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再次在机场看到歼6
作品名称:跑道上的轰鸣 作者:海静江澜 发布时间:2024-11-25 10:42:34 字数:4007
在机场的大门口,李建军把出入证给卫兵看了一下。
两辆自行车在笔直的水泥路上滚动着,李建军:“差点把这个出入证给扔了,没想到用处还真大。”
梁征南听到了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他没有回李建军的话。
李建军的脸侧向左面:“我们家以前就住那里。”
梁征南问:“几年了?”
李建军没有思考:“大概四五年了吧!”
“怪不得你们家在市区。”
“后来我爸调到机关了,我们家就搬到市区了。部队没什么空房子了,就分了两间旧房子。”
“那你的出入证?”
李建军笑了:“当然是司令部的啦!你以前进营房用过出入证吗?”
虽然这个问题对梁征南来说根本就是多余的,可他还是在记忆中搜寻了一下:“我们从来没有发过,我想可能是作战部队都不在市区,没那么多来办事的人。营房的子女,卫兵都认识了。”
李建军的眸子稍稍移动了一下:“对呀!你以为军事禁区不重要吗?”
梁征南看着两侧的灰色平房,总觉得比露溪基地的稀疏了一些,李建军却开口了:“是不是觉得比露溪营房差?很正常,这个机场的级别一直比露溪低,师部一直在露溪。就是五几年的时候曾经做过基地。”
梁征南随口道:“基地就是师级。”
李建军思索了一下:“露溪营房在整个海航都算好的!”
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李建军把手向右扬了一下:“这边走。”
自行车继续行进,前方出现了一个弯口,转过弯,就见横在眼前的滑行道。一位穿着水兵服的哨兵走了过来。
“我们就在这里看看。”
李建军这话让梁征南想起了当年在露溪机场他和梁申看米格15比斯时,那个走过来的哨兵。对于眼前这个哨兵,梁征南的视线仅仅在他脸上稍稍停了一下。
哨兵打量了一下两人,转过身去了。哨兵并没有配枪。上白下蓝的水兵服在这空旷的视野中格外显眼。他摘下水兵帽,看了一下帽子里面,然后再把水兵帽戴好。
一阵微风吹过来,梁征南右侧脸上感到说不出的凉爽,他的目光瞄向了跑道的西头。
跑道的西头终于传来了飞机发动机声。跑道和滑行道之间那略显荒凉的草地就是典型的军用机场,梁征南甚至感到自己都嗅到了草地的气息,其实这种气息当年是否是真实感触到的还是想象出来的,他到现在也说不清。
一架歼6滑过他们正前方的跑道,雷鸣般的响声冲击着梁征南的耳鼓,已经弱了些的声音记忆瞬间被重新加强了。飞机在轰鸣声中渐渐消失在蓝色的天空里,很快,这架歼6就开始在机场上空盘旋。突然间,飞机出现在东面的上空。只见她慢慢向下倾斜着,眼看就要接近地面,飞机的机翼下射出一枚火箭弹,跑道和滑行道之间那块地面上顿时起了一股小小的烟雾。飞机却已经拉起,当年小李子那句:“歼6可以带三十二枚火箭弹”一下子在梁征南耳畔响起。打一发跟打三十二发道理是一样的,这毕竟不是打仗,节约开支是我军的传统。
第一架歼6已经落地,造型几乎完全跟嘎斯63相同的南京跃进牵引车拖着飞机从他们前面经过。草绿色的牵引车仍保持了当年军车的外形美,梁征南指着飞机:“当年的歼6减速伞舱不是装在垂尾根部,是装在飞机腹部靠近喷管那里。”
李建军对当年的歼6并不陌生:“其实还是装在机腹下面好看,垂尾看起来利索。”
梁征南迅速找了到表述的切入点:“就是怕离喷口近,温度太高。现在这样开伞也方便了,可以开得早一点。”
飞机不停地起落、对地射击。哨兵像是觉得得有点枯燥,转过头来:“你们是哪里的?”
