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大脚毛夫人
作品名称:瓜瓞泪 作者:田禾 发布时间:2025-03-11 14:34:30 字数:5252
父亲在公社号召下,说是去修百里长渠,说好的要半个月就能完成。半个月到了,我期盼着父亲早日回来。父亲是回来了,但他对我说,这次只是回来拿换洗衣服的。
我不解地连忙问:“怎么不休息便又要走?您不是说半个月就修完了吗?”
父亲回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起码还有一个月才能看修成功不。你俩自己努力读书吧!还有,学习之余编斗笠的事你们看着办,有时间就编,读书学习是第一位的,千万别三心二意。别为了找小钱耽误了前途。”
说罢便扛着行李出门了。走到院坝边,忽然又不放心地回头嘱咐道:“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不过是盼望我早日回来给你们讲故事。但是,我不在家时,你们两个别给我惹是生非,在家与同伴们,在学校与同学们都要好好相处。等待百里长渠完工后,便回来给你们讲未完的故事。”
父亲走后,母亲在山上砍油竹回来了,一边吃着锅里的剩饭,一边给我说道:“近几天几乎家家都有人上山砍油竹,佛宝山上能编斗笠的油竹几乎都被砍走,只怕是要砍绝种呢!”
我安慰母亲道:“娘别担心,没油竹了咱再学别的手艺。今后不用上山去砍油竹,您还没这般辛苦呢!”
娘笑了笑道:“我不担心,等你老汉回来再说吧!他会有主意的。”
奶奶听娘这么说,忽地接过话题道:“只有没得用的女人才什么都指望男人,河里无鱼,市上有。我就不相信,佛宝山那么宽,短时间油竹就被砍完了?近处没有,你不晓得走远点么……”
奶奶的话娘不会计较,这样的话她都听习惯了,绝不会与婆婆争个输赢,你愿说多说两句,不愿说少说两句,说完后一会儿自然就过去了。
我笑着对奶奶道:“油竹快砍完了,我相信,但我有办法:明天奶奶带队,咱们五孙子都去佛宝山,把山都搬回来,以后油竹都是咱们家的了。”
对我说的话,奶奶是绝对不会发火的,立刻笑道:“还是你有主意,奶奶都老了,搬不动了,你几个孙子看着办吧!”
由于家家都编斗笠,山上的油竹都被砍光了,没有了材料编斗笠的事还真是个问题。我学的手艺很快就要搁置,到了那时我又得想别的主意赚钱了。究竟干什么?我期盼着父亲早日回来出主意。
百里长渠几乎修了一冬,三个月后,工程终于完成通水了。父亲回到家里,见我编斗笠能够自力更生,划篾、编织、铺油纸、锁边等系列工序全都能够完成,脸上显得比较满意。拿起斗笠对着光亮细瞧,似乎不找出缺点不足以证实他的仔细。看了好几个斗笠,也没说出缺点来,然后才说:“还是我来划篾条吧!”
我有些焦急地对父亲道:“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编斗笠,听我母亲说,山上的油竹都被砍光了,咱们今后拿什么来赚钱?”
父亲笑道:“你担心什么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必养我。只要肯动脑子,赚钱的门路多的是。只要勤快,草头饿不死蛇。目前砍油竹我自有主意,你只要负责把读书、编织斗笠这两门完成就是了,其余的事你就别担心,也不用管。”
说完,这次没让我和弟弟发问,他一边划着竹篾,一边便主动讲起了毛祖婆的故事。
上次讲道毛家许下诺言,若是有谁把毛家姑娘嫁个好婆家,将来提两个猪脑壳再加一丈大红布要重谢媒人。
这话没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许诺果然让媒婆们动了心思。自然,有不信邪的人来为毛氏姑娘做媒。当媒人到来府上说媒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道,毛姑娘要模样有模样,要手巧也手巧,针线活儿、泡茶炒菜样样能拿上手。媒人嘴里几乎没缺点。压根不提毛姑娘没包小脚的缺陷。因此,她的那双自然长成的大脚来家也无从知道。媒人将毛氏未包小脚这个细节隐瞒过去。
真是姻缘到了、福分也到了,大脚有大福,穷姑娘也有翻身之时,找到了时下坎子坪最富有的来氏大户人家。
于是,来家毫不怀疑地测定了拿八字的黄道吉日。媒婆便将这喜讯及时告诉了毛氏家长知道。
毛氏家长倒是喜欢上来家这门亲戚,既是家大业大,人又能文能武,若姑娘嫁过去肯定落到了福窝窝里。欢喜倒是欢喜,可订婚时来家男孩就要前来过门,要看出女儿这双脚不是粽子脚,会不会反悔呢?
