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品名称:鲜红的血 作者:黄河岸边 发布时间:2025-02-12 09:44:22 字数:3596
“大姐,你……”徐长卿满脸都是惊愕的神情,他打死都没想到,能在这么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碰见这位大嗓门儿大姐。
大嗓门儿大姐也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直愣愣地盯着徐长卿,过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开口问道:“小徐,你咋也在这儿啊?”那声音里,既有不解,又带着点惊喜。
餐馆老板的目光在徐长卿和大嗓门儿大姐身上来回打量,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看向大嗓门儿大姐,问:“你俩……认识啊?”
大嗓门儿大姐猛地一拍大腿,嗓门儿不自觉地又提高了几分:“大舅,他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小徐啊!我们在火车上认识的,这孩子人可好了,还帮我提过行李呢!”她好像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是在餐馆里,赶忙压低了声音,虽说声音小了,但还是藏不住那股兴奋劲儿,跟她大舅解释着。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餐馆老板一下子明白了,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你大姐跟我说过你,说你这人实在又热心肠,没想到今天能在这儿碰上,这也太巧了!”
徐长卿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尴尬地笑了笑说:“是啊,真的太巧了,压根儿没想到能在这儿遇见大姐。”
大嗓门儿大姐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还挺清脆:“可不是嘛!这世界这么大,咱俩还能碰上,这可不就是缘分嘛!”
餐馆老板拍了拍徐长卿的肩膀,笑着说:“小徐可是咱这儿的老主顾了,算起来也不是外人。”接着又扭头对大嗓门儿大姐说,“玉竹啊,你陪着小徐好好唠唠,我去炒几个菜。”说完,餐馆老板就转身进厨房忙活去了,没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了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的声音。
大嗓门儿大姐,哦不,现在得叫她玉竹了。徐长卿这才知道这位大嗓门儿大姐的名字,他觉得“玉竹”这名字清秀又大气,跟她大大咧咧的样子还挺不一样的。
“小徐,你回家过年了没?”玉竹关心地问道。
“没回。”徐长卿摇了摇头。
“那你在哪儿过年的呀?”玉竹接着问。
“在新泉池。”徐长卿简单地回答道。
“唉……”玉竹长叹一口气,眼眶里泛起了泪花,“真是个命苦的孩子啊。”
这时候,餐馆里陆陆续续进来不少吃饭的客人,玉竹站起身来说:“小徐,你先在这儿坐着,我去给大舅搭把手。”
徐长卿看着玉竹离开的背影,心里头涌起一股说不上来的感觉。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小餐馆里,能意外碰到这么个热情又实在的大姐,让他心里头有了几分家的温暖和安慰。
没过多会儿,玉竹端着两盘热气腾腾的菜走了过来,轻轻放在徐长卿面前的桌子上。那香味一下子就飘了过来,馋得人直咽口水,感觉一下子就把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小徐,你咋一个人在新泉池过年呢?”玉竹关切地问道,眼神里满是温暖和关心。
徐长卿笑了笑,就把自己在新泉池过那个特别春节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他讲了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本该团圆的日子里是怎么过的,怎么熬过那些孤独寂寞的时候,又是怎么给自己打气加油的。
玉竹听着徐长卿的讲述,时不时地叹着气。她特别理解徐长卿的不容易,眼里满是心疼和关心。“小徐,你现在干啥工作呢?住哪儿啊?”玉竹又关心地问道。
“我在火车站卖地图,住在小旅馆里。”徐长卿老老实实回答道。他说话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透着一股坚定劲儿。
玉竹微微皱了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心疼:“卖地图能赚多少钱啊,小旅馆又贵又不安全。你这样下去可不行,要不……你到我家去住吧。我那儿虽然不大,但好歹是个安稳的地方。而且离火车站不远,你去卖地图也方便”
徐长卿听了,心里很热乎,但他还是有些犹豫:“这怎么好意思呢,大姐,我怕给你添麻烦。”
“说啥呢!”玉竹佯装生气地瞪了徐长卿一眼,“你把我当外人是吧?”
