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市长下乡(下)
作品名称:驻村第一书记 作者:山雨歇 发布时间:2025-02-15 10:16:45 字数:3992
原来,2019年春天,滨阳市龙水社区为全面提高社区卫生环境清洁水平,各村都要求加强人居环境检查。村子里要清扫环境,清理一部分卫生死角,可是他们那个村的书记和村主任闹不团结,二人就各自找了一帮子人来打扫卫生。工作完成,支付工资时,村主任龚伟辉却只给自己找的那帮子人签了字,支付了工资;而书记找的那帮子人,因为工资支付条上一直没有他的签字,工资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支付。临近元旦,又听说新书记上任,所以书记找的这帮人就来上访了。
这个村的村支书和主任两个人形同路人,针尖对麦芒,其实,单论能力,他们两个人都还挺能干的。他们的矛盾,大多数就是一些用人上的矛盾、发展思路上的矛盾,当然,也有一部分私心在里面;而两个人各自的手下偏偏又都有一帮子“相好的”跟着起哄,都想着借势压住对方一头,无端地制造了更多的矛盾。到后来,愈演愈烈,乡里乡亲的,简直已经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张博源了解明白以后,把这个村的村主任龚伟辉和书记叫到了一起,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且要求他们当天把拖欠的工资支付完。
这私人间有矛盾,怎么可以拿工作来做要挟?书记、主任是一个村子的当家人,这两个人都勾心斗角,尿不到一个壶里,还怎么加强与群众沟通?怎么促进村庄的和谐稳定?怎么保持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
这样的班子堪忧啊!
得到明确答复的这帮妇女们并没有离去,她们抱定了不见真佛不烧香的决心,虽然吵嚷的声音小了些,可依然聚在一起说三道四。
“你们说这新来的书记说了就能好使?”人群里传来一个语速快、声音脆、如同炒豆一样的声音,“只怕他也是在上面犯了错误,被发配到这里来改造的吧?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今天不趁着他刚来要点火、要立威,赶紧把钱要来,这要是等他刺被磨光了拍拍屁股走人,我们的血汗钱不是依然没有着落?我们可别被糊弄着!”
“闭嘴!胡说八道什么呢?!不会说话就回家趴着①!”绷着个脸出来解决问题,正准备返回会场的、他们村的支部书记断喝一声,“都回去吧,张书记已经亲口发话,今天肯定支付你们工资。”
村支书板起脸来呵斥的几声效果显然不大,还是那个炒豆一样的声音道:“大侄子,你说这个新来的张书记说话真能好使?这没犯错误,却放着‘县官’不做来咱们这破农村当‘村官’,他是不是有点彪啊?”“炒豆”见“她的大侄子”被刺激得顾不上辈分、攥着拳头怒睁着眼大踏步朝她走来,她将脖子一缩,赶紧撇清,“这可不是我说的啊,我也是听别人这样说。毕竟,这要是什么毛病没有,谁会放着办公室不坐,来咱这穷乡僻壤里与泥巴打交道呢!”
这话后来传到了张博源的耳朵里,他只是呵呵一笑:“乡村振兴舞台宽广,乡村治理大有可为。我不后悔这次选择,这是我此生的第二次青春。”
晚上,在新村食堂吃了个工作餐,张博源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在枣树林村党组书记赵成岳的陪伴下,来到了村子里为他准备的“青年屋”。其实,说是收拾东西,还真没啥东西,张博源收拾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情吧?
这“青年屋”在枣树林村的后边。什么是青年屋?为什么叫青年屋?青年屋是村子里上个世纪70年代为齐岛市来的下乡青年盖的住房。从70年代起,村民们就叫它们青年屋,现在它们都很“老了”,依然还是叫青年屋。
“张书记,你还是去宾馆住吧,这儿只是给您准备歇个晌、临时休息一下的地方,实在是太简陋了!您看看,大冬天的,这里就一铺普通的木板床、一个床头柜、一套铺盖。不用说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衣橱,甚至连台饮水机,连盏台灯,连个挂衣架都没有,这也没法住啊!”看着空荡荡、冷清清的两间屋子,赵成岳满是愧疚,他心疼地再次劝说着张博源。
“有床有铺盖,还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两间房,一间我用来住宿,一间用来办公,这就行了。”张博源将他的一个小公文包、一个水杯、一部手机、一串钥匙放在床头柜上,“我来就是跟你们同吃同住的,真没必要去住什么宾馆。时间不早了,都忙活了一天,你早点回去歇着吧。明天早上也不用来接我,我自己去食堂吃了早饭,自己一个人在村子里转转,到一些村民家里随便走走看看。”
送走了赵成岳,张博源回到里间,合衣躺在了那张硬硬的木板床上。
两间老旧的屋子里再次彻底地静了下来,随着夜色的加深,还一直往深沉里静。
装在屋顶的唯一的一盏螺旋状节能灯,努力地释放着光芒,充塞着张博源新卧室的每一寸空间。它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欢迎这位间隔了半个世纪再次住进来的新主人,还是尽力地让这冰冷陈旧的屋子多一点温暖和亮色?
