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贞观轶事>第六十二章 感业寺之谋

第六十二章 感业寺之谋

作品名称:贞观轶事      作者:秦枪      发布时间:2025-03-12 08:51:08      字数:3451

  第二天一早,秦歌告知何校尉,自己要去感业寺进香,让他准备一匹劣马。何校尉问他是否需要随行保护,秦歌笑道:“不需要。”
  告别了李宸颖,又叮嘱过秦管家,这才穿街走巷招摇过市地去了位于长安西北部的感业寺。到了山门,下马递上拜帖,感业寺主持法乐法师亲自出门迎接。
  发乐法师慈眉善目,多年修行已有佛相。见到秦歌稽首行礼、高诵佛号:“阿弥陀佛,贫尼不知谏议郎光临,有失远迎,还请谅解。”
  秦歌慌忙还礼:“师太多礼了,偿闻师太多与三藏法师交流佛法,佛学底蕴深厚精湛,实乃当世释家大德。秦歌后世小子,亦曾读过几本佛家经典,素来敬仰佛家慈悲大义。故不揣冒昧,前来拜访。”
  “早有耳闻,谏议郎才高八斗,身负后世高德经论,贫尼渴求一见,只是无缘。今日谏议郎亲临,蓬荜生辉,贫尼亦感荣幸。请!”
  “师太请!”
  走进大雄宝殿,秦歌上香行礼,极为虔诚,深得发乐法师赞许。秦歌不着痕迹地献上礼佛供养钱,在法乐法师陪同下到香客房歇息。
  “谏议郎请。”
  “师太请。”
  分宾主坐下,小尼姑献茶。
  秦歌开门见山:“秦歌今日打扰贵寺,一为敬仰法师高德,渴望一见;二来,实是受太宗临终所托,来见一个人。”
  法乐法师微微一笑,心领神会:“可是才人武媚?”
  “师太明鉴,秦歌佩服。”
  法乐法师含笑说道:“能让先帝执念不舍,也只有她了。谏议郎可有遗旨?”
  “先帝龙归大海之前曾单独召见秦歌,口授遗旨,秦歌受命不得外泄,还请师太谅解。所托之事须得单独对武才人相告,不知师太可允?”
  “即是先帝遗言,贫尼不敢阻拦,但凭谏议郎吩咐。”
  秦歌起身行礼:“如此谢过师太。”
  一盏茶功夫,武媚袅袅婷婷、行如风摆细柳之步来到厅堂。秦歌一见,眼前一亮,暗赞不已。自认定力过人,也险些儿失态。他难以相信:如此温文尔雅的美貌女子,居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媚实在太美了,他忽然想起民间好事者曾将女子分为五等:丑陋,无感,尚美,佳丽,绝色。眼前的武媚,目如天池湛蓝水,肤似纯净万年冰。美的让人不敢直视、美的让人失魂落魄、美的让人窒息。秦歌想到古人赞美女子的句子:“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欠。”心想:武媚容貌,即使减去三分仍不失为绝色!
  “明空见过谏议郎。”其声如莺、其神如冰。举止优雅得体,高贵而不失礼数。
  秦歌慌忙起身让座:“才人万不可礼下于后世小子!但请入座,秦歌有话要说。”
  武媚缓缓入座,诧异道:“先生何以站立不坐?”
  秦歌心想:在你面前我敢坐着?能见你一面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先施一礼,恭敬答道:“才人乃先帝执念之人,秦歌乃先帝爪牙,你我身份云泥之别,不敢僭越。”
  武媚淡然一笑,秦歌魂都没了,真不知道这次来此是吉是凶。
  武媚言道:“谏议郎客气了。谁人不知谏议郎乃先帝最为信任臣子、当世帝师?如此忠臣、谦谦君子,但坐无妨,也好叙话。”
  “谢过才人。”秦歌这才落座。
  “明空谢过先生救命之恩。若非先生力谏,武媚此刻已不在人世久矣。”
  “秦歌不敢贪功。若非先帝慈悲,不忍加害,任秦歌口绽莲花也是枉然。”
  “先生为人谦恭而不居功,君子也。想当年先帝赐名‘武媚’未几即逝,实乃憾事。如今已过多年,谏议郎专程造访感业寺,不知有何见教?”
  秦歌深知自己后边说出的话分量有多重,风险有多大。行前就已反复推演,最终决定直击心灵:“见教不敢。敢问才人:尘世恩怨未了,此后青灯古佛了却一生,才人可甘心?”
  “人非草木、岂有愿作行尸走肉之人也?明空自是不甘。”
  秦歌万没料到武媚如此直率,暗吃一惊,继而释然:扭捏女子,怎能成为千古一帝!忽然意识到:自己是来寻找胜机的,武媚何尝不是也!自己只短短一句话,她竟能悟到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此通透洒脱,而且毫不犹豫做出决定,这才是她异于常人之处。秦歌沉吟片刻,说道:“秦歌有一计,可令才人回归宫廷、一飞冲天,不知才人可愿细听。”
  “如此甚好,但讲无妨。”
  “如今天下大定,吾皇意欲整治后宫。王皇后为人乖戾,交恶颇多。后宫佳丽皆出自官宦,上下攀比、相互结党,闹得乌烟瘴气。其中尤以王皇后为最,嫉恨所有高出身妃子、妒忌陛下临幸嫔妃,或辱骂、或群殴,挑起后宫暗战。长年如此,深得陛下厌憎,欲废之。嫔妃相互之间为争宠势如水火,甚至大打出手。陛下常对秦歌叹诉:后宫嫔妃虽众,无一可担皇后大任,为朕解除后顾之忧。陛下郁郁、天下惶惶,实乃社稷不幸。秦歌食君禄,忝为帝师,当为陛下解忧。今秦歌观之,欲治后宫,放眼天下,唯才人可担此任。秦歌不才,今欲为才人谋之。”
  “谏议郎所图何事?”
  秦歌暗自吃惊:“陛下愉悦。”
  “明空信先生。可有妙策?”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才人可愿?”
  “明空深渊之躯,岂有所失?但能出困,虽虎狼而不惧。谏议郎可依计行事。”
  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秦歌佩服的五体投地。
  “才人敬候佳音。”
  秦歌拜离法乐法师,叮嘱数句,打马回府。自西而东一路趾高气扬,招摇过市。见者皆以为秦歌回府。不料秦歌马不停蹄,过家门而不入,一路向东飞奔而去。
  法乐法师召集全寺女尼宣法师令:“自即日起,所有女尼不得外出,更不得与方外之人交谈。”
  
