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贞观轶事>第四十五章 东莱郡王

第四十五章 东莱郡王

作品名称:贞观轶事      作者:秦枪      发布时间:2025-02-23 10:13:22      字数:3059

  何疯子闻听李泰断食,并不担心,但听说他断浴两日则大为吃惊。李泰体胖,食量异于常人。日间稍动即汗,且数次排泄,体味浓重,每日须得沐浴两次。不堪其苦,为此常说:“宁可不食亦不能不洗浴净身也。”忽然断浴,何疯子很不放心。骑马来到延康府,门人通告后李泰亲自迎接。见面把臂,十分亲热。
  “想煞惠褒了!先生那日何以不告而别?惠褒翘首良久,不敢离去。先生纵是世外高人,亦当留言告知,倒叫惠褒坐卧不安。若不是后来听到先生投靠义阳王乃至大婚,至今还在寻找先生呢。快快入内,请坐。”
  “你在怪我?”何疯子辩解道,“我可不是投靠义阳王,实则是被他掳去了,那厮掳人手段与你一样:麻袋。”
  “哈哈哈------”
  何疯子落座,侍女奉茶。
  “那日是疯子误会濮王了,以为濮王要在返回三水瓦舍的路上取疯子性命呢!疯子惧死,自然溜之乎也。不料却被李承度那厮掳去,囚于翠华山中。若非如此,疯子早已在濮王府中做客了。”
  “哈哈,既然是误会,说开也就是了。今日造访,当有指教?”
  “听说你断食断浴了?疯子不放心,过来看看。”何疯子仔细瞧过李泰,满意点头,“还行,身体康健、精神饱满,不是认死理的人。听我一句劝:高高兴兴过日子,木已成舟,想也白想。”
  “先生说的是。慧褒并非钻牛角尖的人,只是一时郁闷而已。”
  何疯子饮一口茶,嘴里啧啧有声,赞一声:“好茶!”认真说道,“想开了就好。这世上人人都有烦心事。疯子如今也是烦恼缠身,难以化解,偷的半日闲,躲来此处清闲片刻。”
  李泰明知故问:“先生羽扇纶巾、挥斥方遒,腹中自有千词万曲,行事不循常规。造得神奇武器、种得高产粮蔬,携君王而驾机、筑山寨以自足;神人也!世上还有能让先生烦恼之事?”
  “看来怨气颇炙。实话告诉你:我的烦恼来自两位小姐,不,两位公主,不,两位奶奶!你那细作出身的巧儿绵里藏针以柔克刚,手段看似迂回,实则步步紧逼,疯子几欲崩溃;你那本家妹妹蓝田公主倒是豁达,但却眼里不揉沙子,敲山震虎、留有后手,疯子终日担惊受怕。难啊,皆是不好对付的主。”
  李泰笑道:“你不是处理的很好吗?巧儿还算满意。听说那李睦然也接受了你的决定,如今只待父王赐婚,入洞房即可。”
  两人正在闲扯,仆役有事来报,见何疯子在座,犹豫不言。
  李泰笑道:“但说无妨。”
  仆役这才说道:“纥干承基——郑将军被杀。”
  李泰大惊,腾身而起:“他、他不是赴任番禺府折冲都尉吗,何时被杀?何人所为?”仆役答道:“郑将军于前日夜间遇难,杀手不详,一刀毙命。亲兵只在郑将军尸体上捡的一纸,上书‘卖主求荣、死有余辜’八个大字。”
  “宫中作何处置?”
  “奇的是:地方不报、刑部不查,而吏部早在郑将军上任之日就已勾去将军名讳。”
  李泰顿足:“是我害了他。下去吧。”
  何疯子嘿嘿冷笑:“原来郑将军是你的人!纥干承基?是你指使他陷害李承乾的。看来朝廷——还有你那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父王,早已心知肚明,却在疑点重重之下,明知李承乾遭人陷害,却于朝堂快刀斩乱麻处分了他。纥干承基当殿封赏、随后追杀,这就是官家,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想起来就不寒而栗!何疯子一介草民,还是离你们皇家远点。否则,死了都不知道找谁索命。”
  不料李泰毫不在意,依然谈笑风生:“刚才说到哪儿了?对,说到一旦父王颁明旨为先生赐婚,惠褒必有大礼。即使惠褒无法到场,礼物绝不会缺。”
  何疯子怒斥:“想不到你如此冷血无情!纥干承基为你而死,你却毫不在意!”
  李泰笑道:“他本就是父王安排在太子府的侍卫。惠褒不过是借力打力、顺水推舟罢了。”
  “太可怕了!如此说来,你仍可置身事外、毫发无损?”
  “也不尽然。看来京城是呆不下去了,也许外放三年两载,待父王将惠褒亲信铲除殆尽,自然还是可以回来的。”
  何疯子瑟瑟发抖:“铲除殆尽?为什么?哦,明白了,为了李治。”
  “呵呵,这就是朝堂。”
  宫中来人禀报:着李泰上朝议事。
  李泰笑道:“你瞧,来的真快!”
  何疯子见状告辞,却见八个彪形大汉抬来大轿,亲兵搀扶李泰入轿,何疯子不觉差异:“你是上朝,怎能坐轿?”李泰呵呵一乐:“父王特许耳!”何疯子羡慕极了:“你父王待你极好。看来此次上朝定是有惊无险。”
  “走过场罢了。呵呵。”
  
