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败刘长恭 8.虎牢关大破隋军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2-22 20:43:32 字数:5249
7.大败刘长恭
就在李如珪率军到达荥阳的那天晚上,秦琼、罗成各自率领2万人马,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往东都洛阳方向出发了。
他们也采取晓宿夜行的办法,巧妙躲过隋军的耳目,终于在第三天午夜时分,赶到了原定计划中的设伏地点(离邙山山道约30里的地方),将各自的两万兵马分为四处隐藏在道路旁边的密林中。秦琼、罗成随即往洛阳方向派出多批探马严密监视隋军洛阳方向援军的动向,然后让士兵们先吃点带的干粮,喝点水,抓紧时间休息休息,静待洛阳方向的隋军来援。
就在秦琼他们出发的第三天傍晚,在东都洛阳的郑国公王世充接到了隋炀帝的诏书,要他速速出兵,全力救援兴洛仓。
自从“常胜将军”张须陀战死,王世充不得不对瓦岗军另眼相看,再也不敢轻视瓦岗军。他满腹忧虑,担心如果出兵救援,自己的兵力并不占优势,胜算的把握不大;到时候万一瓦岗军趁虚攻打洛阳。如果洛阳一丢,自己岂不弄得个鸡飞蛋打的结果?如果东都一直控制在自己手里,那大隋朝的皇帝无论如何都得重视他,这是他的本钱;他如果没有了东都洛阳,那他完全就成了一条丧家之犬,这样的结果他是万万不愿看到的。如果保存实力,不出兵救援,一旦丢掉了粮仓,皇帝怪罪下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到底如何是好?
他犹豫不决,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唉!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还是先召集部下来商议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再作定夺。
众将接到集会议事的命令,很快到来。王世充在厅堂老虎椅上高坐,满脸愁云。他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分立两边的部将,故作镇定,提高了嗓门说:“诸位将军,现如今这情势,瓦岗叛贼攻打兴洛仓,皇上命我等速速出兵,从西边救援;东边的裴仁基将军也将率安徽北部和河南东南部的10万大军前来救援。尔等有何退敌良策?”
手下将军一阵沉默,他的侄子王仁则闪身出行列,高喊着说道:“主公!我等身受皇恩,既然皇上有旨,我们就应速速出兵。瓦岗军叛军虽有二十余万,但多是由流民组成,纯粹是乌合之众!我东都洛阳就有15万精兵,裴仁基还将率10万大军前来从东面夹攻瓦岗叛军,我们何愁不能取胜?”
话音未落,虎贲中郎将刘长恭也不甘示弱,高声请战:“主公!请拨给我3万兵马,定然击败敢来攻我兴洛仓的瓦岗贼军!”
另外其余几位将军也不甘落后,争相请战。
王世充见此情景,本来内心深处并不想出兵的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即令虎贲中郎将刘长恭率3万兵马,即刻回营,整顿军队,准备装备,明天一早出发,直指邙山山道,救援兴洛仓的守军。
第二天一早,辰时时分,刘长恭率领3万大军,带齐装备,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出了洛阳东门。五千骑兵在前大摇大摆地开道,其后是2万多步兵,最后面是押送军械、粮草的两千多辎重兵,绵延十余里。
刘长恭打心眼里就没把瓦岗军放在眼里,他和张须陀一样,一向骄狂得很。他把军队排成一字长蛇阵,大摇大摆放心大胆地前进,居然连前后左右的流动警戒哨都不布置。
这哪里是在行军打仗,简直就是在武装大游行。
他认为瓦岗叛军尽是些流民组成,是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在他的3万训练有素的精兵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况且,瓦岗叛军还要分兵应付东面裴仁基将军的大军,因此,他认为瓦岗叛军不足为虑。
一路上,他根本不派人观察地形,也不派出探马侦察瓦岗军的动向,对路上可能遭到的袭击也丝毫不加以防范。只是不断催促手下加快行军速度,想尽快赶到兴洛仓,和守仓的隋军合兵一处,给敢于来攻仓的瓦岗叛军致命一击,让他们有来无回,夺得头功一件。此刻,他的脑海中似乎已浮现出皇帝正在大殿上给他重重封赐的隆重场景。
他简直就是在作死!他似乎忘了一点:隋军的一代名将“常胜将军”张须陀是怎么死的。
在路途上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辰时刚过,刘长恭的3万大军已经行进到离邙山山道还有约30里的地方。道路两边树林茂密,隋军还在大摇大摆地行进,大队人马毫无防备地进入了瓦岗军设下的埋伏圈。
刘长恭还没来得及欣赏周围的风景。
突然……
随着一声炮响,箭如雨下,从两边密林里突然射出千万支箭,隋军猝不及防,立刻死伤一大片。
随即,四下里传来震天的呐喊声,大批瓦岗军从密林中冲杀出来,隋军迅疾被截为几段,首尾不能相顾,瞬间阵脚大乱,只能各自为战。
秦琼、罗成早已伏兵在此恭候多时了。二人统率本部人马,分别杀向刘长恭的前军、中军、后军,震天的喊杀声震动山林,两军混战在一起。
自己身边的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已所剩无几。刘长恭正慌乱间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一将军手持镀金双锏,在乱军中左右劈杀,如若无人之境,直向他飞马冲过来。
他心里一惊:此人是谁?
