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五月初六。
  这天早晨,辰时刚过,如意客栈的一间房里传出婴儿“哇、哇”的哭声。又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原来是尔玛顺利产下了一男孩。
  一家人都非常高兴!此刻在客栈里住宿的几个客商闻知此消息,都送上一份贺礼向赵老汉和李淘表示祝福。
  李淘更是激动地跑到后山坡上,恭恭敬敬地跪在母亲和刘三伯伯的坟前,开心地向他们诉说:孩儿做父亲了!我们李家的香火又可以续上了!
  每次尔玛给喂完了奶,孩子甜美地睡着了,尔玛也要将孩子紧紧地搂在自己身边,幸福地依偎着孩子,生怕孩子从自己身边丢失了,脸上洋溢的幸福难以言表。
  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一时间成了困扰一家人的难题。
  李淘一连想出了“兴旺、有根、有福、金山……”等一连串名字,尓玛都不满意,说是这些名字太俗气。于是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还真是绞尽了脑子!
  尔玛觉得不能再这么耽误下去了,必须要尽快给孩子取个名。最后,他们决定:让尔玛他爹去镇上请那位很有才学的老秀才帮忙给孩子取个名,或许这样更好。
  赵老汉备上一份厚礼,很快就来到了那位老秀才的家里,恭恭敬敬地说明来意。
  老秀才一听,欣然应允。老秀才问清楚孩子的生辰八字后,闭目凝神想了想,然后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元、亨、利、贞,人之四德。元以仁为人,亨以礼为宗,利以义为干,贞以固为质。元者,始也;亨者,吉也;利者,顺也;贞者,坚定也……”赵老汉识字不多,虽然听得云山雾罩,一头雾水,但还是觉得老秀才嘴里念叨的这些肯定是好词。他很佩服老秀才高深的学问,于是,便插话,只目不转睛地看着老秀才,两眼放光。
  片刻之后,老秀才停止了念叨,猛喝一声:“有了!”把赵老汉着实吓了一大跳。
  老秀才见赵老汉直愣愣地呆在那里,就微笑着耐心地给他解释道:“你家孙子是春天降生的,我看就叫‘元芳’如何?这可都是有依据的,这‘元’字,取自《周易》乾卦中的爻辞:元、亨、利、贞。元,既象征一个新事物的初始,对应春天植物的生长发芽,又代表吉祥如意。这‘芳’:可意为花卉,美好的德行或名声。‘元芳’,你看这名字多好!春天降生,天降祥瑞,又有美好的德行。”说完,捻着胡须,笑眯眯颇为得意地看着赵老汉。
  对于老秀才口中说的什么“吉祥、美好德行”之类的话语,赵老汉还是听得蛮清楚的,意思还是搞得挺明白的。他大为满意,连忙递过早已包好的银两谢过秀才,然后急匆匆、喜滋滋地赶回如意客栈。
  尔玛、李淘听赵老汉回来这么一说,也觉得老秀才确实很有学问,“元芳”这名字取得太好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之后,一家人在事务上作了具体分工:尔玛专门负责带孩子;赵老汉负责客栈的日常事务管理;李淘专门负责外出进货,有空时也帮忙带带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得多么幸福!
  镇上的乡邻们和来此住店的客人都十分羡慕他们这幸福的一家子!
  元芳一天天长大,越发乖巧可爱,赵老汉一家人是爱不释手,你抱过来,我又抱过去,都把元芳当珍宝一般。
  元芳在一家人的呵护下,不知不觉已长到了五岁,一家人觉得应该让孩子读一些书了。
  由于李淘以前在刘三伯伯的指导下读的书也不多,赵老汉和李淘差不多,对书本也只是略知一二,尔玛就几乎什么书都没读过,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顺畅。所以,他们觉得应该给元芳找个有学问的老师,让这孩子多读些书,才有学问,将来才会更加有出息。
  一家人经过商量,决定还是把他送到镇上那位老秀才那里(也就是当初给元芳取名字的那位老秀才),请求那位饱读诗书的老秀才教元芳读书。
  第二天上午巳时刚过,客栈里也不忙。李淘就和尔玛一起带着元芳并带上一些礼物来到了镇上老秀才家,陪着笑脸,一脸真诚地向老秀才说明来意。
  老秀才一听说这孩子的名字就是自己先前取的,立马来了兴致。他迅疾把元芳叫到身边,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又用手摸摸元芳额头、脸、鼻梁、印堂和耳朵,又拿过元芳的一双小手看了又看,然后非常乐意地对李淘夫妇说:“我仔细看了,准不会错!这孩子长得挺乖巧,双目闪闪发亮,很有灵气。额头宽阔,眉毛浓重,鼻梁坚挺,耳垂大,是贵人之相;还有,这孩子必有贵人相助,将来必成大才,成大富大贵之人!能教导这样的学生,是老夫的荣幸!是老夫前世修来的福!好了,你们放心,这孩子我收下了且不收你们分文的费用。你们每天上午辰时之前就把他送到我这里来吧,午时后再接回去。”
  李淘、尔玛一听,大为高兴,心里对老秀才充满了感激。
  从此,元芳每天上午在老秀才那里读书、习字。他非常喜欢在老秀才那里学习,学得非常认真。每次从老秀才那里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妈妈尔玛的面前,饶有兴致地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详细地给阿妈讲。因为他在阿爸接他回来的路上已经给阿爸讲过了,所以他还要单独给妈妈说说。每次他都讲得口齿清楚且条理清晰。这让李淘和尔玛既惊讶又高兴,觉得他们的儿子非常聪明,也非常懂事!