李建军的眼睛望着曾经的住址方向:“我们家本来就在这里。”
梁征南为自己刚才减速伞的评论自豪:“我小时候家在露溪机场。”
哨兵喃喃着:“怪不得懂得这么多!”
牵引车拖着一架白色的歼6教练机缓缓驶过来了。梁征南还是第一次见到歼教6,白色的涂装明显不同于普通歼6的银白色,最为明显的是歼教6的双人座舱。当牵引车拖着歼教6滑过一半时,梁征南发现,歼教6的腹鳍已经由以前歼6丙的一片改成了对称的两片;可是双腹鳍没有那一片长长的单腹鳍好看,那也是歼6外形美的一小部分。
走过来一位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军人。
哨兵问道:“打了几颗?”
蓝工作服军人:“三十二颗。”
李建军和梁征南开始返回。梁征南:“我还是第一次看打地靶。”
李建军不解:“你没见过?”
“露溪机场内场和外场是分开的,所以我连夜航也没见过。”
李建军:“苏联人的思路,他们机械化程度高,下级军官都有吉普车。”
这几年,梁征南常常想起露溪机场的日子。大概人的怀恋是跨越的,越早的记忆越牵动人的心扉。当年机场的回忆像是一帧帧淡色的图画,不时出现在脑海里。看着渐渐大起来的女儿,梁征南觉得可以带女儿出去走走看看了。他坐在江边的高地上看着各种船只朝着大海的方向移动,女儿则忙着在草地上寻找着她觉得好看的野花。女儿一件黄色小风衣,后领上的兜帽总是把短发分开。她手里已经握着两三株蒲公英组成的花束。女儿明年就可以上学了,他有时想象着女儿上学的样子。
当年几个小伙伴一起翻造铝飞机模型,去外场看飞机,今天想起来就像是发生在昨天。多个画面在眼前闪过,最后,他和梁申躺在米格15比斯机腹下的情形出现在眼前。父亲上次说起梁申他们家的情况,让梁征南深层的记忆苏醒了。
梁征南背着灰色的双肩大旅行包,他站在码头上打量着这艘七千吨的沿海客轮,这吨位应该相当于两艘051导弹驱逐舰。他牵着女儿登上了这艘去青岛的《长字号》客轮。当他在舷梯上攀登的时候,轮船的气味让他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父母乘客轮的情形。他拿着船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船舱。进了船舱,舱内倾斜的墙壁让他知道了这是靠近船艏的位置。幸好这船舱还有一个舷窗,他从舷窗朝外看了一眼,客轮和码头之间已经没有人流了,他不用看表也知道船快开了。
船身慢慢离开码头,梁征南牵着女儿来到最顶层的甲板。拂面而来的江风驱走了刚才的闷热。
回到舱内,梁征南站在通道转弯处看着墙壁上的客轮说明。他带着女儿走进餐厅,在他的记忆里怎么也找不到客轮餐厅的记忆,只有已经模糊的画面:他在船舱吃盖浇饭,那是把饭菜倒扣在大盘子里的客饭。或许是以前乘坐的客轮航线没有这么长,也就没有餐厅。此刻,宽敞的餐厅让他感到舒适。他喜欢客轮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能看见大海,而是轮船的空间永远都比火车来的大,在夜晚或者中午,可以在正式的床铺上安心地休息;公共厕所也不用担心里面有人等着排队。这里的空间让人觉得就是漂移的陆地。
晚饭后,他带着女儿抓紧时间看日落前的大海。他转过头来看着正在凝神望着大海的女儿:“我以前总是跟你说,大海就是像很多很多条江加起来那么大,现在看到了觉得怎么样?”