他见此人勇不可当,心里发虚,情知不敌,回马便走。他想要逃命!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他顿觉脑后生风,心知不妙,便本能地猛一低头。
对方手中的双锏已向他的后脑袋劈来,他慌忙转身举枪来挡,就在枪、锏相碰的一瞬间,火星四溅。
刘长恭的虎口立刻被震出一道血口子,手中长枪被震脱了手。他心里一慌,差点从马上跌落下来。心中暗暗叫苦:妈呀!好厉害!立刻调转马头眨眼之间钻进了密林,先前的狂妄和自信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此刻,他心里的阴影牢牢地刻上了秦琼的名字,这可真叫“刻骨铭心”!
战况远比李密当初预料的顺利,在瓦岗军的不断冲杀下,时间还不到午时,群龙无首的3万隋军几乎被消灭殆尽。
逃进密林深处的刘长恭惊慌失措,在尊严和生命之间,他自然选择了保命要紧。于是迅疾丢下战马,换上身边士兵的衣服,抄难走的山林小道绕行,才侥幸得以逃脱,仅仅带着百余人失魂落魄地逃回东都,向王世充复命去了。
此役,瓦岗军大获全胜,缴获军械物资无数。秦琼、罗成开怀大笑,一面派人报与李密,一面押着众多俘虏、带着无数战利品高高兴兴地班师回荥阳……
在洛阳的王世充闻听刘长恭所部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更加阴沉着脸,闷坐在厅堂上什么话也没说。似乎他早就料到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8.虎牢关大破隋军
且说那驻扎在安徽的宣威将军裴仁基接到隋炀帝的旨意后,为了表达他对皇帝的忠心,立刻行动起来,在一天之内就整顿好了10万人马,带足了军械、粮草等辎重物资,浩浩荡荡地自安徽向西杀奔虎牢关而来。
大军在官道上行进,一路上颇为顺利,第四天下午申时,裴仁基的探马回报:离虎牢关已不到20里了,瓦岗叛军紧闭城门,城上守军军旗招展,包括瓦岗叛军的“五虎上将”和“辅国将军”李如珪等主要将领名号的旗帜都在城墙上面插着。
裴仁基闻言,一脸狐疑:难道瓦岗叛军的主力都在虎牢关?瓦岗叛军最能打的几条好汉都来到了虎牢关?抑或根本就是虚张声势,疑兵而已?
不管怎样,还是小心为妙,暂且不忙进兵,再观察观察,探明情况明天再说。他放弃了马上攻打虎牢关的念头。(他心里对瓦岗军的“五虎上将”和李如珪还是颇为忌惮的!)
他随即下了一连串命令:探马继续探察瓦岗叛军情况;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加强警戒,黄昏时埋锅造饭;晚上加派人手,加强巡逻,防止敌军偷袭营寨。
第二天一早,他还在思考该如何打败虎牢关的瓦岗军,夺取虎牢关。隋炀帝的圣旨又到了,这已经是第三道圣旨了。催促他速速进兵,击破虎牢关,和东都王世充的军队东西对进,击败瓦岗叛贼,救援兴洛仓。否则,将被治以重罪。
他不敢怠慢,即刻传令:全军立即拔营,向虎牢关快速推进,全力攻取东门。
裴仁基将自己的中军帐设在距虎牢关东门不足两里的一个土坡上,指挥隋军向虎牢关东门、北门同时发起猛烈攻击。
随着裴仁基的一声令下,早已就位的隋军的上百架抛石机“哐、哐、哐”,不停地往虎牢关城头、城墙上抛射出无数要命的石头。不时有躲避不及的瓦岗军士兵被石头砸中,惨叫着坠落城下。城墙附近的许多百姓的房屋也被砸得稀巴烂,一些躲避不及的百姓也被砸死、砸伤。
隋军开始冲锋了,为怕误伤自己人,隋军的抛石机停止了抛射。随即,隋军的一排排弓箭手又靠前往城上射出密不透风的箭雨。在弓箭手的掩护下,隋军打了鸡血一般,扛着云梯,呐喊着,潮水一般冲向虎牢关东门、北门;那些冒死冲到了城墙下的隋军立刻竖起云梯,蚂蚁一般从云梯往上爬。
见形势危急,单雄信和尉迟恭丝毫不敢懈怠,连忙把主力部队都调往东门、北门,并亲临城头,冒着飞石和箭雨,和军士们一起奋力抵抗。军士们见自己的主将亲临一线和自己一同御敌,顿时勇气倍增,更加奋不顾身地英勇作战,想尽办法尽力阻止隋军登城。
一时间,城下隋军飞向城头的箭密密麻麻地往城上招呼;瓦岗军城上的石头、滚木也疯狂地往下砸,城上的箭也飞蝗一般往下射……双方在虎牢关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厮杀。
双方不时有将士被飞石砸中,被流箭射中;城上不断有人跌落下来,城下也有人不断倒下!惨叫声不绝于耳,到处是飞溅的鲜血,到处是断臂残肢、血肉模糊的尸体,到处是哀嚎的伤兵,其场面惨不忍睹!
