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败王仁则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2-25 09:54:18 字数:4144
9.大败王仁则
攻取兴洛仓此役历时不足半月,瓦岗军顺利夺取了兴洛仓,大败刘长恭,又成功招降裴仁基,吓得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只能龟缩在城里。
这一系列的大胜令李密有些飘飘然,他已经在盘算如何招抚中原的各路义军然后与隋炀帝争夺天下了。
可是他总觉得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很不舒服。
原来都是因为瓦岗军副头领翟让。
别看翟让一向大大咧咧的,没什么心机,甚至还有几分傻气,但为人豪爽,很讲义气。而且他作战勇敢,虽是瓦岗军的二头领,可是作战时往往身先士卒,在瓦岗军中威望颇高。瓦岗军中的好些英雄好汉都和他往来密切,私交不错。
长此下去,说不定哪天自己大头领的位置就会被翟让所取代。这可不得不防啊!想到这里,李密心中不寒而栗。他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找个理由,名正言顺地除掉瓦岗军的副首领翟让,又不至于引起瓦岗军内部大的混乱。
他苦苦思索对策。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到了大业十三年的九月底。
李密的心里越发感到沉重,整天睡不着觉,他觉得翟让的事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解决掉,否则夜长梦多。
于是,一天晚上,他派人悄悄将李如珪和另外几名心腹叫到身边,要他们严密监视翟让的一举一动,尽快搜集翟让的一些不当言行,以便罗织罪名,好顺理成章地将他除掉。
听了李密的计划,李如珪不由得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一向敬重的“魏公”竟然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将刀口对准自己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这也太卑劣了!
虽然李如珪和翟让接触不多,而且在他的印象中,翟让身上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认定翟让并不是什么坏人,更不应该死。
一向忠厚善良的李如珪出于良知和正义感,在李密面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参与这件事,也善意地劝李密别做兄弟相残的痛心事。
哪知李密脸一沉,双眼一瞪,厉声喝道:“李如珪!我一向待你不薄,你别不识抬举!我是瞧得起你才找你来商量的。看在你为瓦岗军立下过不少功劳,一直忠心于我的份上,今天这件事我也不与你计较。这样好了,你要是不愿意参与,我也不勉强你,但你也不要坏了我的大事!这件事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烂在肚子里好了。要是走漏了半点风声,我拿你是问!决不轻饶!你出去吧!”李如珪的能力,李密自始至终都看在眼里,这时还舍不得杀他,觉得他还能为自己所用。
李如珪满怀悲愤地从李密那里回到住处,一直闷闷不乐,一个劲地喝酒解闷,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三见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也不便多问,只是默默地陪着李如珪一起喝闷酒。直到两人醉倒在桌上,不省人事,才被手下扶去休息。
第二天醒来后,李如珪左思右想,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只能静观其变了。他希望兄弟相残的事永远都不要在瓦岗军中发生。
李如珪就这样闷闷不乐地过了一个多月。
十月底的一天,天气格外阴沉,从昨天半夜开始刮起的风依然很猛。
李如珪躺在自己营帐里忐忑不安,总感觉今天像是有大事要发生。果不其然,辰时刚过,“魏公”李密就派人来请李如珪到聚义厅议事,说是有重大事情商议。
李如珪随传令官迅疾来到聚义厅,只见李密和军师徐茂公高坐堂上,下面是分列两边的瓦岗军主要将领秦叔宝、罗成、程咬金等自己的好兄弟们。
见瓦岗军主要将领都到齐了,李密立刻让传令官宣读旨意:原瓦岗副首领翟让,心怀不轨,长期以来觊觎瓦岗军首领的位置,对瓦岗军头领“魏公”李密心怀不满,阴谋派人刺杀“魏公”,如今事情败露已被诛杀。但“魏公”宅心仁厚,翟让的部属及与翟让交往密切的将领,只要效忠于瓦岗,效忠于“魏公”,一概赦免,一律无罪,既往不咎。望诸位英雄好汉从今以后齐心协力,协助“魏公”,共谋大业……
李如珪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悲愤。他多么希望眼前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就不明白了:同为瓦岗军,为何李密就容不下曾经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翟让呢?为何有些人总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私欲而不择手段,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兄弟呢?