  每天下午,只要李淘有空,就在家教元芳一些练武方面的基本功。元芳这孩子悟性极佳,学得也非常认真,很快便掌握了动作要领。好像在他的眼里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没有什么学不好的……
  
  2.赶往金城
  时间的车轮运转到了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公元649年),太宗皇帝驾崩,年仅22岁的太子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徽”。
  盘踞在西域的西突厥,其首领阿史那贺鲁整合了西突厥各部势力,自称沙钵罗可汗。改变了自大隋朝文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两支以来西突厥一盘散沙的局面。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沙钵罗可汗开始不安分了。他趁大唐新皇帝登基,政局不稳和西部边疆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不断派兵袭扰大唐安西都护府治下的边关重镇,劫杀路上来往的各地客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被彻底切断,西域诸国的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于是西域各国纷纷上书大唐朝廷,请求派兵驱逐西突厥,保护西域商路的畅通和西域各国的安全。
  西部边关的告急文书也雪片似的飞向唐都长安,高宗皇帝一筹莫展。因为,此时大唐的主力大军已经远征高丽去了,一时半会儿朝廷也无力西顾。大唐朝廷对西突厥的胡作非为暂时束手无策,也只能暂且忍耐。沙钵罗可汗这下可得意了,于是在西域,在大唐边关大肆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大唐的西北边疆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大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高宗皇帝误信谗言,废除了王皇后,于十一月正式册立武则天为新的皇后。因高宗皇帝体弱多病,于是,高宗皇帝下诏由皇后协助处理朝政。从此,武则天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开启了大唐帝国的新时代。
  到了第二年,即大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六月,朝廷派大将军程咬金担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20万大军,进兵西域,攻打西突厥,想将丝绸之路一举打通。
  同年十二月寒风凛冽,黄昏时分,天色更加昏暗。其前锋大将苏定芳所部五千人在鹰娑川(今新疆裕勒都斯河谷)与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即:沙钵罗可汗)的两万主力大军骤然遭遇。危急时刻,苏定芳亲率五百铁骑趁夜直捣西突厥中军大营,打乱其部署,斩、俘敌1500余人。行军大总管程咬金不听苏定芳将军乘胜追击的建议,因犹豫不决而痛失良机,未能全歼西突厥主力,只是击溃了西突厥大军,致使阿史那贺鲁率大部残余西逃,西突厥的威胁并未彻底消除。
  程咬金大军失利的消息传回朝廷,武则天大为震怒,斥责程咬金作战不力、贻误战机,致使西突厥主力得以逃窜。当即罢免了程咬金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削其兵权,让其回家养老。
  第二年,也就是大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因高宗皇帝病情加重,武则天正式接管朝政,处理朝廷一切事务。她下诏任命大将军苏定芳为伊犁道行军大总管。同年十二月,苏定方统率的大军在金山(阿尔泰山)北,大败西突厥大军。随后采纳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的建议,争取西突厥的泥孰部共袭沙钵罗。在回纥兵万余人的密切配合下,苏定芳的大军终于歼灭了沙钵罗的西突厥主力。沙钵罗率残余人马往西逃窜,苏定芳亲率大军向西追击500余里,直至沙钵罗的石国(即:都城),沙钵罗走投无路,只好归顺大唐,至此大唐的西部边疆终于得以完全安定。
  大唐永徽六年(655年),十三岁的李元芳,身长已5尺多,差不多要赶上他爹李淘的身高了,俨然已长成男子汉!他继承了他爹李淘的许多优点:为人谦和,对别人礼数非常周到;很有责任感,很有孝心,做事勤快,非常体谅阿爸阿妈的辛苦,常常主动帮助爹、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在老秀才的教导下,元芳勤奋地读书、习字已有八年;再加上他天资聪慧,已经把秀才教他读的书,从最初的读物《三字经》再到比较高级的读本“四书五经”等书,读得滚瓜烂熟,甚至时不时即兴写出几句诗来。至于关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农商、医药、水利、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法令、治国等方面的书也都涉猎了不少,知识面是相当的广。
  元芳非常善于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提出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好多时候弄得老秀才非常尴尬,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夸赞元芳聪明。
  老秀才打心眼里对元芳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他逢人便说:自己一生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聪明、这么有悟性的孩子!这孩子小小年纪对许多问题竟然就有很深刻、很独到的见解,真是难得,日后必成大器!
