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一次领工资的兴奋和出差的见识
作品名称:跑道上的轰鸣 作者:海静江澜 发布时间:2024-11-16 17:50:35 字数:3760
“集合了!”应向伟在宿舍前喊着。
大家很快就排成了三排的方队。
应相伟的目光扫了眼队伍:“有一批砖头需要我们男同志去搬一下。大家抓紧时间!”
唐浙东在队伍里对林远征轻声说:“在哪里都不知道!”
应向伟看了唐浙东一眼:“那天早上出操路过的东大门外!”
队伍在行进中渐渐加快了脚步。
现在的速度已经接近慢跑了。一辆卡车从队伍的边上驶过,虞国华轻轻说了声“却贝尔D350”。
队伍在前进,远远地,大家看见一辆卡车停在河边,再往近前,那辆车就是刚才从身边驶过的卡车。
一条小船静静地靠在河边。从汽车到小船,大家自然排成一条不规则的队列。砖块经过每个人的手,传送到卡车的车厢板上。体能的消耗,让大家很快感到工作的枯燥。梁征南不时地看着小船上堆积的砖块,砖堆很快地变小。
工业区后的山脊渐渐失去了清晰感,残余的阳光正在退去。
返回的路程没有枯燥,毕竟任务已经完成。队伍变得松散,应向伟也不转过头来看大家了。
“我肚子都有点饿了!”唐浙东说这句话像是为了减轻疲劳。
回到宿舍,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大家拿着饭碗朝着食堂走去。
“还有包子!”不知谁喊了声,大家顿时觉疲劳减轻了许多,可到了窗口,只有前面的几个人买到了包子;多数人叹着气,只能买了没有卖完的饭菜。
唐浙东发着牢骚:“我们在前面卖苦力,累都要累死了。怎么不想想我们?”
窗口最侧面一张木门开了,转出一位胖胖的中年男子。中年男人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道:“本来是够吃的,来了一帮女同志,就木够吃了。”
“本来是够吃的,来了帮女同志,就木够吃了。”这句山东话,在宿舍里成了半小时内大家解闷儿的笑话,因为最后那半句的谐音令人忍俊不住。
发工资了!对于大家来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挣到的钱。所有的人都很兴奋,有个小伙子举着一张十元的大团结人民币摇晃着:“发钱喽!发钱喽!”
林远征坐在上铺,正读那本《苦菜花》,他侧过脸瞥了眼举人民币的小伙子:“激动什么?大惊小怪!”
虽说是十八块钱,这是自己的钱。特别是这十元一张的人民币,那上面的工农兵让人感到亲切。可以说宿舍里的任何人,在这之前都没有花过这么大票面的钱。从这一刻起,真正的人生开始了。梁征南上街买了一袋小蛋糕。过去在露溪镇的时候,每次从食品商店门口路过,他都会在短暂的时间里惦记着店里的小蛋糕。记得前几年,父亲有一次拿回来一袋点心。小块儿的点心放在盘子里,梁征南没戴眼镜,还以为是油炸馒头干儿呢!那颜色太像馒头干了。虽说油炸馒头干儿也是很可口的食物,但当时梁正南正在用放大尺画画。等到父亲走开后,他才走上前去,发现这根本不是油炸馒头干。他拿起一块放在嘴里,这味道太好了!在露溪的几年,他也就在食品商店里买过两块小蛋糕。今天发工资了,他终于过了一回瘾。
梁征南路过镇上的一个小饭店,看见林远征坐在方桌旁的长凳上。他一只脚放在长凳的一头,用调羹吃着一个碗里的馄饨。看样子好像他早准备好了,今天有了钱可以来小饭店实战了。林远征吃馄饨的样子显然是吃过饭店的,他没有一点拘束。梁征南从来没有自己去饭店吃过饭,他甚至在饭店付钱都不会。
回到宿舍。林远征拿出一罐熊猫牌炼乳,像是随意,却在炫耀着。因为上次他已经谈起过炼乳,这次大家看到他拿着真的炼乳宁可装作没有看见。
楚连长进了宿舍,他先是站在虞国华床边看了一会儿。梁征南想起自己在家画画的情形,他担心虞国华会掩饰不住不安的神情。虞国华见到连长来了,早就抬起头来迎接着连长的目光。楚连长一眼看到虞国华的数学课本,他很有兴趣地把课本拿起来看着:“你喜欢数学?”
虞国华有点腼腆:“喜欢,就是好的书很难买到。”
楚连长的眼神看得出在思考,他把课本放下的同时扫了整个房间一眼,随后转过脸来对着靠门的几个小伙子说:“你们几个明天出趟差!去萧山拉焦炭。”
陈海涛问道:“萧山?”
