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驻村第一书记>第四章 风雨考验(下)

第四章 风雨考验(下)

作品名称:驻村第一书记      作者:山雨歇      发布时间:2025-02-21 09:48:11      字数:4248

  车子驶出办公室。往日按照省级公路标准修建的公路上,除了已经汇成流的雨水,把公路路面当成河床,打着漩涡,翻着浊浪,向着地势低洼路段乱涌,早已不见了往日的车来人往。雨下得的确大,公路两边预留的下水道早已超出了接纳雨水的能力。车开在路上,仿佛行驶在河面上的气垫船,车后溅起老高的水花,扔下一圈圈水纹和浪花。
  车一开到史京安他们的大棚那一周围,张博源便感觉不对劲。在东钓鱼台,其他路段,按照上级高标准农田整治规划,路基都已经硬化了,唯独东、西钓鱼台之间的这一条还是以前的土路。
  已经硬化的东西公路地基已经垫高,路面上的雨水唱着歌、打着旋在路面上逍遥,更肆无忌惮地涌向两侧的地块。
  站在通向这条路的南路口,往北看向它笔直的尽头,急遽降落的雨水正努力地要把它开辟成新的河床,从天上“唰唰”地涌来,在上面恣意地侵占;被来往的车辆、路人碾出、踩出的深坑早已积满了浑浊的雨水,车辙深得成了小溪。
  张博源蹲下身子,观察着与东西路段衔接的、没有积聚雨水的那一段,皱着眉头:“这块儿不就是通史京安大棚的那条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硬化?”
  史丰收答道:“咱村的这条列上计划了,只是中标的公司是先从别的路段开始施工的。”看张博源蹲着身子仔细地观察,史丰收又解释道,“咱这块儿已经好几年没下大雨了,谁知道今年还没入伏呢,就下起了连阴雨!这条路是东西两片地之间的田间路,和两边的土壤是一样的,一点沙子没有,黏性特别大,土质又软,脚一踩进去半天拔不出来,真没法走。下这么大的雨谁不着急?可我和村民都不认识上边的人,着急也是两眼墨黑,还得麻烦您给问问,催催。”
  这也不对啊,如果列上计划的话,这一周围的一定会同步硬化。路基硬化好,放几天沉淀一下,遇上了雨季隔几天再修能理解,可是没有理由别的路面硬化了这段没有动工啊。
  张博源心里疑惑着,他知道这个项目的中标企业,也恰恰认识这家企业的老总。他拿起电话打了过去,对方反馈过来的信息却是这一路段没有列在规划内。因为高标准农田整治有指标,修路占的比例不能太大;相对来说,这一条路走的人少,在指标不够的情况下,这一条就没有列上。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也说,如果列上了计划,这个路基就同步硬化了。
  张博源明白这个解释意味着什么,他装作随意地说:“你这么大个老板,也不差这么一段路了,就帮着一起把这段修修呗。”
  对方直接拒绝了,罗列了一堆理由,主要是说预算资金里头没有这块资金,要想硬化的话,必须找农业局增加这块儿费用。
  张博源心里湿漉漉的,如同雨伞外那湿漉漉的空间。