  老秀才对李淘一家说:元芳可以不必再来他这里学习了,自己已经把平生所有的学问都传授给了元芳,以后有关学问方面的事,元芳完全凭自己的聪慧和丰富的学识去独自应对,以后凭他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博得一个好前程。
  李淘一家听了老秀才对元芳的评价,乐得合不拢嘴,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李淘夫妻的脑海中似乎浮现出元芳大富大贵时的场景。
  这八年来,李淘只要一有空就教元芳习武,从最初的出拳、劈掌、纵跳、踢腿、蹲马步、俯卧撑等习武的基本功练起,然后练腕力、臂力、脚力、腰力、腿力等,再练习徒手搏击,最后一招一式地练习“秦家锏”“李家枪”和“罗家枪”。
  元芳先是跟着父亲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练习,直到达到父亲的要求再练下一个动作;然后一个人单独练习,最后再和父亲对练,找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现在,元芳已将父亲传授给他的“秦家锏”“李家枪”还有“罗家枪”练得非常熟练。他还非常善于揣摩,深得其武功精髓,聪明地将李家枪和罗家枪加上自己自创的一些新招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俨然是一种新的枪法。现在除了自己的气力还稍微弱一些,其余一点都不输于父亲,武艺甚至还略胜父亲一筹。
  李淘和尔玛夫妻俩常在一起谈论儿子,对儿子在各方面的长进他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李淘和尔玛为自己能有这样有出息的儿子感到非常自豪!但李淘心里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虽然自己已将平生所学的武艺全部教给了儿子,儿子也掌握得非常好了,但他从儿子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不满足”,他觉得儿子是非常有天赋、有潜力的。如果再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那儿子的武艺一定还会精进不少。如果是那样的话,一来,在目前凉州这样的边关重镇,一旦战乱来临,练就高强的武艺就更容易杀敌自保;二来,儿子的本领高了,更有助于他日后成大器。
  可是,在这比较僻远荒凉的河西地区,哪里能找到所谓的“世外高人”呢?
  李淘和妻子犯了愁。李淘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来往住店的客商身上。他相信:这些东去西来常年在外奔波的客商,一个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们的消息来源一定很广,绝不是我们这偏僻的西林小镇上的人所能比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定知道一些武林高手的消息。
  于是,每当有客商来如意客栈投宿,李淘就主动和客商套近乎,陪他们喝喝酒、聊聊天,向他们询问一些沿途的趣闻轶事,顺便打听打听江湖中武林高手的情况。
  那些客商见李淘这位老板丝毫没有一点架子,对每一位客人都非常热情,礼数十分周到;又是一脸的和善和真诚,觉得他是一位耿直、值得信任的老板,他们都愿意跟他喝酒、聊天,并且聊得非常开心。
  终于有一天,傍晚时分,客栈迎来了几个从金城贩运茶叶和丝绸到西域去的商贩。
  晚饭时候,一位颇有见识的客商在和李淘喝酒闲聊时得知李淘对江湖武林很感兴趣,就详细地给李淘说:“李老板,说起武林高手,我知道有一个人绝对称得上‘世外高人’。据说他武功奇高,无人能敌!此人就是我们金城(今甘肃兰州)郊外五泉山大佛寺一位叫仁怀大师的得道高僧,估计现在已有70岁。听我们金城的一些前辈说,这位大师大概是在大隋朝炀帝大业初年从关内辗转来到五泉山的,算起来应该已有四十年了。常年住在五泉山大佛寺的禅院里,吃斋念佛,研习武学,据说他的武功深不可测,还从来没遇到过对手。他还经常进祁连山采摘草药,医术也颇为了得。他心怀慈悲,常进山为那里的山民治病,在当地百姓中颇有口碑。据说他原是江湖上传闻的一个叫什么‘铁手团’的神秘组织的二当家。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脱离了这个神秘组织,来到了金城五泉山皈依了佛门。我听我父亲说起过,这位仁怀大师还为五泉山的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善事。早年五泉山曾有一股约100人的山贼盘踞在此,为非作歹,经常抢劫过往客商,残害当地百姓。过往客商和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曾派过几次兵前去围捕。