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作品名称:鲜红的血 作者:黄河岸边 发布时间:2025-02-17 10:00:33 字数:3682
晚饭后,天边那最后一丝晚霞也缓缓消逝,暮色仿佛一层轻柔的薄纱,悄然将这座城市包裹起来。一幢幢高楼大厦闪耀着光芒,五彩斑斓。孩子们犹如刚出笼的小鸟一般,兴高采烈地一窝蜂冲向院子嬉戏玩耍。欢快的笑声伴着微风飘进屋内,让这宁静的夜晚多了几分热闹。
此刻,屋内仅剩下玉竹和徐长卿。玉竹站在简陋的灶台前,不慌不忙地清洗着碗筷。她的双手浸泡在温热的水中,水珠顺着瓷碗边缘接连坠落,滴入盆中,发出清脆动听的声响,恰似一首别样的小夜曲。这声音,与院外孩子们那接连不断的欢笑声相互呼应,反倒让屋内显得更为静谧平和。
徐长卿独自坐在角落里一张破旧的板凳上,微微蹙着眉,目光缓缓在屋内游移。这屋子的布置极为简陋,几乎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真可谓是家徒四壁。一张大床占据了屋内大部分空间,床上的被褥杂乱地堆放着,有的已然垂落到地面。地面也是凌乱不堪,散落着好些杂物。
徐长卿不禁在心底叹了口气,没想到玉竹大姐家里这么多孩子,并且家境这般贫寒。玉竹洗完碗筷后,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轻轻拭去额头的汗珠,脸上却挂着温和且坚毅的笑容:“长卿呀,实在不好意思,家里地方小,让你见笑了。”
徐长卿看着玉竹心里不禁疑惑。初次相识的时候,玉竹一副农村大姐的模样,黑里透红的脸庞,胖乎乎的身材,尤其是花布衫紧紧地裹在身上,给徐长卿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而现在玉竹的脸上已褪去黑红色,变得暗黄,而且一脸憔悴,花布衫还是那件花布衫,可如今在她身上松松垮垮,显得不大合体。这才几个月啊,玉竹的变化真不小。
“大姐,我记得咱们在火车上刚相遇时,您好像说过住在乡下,怎么……”徐长卿不解地问。
玉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她拉过马扎,在徐长卿对面坐下,深深叹了口气:“唉,长卿啊,这事说起来,真是让人愁得不行。之前在火车上是跟你说过我住在乡下,那时虽说日子过得不宽裕,但起码还算安稳。谁能想到,孩子他爸突然身患重病,家里那点积蓄,像流水般全花光了,还欠下一屁股债。”
玉竹停顿了一下,眼眶泛红,声音也略带哽咽:“乡下的医疗条件不好,为给他治病,我只好带着他和孩子们来到城里,租了这个小院。原本想着在城里能多找点活儿,多赚点钱还债,也能把孩子他爸的病治好。可到了这儿才明白,城里的钱哪是那么容易挣的呀!我一个女人,又没啥技术,只能到处打些零工,挣的那点钱,仅够维持生计。孩子他爸的病却愈发严重,上个月还是走了……”讲到此处,玉竹再也抑制不住,泪水不住地流淌下来。
徐长卿听着,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得厉害,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咋安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大姐,您别太伤心了,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玉竹擦干泪水,接着讲道:“这段时间,多亏了俺大舅的帮衬,要不然俺这一家子吃饭都困难。俺大舅也不容易,舅母去世的早,撇下一双残疾儿女。他那家小餐馆赚不了几个钱,也就勉强支撑一家的基本生活费用。说实话,俺不想拖累大舅,可在城里大舅是俺的唯一亲人,实在没办法啊!打算回乡下去,可这季节地里没活干,又没挣钱门路。在城里再怎么着,也比乡下钱好挣点儿,等地里开活就回去。”
夜色渐深,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都回屋了,玉竹把被子铺好,叫孩子们上床睡觉,小家伙们很乖巧,一个个脱掉衣服钻进了被窝。
“长卿,你和彬彬睡里屋,床有点小,凑合凑合吧。”玉竹略带歉意地说
“大姐,你别客气,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呗。”徐长卿说着,拉起彬彬的小手进了里屋。
彬彬是玉竹的大儿子,也就十几岁的年纪,浑身透着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朝气与活力。他的脸颊圆嘟嘟的,泛着健康的红晕,恰似熟透了的红苹果饱满而诱人,让人瞧着就忍不住想要伸手轻轻捏一下,感受那指尖传来的弹性与孩童独有的稚嫩。
里间屋有些杂乱,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显得有些逼仄。一张不大的小床上,被子、衣物胡乱地堆在一起,杂乱不堪。徐长卿下意识地皱了皱眉,轻声问道:“彬彬,你自己在这睡吗?”
“我和弟弟,他很懒,从来不收拾。”彬彬小嘴一撅,像个小大人似的唠叨起来,脸上的表情丰富极了,“我给他说过好多次了,他总是不听我的话。”
徐长卿一边耐心地把床上的杂物归置整齐,将褶皱的床单抚平,一边因势利导说:“弟弟小,不懂事,你是老大哥,可以替妈妈分担一些家务,照顾好弟弟,不是嘛?”
