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思路·连载】变迁人间>【思路·连载】第九章  母亲的往事

【思路·连载】第九章  母亲的往事

作品名称:【思路·连载】变迁人间      作者:平凸      发布时间:2012-11-09 08:25:47      字数:3797

  自从小弟聪儿出生后,母亲不再去队里干活了,每天都在家里做家务,侍候我们上学读书。
  父亲更像园丁一样,点点滴滴不辞辛苦地培育着八个子女的成长,经常憧憬着“枯树开花”那美好的前景,心中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希望。
  几个姐姐都在长岭学校读书,冬天学校开展灭鼠活动,学校为了掌握和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灭鼠活动,要求学生们把打死的老鼠尾巴剪下来交到学校,五只老鼠尾巴换一只铅笔和一块橡皮。大姐琴儿是共青团员,当然要响应学校的号召,每天回来到处打老鼠,爹也帮着姐姐们打老鼠。姐姐把用老鼠尾巴换来的铅笔和橡皮分给我和全儿,那天大姐给我和全儿每人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我们高兴地接过铅笔和橡皮,特别珍惜地放在书兜里,大姐看着我们那高兴劲流露出一种收获感。她还告诉我和全儿,以后还继续打老鼠给你们换更多的铅笔和橡皮。
  到了春天,姐姐们放学以后就拨豆根和麻楂,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姐姐们完成学校的任务后,余下的就给家里用。因为生产队分的柴禾很少,家家户户做饭都得算计着烧柴禾,队里后街张四婶家的柴禾仅烧到六七月份,就没有烧的了,多次找生产队给解决,队里给解决了二三十捆玉米杆子,过了一段时间又烧没了,只好到邻居家借,秋天再还给人家。这样年复一年,烧柴年年不够用,弄得张四婶天天愁眉苦脸的,有时一天只做一顿饭,全家六七口人中午和晚上都吃凉饭。母亲很怕自己家不到秋天就把柴禾烧光,所以每次做饭时总是瞅着锅底烧柴,一点也不敢多用,既使这样柴禾也还是不宽余,所以要靠姐姐们捡柴来接济,虽然有些余度,但母亲仍然坚持细水长流的过日子原则。
  大姐琴儿放学回到家就带领二姐惠儿和三姐盈儿去拔楂子,我和全儿也跟着姐姐们一起拔楂子。我们拨的豆楂和麻楂很多,在地里堆成一大堆,背不回来,父亲就去帮我们背。我们把豆楂和麻楂放在一起,父亲总是把两种楂子分门别类地挑检开,把麻楂单独捆上。到了晚上,爹一有时间就把那些麻楂上的麻皮扒下来一缕一缕地捆上。母亲问:“费事吧啦的,扒这些干什么?”“听说收购站收购呢,卖几个钱给孩子们买本子和笔用。”
  父亲扒了好几天麻楂,攒了很多麻楂皮。那天父亲把那一捆捆麻皮送到长岭供销社收购站,换了几本笔记本和方格本,还有几支铅笔和大白纸、黄纸等学习用品,我们高兴极了,爹又给我们发新本子和铅笔了。
  我和三姐及弟弟见到笔和本子都很亲切,父亲把买回来的纸和笔亲自分发给我们,根据学年的高低分配,大姐是小学六年级,二姐是小学五年级,爹发给她们两个每人三张大白纸和五张黄纸,三姐盈儿是三年级,只得到两张大白纸和三张大黄纸,笔也是按学年分配的,每次三姐盈儿都会嫌分给她的少不够用,大姐就告诉她要两面用就会够的。三姐没好气地答:“知道啊,哪次不是两面用,两面用完了我还当验草纸用呢,爹就是偏向你和二姐!”大姐就说:“等你上五六年级时也会享受这个待遇的。”我和弟弟全儿是小学二年级,每人只分三张大黄纸,因为我们那时还不用记笔记,只是上交算草本和方格本。可是看着姐姐们用那雪白的大白纸写字有点眼馋。我心里只盼望着等自己上三年级时,就会分到那雪白的大白纸用了,那白纸写字多好看啊,纸面光滑,上面没有小包包,我和弟弟扒望着姐姐们用大白纸订的本子。父亲看出我和弟弟的心思,就告诉我们:“她们学年高有学年高的用处,得用钢笔抄笔记的,写算草,用黄纸写钢笔字会洇的,等你们上高年级时爹也给你们买白纸用。”我和弟弟就盼望着早日上三年级、四年级……好用上那雪白的大白纸订的本子。
  父亲看着撅着嘴的三姐盈儿,知道她是嫌本子少而不高兴,便说:“真是狼多肉少啊。”抬头看着母亲正在炕上抱着刚刚五个多月的聪儿,已经会笑了,还时不时地和父亲拉嗑,他在母亲的怀里,小脚丫不停地踢着,两只小胳膊像燕子抖翅似的不停地扇动着,父亲觉得这个老儿子是那样的可爱,心里想再过六七年他也会上学,八个儿女像小苗一样地茁壮成长着,想起那位陌生人所说的“枯树开花”的景象,心中顿生一种兴奋。回头看着三姐那不高兴的样子,便打趣地说:“盈儿,你去前院你韩二娘家,她家不是没男孩吗?问她们要不要小子,把咱们的聪儿送给她们吧,不然长大了上学还得给他分一份本子和笔,把他送人,爹多给你买点本子。”三姐回头看看聪儿圆圆的黑黑的眼睛小声说:“我不去。”父亲故意板着脸说:“咋不去呢,不把他送人,长大了还得跟你争本子和笔用,你的本子和笔就更少了,要是把聪儿送给你韩二娘,人家还会给你很多本子和笔呢。”十一岁的三姐盈儿听爹这么一说,就下地穿鞋真的要去韩二娘家……,父亲看着盈儿那天真单纯的举动感到有点好笑,就说:“你们看,这盈儿要用弟弟换本子和笔了,要本子和笔,不要弟弟了。”母亲和姐姐们看着盈儿都笑起来,三姐这时才知道爹是逗她玩呢,就红着脸说:“我也没想把弟弟送人啊,我以为爹说的是真事呢,我想不去又怕爹骂我。”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 第九章 母亲的往事】
  
