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刘三病逝 7.李淘成亲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3-12 11:32:54 字数:3971
6.刘三病逝
大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中旬,20万唐军在大将军李靖的率领下,收复了甘南的鄯州等三个重镇之后;于六月初兵出凉州,向甘州进军。六月十日,李靖的大军在甘州附近击败吐谷浑伏允可汗亲率的主力8万,伏允带着残部一路往西狼狈逃去,唐军紧追不舍,往西追击1000余里,伏允和其子慕容顺先后被诛杀。
7月,伏允之孙诺曷钵率吐谷浑余部归附大唐,太宗皇帝准许其继承汗位,并册封为河源郡王,仍保有原来的土地。
至此,大唐收复了河西走廊上包括甘州、瓜州、玉门关在内的所有重要据点,将中断了几年的丝绸之路重新打通,确保了大唐西北边疆的安定。
赵老汉闻听朝廷的大军收复了自己的家乡甘州,非常高兴。刘三也替他感到高兴,准备好了一些酒菜,两家4口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
刘三和赵老汉开怀畅饮,尔玛也格外开心,笑脸如花。
刘三关切地问道:“赵兄弟,现在朝廷的大军收复了甘州,平定了战乱,你与孩子是否回老家甘州一看?”
赵老汉沉吟了片刻说:“刘大哥,我就赖在你这里不走了!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里,离开你们!再说甘州那边也没有什么亲人了,我也不愿再回到甘州那个伤心地!你刘大哥和小侄李淘就是我和小女尔玛的亲人,我们哪儿也不去!来,我敬你们一杯!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
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刘三和李淘连忙端起酒杯回应。
又一杯就下肚,刘三温和地笑了笑,说道:“说实在的赵兄弟,我们曾经都是落难之人,我也觉得我俩很投缘,我也舍不得你们走!那就说好了,我们两家一辈子都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分开!”
“对!不分开!来,喝!真痛快!哈、哈、哈……”刘三和赵老汉开怀大笑,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
最后,两人都醉倒在桌子上,李淘和尔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俩扶到屋里躺下休息。
平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因战乱已平定,过往的客商也渐渐多了起来,刘三的如意客栈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赵老汉主动帮助刘三料理客栈的生意。毕竟是开过店、做过生意的,他处理起店里的各种事情来井井有条。有时候,刘三出门采买东西,客栈的事就交给他这位结义的赵兄弟打理。每次刘三回来,见他把各种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都非常高兴,心里对他这位赵老弟十分满意……
一晃时间又过去了四年,时间的指针指向大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尔玛已经十六岁了,出落成一个大美人啦!尽管穿着普通人家的旧衣服,也掩藏不住她动人的美。乌黑闪亮的头发盘在头上绾成一个高髻,更显出她高挑迷人的身段。白里透红的瓜子脸上总是带着几分甜美的笑意,让人觉得更加清纯可爱。走起路来如风中杨柳般轻盈,一举一动都显出婀娜多姿,处处洋溢着青春的美。每当尔玛出现在西林镇的街上,每次都不知吸引了几多双男男女女的眼睛。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是那么的惹人注目!
李淘呢,已经20岁,又经过4年岁月的磨炼,显得更加老练沉稳,很有责任感,很有担当;挺拔的身姿更显出西北汉子几分英武之气。
哪个少女不怀春呢?四年的朝夕相处,尔玛对李淘这位憨厚朴实,不大爱说话、有点腼腆的大哥哥早已暗生情愫,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了。李淘练功夫时,尔玛总是在一旁兴致勃勃地看着。满头大汗的李淘一停下来,尔玛就立刻端来热水给他喝,拿毛巾帮他擦擦汗。李淘出门去办事,她也一定会缠着要一同去的。李淘干活时,她只要有空就会陪在旁边帮忙……
每当此时,不善言辞的李淘总是憨厚地点点头,笑眯眯地看着尔玛,看得尔玛双脸泛上红晕,怪不好意思的,但心里却是乐开了花,甜蜜蜜的。
这一切,刘三和赵老汉早看在眼里,心里跟明镜似的,打心眼里为这两个情投意合的后辈感到高兴。二人商量决定:再过一两年就把他们的婚姻大事办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又过了一年,时间到了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秋天。
秋风一天比一天凉,一向身强力壮的刘三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怕冷了,这让他感到很意外。他发觉现在的身体每况愈下,身子骨是越来越弱了,体力大不如前,越来越差了。以前一连挑几十担水他都不感到累,现在挑几担水浇菜地就有点力不从心,就感到头晕眼花、气喘吁吁,头上直冒虚汗,感觉很累。以前就是劈上半天柴也轻轻松松的,而现在劈一会儿柴都感到有些吃力,就觉得腰酸背痛,双手发颤。他很是疑惑:自己这是怎么了?
