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作品名称:鲜红的血 作者:黄河岸边 发布时间:2025-02-07 08:21:59 字数:4206
在A市火车站广场的偏僻一角,徐长卿的地图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并不起眼。从最初的笨嘴拙舌、手忙脚乱,到如今能凭借一双敏锐的眼睛精准锁定目标旅客,再用一套娴熟的话术将地图成功推销出去,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他不仅掌握了高效的销售技巧,还意外地从形形色色的顾客身上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生意经。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笼罩了整座城市。忙碌了一天的徐长卿,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几个馒头和一份咸菜,当作自己简单的晚餐,随后朝着住宿的“小旅馆”走去。
进了防空洞徐长卿发现老张居然已经回来了。老张正躺在床上,眉头紧锁,满脸的愁容,时不时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仿佛被生活这座大山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张哥,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啊?”徐长卿关切地问道,语气里充满了担忧,“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
老张缓缓地坐起身来,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黯淡无光,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长卿啊,你说我这命,咋就这么苦呢。”他的声音沙哑而无力,带着深深的无奈和绝望。
徐长卿轻轻地把手中的晚餐放在一旁,快步走到老张的床边坐下,用他那温暖的话语试图驱散老张心中的阴霾:“张哥,有啥事儿别憋在心里,跟我唠唠,说不定我能给你出出主意呢。”
老张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眶瞬间红了起来,声音也带着几分哽咽:“长卿啊,我之前跟你说过,因为一场意外,我失去了一条腿,老婆带着孩子离开了我。在农村,我一个残疾人实在没办法生活,只能跑到城里来乞讨。”
“嗯,我记得,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了?”徐长卿追问道。
“今天,我在火车站碰到了老乡,他跟我说,我儿子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老张的声音颤抖得厉害,那种焦虑和无助简直要溢出来,“我现在心里乱成一团麻,根本不知道该不该回去,完全没了主意。”
徐长卿听了,语气坚定而温柔地劝慰道:“张哥,我觉得你肯定得回去看看,那可是你的亲儿子啊。大人之间的那些恩怨,可不能牵扯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虎毒还不食子呢。不瞒你说,这些年我省吃俭用,也攒了点钱,本来想着回家盖房子,都存银行里了。今天我去银行取钱,结果赶上星期六不营业,得等到星期一才行。这一等,又得浪费一天时间,真是急死人了!”老张一脸的怨气,用手狠狠地拍着床沿,“急死人了!”
徐长卿轻轻地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试图让他冷静下来:“张哥,你再着急也没用,不如先静下心来,顺其自然吧。”
然而,这一夜,老张在床上翻来覆去,根本无法入睡。他一会儿唉声叹气,一会儿又低声抽泣,满心都是对儿子的牵挂和担忧。徐长卿躺在床上,听着老张的动静,心里也五味杂陈。他知道老张现在急需用钱,可自己卖地图挣的钱少得可怜,除去住宿吃饭等日常开销,几乎所剩无几。思来想去,徐长卿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决定——去医院卖血,用这个办法帮老张凑点钱。
第二天凌晨,天边还没有泛起一丝光亮,整个城市都还在沉睡之中,徐长卿就早早地离开了小旅馆,朝着医院的方向走去。清晨的街道格外冷清,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这份寂静。
来到医院,徐长卿轻车熟路地来到了血库。血库门口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等待献血了,他们的脸上有的带着平静,有的带着淡淡的释然,仿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血库里面整洁而安静,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忙碌地准备着一天的工作。徐长卿走到工作台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一位面带微笑的医生温和地问:“以前献过血吗?”