  一只手举着雨伞,张博源掏出手机:“我得马上找找农业局,申请增加这条路的费用,争取把老百姓大棚头上的这块儿泥泞的路给修好。路是否重要,只看走的人多少行吗?这条路是走的人少,建上了大棚,也就是他们这些大棚户和来上货的客户走,可是这条路的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我得赶紧找找人,尽快修好路,解决蔬菜卖不出去车进不来的问题。”
  “张市长,等等打电话。”张博源的伞下又伸进来一只手。赵总将他手里的雨伞倾斜了下,视线对向张博源,“这一眼望去,这条路也没有多长,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不怎么长,估计一百二百米吧。”张博源别了点私心,赵总有施工队,他刚才的动作是不是有投资意向呢?他有点汗颜,这段路他已经不知道步量过多少次了,实际上要从他们站着的这个路口一直修到北边最后一个棚,说什么也有1000米。史京安家大棚不在最北边,就算从路口修到他家的大棚也远不止200米。
  赵总朝张博源笑了笑,用手指着车辙里已经像小水渠一样的泥泞道路:“张市长,你也别去求人了,这段路我给修修吧。我出人、出工、出材料,只要雨一变小,我马上派工人过来。现在大棚里的西红柿,如果能摘出来,我也负责给运到咱们现在站着的这块儿。”
  张博源和史丰收一听,都是非常意外,更加感动。史丰收再也顾不上大雨瓢泼如注,将雨伞一扔,抢上来握住了赵总的大手。
  “我目测着这条路不止二百米。今天雨大,视线有些不清楚,不过,粗略地估算着,应该有千八百米的样子。”赵总将自己的雨伞往史丰收身上倾斜了下,“有没有做过预算,大约需要多少资金?”
  史丰收有点忐忑:“做过。不过,一直都以为上级已经给列入了计划,就没有仔细计算,初步估算差不多得十来万。”
  “行,这个路我修了。雨一停,我马上带着人过来。”赵总朝着张博源一笑,“听着你又得去求人,替你为难。”
  说实话,老百姓找了来,手里没资源,就得去求人。虽然张博源一再对自己说,为老百姓求人不丢人,可是那每次都是在心里反复琢磨了多少个回合啊!那种辗转,他深有体会。不过,每每看到、想到老百姓的焦急,为老百姓解决点实际困难的“冲动”又鼓励着自己、督促着自己去求人。可这么大的国家,有需要的地方太多了,国家有国家的难处;而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也清楚,老是去求人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这下好了,赵总够朋友,修路的问题给解决了,这件事不用再去找政府部门儿的一些领导了!
  雨仍然“哗哗”地下着,张博源却感觉脸热心热:“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穷不择妻。”他在心里长叹了一声,抱起拳,真诚地一拱,“赵总,让你笑话了。我这算不算饥不择食了?你老兄的钱也不是大雨漂来的,可是我的能力有限啊,今年滨阳市受灾面儿这么大……我只能对你说声感谢了。你的这份情老哥我记下了。”
  “张市长,你也不用再客气。你是官,我是民,可咱俩认识也不止一天两天了,我知道你是有情怀的人。都说近朱者赤,我这算不算也是一种情怀?”
  