女儿仰起脸看着他:“这么大啊!比好多江加起来还要大。”
海水从浑浊的沙泥色变成了蓝色,这蓝色像是有淡淡的灰色在里面,显然已经进入黄海了。梁征南也是第一次看见蓝色的大海,他在心里感叹今天才看到了真正的大海,他瞥了眼身边的女儿,庆幸第一次带女儿乘船就让她看到了蓝色的大海。这第一印象太好了,也省掉了对女儿面对黄色海水的解释。
海水起伏着,数不清的白色浪花带衬得大海更加浑厚。他把胸前悬挂的黑色望远镜取下来,让女儿看。
“看那条轮船!”梁征南指着远处一艘客轮说。
女儿说:“看不见啊,爸爸!”
梁征南在女儿身侧看了一下望远镜的水平角度,再看那艘客轮的方位:“把望远镜稍稍动一下,套住就好了!”
女儿转动着望远镜,突然兴奋地喊着:“找到了,找到了!好可爱的船!”
梁征南望着那艘灰白相间的客轮,像是对着女儿,又像是自言自语:“他们船上看我们也是这样可爱,可能更可爱!”
女儿放下望远镜,让它在胸前挂着。她仰头看着爸爸。
暮色开始垂了下来,渐渐朦胧的视野让人感到这艘船变得孤独,散射在海面上的灯光却又让人觉得像是在梦幻里。直到甲板上没人了,他才牵着女儿回船舱。
第二天上午,梁征南没有上到顶层甲板,他在船舱外的甲板护栏边上观赏着大海。客轮将在下午到达青岛,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大海。他用望远镜观察着每一艘相遇的轮船。一位中年人走了过来,看着梁征南认真的样子,还有他穿的深蓝色长裤,中年人问道:“你是搞航海的?”
梁征南笑了:“不是的,我只是业余时间读一些舰船的杂志。”
中年人赞道:“望远镜里看海景一定更好看!”
梁征南把望远镜摘了下来,递给中年人。看到他把望远镜黑色的挂带挂在了脖子上,梁征南才安心看风景。海面上出现了两艘024型导弹艇,中年人却也捕捉不到目标。
“移动望远镜,套不进就放下来看一下目标,会抓住的。”梁征南心里有点急,也想仔细看看导弹艇。
中年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导弹艇却很快驶过了,中年人把望远镜还给梁征南:“不好意思,你没看到!”
梁征南说:“没关系!”心里却有点遗憾。
导弹艇居然又回来了!只见两艘导弹艇拉开距离,两艘艇的航迹形成了一个好看的圆圈。梁征南看清了导弹艇尾部两个粗大的导弹发射管,他想起当年看潜艇的时候,梁申说起的导弹艇,可以断定就是这个型号了。导弹艇犁开海水形成的浪涌,让梁征南“感受”到了海上的潮湿。这个圆圈的方向是大陆的方向,梁征南却看不到海岸,可他总觉得陆地就在不远处。这里没有南方夏季的湿热,船上比在陆地凉爽多了。梁征南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这通透的惬意里。
中饭后,梁征南不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他看女儿没有丝毫疲倦的样子,带着她来到船的右舷。这里是面向大洋的一侧,他想看看船是怎样进入青岛港的。
梁征南带女儿回到舱里休息了一会儿,他要在客轮进入青岛时精力充沛。
他看了下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带着女儿再次来到船舷的栏杆前。海上的阳光已经变得平和,终于有人轻轻喊出声:“前面就是青岛!”
梁征南举起望远镜看着:有几座平缓的山峰,山脚下是一些楼房。
客轮渐渐驶向码头,这才是真正的滨海港口城市,各种船只就在你的周围。梁征南觉得这像是童话故事里看到的港口,小时候看过的儿童小说《下次开船港》里的画面在眼前跳了一下。船的右舷有一艘不大的货轮,油漆的颜色有些陈旧了,整条船的色调是淡棕色的。船头刷的是“**丸”三个字。梁征南本能地说:“这是日本船”。
一位游客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是日本船?”
“日本人喜欢用丸字给船起名。”
梁征南牵着女儿下了船,走出不远,女儿却回过头去看着客轮。梁征南问道:“好看吗?”
女儿说:“好看!”
梁征南说:“回去我们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