  宣政殿。百官齐聚。
  李世民言道:“东莱郡主事空缺,诸位爱卿,何人可堪此任?”
  房玄龄出班奏曰:“东莱郡近圣人之乡,文风极盛,历任郡守皆是武将出身,虽治理有方,地方士人多是轻视。以臣愚见,此次不若派一文臣任职,或许会更好沟通交流。”
  “爱卿举荐何人?”
  “臣举荐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上官仪。上官先生文采飞扬、诗书两绝,堪当此任。”
  上官仪立刻表态:“臣愿前往东莱郡。”
  “善。然则上官爱卿离去,何人可为朕起草诏书?”
  众官员听明白了,集体沉默。
  秦歌出班奏曰:“陛下,东莱郡文风虽盛,然仅以通晓诗词歌赋、法度规程之臣前往,臣以为尚有欠缺。”
  “哦,何来欠缺?”
  “臣以为,东莱郡三面环海,据胶东要地,扼海上之国门。民耿直而强悍,地肥沃而多产,乃古齐之粮仓。臣闻此地山、海、泉,丘陵、森林、平原,地貌全而多变,所派之人不但文采高扬,可为朝廷笼络士子骚客,且需谙熟地理民风、四季风云,为民加福、为国增税。若非能臣重臣,不足以担其任,亦难以震慑一方。”
  “谏议郎心中可有人选?”
  “臣读《括地志》,惊其全面而详实,详载我朝三百五十八州山川地貌、历史物产,实为古往今来未有之集大成者。千年之后,仍为中华珍贵之地理读物。据臣所知:《括地志》乃濮王自文学馆中遴选文才精英著作郎萧得言、秘书郎顾裔、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编纂而成。东莱偏远,欲达吾皇目的,必得数位精英齐往方可见效。臣请在上述官员中选拔三五人赴任,协力同心、互为补拙,以安疆域、以慰王心。”
  “《括地志》已成书,著作郎萧得言就不必前往了。”
  吏部尚书高士廉出班奏曰:“秘书郎顾裔老母卧病,裔为独子,床前伺候药汤,难以脱身。记室参军蒋亚卿目力不佳,五天前摔下楼梯,双腿已残;此二人难以成行。”
  李泰暗叹一声,出班请旨:“儿臣李泰请旨,愿带功曹参军谢偃及数名知农耕、晓法度、通文墨之人前去东莱郡,为民造福、为父王分忧。”
  长孙无忌出班急奏:“不可!王子出京、万众瞩目,偏远之地必然盗匪众多,何故以身涉险耶!再其次,成,则人言王子坐镇,必是举国之力,不足为奇。然天有不测,一旦失误,虽天灾人祸,咎必归于皇子、错必委过于朝廷。请陛下三思。”
  “朕亦不舍,只是------诸位爱卿,可有更为适合之人?”
  李泰跪地而奏、铿锵明志:“父皇,唯儿臣著《括地志》时曾多方搜集资料,满朝文武,对东莱熟悉者无,故,儿臣实为最佳人选。身为皇子,为家国社稷,何惧以身涉险,此为儿臣心声。父皇曾许儿臣‘不之官’,然儿臣乃皇家子嗣,焉能不为皇家出力涉险、不为社稷求得寸功?臣意已决,万望父皇体恤。”言罢,叩头再三。
  李世民离案而起,亲下台阶,伸双手将李泰扶起,爱怜满面,颇为感动:“吾儿请起。儿心在社稷、志在强国,父王岂能不知?然父王年迈多病,亲情逾炙,至盼儿孙绕膝。今,吾儿请辞,父皇实是不舍。”
  李泰再次请缨:“父皇,儿虽远去,毕竟是我大唐疆域。平时,儿臣当以书信多向父皇请安,亦当将东莱郡治理成效告知父皇,以求得父皇指正。若是三五载后儿臣不负父皇所托,东莱繁华,自当进京复命。”
  “吾儿既愿为国出力、替朕分忧,朕即刻下旨:封濮王李泰为东莱郡王,三日后启程赴任。”言罢,以袖遮面,似有泣态。
  “谢父皇!”李泰激动而泣,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众臣想到李世民一年内失去皇后及李承乾、李佑三位亲人,如今却要把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外放边疆,不禁唏嘘。面对父子为社稷、抛亲情一番感人至深的对话,一帮老臣禁不住老泪纵横。
  唯独秦歌冷眼旁观。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