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进厂
作品名称:铁匠街 作者:我吉祥如意 发布时间:2024-09-14 10:31:34 字数:3671
铁匠街一片繁忙的景象。杨二师打了一阵铁后,走了出来,看了看政府刚刚帮修建的茅草房,擦了一下汗,自言自语地说:“还是新社会好啊。要是在旧社会,谁管你的死活啊。”“师父,你在说什么呢?”赵不忧不知何时已站到了杨二师的身后。杨二师看了看赵不忧:身上穿着的深蓝色中山服,上面有四个口袋。衣服左边上面的小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我是说,现在我们这些铁匠,总算被当人看了。你看,我们铁匠街在解放前被王义那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烧成一篇废墟。黎翔思那个民国县长,不管我们的死活,逼得我们不得不去了桃花源……往事不堪回首啊!如今,你看,政府帮我们重建了房子。多好啊!你这个副县长要好好干,好好为人民服务哦!”
“当然了,师父。我怎么会辜负您老人家对我的教诲啊。”赵不忧突然想起了什么,朝杨二师的屋里看了一眼,“哦,师父,还有更好的事情呢。我们刚开完县轻工系统会议,决定成立县农具厂。”杨二师好奇地问道:“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是啊,赵县长,这跟我们有哪样关系呢?”“田大伯把我要问的话都问了。我们只是铁匠,县里要办厂,跟我们有一分钱的关系吗?”田新宝、伍二爷等人看到赵不忧下班回来了,都凑了过来,异口同声地问道。
赵不忧拿出一份文件,向他们扬了扬,说:“这是政府的红头文件,这上面说的都与我们铁匠街有很大的关系。县里要办农具厂。农具厂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打农具啊!所以,县里要招工。招工的对象就是铁匠。你们说,与我们铁匠街有关系没有?”杨二师捋了捋胡须,说:“哦,是这样啊。当然有关系了,但是,不忧,这个县里办的什么农具厂,不需要机器,都是手工吗?”
“这倒不是了。厂,没有机器,就不叫厂了。这么说吧,农具厂打农具用的是机器,不是手工。这跟我们平时在铁匠铺里打铁是不一样的。”赵不忧微笑着说。“那么,不忧,我想问一下,农具厂里打农具的机器叫什么呢?还有,报名进厂,都有什么条件?”伍二奶迫不及待地问。“农具厂打农具的机器好像是叫什么‘汽锤’——这是新玩意,我也不是太清楚。至于报名的条件,主要具备两个条件就行:第一,必须是铁匠;第二,年龄在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真的吗?这么说,我们铁匠街的年轻人都可以报名吗?”“赵县长,我家大儿子符合这个条件,可以报名吗?”“在农具厂上班,一个月是多少钱啊?”这时,铁匠街的好多人,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赵不忧看着挤满了铁匠街的人们,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铁匠街的父老乡亲们,你们都是在这条街打了好多年铁的手艺人。农具厂需要你们这些人,但是,报名后,还有体检、笔试、面试、政审等程序。每一项合格后,才能进厂。进厂上班之前,还要培训。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如果在以上程序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就不能录用。大家既要有被录用的准备,也要有被淘汰下来的准备。只有具备了我说的这些心理准备,才可以考虑报名。好了,我说了这么多,大家回去准备吧。”说完,向众人挥挥手,离开了杨二师的铁匠铺,回到了家里。
王红梅已在家里做好了饭。看见儿子回来了,高兴地向孙子赵运喊道:“赵运,你爸爸回来了。”正在玩耍的赵运看见爸爸下班回来了,从地上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到赵不忧的怀里,撒起娇来。“妈,谢静呢?她还没有下班吗?”赵不忧抱着赵运,问母亲赵红梅。“嗯,谢静还没有下班啊。她自从进了这个县医院,没有一次是准时下班的。”赵红梅一边从大砂火上抬饭下来,一边说。“是啊,当医生的真是辛苦啊。”赵不忧将赵运放了下来,走到厨房,将碗筷、饭菜等陆陆续续抬到外屋的木桌上。
“妈,你回来了?”正在木桌旁的赵运突然朝门口喊了起来。赵不忧回过头看,原来是谢静下班回家来了。“不忧哥,今天你下班好早啊?”结婚这么多年了,谢静还是改不了口。孩子赵运都这么大了,她还是喊赵不忧为“不忧哥”。“是啊,今天上面来了一个红头文件,在县政府开了紧急会议,要具体落实农具厂招工的问题。我是分管轻工业这一块的副县长,所以就提前下班,亲自到铁匠街来通知他们一下,好让他们做好准备。”赵不忧一边舀饭一边说,“但是,我看大家好像对机械化操作都是一无所知。我还是有点担心,怕他们胜任不了。”