“献过,三个月前,就是在这里。”徐长卿回答道,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仿佛是在做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医生询问了他的姓名和一些基本信息后,递给他一张单子:“你去查体吧。”
对于献血的流程,徐长卿已经十分熟悉。量血压、验血型、查肝功……每一个步骤他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在等待血液检测结果的间隙,徐长卿坐在长椅上,闭着眼睛,心中默默祈祷。他希望自己能够符合献血条件,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老张的孩子带去一份希望。
检测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徐长卿的血液指标一切正常,符合献血要求。他深吸了一口气,跟着护士走进了采血室。
献完血后,徐长卿领到了几十元钱和一张小小的献血证书。他小心翼翼地把钱和证书收好,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小旅馆。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了天空,天快到中午了。
老张依然独自坐在床上,目光呆滞,眼神空洞,面容憔悴得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
“张哥,你吃早饭了吗?”徐长卿把在回来路上,买的热气腾腾的包子放在床头桌上。
“吃不下啊,我恨不得马上飞回家去。”老张的声音里满是焦急与无奈,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地束缚着。
“张哥,着急上火也没用。你之前劝我的话还记得不?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赶紧趁热吃点吧。”徐长卿劝道。
老张苦笑着摇摇头:“长卿,你不用劝我了,我真的不饿,你吃吧。”
“那我给你倒杯水。”徐长卿拿起水壶,晃了晃,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提着水壶走出房间,向旅馆的公共水房走去。
走在去水房的路上,徐长卿的心里一直在盘算着如何把这笔钱最合适地交给老张。他既想帮老张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又不想让老张觉得难堪。水房里有几个人正在打水,徐长卿耐心地等待着,终于灌满了水壶,然后提回了住处。
“张哥,水打来了,你先喝点水,暖暖身子。”徐长卿边说边把杯子递给老张。
老张接过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又放在了床头桌上。他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忧虑,好像有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徐长卿看出了老张的心事,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从口袋里掏出那本献血证书和几十元钱,轻轻地放在老张面前。“张哥,实不相瞒,这是我刚才去献血得的钱。虽然钱不多,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先拿着,给孩子买点急需的东西。”
老张看着眼前的钱和证书,眼眶一下子红了,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他的手颤抖着,想要拿起钱,却又停在了半空中。“长卿,你这是干啥呀!你自己挣钱也不容易,还为我去献血……”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张哥,你别这么说。咱们出门在外,就是一家人,能帮上忙我肯定得帮。你赶紧把钱收着,别耽误了孩子的事儿。”徐长卿真诚地说道。
老张紧紧地握住徐长卿的手,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长卿,这份情我记下了,以后我一定还给你。”
“张哥,说啥还不还的。只要孩子能好起来,比啥都强。”徐长卿笑着说,眼中却闪烁着泪花。
在这个狭小而简陋的旅馆房间里,两个男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的情谊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深厚。这份患难与共的真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彼此的心灵,也让他们在这艰难的生活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次日上午,阳光稀稀落落地洒在城市的街道上,徐长卿陪着老张,一路穿过热闹的街区,走进了银行。银行里人来人往,他们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终于轮到他们,老张顺利地从柜台取出了那笔攒了许久的现金,慎之又慎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从银行出来后,两人直奔汽车站。候车大厅里嘈杂喧闹,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可他们的心思全然不在这热闹之中。老张要乘坐的客车已经停在了站台,司机正站在车门口,催促着乘客们上车。
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近,徐长卿的内心百感交集,那些和老张一起度过的日子,像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双手紧紧握住老张的手,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带着颤抖,哽咽着说:“张哥,路上一定要保重啊!”
老张的眼眶也红了,他抬起手,想要擦掉脸上的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长卿,你也多照顾自己,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话还没说完,老张便泣不成声,两人就这样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难舍难分。
随着客车缓缓启动,发出“呜呜”的声响,车轮开始转动。徐长卿站在原地,目光紧紧地追随着客车,一步一步地跟着车往前走,直到客车加速,逐渐消失在他的视线尽头。那一刻,徐长卿只觉得自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了,内心空荡荡的,烦躁和孤寂一股脑地涌上心头。
他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汽车站,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周围的一切,车水马龙的街道、人们的欢声笑语、商店里传出的音乐声,仿佛都与他毫无关系。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和老张相处的点点滴滴。老张总是笑着面对生活的苦难,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老张的坚韧和乐观,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徐长卿在这座陌生城市里的日子。虽然老张已经离开了,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不知不觉间,徐长卿走到了他们常去的小餐馆。这家餐馆不大,招牌也有些破旧,但却承载着他们无数的回忆。每次来这里,他们点上两样简单的饭菜,一边吃着,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那真挚的笑容和毫无保留的交谈,是徐长卿在这座城市里最温暖的记忆。
餐馆老板远远地就看到了徐长卿,热情地招呼道:“小徐啊,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老张呢?你俩平时不是总在一起吗?”
徐长卿努力扯了扯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回答道:“张哥家里出了点急事,临时回老家了。”
餐馆老板是个胖乎乎的老头,一头苍白的寸发精神抖擞,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说话不紧不慢的,透着一股亲切感,这也是徐长卿和老张喜欢来这里吃饭的原因之一。“哦?老张可是个好人呐,就是命不太好。小徐,你今天想吃点啥?还跟以前一样吗?”
“嗯,还照旧。”徐长卿说着,在他们常坐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此时还没到饭点,餐馆里冷冷清清的,老板已经把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正趁着空闲,走到徐长卿身边,和他聊了起来:“小徐,老张这一走,你心里肯定不好受吧?”
徐长卿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忧伤,低声说:“是啊,这么长时间了,我俩早就有了很深的感情。他突然一走,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老板听了,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他走到徐长卿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说:“小徐,人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谁也说不准。不过你们的情谊不会因为距离就变了。老张虽然不在这儿了,但他心里肯定也惦记着你呢。”
徐长卿点了点头,感激地看着老板:“谢谢您,老板。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好受多了。对了,老板,您这儿最近生意怎么样?”
老板一听,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生意还不错,多亏了老顾客们捧场。你们俩可是这儿的常客,每次来都给店里添了不少人气。小徐啊,老张不在,你一个人在城里可得好好照顾自己。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
徐长卿心里热乎乎的,说:“谢谢您,老板。”
就在这时,餐馆的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一阵微风带着些许凉意吹了进来。徐长卿下意识地抬起头,只见门口站着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子。那熟悉的身影让徐长卿一下子愣住了,一种莫名的情绪在他心中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