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李元芳之身世>5.兵发兴洛仓6.攻占兴洛仓

5.兵发兴洛仓6.攻占兴洛仓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2-19 09:44:47      字数:5421

  5.兵发兴洛仓
  
  时间的车轮来到了隋炀帝大业12年(公元616年)9月初,瓦岗军已经有20余万人马,可谓兵强马壮。
  李密在瓦岗寨称王,自称“魏公”,自任兵马大元帅。以徐茂公为军师,封单雄信、秦琼、王伯当、罗成、程咬金为“五虎上将”;24岁的李如珪被封为“辅国将军”,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成为李密身边的得力干将之一;其余将士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赏。将士们欢天喜地,一连狂欢数日……
  转眼到了12月下旬。
  一日,探马来报:由丞相宇文化及统领的15万骁果军护卫着隋炀帝从东都洛阳再次巡游,前往江都,目前已快到达江都。随同隋炀帝前往的还有朝中的主要文武官员。
  要知道,骁果军可是大隋朝装备最精良,作战最勇猛的精锐之师,是大隋帝国的强大支柱。这支军队为大隋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隋炀帝继位后,这支军队一直担任着拱卫京城护卫皇帝的重任。
  这样一来,河南一带,隋军兵力更加空虚。瓦岗寨周边只有距此往西200多里的东都洛阳王世充驻守的15万大军;离瓦岗寨200多里的隋朝最大粮仓——兴洛仓,原有的10余万守军,已于年初大部分被“靠山王”杨林调走征讨高丽去了,余下约2万人守卫在那里。其余附近州县的零星驻军根本不值一提,可以忽略不计。
  李密闻讯大喜:真乃天赐良机,此时不夺取兴洛仓更待何时?
  兴洛仓,在东都洛阳北边一百余里的地方。在荥阳的西北方向,距荥阳不到200里。坐落在邙山脚下,大大小小的100多个粮仓依山而建,绵延十余里,一直连到洛水与黄河交汇处的孟津渡口,是隋朝在中原地区最大的粮仓和军粮转运站。里面存有粮食上千万石,差不多够瓦岗军20余万人吃上十年。从洛水沿邙山逆流而上,就可见邙山脚下有一条山道直通洛阳。
  邙山,山势雄峻,山上林木众多。山势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孟津渡口一直向西南的东都洛阳方向延伸,绵延数十里。是拱卫东都洛阳北边的天然屏障,扼守黄河渡口,俯瞰黄河以南大片地区,是通往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密和军师徐茂公商议一番后,召集诸将到聚义厅聚会,即刻下令:各部修整3日,3日后李如珪率军3万,两天之内赶到荥阳,和驻守在那里的程咬金部2万人马会合,然后合兵攻打兴洛仓,消灭那里的隋军,尽快夺取兴洛仓。单雄信、尉迟恭率军3万驻守距瓦岗寨东边约100里的虎牢关,与虎牢关原有的五千兵马合兵一处,阻挡隋军可能从安徽方向过来的援军,以免除我军后路的威胁。秦琼、罗成各率2万人马,三日内务必进到离邙山山道约30里的两边密林中埋伏待机,如洛阳方向王世充的隋军敢于前来救援兴洛仓,尔等就率军杀出,采用斩头、掐尾、拦腰的战法,将其拦截,牢牢阻挡住敌人的援军,一个都不许放过去。只需击溃即可,不许恋战,不必追击,以确保李如珪、程咬金他们顺利拿下兴洛仓。裴庆虎率本部2万人马留守瓦岗寨,其余人马随我赶到荥阳,以备随时策应各部。诸将依令行事,不得有误!