无奈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狡猾的山贼利用他们地形熟悉的优势和官兵捉迷藏,每次官兵都无功而返。结果有一天,在一夜之间,山贼中的十几个首恶分子竟然被人全部击杀,脑袋被挂在金城的城门口,余众作鸟兽散,百姓欢欣鼓舞。据说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仁怀大师一个人所为,此举轰动了整个金城。从此,仁怀大师的威名远扬,五泉山一带再无山贼出没。百姓们非常感念他的恩德,常有远近的百姓往寺院送东西、上香、还愿,原本冷清的五泉山大佛寺,从那以后香火非常兴旺。不过,听说他这人从不轻易收徒弟,金城的许多习武之人都想拜他为师,可是去找过他的人都吃了闭门羹,失望而归……”
  李淘闻言,大喜过望,巴不得马上就出发赶往将近500里外的金城,见到那位慈悲而神秘的仁怀大师。他相信:以他和儿子的一片赤诚之心,一定会打动那位仁怀大师,收儿子为徒的。
  李淘知道那位客商说的神秘组织“铁手团”。他以前听刘三伯伯给他讲隋末江湖轶事时说起过“铁手团”这个神秘组织的一些情况:据说“铁手团”这个神秘组织创建于南北朝战乱时期。当时河北各地大富人家为了安全起见,大修坞壁,联合起来形成了“坞壁团”以自保。后来,随着势力不断扩大,他们纠结地方武装称霸一方,甚至公然与朝廷对抗,弄得朝廷很是头疼。后来,杨坚一统天下,建立大隋朝,为消除朝廷的隐患,便派兵武力剿除各地坞壁团,坞壁团成员大部被擒或被杀。团内剩下的精英和高手四下逃匿。这时出现了一位旷世高手:元不忌。他自幼习武,天分绝佳。据说在河北西南部的苍岩山中闭关修炼,苦研江湖各派武功秘籍多年,练成了绝世武功,武功高深莫测,无人能敌。他将流散各地的坞壁团的精英和高手召集起来,组成了一个神秘而又强大可怕的组织“铁手团”。起初这个组织只是为了寻求自保,只做正当生意,追求财富,不问官府之事,更不介入朝廷政事纷争。后来不知为何,只要有人出钱雇,只要雇主肯出大价钱。为了钱,他们不论黑白是非,不分官府民间,什么事都敢做。且行事手段非常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惜乱杀无辜,为世人所不齿……
  李淘相信:只要儿子跟从这位武功奇高且心怀慈悲的仁怀大师学武,那武艺一定会精进不少,儿子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经过和妻子、岳父商量之后,十二月五日这天一早,李淘带足了盘缠,带着儿子元芳,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棉帽,雇了一辆马车,又将早就为儿子准备好的生活用品装上车,前往金城五泉山找仁怀大师。
  赵老汉和尔玛留在如意客栈打理生意。
  即将出发了,尔玛将元芳紧紧地拥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滴落下来。她太爱孩子,舍不得孩子离开自己,生怕儿子这一去就再也见不到了。是的,这一分别,不知啥时候才能母子再团圆。
  赵老汉见女儿对元芳舍不得放手,也不好意思催促。说实话,元芳这孩子太惹人喜爱,要不是为了元芳将来的出息,他也会不让元芳离开的。
  见此情景,已经上了马车准备出发的李淘只好又下车来,轻轻走到尔玛身边,温情地抚摸着妻子的肩,柔声劝慰着妻子。
  尔玛擦了擦眼泪,放开了儿子,又紧紧地抱住了丈夫,强颜欢笑地对丈夫说:“孩子他爹,你和元芳这孩子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我可真舍不得元芳,我担心他在寺院里受苦……”
  李淘微笑着安慰妻子:“放心吧!元芳这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他很懂事,他的身体也长强壮了,我相信他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你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们在路上也会小心的,会照顾好自己的,不会有什么事的。我将元芳安顿好就立刻赶回来!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要好好照顾好你爹……”
  这时元芳也很懂事地说:“阿妈放心吧!我会恳求大师收下我的,我在大师那里一定会好好练武的,练好武艺我就马上赶回来陪在你和阿爸还有爷爷身边。”说完,一脸稚气地看着尔玛,又看了看赵老汉。
  终于,李淘和元芳上了马车,马车缓缓驶出了客栈,奔向官道,往金城方向而去。赵老汉和尔玛一边追出客栈,一边呼喊着元芳的名字,不舍地向着马车驶去的方向不停地挥着手,李淘和元芳在马车上偏出头来不停地挥着手。
  渐渐地马车远去了,消失在官道尽头。
  尔玛泪水模糊了双眼,感觉四肢无力,心里空落落的。
  赵老汉赶紧搀扶着自己的女儿,一边好言劝慰,一边扶着女儿回到客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