李密的旨意宣读完毕,众将领噤若寒蝉。聚义厅里出奇地静,空气中弥漫着可怕的杀气……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间,不时有瓦岗军的将士被扣上翟让的同党又不思悔改的罪名被斩杀。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李密在清除异己。瓦岗军里是人心浮动,已经出现有多起将士开小差逃跑的事件。
时间已是十二月底,天气越发寒冷,冷得直叫人直哆嗦。
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李密召集众将领在聚义厅议事,传下将令:各部休整三天,三天之后出兵攻取东都洛阳。裴庆虎率所部2万人马守卫兴洛仓,不容有失,确保全军的军粮供给;李如珪率本部人马3万为先锋,先行进军洛阳,为全军开路;李密亲率主力20余万兵马随后杀往东都洛阳,包围洛阳,一举消灭王世充,攻取洛阳。
他想:只要攻下洛阳,就可乘势西进,占领长安,坐拥半壁江山,和在江都的隋炀帝那昏君分庭抗礼,一争高下。
他又开始在做皇帝梦了,似乎此刻他已经坐在长安的金銮殿上,享受着文武百官的三叩九拜。
李如珪一听,想了想,觉得此事不妥,还应从长计议。
于是他迅疾出列,猛然上前一步,对李密行了一揖,大声说道:“主公!末将斗胆进言。末将以为现在攻取洛阳的时机尚不成熟。洛阳目前还有王世充的精锐军队十余万,洛阳城高墙厚,对我军攻城很不利。虽说我军现有兵力30余万,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可是我军许多士兵都是最近才加入的流民,还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很有限;还有一部分是不久前才投降过来的隋军,军心还不大稳定,还需要时间加以整顿。再说,洛阳又是王世充的老巢,也是他目前唯一的地盘,我军去攻,王世充势必凭险据守城池,和我军死拼到底,拼个鱼死网破,会造成我军很大伤亡,我军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取胜。一旦久攻不下,陷入胶着,隋炀帝很可能将驻守江都的隋军精锐——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派来救援,到那时我军腹背受敌,麻烦就大了。不如现在趁中原一带隋军兵力空虚,我们四处出击,尽量扩充地盘,进一步壮大我瓦岗军,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攻取洛阳也不迟。请主公三思!”
李密早已不耐烦,耐着性子听李如珪说完,满脸怒容,猛一拍桌案,大喝道:“够了!简直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瓦岗军现在威震四海,有雄兵30多万,还怕他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不成?还怕攻不下小小的洛阳城?不必再议!李如珪作为我军前锋,即刻回去整肃所部人马,加紧准备,3日后进兵洛阳!”