而且,这段时间他睡眠很不好,老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几乎每次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开始做梦,梦景里基本上都是李如珪、秦琼、程咬金等原瓦岗军好兄弟在一起的画面;好多时候都是被那鲜血淋淋、尸横遍野的惨烈战场景象惊醒,醒后是一身的冷汗,他觉得这可不是好兆头!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老了,身体已严重衰弱了,毕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而且以前征战时还多次负过很重的伤,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到了冬天,刘三的身体情况更加不好。
有一天,刘三在院子里劈柴时感到身体有些发热,就脱了外套,劈完柴时却没有及时穿上外套,受了点风寒,就有些咳咳嗽嗽的。
起初刘三也没太在意,大家也觉得受点风寒没什么了不起,觉得过几天就自然好了,就没有去找郎中抓药。
就这样拖了一个多月,哪知刘三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是越来越严重。浑身高热,烧得厉害,饭也吃不下几口,并伴随着剧烈的咳嗽,直咳得满脸通红,好一阵才缓过气来。有时还咳出了血块,这让李淘和赵老汉父女感到十分紧张。赵老汉赶紧去镇上请来郎中诊治。
不一会儿,郎中急匆匆地赶来了。仔细给刘三把了脉,又看了看刘三的舌苔,摸了摸刘三的头、手、脚等身体部位,然后长叹了一口气说:“刘老板的病已经很沉重了,邪气已经严重浸入到肺里,加上他以前受过战伤,身体已经受损比较严重,已经非常虚弱。老夫只能尽力而为,看能不能帮刘老板缓解缓解病情。”
说完,立刻开了几副药方交给赵老汉,连诊治费都没收就急匆匆地走了。
赵老汉立刻叫李淘去镇上抓药,自己和女儿照看着刘三。
李淘很快从镇上的药铺买回来了药,立刻生火熬药。
每天按时服了郎中开的药,三天过去了,刘三的病情不但不见好转,而且还更加严重了。因高烧不退,他几乎吃不下什么东西。咳嗽也更加厉害了,尤其是晚上,咳得根本无法睡上一个安稳觉,咳出的大量血丝让人触目惊心。
赵老汉和李淘又去镇上请郎中,可是那位郎中死活也不愿来,只是一个劲地哀求说:“求求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我知道刘老板是好人,我也想治好他的病,我已经尽力了,我也是没办法,你们另请高明吧……”
赵老汉和李淘也不好为难郎中,心情十分沉重,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先回客栈。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暂时关了客栈的生意,谢绝迎客。三人日夜轮流照看着刘三,希望会有奇迹发生。
又过了几日,到了十二月二十日这天,刘三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头脑时而清醒,时而迷糊,自知大限已到。
这天晚上刘三趁自己意识还清醒,示意赵老汉、李淘、尔玛到他的病床前,他不舍地拉着李淘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个客栈继续支撑下去,希望李淘、尔玛成婚后,一定要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李淘三人看着身体极度虚弱的刘三,满含热泪,不住地点头。
刘三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突然!声音戛然而止,拉着李淘的那只手无力地耷拉了下去……
李淘放声大哭,赵老汉、尔玛也泣不成声……
第二天天明,西林镇上的乡邻闻听刘三病逝的消息,都纷纷来祭奠他们心中的大好人——“如意客栈”的刘老板。
最后,在赵老汉和乡邻们的协助下,李淘将他最为敬重的刘三伯伯安葬在客栈后山母亲的坟墓旁边,也同样立了一块墓碑,只是墓碑朝向东北的山西方向,那是刘三的家乡……
7.李淘成亲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时间已经是春暖花开来年四月初。如意客栈的生意也渐渐开始好转,陆陆续续有客商来投宿。
赵老汉觉得应该给李淘和尔玛两个情投意合的后辈把喜事办了,也好让他的结义兄弟刘三在泉下得到安慰。于是,他郑重地将李淘和尔玛叫到身边,把自己的想法给他们俩说了。两人一听,虽然满心欢喜,但面子上还挺不好意思,就愣子那里不知如何回答。尤其是尔玛,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娇羞地低着头不说话。但完全猜想得出来:此时尔玛的心里一定是喜滋滋的!
见他们两人不反对,赵老汉就高兴地说:“那好!我早就掐算过时间,这个月十六就是一个好日子,那就定在那天,把你俩的喜事办了!就这么定了!”
四月十六这天很快就到了,从昨天晚上开始,“如意客栈”就到处高挂着大红灯笼,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一大早,客栈大门口两边高挂着两个大大的红灯笼,大门上面贴的大红“喜”字格外显眼;不仅如此,客栈的每一面墙壁上,每一道门上,每一扇窗户上都贴着大红“喜”字;院子里,唢呐欢快地吹奏出喜庆的曲调,锣鼓卖力地敲击出欢乐的鼓点……
闻讯而来贺喜的西林镇乡亲,陆陆续续地走进客栈的大门,热热闹闹地围坐在院子里早已摆放整齐的桌子旁。熟识的乡邻相互间打着招呼,围住在一起,拉着家常,磕着瓜子,吃着花生、枣子,喝着飘香的茉莉花茶,笑容满面地享受这难得的欢愉,心里为李淘、尔玛这对即将成婚的新人祝福。
一些住在客栈还没来得及赶路的客商,闻听老板家的大喜事,也十分爽快地送上一份贺礼,讨一杯喜酒喝,沾一沾喜气。
李淘一身新郎官的打扮。一身红色暗花的丝绸衣服,头戴红色花边礼帽,笑容满面地和赵老汉一起热情地应酬着客人。
镇上几个熟识的大婶也热心来帮忙,帮李淘他们给客人们斟茶倒水,洗菜、切菜,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的尔玛,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既兴奋又紧张。头上别着花簪、戴着金银首饰,一身漂亮的大红绸缎做成的新娘衣服,更增添几分妩媚和华贵。
镇上两个和尔玛耍得要好的姐妹也主动来陪着尔玛,充当伴娘。此刻她们已经帮助尔玛梳妆打扮完毕,将鲜红的头盖给尔玛盖在头上,静静地陪伴在尔玛身边,静等着外面那声“迎新娘子!”的吆喝声。她们对尔玛羡慕至极,内心也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尔玛那样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风风光光地出嫁!
良辰已到,在西林镇众乡邻和住店客人的共同见证下,李淘和尔玛开开心心地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新婚典礼,正式结为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