毛氏家长一想到女儿那双没包过的大脚该怎么办?订婚以后若是来家再反悔,岂不让我家姑娘丢丑了?到那时再想嫁人就更困难了。于是,便对媒人道:“咱与来家门不当户不对,还是别提这门亲事了,他来家若怪罪起来咱如何是好?”
媒人大大小小做成功过若干媒,什么场面没见过?便笑道:“都到订婚这份了,你想悔亲成吗?凭来家的势力你敢悔约吗?”
毛氏家长道:“我是不敢的,皆因女儿的脚……”
媒婆打断毛氏家长的话道:“不过就是一双大脚而已,只要姑娘一张脸就够了。她不疤又不麻,一张乖乖的脸才是敲门棰呢!你既怕来家男孩子看到脚,订婚时让姑娘待在闺房别出来,他还敢怎样?为防万一,让姑娘穿上长裙子,也可将脚背盖住不就隐瞒过去了?”
在媒人巧妙布置下,来柄寅祖公订婚那天,踏进了毛氏门槛,他就想看看毛氏真容。可是毛氏就是不出闺房。
寅祖公只好在门外向闺房中望去,果然见毛氏看着来氏郎君嫣然一点微笑,简直似天仙一般美丽。至于腿脚如何看不见也罢。
媒人一直紧盯着来公子,见他往闺房一瞧,便立即找话将他视线转移过来。于是,老爷他也不好意思再往闺房里看了,随后在婚书上按下了红指印……
在媒人穿针引线下,接下来便议定了迎娶日期,由男方敲定吉日举行婚礼。
当走完测期、过礼等程序。来家请了一帮吹鼓手、一抬大花轿。一行接亲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将毛氏娶过门,与我的高祖公寅老爷喜结良缘。
当毛氏嫁过来,来家发现她长的那双大脚时,不仅没嫌她丑,反而让来家人看好与高兴。看她身板结实,粗重活都拿得上手,将来肯定是当家理财的好手。
因来氏家族上下若干代有习武的传统,于是,寅老爷哪怕新婚之际,仍然每天天不亮便习练武术。
毛夫人见丈夫在蜜月期,也天不亮就起床出去练武,而是每天如此,便也睡不着,好奇地跟了出来,蹑手蹑脚一直跟到大桑树下的一块平地方才停下。
只见丈夫先是舒展筋骨,打了一番自由拳,然后手提碓棒一上一下、忽左忽右舞动起来。那架势浑身有劲,将碓棒舞得呼呼有声。夫人见丈夫并非干别事而是练武,她便高兴了。
看过丈夫练武毕,心里也觉得学武没什么不好,武艺练成之后,谁也不敢欺负。于是也起了练武的念头,上前便要求丈夫也教教她。
丈夫见妻子喜欢上练武,怕她半途而废。便说道:“练武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每天起早贪黑,无论天晴下雨,都要风雪无阻;无论寒暑,都要坚持不懈,从不间断。你要想好,不怕吃苦我就教你?”