徐长卿看着玉竹那真诚的眼神,心中的防线这一刻彻底崩塌了,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好,大姐,那就麻烦你了。”
“臭小子。”玉竹爱怜地笑了笑,抬手轻轻拍了拍徐长卿肩膀,“等忙过这阵儿,客人少些了我带你回家。”说完,她转身又风风火火地去厨房里帮忙。
徐长卿独自坐在那里,面前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但他却没有动筷子。他的目光时不时地望向厨房的方向,心里想着要等着和玉竹、大舅一块吃。此刻,餐馆里人来人往,嘈杂声不绝于耳,就像潮水一般,涨潮快,退潮也快。热热闹闹一阵儿后,随着最后一拨客人离开,餐馆里又恢复了平静。
“小徐,你怎么没吃呢?”玉竹从厨房里走出来,捋了捋凌乱的短发,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温和的笑容,“菜都凉了,快吃吧。”
徐长卿连忙站起身,真诚地说:“大姐,我等你和大舅一起吃呢。”
玉竹心里一暖,这个小伙子虽然生活艰难,但心底却是如此的善良和懂得感恩。她微笑着走到桌边坐下:“那咱们现在就开始吧,忙活了一上午,我也饿了。”
徐长卿却摆了摆手,眼神中透着一丝坚持:“再等等大舅吧,大家一起吃才热闹。”
玉竹无奈地摇摇头,说:“好吧,那你在这再坐会儿,我去收拾收拾。”说着,她便起身准备去整理餐桌。
徐长卿见状,也立刻起身,跟在玉竹身后,主动帮着收拾桌上的碗筷。回想起以往他只是餐馆里的一个普通食客,吃完饭擦擦嘴,要是心情好就多坐一会儿,要是有事就直接离开。可今天,因为和玉竹大姐这层情谊,他的身份好像一下子转变了,不再是那个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而是这个餐馆中的一员。
徐长卿动作麻利地将碗筷收拾好,又拿起抹布仔细地擦拭着桌面,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玉竹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满是欣慰。
终于,餐馆里收拾停当了。“今天多做两个菜,为你们相逢庆贺庆贺。”玉竹舅手里端着菜盘笑着说,“玉竹,去拿瓶白酒来。”
玉竹答应一声,起身离去,片刻间拿来一瓶白酒,打开了瓶盖,酒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
三个人围坐在桌前,热气腾腾的饭菜冒着香气,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们边吃边聊,分享着生活中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小餐馆里。窗外的阳光愈发柔和,仿佛也在为这温馨的一幕而陶醉,整个场景其乐融融,温和而美好。
玉竹舅是个特别健谈的人,尤其是在喝了些许酒后,那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彻底收不住了。他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年轻时闯荡四方经历,那些关于美食的、人间百态以及奇妙际遇的故事,像磁石一般紧紧吸引着徐长卿的注意力,他听得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不眨,时不时还会发出由衷的赞叹。玉竹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偶尔轻声补充几句,让那些故事变得更加丰富鲜活。这样温馨的氛围,让徐长卿真切地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饭后,玉竹和徐长卿与玉竹舅告别,随后乘坐一辆人力三轮车,向着玉竹的家缓缓驶去。当他们抵达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狭小而简陋的小院。院里有两间低矮的民房,岁月的痕迹在它们身上清晰可见,墙面斑驳,砖瓦陈旧,显得破烂而沧桑。这两间小屋在周围高楼大厦的环绕下,显得格外渺小,就像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安静地蜷缩在繁华都市的一隅。
玉竹推开那扇厚重的屋门,孩子们的吵闹声立刻从门里流泻出来,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她心头的疲惫。几个孩子正在屋里打闹嬉戏,小脸蛋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看见母亲回来了,最小的两个孩子挥舞着肉嘟嘟的小手,迈着摇摇晃晃、不太稳当的小步子,踉踉跄跄地向玉竹扑来,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妈妈,妈妈!”
玉竹看着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她连忙弯下腰,动作轻柔而熟练地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稳稳地搂进怀里,她微微低下头,轻轻吻了吻他们的额头,感受着孩子们稚嫩肌肤上传来的温度,心里暖洋洋的。这时,大一点的孩子们也围过来,将玉竹和两个小宝贝紧紧地围在中间。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向母亲讲述着刚才玩耍的趣事,声音一个比一个高都想让母亲第一时间听到自己的分享。大儿子皱着眉头,脸上带着些许委屈,语气中满是抱怨和诉苦:“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他们都不听我的话,怎么说都没用,可气死我了!以后你要是再出去就一起带着他们,我可不给你看孩子啦。”
玉竹听着孩子们的话,眼里满是宠溺与疼爱。她用手轻轻抚摸着大儿子的头柔声安慰说:“好啦好啦,是妈妈的错,辛苦我们家的小大人了。”说着,她又看向其他几个孩子,笑着说,“你们呀,都要听哥哥的话,哥哥也是为了你们好啊,知道吗?”孩子们纷纷点头,脸上又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这是徐叔叔。”玉竹放开怀里的孩子,用手指了指徐长卿,向孩子们介绍道。孩子们一听立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了上去,睁着圆溜溜大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的客人。最小的两个孩子更是毫不怯场,直接伸出肉嘟嘟的小手,拉住了徐长卿的大手,奶声奶气地喊道:“叔叔……好……”那萌态可掬的模样,任谁看了都心生喜欢。
徐长卿见状,一股尴尬的情绪悄然爬上心头。他万万没有料到,玉竹大姐家里竟有这么多孩子。此时,他暗自懊恼,满心后悔,只恨自己来时考虑不周,身上连一件能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们的东西都没有,他站在原地,一时之间竟有些手足无措。
玉竹敏锐地洞擦了徐长卿的心思,于是她手脚麻利地伸手探入布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之前打包回来的饭菜,动作轻柔又迅速,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弄洒了这些食物。紧接着她将饭菜一份一份,整整齐齐摆放在饭桌上,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一见到食物你争我抢,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