裴仁基手握圣旨,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硬是下了血本,令手下的10万精兵倾巢出动,一点预备队都不留!督促隋军轮番攻打虎牢关,一点都不给瓦岗守军喘息的机会。他今天是志在必得!
他本以为在他的军队连续攻击下,瓦岗叛军会很快支撑不住,虎牢关很快就会落到他的手里,他就可以乘胜西进,杀奔兴洛仓,完成皇上赋予的使命。
哪曾想到,从上午攻到中午,又从中午攻到黄昏,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一连十几波一刻不停地攻击,结果,一天下来,自己的军队伤亡惨重,虎牢关却依然还在瓦岗叛军手里!
裴仁基百思不得其解,还有没有天理?有好几次自己的一些将士都已成功登上了城墙,攻上城楼,无奈后援不济,又被瓦岗军从城墙上打了下来,功亏一篑!
“唉!真乃天不助我!”
他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又陷入了思索,裴仁基寻思:如果从北面绕过虎牢关,赶往兴洛仓则要多走三天的路程,时间来不及;强攻,这才一天,自己的精锐部队就死伤了近万人。这瓦岗军的战斗力也太强了!哪像一群流民组成的乌合之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难道瓦岗军的主力真的都在这里?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麻烦了。唉!这可如何是好?还是暂且退兵,等明天再说吧!即刻传令收兵。
从他出发算起的第七天,(也就是到达虎牢关的第三天。)一大早,裴仁基正在中军帐里召集部将商议下一步如何攻城,商量今天准备转移攻击方向,全力攻取南门——也许南门的防守要薄弱些。
这时,探马带来了令他沮丧的消息:东都洛阳的“郑国公”王世充派出的3万援军,在离邙山山道约30里的地方中了瓦岗贼将秦琼、罗成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兴洛仓已被贼将李如珪和程咬金攻取。
裴仁基心中一凉,现在再去救援兴洛仓已毫无意义,如何是好?
裴仁基立即召集诸将,大家商议了约半个时辰。到底继续攻打虎牢关击破瓦岗叛贼,好向皇帝交差;还是立即撤军回安徽,保全军队?大家莫衷一是,裴仁基也举棋不定。
正犹豫间,突然,从东门外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手下人禀报:瓦岗叛军从东门冲杀出来了,目前正在东门外与我军厮杀。
裴仁基一惊:什么?受到自己主力的一整天连续攻击,同样损失惨重的瓦岗叛军竟然还有能力杀出城外?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他们疯了?不!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阴谋?
还没等他做出相应部署,又传来更糟的消息:后军又受到贼将裴庆虎的瓦岗叛军的攻击,后路已被截断。他的军队已经开始陷入混乱之中。
紧接着,左右两边也同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他顿时明白了:他和他的10万大军被合围了!
他立刻让诸将速回各自的营地指挥本部人马突围。诸将前脚刚走一会儿,外面的喊杀声更大了。
他冲出中军帐一看,流箭四处飞舞,到处是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的溃兵,他的军队已乱得不可收拾。“完了!完了!”他扬天长叹。
他手下的几个部将立刻将他扶上马,率领身边仅剩的几千人保护他往东突围。
一阵冲杀之后,他身边还剩下不到一千人,在几个部将的拼死护卫下,他左冲右突,可是还是冲不出去,身边的人越打越少,围上来的瓦岗军越来越多。
他有些绝望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一彪人马冲到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帅旗上大大的“李”字格外醒目,帅旗下一瘦高将军,头戴金盔,手握宝剑,骑一匹高大的纯黑战马,威风凛凛。身边几员战将紧紧地护卫着,只听他朗声道:“吾乃李密,阁下可是裴仁基将军?”
裴仁基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道:“正是!阁下意欲如何?”
李密继续说:“裴将军,现如今你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皇帝昏庸无道,任用奸佞,排斥忠良,鱼肉百姓;你又深受宇文化及那奸贼的排挤,受够了那厮的气,不如弃那昏君而去,你我携手,共谋一番大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裴仁基心里想了想,想到这些年在朝廷受的窝囊气,觉得李密的话不无道理;再说眼下顽抗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毫无意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如暂且在瓦岗军栖身,以后再作打算。
于是长叹一声:“罢了!”随即将宝剑一扔,翻身下马,和几个部将一起跪拜于地,带着身边仅剩的数百人马向李密投降。
虎牢关一役,瓦岗军大获全胜,缴获粮草兵器等辎重物资无数,俘敌近5万人。李密为自己赌赢了这场大战役而仰天大笑,他随即传令:犒赏各路有功将士,裴仁基也被封为了“辅国将军”。
隋炀帝大业12年(公元616年)12月中旬,李密下令,打开兴洛仓,开仓放粮,赈济周边的百姓。
百姓们闻之无不欢欣鼓舞、感恩戴德。周边饥民纷纷来投奔瓦岗军,不到半年,瓦岗军滚雪球似的迅速扩充到30余万。瓦岗军可谓兵强马壮,声威大震,威震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