其实丈夫巴心不得有夫人陪练。毛氏此时有些兴奋,学武对她而言是件开心的事。她暗里想道,学会了武术,以后谁也别想欺侮我们女人家。
毛姑娘在娘家时勤谨惯了,起早勤练倒是称了丈夫与婆家上下的心。
公婆见毛氏也越发勤快节俭,任劳任怨,学什么像什么,她要跟丈夫练武,也就随她的意愿。而且婆婆还教她家务事,不仅学会了浆衣洗裳、鞋脚针线、泡茶做饭、待客接物等。
公婆年纪大了,从此,便把家事和开店经营之事交与儿媳毛氏管理。来家主营的糍粑是一绝,每天大早起来除了练武,回来还得经管打糍粑的质量。
蒸糯米捣糍粑虽然有下人干,但每到碓棒停下时,毛夫人都要亲自用碓棒再捣一阵,然后才让下人们将糍粑砣端给背子客食用。经过她捣出的糍粑再加上砂糖炒面,那糍粑香甜细腻可口,令往来住店的客人吃了无不满意。
以至后来,连汪营街上的许多人,每天都要等着来家庄的人送糍粑前来过早。吃不上来家的糍粑,这一天会觉得有很大失落感。
于是后来,从石柱县过来的客人都不去汪营街上住店了,他们非住坎子坪来家店子不可。简单地说,就像蚂蚁遇到了蜜糖罐粘住了似的。天还尚早,太阳还有两竹竿高时,本可以再走十里路,但为了住坎子坪,便早早地歇下背篓,也不要错过了坎子坪的糍粑店。
若是天黑下来还差二十里路程,本该找店子住宿了,但他们硬是咬着牙非赶到坎子坪住宿不可。住不上坎子坪便成了憾事,还会受到同行们的奚落嘲笑。
旅店生意在毛氏打理下,家财比过去更加丰盈了。来往的客人都称赞毛氏仁慈贤德,沙子坪来家的好名声从此比以往更加响亮,糍粑美食传遍川湖地界。
毛氏在婆婆教诲下,也学会了上几辈人扶贫帮困关爱讨米要饭的困难人群的美德。凡是有叫化子在门前张望,她便送给他们剩余糍粑,或是米面汤饼之类。总之,不让别人空手饿着肚子离去。
其实,她自己也是从穷家小户过来的,所以更加体贴怜悯穷人,心慈为怀也就是自然了。
光阴易逝,不觉便是二十几年过去了,毛氏已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妈妈,可算是争了气,终于摆脱了上辈人是独苗担心断子绝孙的险状。大儿子起名来福;二儿子起名来煜;女儿起名碧慧。
由于人丁的贵重,老太爷同老太太难免溺爱,对孩子们过多娇惯以致于成了纨绔子弟。公婆这么护着孩子们,毛氏不好怎么多说,只好请先生让他们识文断字,早晚学习家传武艺等。
大儿子渐渐地长大成人了,虽然学文不济,但也酷爱学武,后来也学会了一身功夫。除此他是什么家事都不爱管。
随着家庭的富庶,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寅老爷与毛氏虽然想管教严格些,但儿大不由父母管教。而且父母有时太忙,也难免有疏忽管制的时候。特别是在店里常常有外来客人时,两个儿子更是好奇心不断,常与背子客们搅在一起,难免带来不良习气。
当父母亲的就怕外来人中有不三不四的人,将不良习气带坏了孩子们。于是,便不允许儿子和他们来往,越是不让他们来往,老大来扬却偏和背子客打得火热。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来往的人中什么人都有,好喝酒的,押宝好赌一把的,背子客当中都不在少数。而且更严重的是,还有烧鸦片吸毒的。
有好几夜,大儿子来福彻夜未归。这一夜,背子客都安睡了,直到半夜三更时,还是不见大儿子回来。毛夫人心里想道:他一定又是躲到那些背子客房间鬼混去了。于是叫庄客段岸道:“去暗中跟踪观察,来福究竟干什么去了?”
