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李世民视察试验田
作品名称:贞观轶事 作者:秦枪 发布时间:2025-02-25 09:41:51 字数:3079
秦歌正在李府考察李平成学业,何校尉来报:刘公公到。秦歌急忙迎出屋门,只见刘公公满面笑容已到面前。
“陛下召见。”
秦歌随刘公公来到大明宫,远远瞧见李世民戴着墨镜正在殿前放飞无人机。见了秦歌,十分兴奋,说道:“秦爱卿,你看朕操作技术如何?”说完,随即玩了几个花样。
秦歌暗自吃惊,由衷赞道:“陛下操控之术已远超微臣矣。”
“若是此物带上爱卿视频中展示的手榴弹岂非更为有趣?”
“那就改变了战争形态。只是——”
“只是手榴弹制作不易,是吗?爱卿勿怕,朕不会强人所难。不会要求爱卿制作许多,百十枚足矣。”
秦歌慌了:“陛下,如今四海清平、百姓安居,陛下所虑之人也已剪翼去爪,再难作乱。此时造出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必有仿效者,岂不是为自己埋下祸患?还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专心操作无人机,头也不回:“一枚即可,朕要看看它的威力。说到所虑之人,爱卿可知二人如今是何状况?”
“臣不知。”
“哈哈哈哈,说来有趣:胶东事务繁杂,惠褒百事缠身,深陷其中,忙的不亦乐乎。更有一奇,慧褒自幼博闻强记,此番到了东莱郡,以己之长搞什么有彩赛诗,以诗词文章吸引当地士子,一时文坛沸腾。听说赛诗会已举办多次而慧褒次次皆能拔得头筹。当地士子不服,趋之若鹜。朕还听说他已瘦脱百斤,如今身轻体健、行走如飞。着人试探,言道‘乐不思蜀’。日前请旨,希望朕能派他的老师王珪去东莱郡,协理当地文坛。朕已允奏,今晨王珪已启程赴任去了。看来泰儿终于找到自己擅长之事,且也乐在其中。至于石贬峪那位,名不正则言不顺,一朝由李承度变成了王喜哥,人心尽失,闹了个树倒猢狲散。进山寨时灰头土脸,竟无一人迎接。如今以酒浇愁,料其以后绝难成事。此两件事,皆是爱卿文除及釜底抽薪妙计之功。”
秦歌不悦:“臣不敢居功。陛下好手段!”
李世民将无人机悬停于刘公公头上,刘公公毫无惧色,看来是早已习惯了。
“爱卿是因王氏夫妇之死而不快?非朕授意,意外耳。朕已赏其长子王欢儿白银二百两,足够其过上富裕生活了。用你们那个时代的话说:他已是小康人家。夫妻男耕女织、儿女已入蒙学;倒也圆满。至于异人堂,虽能认真做事、一丝不苟,但操作失当、误伤人命,总要承担罪责。虽有不舍,为追其责,朕已下令将其解散,所有人员遣散至岭南、云贵几处,终生不得返京。”
木已成舟,秦歌亦知回天乏力。暗叹一声,说道:“臣不敢责怪陛下。只是臣出此计策只为珍惜生命,故而设计以孟温礼堂结了事。不料陛下新设异人堂,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操作,还是死了两个人,因而心中郁闷。”心想:王氏夫妇一死,异人堂一遣散,线索就彻底断了,再也不会有人追查到真相,李承度也就成了货真价实的王喜哥了。
“事已了结,不说他了。”李世民忽然收了无人机,摘下墨镜,交予刘公公。君臣走到歇息处,落座后李世民正而重之说道,“桑麻之事,关乎国本。特区试验田乃大唐未来粮仓,其在朕心中分量实不亚于边关守将。这几日艳阳高照,朕亦觉得轻健许多,静极思动,明日爱卿可陪朕视察试验田,且看如今变化如何。”
“臣遵旨。”
当李世民带着李治、秦歌和数位官员前呼后拥来到试验田时,被眼前壮观景象看呆了。三千亩大田半水半绿半是大棚,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一眼望去,生机勃勃,让人心情极为舒畅。李世民面带满意微笑,频频点头。
李宸颖第一次有机会见到李世民。昨日恰巧何疯子来了,帮李宸颖解决一些关于大棚种植的问题。听到皇上已经进了试验田,唤过李睦然,三人急忙走出大棚,带着上百农耕之人齐刷刷跪地迎接。
“吾皇驾临臣等未及迎接,还望恕罪。”
“平身。”李世民兴致极高,指着上百个排列齐整的大棚问道,“里间是何作物?怎地棚上有厚重草帘?”