  诸将得令而去,3日后各部陆续出发,往各自的目的地赶去。
  刚到江都,屁股都还没坐热的隋炀帝,闻听瓦岗军即将攻打兴洛仓的消息,大惊失色。虽然奢侈无度、残暴无比,但兴洛仓对大隋朝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兴洛仓决不容有失,否则还在辽东与高丽作战的“靠山王”杨林的五十万大军的军粮将难以为继;中原地区,尤其是东都洛阳的隋军也将出现粮食危机。
  于是隋炀帝即刻传旨:命驻守东都洛阳的郑国公王世充火速派兵从西面救援兴洛仓;宣威将军裴仁基任“河南招讨使”,统领安徽北部及河南东南各路兵马共10万,迅疾从东面击破虎牢关,与王世充部东西夹击瓦岗叛军,救援兴洛仓。
  李密很快便知悉了隋军部署,他立即与军师徐茂公商议一番。徐茂公心里盘算着东面隋军的行程,从现在算起,估计裴仁基的大军最快也要四天后才能到达东面的虎牢关。于是两人将原有的计划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整。
  李密传令:从今日算起,李如珪、程咬金率军务必在五日内攻占兴洛仓;驻守虎牢关的单雄信、尉迟恭必须坚守住虎牢关,不能让隋军越过虎牢关。可以在城上遍插我军将领的旗帜以为疑兵,让隋军一时半会儿摸不清我军虚实,不敢贸然行动。若隋军胆敢攻城,你们就凭借城高墙厚的地利条件,利用弓箭、檑木、飞石大量杀伤攻城的隋军,坚守住城池。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出城和隋军交战,虎牢关不容有失。要在虎牢关将隋军援军牢牢地拖住,待到隋军接连攻城毫无进展,锐气受挫、疲惫不堪时,听我号令再杀出城去。裴庆虎率留守瓦岗寨的2万人马,四日后必须悄悄赶到虎牢关外,在裴仁基大军的后方隐伏待机,待守卫虎牢关的我军将士杀出后,即刻向隋军后卫发起攻击,截断裴仁基的隋军后路;我和军师率剩下的几万人马,埋伏在虎牢关外左右两侧的山林中,到时候我军从城里杀出时,我和军师率人马再从两侧攻击隋军。这样一来,裴仁基就会四面受敌,必然大败。诸将务必依令行事,违令者,斩!
  自举事以来,这几年瓦岗军的接连获胜使李密的胆子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这回,他底气十足,他要赌一把大的,他要一举定乾坤。他是想既要顺利夺取粮仓,还要在兵力并不占优情况下将裴仁基统率的10万隋军全部吃掉。如能达成此目标,那整个中原地区几乎都是瓦岗军的了。如果计划失败,那瓦岗军就只能流落山林了。
  他这险冒得够大的!
  经过不到两天的急行军,李如珪率领自己手下3万兵马很快到达荥阳,与程咬金的2万人马会合。
  李如珪稍事休息后,便去将军府找程咬金商议攻打兴洛仓的计划。李如珪把他的“瞒天过海”之计悄悄告知程咬金,程咬金闻之大喜,猛拍一下案桌,大吼一声:“此计甚妙!”
  于是两人决定明日一早,程咬金率本部人马和李如珪临时拨与他的2万人马,打上他和李如珪的旗号,先从荥阳出发,白天行军,晚上宿营,大张旗鼓直取孟津渡口。吸引隋军的注意力,让隋军以为程咬金、李如珪都从孟津渡口方向攻击,对后面的山道放松警惕。李如珪则率本部1万人马明天夜晚率军悄悄出发,晓宿夜行,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到邙山山脚下,然后沿邙山山道攻向粮仓,这样两面夹击,让守卫兴洛仓的隋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大败,让隋军没有充裕的时间破坏粮仓。
  第二天拂晓,程咬金按照和李如珪商量好的计划率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随行带了不少抛石机、云梯、巨木等攻城器械。
  程咬金率本部2万和李如珪拨与他的2万人马冒着冬日的寒风,大张旗鼓地行了两日,一路上也没遇到隋军。