李如珪还想争辩什么,秦叔宝连忙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说话。
李如珪回头看了秦叔宝一眼,明白了叔宝的好意,将嘴里的话硬生生地咽了回去,不再说什么,领了将令气冲冲地转身而去......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月二十八日,李如珪率所部3万人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向洛阳进发了。
洛阳的王世充闻听瓦岗军前锋即将杀到,立刻召集手下将领商议对策。
上次侥幸逃回捡得性命的刘长恭这一次学乖了,装聋作哑像个木头人似的默不作声。
其余将领也低垂着头,不发一言。
倒是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气势汹汹地叫嚷着要率军立刻出城,和瓦岗叛军决一死战,豪言要把瓦岗叛贼杀个片甲不留。
王世充见自己的侄儿有这般斗志,很是欣慰地点了点头。即刻下令王仁则率一万人马,出城迎战,他在城楼上亲自为侄儿擂鼓助威,其余将领率所部人马坚守城池。
那王仁则有何本事,何以如此狂妄?且容我细细道来。
他是“郑国公”王世充的亲侄儿,是王世充手下的第一猛将。
王仁则自幼跟随他的叔父王世充习武,早年在少林寺出家为僧,习得一身少林功夫。后来因违反寺规,被逐出少林寺。再后来就一直跟随他的叔父王世充征战各地,屠杀各地义军无数。各地义军恨得咬牙,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他长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光秃秃的圆脑袋上泛着青光,一脸的横肉更增添出几分杀气。一根长六七尺,重百余斤,纯钢打造的狼牙棒在他手里玩得像杂耍似的,舞得风车斗转,威力无比。他性格暴躁,异常骄横,生性残暴,喜好杀戮,死在他那根狼牙棒下的人不计其数。
闻听李如珪的瓦岗军已到洛阳城外,王仁则迫不及待地挥舞着狼牙棒,纵马奔驰,带着1万人马一窝蜂地冲出城去。他要大开杀戒。
李如珪带着副将刘三,率领本部人马3万已在洛阳城东二里外列好阵势。见隋军从城里冲了过来,也立刻挥军杀了过去,双方人马就在洛阳东门外一里地的地方厮杀在一起。
一时间,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的碰撞声、双方将士的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不断有人流血,不断有人倒下,不断有人死去,战况空前激烈。
王仁则舞动着手里的狼牙棒,纵马直奔李如珪的帅旗而来,光着脑袋嗷嗷怪叫着冲向李如珪。
李如珪也不甘示弱,拍马挺枪迎战王仁则。
王仁则仗着自己力大无穷,沉重的狼牙棒在他手中像一根轻巧的木棍,舞得虎虎生风,狠狠地砸向李如珪,招招致命。
李如珪巧用“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格、挡、挑......巧妙地将狼牙棒的威力化为无形。
见还不能取胜,王仁则恼羞成怒,手中的狼牙棒舞得更狠了,招招直取李如珪的要害。
李如珪的“李家枪”也不是吃素的,他举枪奋起还击,手中的枪也舞得神出鬼没,招招暗含杀机,令王仁则也有些忌惮。
双方你来我往,在枪棒剧烈相碰的瞬间,不时迸溅出火星。
大战了200余合,不分胜负,双方都气喘吁吁,战马也热汗淋淋。
双方喘息片刻,回到各自阵营换了战马,准备再战。
自出道以来,王仁则还没有遇到过如此强劲的对手,他心里暗暗地有些佩服李如珪的武艺。他杀性正起,发誓一定要战胜李如珪。于是干脆脱掉了铠甲,赤裸着上身,身上腾腾地冒出热气,在寒风中甚是扎眼。
双方又迅速缠斗在一起,又斗了50余合,还是没有分出胜负。
突然,李如珪瞅准时机,故意卖个破绽,佯装不敌,转身回马便走。
王仁则正杀得兴起,哪里肯罢休,大喊一声:“休走!”他不知是计,纵马紧追。
眼看就要追上,王仁则举棒便打。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如珪突然回转马头,迅疾转身挺枪便刺,长枪直取王仁则的心窝。
王仁则哪料到对方还有这一手?大惊失色,慌忙举棒来挡,但还是慢了半拍,身子一偏,被李如珪的长枪刺中左手臂,顿时鲜血迸流。
王仁则“啊!”的一声惨叫,左臂钻心般疼痛,痛得龇牙咧嘴,差点从马上滚落,手中狼牙棒也险些脱手。他俯身回马狼狈逃窜。
见主将受伤,隋军军心顿时大乱。李如珪挥军一阵掩杀,隋军拼命往城中奔逃,死伤无数。
在城上擂鼓助战的王世充也慌了神,赶紧下令放箭掩护隋军撤回城里。结果奔逃的隋军被城上自己人的乱箭射中,倒下一大片,王世充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李如珪见状,只得收兵回营。
一脸沮丧的王世充下令紧闭城门,不许部下再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