谢静洗好了手,用毛巾擦干,抬头看了看赵不忧,说:“不忧哥,我说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只要按照上面的文件执行,根据招工条件招进去。至于招进厂后,能不能胜任,那是厂长的事情,不是你这个副县长的事情。哦,对了,这个农具厂要建在哪里,厂长的人选定了吗?”赵不忧坐了下来,端起碗,用筷子夹了几个酸菜蘸了一下辣椒水后放在碗里,说:“厂址初步定在火神庙。对了,就是师父以前常常带着铁匠街的铁匠们去祭拜的那里。至于说厂长的人选,初步提出了三个人。”
谢静夹了一片回锅肉放在王红梅的碗里,又夹了一片放在赵不忧的饭碗里。她端起儿子赵运的饭碗,用汤勺舀了一些四季豆汤进去,并搅拌好后,递给儿子自己端着吃。她喝了一口酸汤,抬起头,对赵不忧说:“不忧哥,田应福的婆娘海燕不是在我们科室当护士吗?我也不晓得她是怎么知道小城要建农具厂这个消息的。今天早上,做完手术后,走到我的办公室,给我说了这个事情。”“她具体说了些什么呢?”“她让我给你说,田应福对这个厂长的职位很感兴趣。让我回来后,跟你说一下,能不能让他当这个厂长。”“他田应福不是在水泥厂当厂长,做得挺好的吗?怎么想起要当这个还没有创建好的农具厂的厂长呢?”“不忧哥,我当时也是这么问他婆娘的。他婆娘海燕说,他原本就是铁匠的儿子,对铁匠街是有感情的,对铁匠这个职业深有体会,而对制作农具的工厂,很符合实现四化的科学构思。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他不想跟着人家屁股后边跑。他想做一只领头雁。”“看不出这小子不但口才越来越好,思想觉悟还越来越高。新时期的建设,就需要这种精神。你跟他婆娘说,让他按程序走上来。走到我这里时,我会优先考虑的。”“好嘞,不忧哥。我上班时,遇到她,我就这样给她讲。”
“赵县长在家吗?”门外走进一人。赵不忧抬头一看,此人身材魁梧,身高一米六五左右,正方形脸,高高的鼻梁,大平头。“哦,是田应福啊。快来,进来吃饭。有事吗?”赵不忧心想:“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他这个时候来家里,不就是为了谢静说的那个事情吗?”谢静和王红梅也招呼着田应福坐下吃饭。“我吃过了。没事没事,我会有什么事啊。”王红梅站起身,准备给田应福拿碗筷舀饭。田应福站起来拦住了王红梅,说:“婶婶,我在家里吃好了才来的。快坐下来吃你的饭。”说完,将手里提着的一麻袋东西往地上一放,看着已坐下来继续吃饭的王红梅,笑了笑,问道:“婶婶,现在您老人家身体还好吗?”
王红梅一边吃饭,一边说:“哎呦,幺,兹两年不得以前身体好喽。原来,一顿饭可以吃三碗。现在,最多只能吃两小半碗饭了——你家妈妈呢?她身体还好不好?”田应福微笑着对王红梅说:“我妈跟你是一样嘞,这两年不比前两年了。也是吃不了什么饭。婶婶,你发觉没有,兹个人些啊,还是要吃得了饭,身体才会好。我妈她饮食也大不如从前。但是,好就好在伤风感冒倒是经常有,就是没有什么大病。”
赵不忧已经吃好饭。他放下碗,擦了一下嘴,在田应福身边坐了下来。田应福赶紧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包“朝阳桥”,抽出两支烟,递了一支给赵不忧。赵不忧接过烟,正要往衣服口袋里找火柴点烟。田应福已麻利地掏出火柴,划燃了一根,递到赵不忧嘴边,给他点燃了烟。赵不忧吐了一口烟,问田应福:“最近上班忙吗?”
田应福也吸了一口烟,说:“自从去了水泥厂上班,一直都很忙。忙得很少回铁匠街了。这不,好久没有来看我家赵婶了。昨天我家老表从乡下带了几块腊肉给我。我看这腊肉熏得还不错。又都是腿筋肉,挺好的。所以,提过来给你们尝尝。”说完,指了指放在地上的那一麻袋东西。赵不忧听了,说:“人家特地送你的,你留着自己吃吧。”谢静也在旁边说:“是啊,你拿回去留着自己吃吧。”王红梅说:“就是啊,田应福,我家过年熏的腊肉还在屋后面的小院坝里挂起的。还多得很。既然是你家老表专门送给你的,你就留着自己吃吧。从水泥厂那么远的地方到这里,就是为了送腊肉给我们吃,哪能这样呢?快拿回去吧!”
田应福说:“婶婶,您老人家这样说,就不把我这个小娃当自家人看了。我从小就是您看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到您家蹭饭,还给您老添了不少麻烦。如今我们长大了,本来应该经常来看您老人家的。我妈是上了点年纪了,水泥厂又距离铁匠街太远,来一趟不容易。所以,经常催我到铁匠街来看看您老人家和不忧哥他们,今天有点时间,我就来了。您老要是嫌不好,丢了都可以的。我已经送过来了,拿回去就不好了。”
王红梅听了,微笑着说:“你看你兹个小娃,我怎么会嫌不好呢。还说让我丢了。这个是吃的东西,可吃不可撒,丢了不怕打雷吗?鬼崽崽还是跟原来一样,小嘴巴会讲得很了。好喽,好喽。我们收下了。”
赵不忧心想:“这田应福就是为了从水泥厂调动到农具厂当厂长的事才送腊肉到家里来的。收点腊肉,也不算犯错误。只要不超出原则,朋友邻里间互相走动,算不了什么。”想到这里,微微一笑,对田应福说:“你倒是比我还想得周到。哪天我有空时,也去水泥厂看一下田伯娘和田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