  长孙无忌得到消息甚感诧异:挚友危难不救,却跑到感业寺去见一个前才人,这分明是围魏救赵、另有所图。找来褚遂良商议对策,褚遂良也不明所以。
  褚遂良向无耐心:“快刀斩乱麻。查清明空底细、居住何屋,着人将其除去就是。”
  长孙无忌摇头踱步:“听闻法乐法师已封寺,禁绝香客入内。还放出话来:禁绝女尼与外人接触,此刻打探消息恐不易。”
  “不易也要打探清楚,这明空到底是何人,居然能让谏议郎放下身陷囹圄的挚友而急见之,必然有所图谋。”
  “你真不知?明空者,武才人也。”
  褚遂良暗吃一惊:“哦,是她?”
  
  秦歌快马赶去洛阳,多方打听,找到隐居于郊外乡里的李弘泰,三言两语之后,连夜打马赶回长安。回到李府,见过李夫人,安抚过娇妻,换了官衣,急忙去见李治。说来也巧,恰逢李治从后宫出来,色如猪肝、怒气冲天。
  “师长请坐。”李治一直不愿改口,自登基后私下仍延续以前称呼。秦歌更正几次,李治不允。“可有急事?”
  “万事不及陛下身安!”秦歌奏道,“如今天下太平,陛下身系社稷安危,万不可郁郁寡欢、妄动肝火,更不可用别人之错伤害自己。”
  “唉,师长不知,那王皇后终日寻衅滋闹,朕的耐心早已耗尽。时至今日,实不知如何处置。师长教我。”
  “心病还须心药医。臣有良药,烦请陛下随臣到感业寺进香,只需一炷香时间,陛下自当烦恼祛除,心旷神怡,而后宫之事自然平息。”
  “有此奇效?”李治虽有所疑,想到秦歌做事稳妥从不妄言,此举无非是希望让自己散心调整情绪。随口答应,“走,摆驾感业寺。”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行事。兴师动众、按部就班,有何趣处?陛下可仿效后世帝王,微服私访,这样有趣许多。”
  “微服私访?一如上次去万盛楼?”李治一下子兴奋起来,“如此甚好!刘公公,传旨秦直道、尉迟猛,明日巳时,便衣轻骑,随朕感业寺进香去也。”
  刘公公乐滋滋传旨去了。
  李治想起了李勣诉何疯子以官身经商不合礼法之事,颇觉为难,问道:“此事如何处置,还需师长教我。”
  秦歌心想:“还需要我教你?就你那点儿心思我能不知?”
  “陛下,此事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免除何风致逍遥郎之职,一如从前,如此则何疯子可继续经营万盛楼;二是吏部正式行文确认何风致逍遥郎之职,并按职发放俸禄,此后不得再以东家身份经营万盛楼。”
  李治极希望秦歌能建议将万盛楼收归国有。不料秦歌一句话就打消了他夺取万盛楼的念头。
  “何风致逍遥郎一职乃父皇亲授。当时只言说无品级,自然亦无俸禄。朕此刻改动,恐有违先皇意愿。再说,纳入吏部易,何疯子不在,何人经营万盛楼?何人能将万盛楼经营的如此兴盛?”
  秦歌皱眉:“这确是个问题。即使能找到善于经营之人,换了东家,理念方法必异,必然影响收入。”思索片刻,回道,“陛下,万盛楼乃何风致与其妻甘巧儿共有财产,何风致入士,脱离营商之名,万盛楼自然是甘巧儿经营了。据臣所知:离开了何风致,甘巧儿单独经营,必然生意萧条。如此一来,一旦陛下需要银两赈灾或扩疆守边,所需银两至少锐减三成。臣有一问:放眼天下,何人聚拢钱财能胜出何风致?”
  “然何风致毕竟官身,如之奈何?”
  “陛下,惟其官身,觊觎者必不敢强取豪夺;惟其官身,方能保生意兴隆;惟其官身,陛下需要银两时,何风致必当全力为君分忧、为国尽忠。依臣之见,此等安排,恐怕也是先皇深谋远虑之意。”
  “善。李勣迂腐,险些儿断朕一条财路。”李治忽然想到何疯子已经入狱,有心试探,“逍遥郎如今陷入官司,师长怎么看?”
  “陛下对何风致的了解不比臣少。此人缺心眼儿还胆小,贪财、易上当。臣为其友,不容置喙,理当回避,相信三司自有公断。”
  “如此甚好。师长果然明白人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