彬彬噘着嘴,抬眼直直地看着徐长卿,他的嘴角微微下垂,脸上似乎还带着些不甘愿的神情,像是在和心里那点小情绪较着劲。可仅仅片刻之后,他轻轻点了点头:“嗯,我知道啦,我就随口说说。妈妈每天忙里忙外,从早到晚没个歇脚的时候,真的特别辛苦,我以后肯定会尽力多帮着做些事的。”
徐长卿满意地笑了笑,用手摸了摸彬彬的头:“好样的,等你做到了,我给你个小惊喜。”
“真的吗?徐叔叔,你可不许骗我啊!”彬彬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瞪得圆圆的,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刚刚那点小情绪瞬间烟消云散。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徐长卿一本正经地说,“拉钩儿。”
彬彬伸出小手,他们两个小拇指勾在一起:“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徐长卿爱怜地拍了一下彬彬的头,用命令似的口吻说:“上床睡觉!”
彬彬上了床,躺好后,眼睛却依旧亮晶晶的,一眨不眨地看着徐长卿,好奇地问道:“徐叔叔,你以前住过这样的房子吗?”
徐长卿微微摇了摇头,眼神里瞬间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情绪里有过往的艰辛,也有如今的感慨,他缓缓开口:“不,我以前住的地方可比这简陋多了。那时候,房子破旧不堪,每逢下雨天,屋里还会滴滴答答地漏雨。不过,不管环境有多艰苦,只要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彬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脑袋里似乎还在消化着徐长卿的话。可没过一会儿,他突然一下子坐起身来,兴奋地说道:“徐叔叔,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吧!妈妈说你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那里是不是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事情呀?”
徐长卿被彬彬这股子童真劲儿,逗得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轻轻坐到床边,调整了个舒服的姿势,然后轻声细语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从那个遥远偏僻的家乡讲起,讲那里的风土人情,讲儿时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欢乐时光;再讲到一路上漂泊的见闻,那些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那些或惊险或有趣的经历;最后讲到如何与玉竹相遇,当时的场景、每个人的神情,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描述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温情。
“所以,你看。”徐长卿在故事的结尾,语重心长地说道,“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心里始终怀着希望,勇敢地去面对,不逃避、不放弃,总会迎来转机的。就像我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最后还是幸运地遇到了你们,拥有了现在的温暖。”
彬彬的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小小的胸膛因为激动微微起伏着,大声说道:“徐叔叔,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成为一个勇敢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害怕!”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彬彬。”徐长卿温柔地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彬彬的头,“好了,时间真的不早了,快睡吧。希望你今晚能做个甜甜的好梦。”
彬彬虽然心里还满是不舍,可实在抵不过困意,缓缓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均匀而轻柔的呼吸声就在这宁静的夜里悠悠响起。
徐长卿合衣躺在床上,随手关了灯。高楼大厦的灯光,透过狭小的窗户缝隙,如同一束束灵动的画笔,在昏暗的墙壁上勾勒出千奇百怪的图案。
“呜—一”一声火车汽笛声骤然划破夜空。在这寂静的夜晚,这声音显得格外突兀,每一声都像一只无形的手,粗暴地撕裂着夜的宁静,也让徐长卿内心的平静泛起层层涟漪。
徐长卿翻了个身,床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他生怕惊醒睡梦中的彬彬,轻手轻脚地把身子躺平,长舒了一口气,仰望着屋顶。他的思绪不知不觉地飘回到远方的家乡,那个偏远闭塞的小村庄。那儿留存着他童年的欢笑,也承载着成长的诸多艰辛。
往事犹如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徐长卿的记忆之门,将他带回到童年时光。春天,万物焕发生机,柳絮四处飘飞,他和村里的孩子们会在田野你追我赶,嬉戏玩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夏日炎炎,他们会奔向村前的小河游泳、捉鱼,清凉的水花溅起,驱散了一身的暑气。到了秋天,放秋假的时候,他们帮着生产队掰棒子,捡大豆,唱着:“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村庄披上了银装,他们会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虽然手脚冻得通红,可心里却暖烘烘的。
徐长卿回忆起童年往事,心中满是感慨。那些曾经无忧无虑的日子,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宝藏,深藏在心底。
如今身处这陌生的城市,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他越发怀念家乡的那份宁静与温暖。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声让他感到孤独和迷茫,而童年的回忆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他想着,要是能再回到那个小村庄,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感受一下那熟悉的泥土气息,听听邻里间亲切的问候,也是极好的。也许,这就是故乡的魅力,无论走得多远,那份牵挂始终萦绕心头。
他轻轻地闭上眼,仿佛又看到了春天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花,夏天里那缓缓流淌的小河,秋天里那金黄一片的大豆田,冬天里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些画面,是他心灵的慰藉,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徐长卿知道,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童年的美好会永远陪伴着他。
忽然,他的耳边仿佛又回响起继父那恶毒的话语:“死在外面,永远不要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