李宸颖答道:“回陛下:一棚一物种。棚上所复草帘白日卷起,阳光可入。夜晚放下,室内保温。及到雨雪天气则放下草帘保暖防冻;如此操作,虽较寻常农户苦累,但可促使早熟。陛下身旁之棚栽培的乃是西域葡萄,只不过是何先生所带之后世新品种,颗粒大而愈甜,最奇的是无籽。前日已成熟。陛下可入内亲自采摘品尝。”
“哦,朕倒要瞧瞧。”李世民闻言很感兴趣,带着一众官员快步而入。走进后,所有人都惊得大张嘴巴!这里人人都见过葡萄,许多官员家中就栽有葡萄藤树,当时是炫耀时髦,但谁也没见过植株如此低矮粗壮而颗粒硕大如鹌鹑蛋的葡萄。更为奇特的是,每排葡萄树皆有一排明亮平板斜插在树后。
李世民奇怪:“这是何物?”
“禀陛下,此乃反光板,是将阳光热量反射到葡萄全株,可加速成熟、保证颗粒饱满、增加糖分。”
“何人奇思妙想?”
“回陛下,是何先生,何风致先生。”
“果然是他。呵呵,这疯子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世民随手揪下一粒葡萄放入口中,咂咂嘴,很意外,赞不绝口:“怎地不酸?怎地如此香甜?啧啧,以朕观之,二十粒可抵一饭。”前行数步,随手再揪下一粒,品尝时频频点头,更觉惊奇。他细细观察,棚内葡萄居然有许多颜色,耐不住好奇,分别品尝,最终选定三种,对李宸颖说,“此三种葡萄可备三筐,尽快送入宫中,以朕之名,赏与后宫嫔妃品尝。”
“诺。”李宸颖唤过站立远处的李睦然,吩咐仆役,剪下成熟大串,摘弃干小颗粒,轻轻放置于衬纸木盒,贴封条后放置车上,快马送入内宫。
众人信步走进旁边大棚,一进门,李世民惊呼:“天下居然有如此红艳硕大的石榴!”只见碗大的石榴皮色斑斓,裂开口子展露着宝石般的石榴籽。
李宸颖摘下一个最大的递给李世民。李世民问道:“甜耶?酸耶?”
李宸颖笑答:“皮色发黄者甜,皮色发红者酸。陛下所持乃极酸石榴也。”众人皆笑。
李世民似有所指:“何以给朕一个酸石榴?”
“为其先酸,方知后甜。”说完,前行几步,摘下一个皮色发黄的石榴,递给李世民,说道,“陛下此刻已酸甜皆备,尽可左右选择。”
李世民顿悟:妻离子散,时过境迁。
李世民认真看过李宸颖,严肃的面容突然绽开,放声大笑:“酸,心已有之。朕当置于案头时时提醒,甜则赐予众卿家。多备些,明日早朝分食。”李睦然及诸仆役不等李宸颖吩咐,再不耽搁,摘得数筐石榴,以黄居多,红仅一箱,密封装车,当时运走。
李世民观察李宸颖良久,叹道:“知我意者田农官也。”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歌一眼。秦歌微笑不答。
李世民随后还视察了蔬菜大棚,见到了黄瓜、丝瓜、苦瓜,豆角、莴笋、花心萝卜。一时看的眼花缭乱,连连把玩,爱不释手。见到这些反季节的果蔬鲜嫩明亮,远大于大田所产,不禁感慨:“后世人了不起!”
李宸颖叫过李睦然,吩咐将新鲜蔬菜装车,着人送入宫内。
待李世民看到苜蓿时却是微感吃惊:“天下居然有如此肥美的苜蓿?一株可抵野生十株。”沉思片刻,放眼远眺,“不出三年,大唐马场必将倍之!”
随后参观了几个粮食大棚,李世民见粮穗硕大,更为吃惊:“亩产几何?”
李宸颖答道:“臣预估:有五百斤的,有六百斤的。”
李世民问道:“你可知寻常百姓种植粮食亩产多少?”
“百斤。或不足百斤。”
李世民不禁惋惜:“仅仅十多大棚,产量有限啊?”
“陛下放心,何先生已有规划:明年起即向关中农户推广。不出三年,则高产粮覆盖大半国土。”
李世民感慨道:“治儿好福气。大唐不日将横扫天下。”
李治满面笑容:“谢父王。”
李世民指着李宸颖:“你当谢她!”
“谢过田农官。”
“不敢。臣子本分尔。”
看过鱼塘,捞走了百条三斤重鲜活大鱼。见过了莲池,挖去半车儿臂般白嫩莲藕。到的西墙,见到许多小动物,李世民怜爱,吩咐刘公公抓走了十多只红眼白兔。到了北墙,又毫不客气选了许多才从山里运出的山货和名贵药材。眼见过午,李世民有回宫之意。临走时当众下旨:李宸颖由从九品升为从七品。着即回京完婚。李睦然恩加从九品,接任李宸颖职务,掌管试验田。
李世民宣旨后要走,不料何疯子钻了出来,大声问道:“陛下,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