大约张博源真的把所有的心情都打包回来了吧。辗转到困意缝合起眼帘,今儿散会后那位没有在工资条上签字的村主任走出办公室,走到院子里被那帮子妇女围攻,撵着骂、打的一幕依然挥之不去……
村干部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块块基石啊!他们对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至关重要。如果这一块块基石动摇了,再高的大楼也会倒塌。
总书记、鲁东省的各级领导一再强调,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肩负的使命十分重要,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基层书记就是要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带头干事创业、攻坚克难,努力争当推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村官虽小,责任不小;村里班子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啊!
节能灯仿佛听到了张博源的心声,在宁静的深夜更加明亮。
张博源感觉自己一度疲累得睁不开的眼睛里挤进了一束明亮的光。他翻身坐起,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一笔一划地写道:
第一天到七贤庄新村正式履新,看到了不少,感触不少。我是第二次到滨阳市工作。第一次是2006年至2013年,管的是全市工作,做的是副市长、常委副市长,是副职;这次来滨阳市管一个村的工作,任村书记,是村官,但是正的!而第一次是组织没征求意见,给安排来的,是由人民代表选举产生的;这次是个人响应市委号召,通过个人报名、组织遴选,然后再经过面试、考察、体检、研究等各种程序以后来的。虽然是正职了,可原来的顾虑再加上今天一天的经验,感觉当一个村官比当一个县官可能还要难!但是有一条让我很自豪,那就是有了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想把自己多年在农村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一个村子上去践行,去发光,让自己能够真真实实地干点事,能够真真实实地为农民干点事,把自己即将退休之前的三年时光,贡献给我曾经工作的第二故乡——滨阳市!
今天已经跟七个自然村的两委班子见了面,听了一些意见,也阐述了我的一部分想法。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以及这些日子的思考,接下来的三年,我认为,我的工作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围绕五大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落实四大任务:党建、发展、机制、服务。
抓好六子三件事:
1.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落实党委的决策部署,又快又好,又完善。
2.心里装着群众,看群众满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明白我们这个小官是为谁当的。
3.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打铁需自身硬。
坚定六个登科。
实现三大转变:思想观念精神、生产生活方式、人居环境。
心里装着依靠:
1.依靠党委政府,大事小事请示汇报,离开党委一事无成。
2.依靠各村支部。
3.依靠全体党员群众。
千方百计,把大家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人与人见面有亲热感,有满足感,有幸福感,有感恩的心情。
实行抓两头带中间,“四户二优”工作法:
1.相对贫困户。兜底线,重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个也不能漏,不能因为脱贫攻坚结束了,就认为工作可以歇歇脚,松口气。四中全会要求建立长效机制,要从村情出发,落实好公开、公告、公示,联系、帮包、走访、排查。
2.党员户。挂牌,让群众监督。
3.党员模范户。按比例评选,制定出评选办法、评选条件,既量化,又认可。
4.群众带头户。群众中有好户、致富带头户,把带头户分分类。做到一年一评。这些思路,可以先去外地学习,丰富我们的经验,创出我们的路子、法子。
“二优”就是评优秀支部、优秀干部。总的是爱心激励工作法,调动大家工作激情,振兴精气神,激发内生动力,自助、自立、自强!
大家比学赶超,干起来,比起来,争起来,营造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争先恐后的工作态势,七贤庄新村一定会热气腾腾。
在做好上面那些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下一步的思路:需要整合、完善、规范、提升五个一:
一本简介。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农业、工业、交通、人文、自然、七贤庄)等等。把优势找出来。
一个平台。广场这个平台,党建屋、情况简介屋、村务馆等等,作为群众教育的阵地,上级、外地可以参观的场所,没有这个东西不行。
一个公众号。七贤庄,有自己的阵地,强化对外宣传。
一个注册商标品牌。七贤庄牌,尽心打造这个牌子,宣传这个牌子,让优质的农特产共享。
一条商业街。有吃的,有看的,有住的,有喝的,有聊的,有卖的,有买的,定位山东半岛、滨阳市、昌阳,一个热闹的小集散地,发展夜经济,来了就不想走了。
七个村,村村路硬起来,通起来,主路沥青,通户路水泥。村美起来,亮起来。
特色村:石榴村、柿子村、大枣村、梨花村、葡萄村等等,各村自己选。
串起一条街,7个村连起来。外来参观的,村村活动场所等齐全起来。
文化墙画起来。
最终实现集体增收(重点),农民增收,盘活土地文章,发挥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让这一片活起来。
而新村三件事,快干,走在前面!
合上工作笔记,揉捏着冰冷的手指,齐岛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诸葛智宇同志,在全市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集体谈话会暨任职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公开表扬和期冀突然就又回响在耳边:市扶贫办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张博源同志,是这次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中级别最高的机关干部。他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基层领导经验丰富,一心想在乡村振兴一线干出点成绩来……
张博源伸了个懒腰,揉捏了几下僵硬的肩膀,对着窗外已经是万籁俱寂的村庄轻轻地道:七贤庄,我来了!你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我要让你变得更加美丽——外表美,内在美;村子美,人也美!
注释:①趴着:方言,与姿势无关,是躲起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