  到了第三天黄昏时分,探马回报:离兴洛仓的孟津渡口还有不足20里。程咬金即令手下将士停止前进,传令就地安营休息,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武器不离手,并往前10里派出流动警戒哨,防止隋军夜晚偷袭。
  守卫兴洛仓的隋军探得瓦岗军来攻孟津渡口,果然被李如珪的“瞒天过海”之计骗了,只是加强了渡口方向的防卫,对邙山西南面的山道根本就没有重视,只是在通向粮仓的山道的一处险要地方派了500军士守卫。
  隋军探得瓦岗军在渡口外约20里扎营,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知道程咬金“五虎上将”的威名和“三板斧”的威力以及李如珪“回马枪”的厉害,“常胜将军”张须陀不就是死在李如珪的“回马枪”下吗?死守待援是他们迫不得已的唯一选择。
  第四天一早,在初冬的微寒中,军士们饱餐一顿酒肉之后,程咬金下令拔营,指挥部下缓缓向孟津渡口方向移动,并令每个士兵必须沿路收集一捆柴草备用。军士们虽不解其意,也只得依令行事……
  
  6.攻占兴洛仓
  原来程咬金在等待李如珪部的消息,他计算好李如珪部的行程。按照他们两人一起商量好的计划,估计再过一个时辰,李如珪的人就会把他们已成功潜入邙山山道准备从后面偷袭隋军粮仓的消息传过来。到时候,他就可以挥军杀向孟津渡口,将隋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李如珪他们就趁隋军注意力都被吸引在渡口的时机迅速攻向守仓隋军的后路,攻占粮仓,防止隋军破坏、烧毁粮食。
  程咬金率部又缓慢往前行了近半个时辰,已近晌午时分。
  眼前就是孟津渡口了,李如珪果然派人传来了消息:一切准备妥当,按计划行事,让程将军一接到消息,就率军立刻向孟津渡口的隋军发起攻击。
  眼前的孟津渡口,早已过了汛期,黄河水位下降了不少。虽是初冬,但河水还没结冰,有些浑浊的河水缓缓流淌,停泊在渡口的十几艘空荡荡的运粮船孤零零地呆立在寒风中,随着河水的流动轻轻摇晃着,船上早已空无一人。
  离渡口不远处的开阔地上,一处关隘突兀眼前,关隘是就地取山石建造,城墙高约2丈。关隘上的隋军个个像斗败了的公鸡,在寒风中缩着脖子,木然地呆望着关隘下的瓦岗军。城垛上,隋军的旗帜在寒风中孤独、僵硬地飘舞,仿佛在预示他们即将来临的不幸命运。
  关隘内有道路直通往山脚下的粮仓;离关隘前十余丈的地方挖有一条深一丈,宽约三丈的壕沟,此时壕沟里已经灌满了冰冷的黄河水。军士们远远望见了关隘前的壕沟,这才明白程将军让他们沿路收集柴草的目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程将军是何等英明。
  原来程咬金早就从探马的口中得知了孟津渡口隋军的布防情况,作战方案早已了然于胸。别看程咬金外形酷似猛张飞,性格也和张飞一样的粗暴、急躁。可这次和李如珪联合作战,却变得格外冷静、格外沉稳、格外心细,真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一个人的反差竟然有这么大?也许是他打心眼里对李如珪佩服有加,受了李如珪沉稳性格的影响吧?这真可谓是:近朱者赤。
  程咬金传下命令:以鸣炮为号,开始进攻。先以几十架抛石机一字排开,集中攻击关隘大门上的城楼及城楼两边各200米的地方,主要轰击城楼上及两边的隋军弓箭手,掩护我方弓箭手。随后,弓箭手向关隘前推进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向城垛上的隋军放箭,掩护我军军士用柴草填平壕沟。一旦壕沟被填平,敢死队随即冲过壕沟,用巨木撞开隘口大门;其余将士30至50人不等,分为数十队,在弓箭手的掩护下随云梯队冲向城墙,登云梯,攀上城墙攻上城楼及两边,尽快打开城门,便于大军进入。一旦关隘大门被撞开或打开,其余将士立刻随我冲进关隘消灭隋军,抢夺粮仓。临阵退缩者,斩!