段岸不敢耽搁,一直守候到天快亮时,终于观察到大少爷从最边沿的屋里出来。出来时精神抖擞,口里还哼着不着调的小曲。
毛夫人听了这样的不祥报告,担心的事竟然出现,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便直奔客人房中察看。只见床边摆放着几杆烟枪,有的人还倒在床上正抽着大烟。不难想到儿子昨夜也在此抽了一夜大烟。
于是,夫人便劝背子客们以后不要在这里抽烟,要抽烟的就住别处去,在坎子坪不是抽鸦片之地,若再抽就要报官等语。
可背子客不是善善之辈,哪里肯听夫人用此语劝告?见是一介女流,想趁机发疯欺侮道:“你去告官谁怕,当官的比我等爱抽鸦片子的还多?不过再说明的,正因为你这边远之店僻静才好吸烟。这里抽烟无外人知晓,咱们才敢前来住店。”
另一个说道:“我们花自己的钱,抽自己的烟,住在你家,是照顾你的生意,你却不识抬举,在你店里抽了鸦片又能把我们怎样?”
大脚毛夫人见他们不仅抽大烟害了儿子,反而还甩出理由一大串。想到大烟对儿子的危害,气不打一处来。一时忘了自己是开店老板的身份。话不投机半句多,管他是不是客人,将烟枪等一齐收走。
背子客们一下被激怒了,大烟与烟枪那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的命根子。忽然钻出个女人前来捣乱,不让抽大烟,背子客怎能忍下这口恶气?好几个背子客立即举起背打杵朝大脚毛夫人便打。
大脚夫人岂怕你是男子汉?拉开架势施展拳脚。没习过武的人哪里是毛夫人的对手?没用几下,便将几个背子客打出了门外。
这一闹不要紧,惊动了前来住宿的所有背子客。见大脚夫人将几个同伴撵出了屋外,这不是欺侮咱们背子客嘛!便不辨是非黑白,举起背打杵一齐前来向大脚夫人讨个说法,大有砸烂来氏店铺之势。
这么一闹腾,来家的庄客都被惊动,一齐提着木棍扁担站出来要帮夫人打架。大脚夫人见背后人多了,并不害怕背子客人多,举起打糍粑的碓棒走在前面大打出手。
庄客们跟着一拥而上,扑向背子客们。店前一片混乱,打斗之声不绝于耳。与毛夫人打斗的是一位手提马刀的头客。看那身材彪悍,形象凶恶,举起马刀照夫人头顶便砍下。
毛夫人更不退避,举着碓棒往上一顶,因双方都用力过猛,那马刀将夫人手上碓棒削去了半边。夫人仍就使起半边碓棒与之大战。这时她避重就轻,照准对手侧面难防处一棒击去。对手胁下吃了一棒,丟开马刀,双手捂住了腰肢负痛而逃。
其余背子客见头目受伤逃走,也纷纷跟在后面逃离而去。
不到片刻工夫,几十个背子客不敌一群长工,他们领教了一顿碓棒的威力,时间不长便被打退。
等到寅老爷从大桑树下赶回家中时,这一场人数悬殊的战斗已告结束了。
讲到这里,父亲为了留个悬念,故意埋个伏笔,便打住道:“你俩若还想知道下文,下个星期把作业完成好了,经过检查,语数都得了百分,我再讲后面的故事。”
于是我们只好默认了,为了听故事,开始暗中作出努力。过去从没得过百分,这次也不晓得能否实现。
不过,想听父亲讲故事,我每天还真就加劲学习了。还怕弟弟比我强,每天下午回来以后,首先翻看他的作业。他果然也在努力,而且每次作业分数都比我多。
我有点自形惭愧,怎么学习就上不去?也不知如何去找原因。其实根本问题在于脑子不开窍,老师教过了的东西就是记不住。我整天脑子里老想着编斗笠的事。这个星期还需编多少个才能赚到多少钱。如果不能完成这个计划老是在心里过不去,直到计划完成了,心中的一块石头才会落地。
其实都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是对读书的兴趣提不起来,成绩才老上不去,读书不行我也就不勉强自己了。
努力了就行,干好家事来弥补不足,父亲会原谅我欠点学习成绩的。
我幻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