楚连长拍了一下陈海涛的肩膀:“对呀!萧山的杭州齿轮箱厂。”
清晨,却贝尔D350卡车在公路上疾驰。
林远征却没有转过头去观看原野的景色,他的双唇无意间做出吹口哨的样子,或许哨音是有的,只是太弱了,被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吞噬了。那个不远处的杭州对他来说不会在心里激起波澜,像是即将进入熟悉的环境释放出来的轻松。梁征南站在卡车的另一侧,背靠着挡板。他的视线在对面林远征两侧的田野上浏览着,今天他要在卡车穿过杭州城区的时候好好看看这座省会城市。记得小时候,爸妈带着他和刚满周岁的小妹浙敏曾经在杭州风景区游玩过一天。除了蒙蒙细雨中的湖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行驶在景区幽静道路上的伏尔加小轿车。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些车的型号,车子微微朝上倾斜的车头和那个小鹿的车标轮廓他记住了。
却贝尔D350卡车进入杭州城区,看着车尾后方快速移动的马路,林远征脸上的表情仍旧很轻松。梁征南只是觉得遗憾:杭州离他们的厂区太远了。
卡车上了钱塘江大桥。宽阔的江面,凉爽的江风,再次让梁征南想起气象节目的那句话:“钱塘江口和杭州湾。”
他从来的时候路过这座大桥开始,“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在他心里就已经和这座大桥联系在一起了。
穿过大桥,现在的公路要比进入杭州前的那段路宽阔。梁征南预感到,这个萧山城的规模一定比南汀镇大。
汽车终于进了萧山,这里更像是一座不大的城市:规模虽不如一般的城市,但气势却比普通的城市大,像是从一个大城市掰下来的一个板块;梁征南觉得这种气势应该是现代化的工业区支撑起来的。车子进了杭州齿轮箱厂,这个厂区真大!厂房也很气派。却贝尔D350卡车在一个车间外停了下来,小伙子们跳下车,眼前是一个砖头砌成的四方形池子,池子里堆积的焦炭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山脉。当年翻制小飞机的情形一下子浮现在梁征南眼前,他们当时铸造小飞机的时候知道焦炭是最好的燃料,只是苦于露溪营房根本就没有焦炭。
小伙子们开始用长柄铁铲往车上铲焦炭,梁征南的目光不时地扫一眼这座大型企业,在这样的大工厂上班真的太过瘾了!
驾驶员很随意地对他们说:“这里还造鱼雷快艇的变速箱。”
梁征南想再问一些问题,驾驶员已经走开了,他在卡车周围漫步。梁征南现在仔细看着这辆绿色车头的卡车,那绿色看起来有年头了。他觉得这方方的驾驶室和南京跃进有点像。他想起了那天河边搬砖时虞国华说的汽车型号,这个型号有点拗口,此刻他也想不起来了。他转头看着专心在铲焦炭的虞国华。虞国华来时坐在车上的一堆旧帆布上,当车子颠簸时,他笑了一下,像是笑给自己看的。若不是这车的型号,梁征南差点都忘了虞国华也在车上。
返程的路上,梁征南特意站在虞国华身边:“你上次说这车子是什么型号?”
虞国华的嗓音里有感觉得到的兴奋:“却贝尔D350.”
梁征南接着问道:“不是我们中国的,是哪个国家的?”
虞国华转过头来看着梁征南:“匈牙利”
梁征南想了一下:“我在露溪基地的时候,在车库看到两辆灰色的罗马尼亚卡车,是两个上海的师傅开来的,他们说没有解放牌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辆车怎么样?”
虞国华眼神很认真:“这个我还没比较过。”
梁征南突然想起虞国华钻研数学书的情形:“你对汽车知道的真多!”
虞国华望着辽阔的原野:“我爸以前是上海一个大车队的修理工。”
梁征南在这一刻,真正懂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梁征南看着虞国华的侧影:“你应该当汽车驾驶员。”
虞国华思索了一下:“我觉得还是修理工有意思。”
梁征南笑了:“设计汽车是不是更带劲?”
虞国华的双唇微微分开了,像是吸了一口气:“看看将来有没有机会。我现在虚岁还只有十七。”
大家坐在宿舍区的一块水泥地上听指导员讲课。林远征却和唐浙东低声谈论着。
林远征说:“以前的海军服就是漂亮。”
唐浙东不服:“我觉得以前的陆军船形帽很漂亮。”
林远征显得有点不耐烦了:“历来就是海军服最漂亮。”
回到宿舍,刚好喇叭放着歌曲:
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鲜红领章两边挂,五星帽徽闪金光、
……
戴着灰军帽的陈海涛却唱到:“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灰军装……”
唐浙东看了陈海涛一眼,没有说话。
陈海涛唱完,还在兴奋:“还是海军的灰军装最厉害!”
唐浙东朝他迈了两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穿的是海军装还是陆军装?”
梁征南看着唐浙东:“对的,陆军是老大哥,是从井冈山走来的。陆军现在还是我们最强大的军种,最高统帅当然穿陆军装啦!”
整个宿舍的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梁征南停顿了一下:“不过实话实说,要说好看,我觉得还是空军的军装最好看,绿军装、蓝裤子。有了蓝裤子,绿军装看上去更加鲜艳。”
虞国华显然是刚刚啃了半天的数学书,想放松一下:“梁征南说得有道理。我们以前基本上没见过空军。来到这里,有两次,我看到空军当兵的在工业区大道上走,他们的军装真的挺好看的。是不是附近有空军部队啊?”
梁征南有点兴奋:“那天我和远征爬山,我们在山上看到了一个空军雷达站。应该是导航雷达站。”
穿着短袖海魂衫的陈海涛赶紧补了一句:“上次我和梁征南上街,在路上还看到了米格15。”
唐浙东不愧读书多:“米格15不是志愿军的飞机吗?那也太落后了!”
梁征南认真地看着唐浙东,目光中尽是温暖:“已经不是主力了。白天战斗值班都没有了,最多当夜航机。好像空军夜航机都是歼6了。”
一直在旁听的林远征终于说话了:“那是歼6甲。”
这些天来,跟大家的磨合,梁征南觉得自己在航空兵知识上不输任何人:“噢,对!没有空速管。白天型都是歼6丙,还是有空速管好看。这个雷达站如果是导航站,那飞机着陆下滑差不多就经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