  随着一声炮响,攻击开始了,战鼓隆隆。几十架抛石机在隋军弓箭的射程之外一字排开,猛烈地抛射着石头,往城楼和关隘上的隋军头上砸去。隋军一看情势不妙,纷纷找地方躲避,不敢探身出来还击。在抛石机的掩护下,趁隋军还没回过神来,一排排弓箭手迅速抵近关隘,弯下身子,半跪在地,拈弓搭箭,箭如飞蝗,以四十五度角雨点般射向隘口上的隋军。隋军慌忙躲闪,稀稀落落地以箭回击。
  成千上万的军士在抛石机和弓箭的掩护下,背负着一捆捆柴草,(每捆柴草上都用草绳拴有一块至少有二十斤的石头,便于将柴草沉入壕沟。)呐喊着,潮水一般涌向壕沟,转眼之间,约三丈宽壕沟竟然就被填平了!瓦岗军如蚂蚁般纷纷爬过壕沟。
  关隘上的隋军被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瓦岗军数十人组成的敢死队扛着巨木,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呐喊着,奋不顾身地冲向隘口大门。身后是数十队瓦岗军抬着云梯往城楼附近的城墙冲来,后面更是黑压压的一大片。
  关隘上的隋军这才如梦初醒,不顾飞石乱飞,弓箭乱窜,疯狂地往下放箭,拼命地往下扔石头、抛滚木,用尽一切手段,想阻止瓦岗军靠近。不时有隋军士兵被抛石机抛射的石头砸中,被飞舞的流箭射中,惨叫着从城垛上跌落下来……
  扛着巨木的瓦岗军敢死队员和抬着云梯前进的敢死队员也不时有人倒下,或被石头击倒、或被滚木砸中、或被弓箭射翻……只要前面有人倒下,后面立刻有人自动上去补位,扛着巨木,抬着云梯呐喊着继续玩命往前冲……
  那场景,真让人热血沸腾!
  随着一阵猛烈的撞击声,瓦岗军敢死队员们冲到了关隘大门下,他们喊着号子,不停地撞击着关隘的大门。守关隘的隋军手忙脚乱,拼命抢运一些装满土石的麻布袋子,堆在关隘大门处,防止大门被撞开。
  随着战斗的深入,隋军渐渐有些支持不住。那边城墙上,已经有瓦岗军士兵成功登上关隘的城墙,和守卫的隋军展开殊死搏杀。登上城垛的瓦岗军将士越来越多,隋军开始败退下去,登上城墙的瓦岗军迅速杀向城门。
  在里应外合之下,不一会儿,关隘的大门终于被撞开了!
  见大门一开,程咬金大喊一声:“冲啊!”挥舞着他手中那把威力无比的开山大斧,一马当先冲进关隘,前后左右一阵猛劈,砍瓜切菜一般砍杀隋军无数。隋军畏惧他手中斧头的厉害,四下逃散。瓦岗军潮水一般涌进关隘,四处追杀隋军。
  隋军见大势已去,来不及逃走的纷纷跪地投降。
  程咬金觉得还没杀过瘾,颇有些失望:这也太顺利了,隋军也太不经打了!真他娘的扫兴!
  且说到了第三天夜晚,李如珪率领自己的1万兵马,冒着有些刺骨的寒风,顺利潜入到了通向兴洛仓的邙山山道。
  他决定由副将刘三带领五百敢死队员,趁暗夜悄悄潜伏到守卫山道险要处的隋军眼皮底下的树丛中。等到凌晨时分,趁守军昏睡未醒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发起突然袭击,悄悄解决掉守卫的隋军,然后再换上他们的衣服,扮作巡逻的隋军,以此迷惑隋军,在前面为我后续人马开路,为顺利夺取粮仓争取时间。
  到了第四天辰时,刘三早已带领敢死队成功解决掉守卫山道险要处的隋军,一切按计划进行,一切进展顺利,李如珪派人速去快马通知程咬金,请他接到消息立刻对孟津渡口发起攻击,吸引隋军的注意力,李如珪这边再趁乱夺取粮仓。
  巳时刚过,李如珪估计程咬金已经向孟津渡口的隋军发起了攻击。
  于是,他立刻率大队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守卫粮仓的隋军,隋军哪料到瓦岗军会从山道这边突然出现在面前?一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稀里糊涂地见了阎王爷。
  很快,不到两个时辰,在程咬金部和李如珪部的双面夹击之下,隋军土崩瓦解,李如珪他们在李密规定的时间之内顺利占领了兴洛仓,夺得了大量粮食。将士们笑逐颜开,李如珪如释重负,立刻派人飞马报知他们的首领李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