  幸运的是,十一点来钟,雨渐渐地变小了,到了下午虽然还下,但慢慢地变成了蒙蒙的雾雨。
  赵总非常爽利,下午雨还没停,他已经带着施工队来到了现场。
  除掉烂泥,置换好土,夯实基础……
  赵总公司的负责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更有各种大车小辆,紧张而有序地开始了作业。
  而一部分修路机械还临时充当了运输机器,将一筐筐带着泥水的西红柿运到了可以跑车的地段。
  “谢了,赵总。”仿佛见到了这条路已经“长大成人”,张博源心里感动。他抱住正在指挥的赵总,手掌在他的后背上拍了拍,“我很不放心七贤庄新村产业园那里,这会儿雨小了,他们应该开始干活了,我得过去看看。咱们晚上再聊。”
  
  七贤庄新村产业园工地上热闹非凡,被迫停了几天的项目又开始推进。因为天气预报说,接下来的几天可能还有雨,吊车、拖车等一起开动,已经施工完毕的几个棚成了临时的储存仓库。几台铲车、抽水机正在清理着大棚的积淤、积水。
  “张书记,这还下着雨呢,您怎么来啦?”正在现场盯着施工的陈柏亮,远远地看到了张博源,赶紧一跐一滑地“跑”了过来。
  “我过来看看。”张博源回答着,举着一把雨伞,向着工地走去。一边走,他一边问陈柏亮,“怎么样,损失大吗?”
  “张书记,你还是不要过去了,我把施工方的负责人叫过来。”陈柏亮没有回答张博源的话,小心地提着建议,解释着,“路太不好走了。”
  “没事儿,咱过去吧。现场有大型机械,不能先修路,下这么大的雨,这样的路实在是难为施工方了。”拔出被吞没的脚面,看着拉着材料、一大半车轮陷入路里的张博源,收起雨伞,将伞柄当成了拐杖。
  “张书记,您这是怎么了?”今天的陈柏亮显然有点“不识步④”,他依然没有回答张博源的问话,却惊奇地指着张博源的头问,“这怎么大夏天戴上了帽子?让雨淋感冒了?”
  “没感觉出我这有好几天没来了?”张博源“嘿嘿”一乐,这老沈就是心细,这帽子自己已经戴不止一天了,其他人就很少问。他抓下自己的帽子扑撸了两下头,随即又扣上了帽子,“这几天不知道什么过敏,起了一头泡,又难受又丑,怕吓着人就戴上帽子了。”
  “您得赶快去医院看看啊。”
  “没事,不耽误吃喝,不耽误干活,戴着帽子别吓着人就行。等我歇班回齐岛市的时候,去找医生扎扎针、拔拔火罐应该就好了。这会儿你别大惊小怪的,让人都知道。”迅速地结束了生病的话题,张博源又将话题拉回到现场,“损失大吗?是不是已经影响到了工期?还能否如期完工?得让老百姓赶上年前供销两旺这一期利市啊。”
  “前期清理的地基算是白忙活了,部分材料有损坏,咱自己家的机械完全派不上用场了,现在都是施工方的大型机械在忙活。有几台抽水机、挖掘机在处理地基上的积水——今年的雨水太大了,地里的水淌不迭。”这几天一直在工地盯着的陈柏亮,知道张博源是真的非常关心施工情况。他一边和张博源一样,艰难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着,一边忙不迭地汇报着现场的情况,回复着张博源的问话,“张书记,咱们五月底六月初工期还耽误了能有半个月。按照合同,这苞米地好说,能移栽的都让老百姓移栽了,不能移栽的也已经给老百姓补贴了青苗钱。可麦子就不同,这虽然也补贴了青苗钱,但是这眼看着到了嘴边的粮食,您和老百姓咱谁也舍不得浪费,都是哪块地里的麦子熟了,先整理哪一块地的地基,这样干起活来窝工,不朗利,影响了一部分时间;而进入6月份以来,这雨水一直不断,咱原先预定的10月份交工恐怕有困难。”
  “青苗的事儿必须那样处理,这补贴是补贴,咱不能眼看着老百姓到了嘴边的粮食白白地糟蹋了。都是农民的儿子,这样的处理方式再正常不过。耽误点时间咱们想法子从其它地方找补回来。这块儿也没有人住,不怕扰民,实在不行,等天气完全好了以后,咱跟施工方商量昼夜作业。”不假思索地说完了这些,张博源皱起了眉头。他的脑海里一下子出现了史京安他们那几户大棚里的景象。
  今天上午,赵总承诺由他来修建那条路以后,暂时放下重负的张博源和史丰收又去了史京安他们那几家的大棚。
  农民对土地的热爱是渗透进骨子里的。由于家家户户都想让自己的土地额外地“长出来”一块,他们那几家不约而同地把原来预留的排水沟填平种上了菜。这也是他们那几个棚这次受灾严重的原因之一。
  张博源他们过去时,史京安棚里的水已经基本上排光,被史丰收派来排水的史书康正在将抽水机和挖掘机挪向另一家的大棚……
  
  “我会日夜守在这里,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尽量地赶工期。”陈柏亮再一次拍了胸脯。
  “工期很重要。如期交工,就能在年前下来第一茬西红柿,让村集体、老百姓增加些收入。”张博源他们边走边看边说,已经看到了正在低头忙活着的施工方负责人。指着那个人,张博源对陈柏亮说,“走,咱们一起过去再看看……”
  此时,已经被雨水禁锢了几日的天空终于解禁,雨后的碧空清新明净。阳光如金子一般撒向大地,一路上让空气中的湿润折射着,发散出迷人的光辉。它的金辉跳跃在摆动着长臂的塔吊上,穿梭在忙碌操纵机械的工人身上,闪烁在地上的积水间。一缕缕如凤尾般的白云慢慢地扩散着,变幻着,仿佛天上与地上在进行着同一项美丽的工程。
  
  
  注释:④不识步:方言,有不能很机敏地认清当前形势作出正确判断的意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