  一九六三年冬天,全国上下,从城市到农村、从军队到地方、从学校到社会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雷锋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雷锋的名字震撼着神洲大地。雷锋成了家喻户晓光辉的榜样及共产主义战士。姐姐们天天唱着学雷锋的歌,做着学雷锋的事,天天早晨和同学们一起给村里的军烈属擦玻璃扫院子,整个社会都涌现一种学雷锋做好事的新风尚。
  一天,二姐惠儿借回一本《雷锋》小人书,晚饭后二姐给全家人念小人书,我们都坐在她旁边听着,当二姐读到雷锋苦难的童年,受地主婆的各种欺凌时,父亲和母亲都落泪了,我们也都哭了,父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对我们说:“你们算命好啊,都生在新社会,能上学读书,又享受减免学费的待遇,如果你们生在旧社会,你们谁也上不了学,饭都吃不上啊,只靠爹和妈是养不活你们这么一大帮的,是共产党养你们一大半,你们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母亲哭得最伤心,眼泪流个不止,一边流着泪一边对我们讲述着从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母亲生于一九二四年,八岁那年随外公外婆从老家靠山庄搬迁到黑龙江省五常堡,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五人,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外婆在母亲十岁那年因得伤寒病去世。在外婆去世时母亲的小妹妹(我的小姨)还不到三个月,兄弟姐妹五个像一窝小燕失去了母雁,破旧的房屋里载满了哭声,那凄惨,那悲凉让三十五岁的外公撕心裂肺、呼天喊地。外公一看没法养活还不到三个月的小女儿,只好送人了。外公给家住黑龙江五常堡的一位家族兄弟请来,半是商量半是乞求地说:“这孩子我是养不活了,你们看在家族的份上,可怜可怜孩子吧,抱去吧,以后她就是你们的女儿……”
  母亲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小妹妹被抱走,、无声地跟着那位叫九叔和九婶的后面,送啊,送啊,默默地流着泪,一直送到看不见那位抱着小妹妹的九叔和九婶了,才慢慢地回到空荡荡的屋子里,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小女儿送人了,外公在家里坐不安站不稳,一根接一根地抽汉烟,抽得满屋子都是烟。几天以后,外公带着大舅和母亲、二舅和小舅一家五口人从黑龙江五常堡搬回老家——榆树靠山庄。从此母亲再没见到自己的小妹妹。
  小舅那年才四岁,外公要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只有十岁的母亲哄着小舅。
  那年冬天小舅病了,村里的孩子们都在出疹子,小舅也是患上了出麻疹的疫病,他比别的孩子都重,病得迷眼不睁,家里只有十岁的母亲,只是抱着弟弟也不知如何是好,家里没钱买药,更是看不起医生,只是一会问小舅渴不渴。看见小舅的嘴唇干了就喂点凉水,再问小舅饿不饿,小舅总是摇头,一连几天了,小舅都没有吃东西。那天小舅醒了,喊:“姐姐我饿!”母亲急忙去取吃的,家里只有高粱面饼子,母亲把那黑红色硬巴巴的高粱面饼子拿来,小舅看了那干巴巴的高粱面饼子,摇了摇头,不想吃了,又昏睡过去。母亲把小舅的情况告诉外公,让外公想个办法弄点小米来,给小弟煮点粥,可是外公正给一家富人打工,摸摸自己空空的衣兜,又挠挠脑袋,想不出办法,后来他向打工的东家提出借点米以后从工钱里扣,可是东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慢吞吞地说:“现在还不到支付工钱的时候,你的工钱值多少也定不下来,怎么给你支付?如果你以后也病了呢,哪怎么办呀?还不说借给你这一开头,不知还有多少伙计要借呢,你先等几天再说吧。”外公失望地回到家。小舅睡了两个时辰,再醒来时,还是喊:“姐姐我饿!”母亲还是弄不到可口的东西给弟弟吃,端上来的还是那干巴巴的高粱面饼子,小舅看了一眼,又是那又红又黑的干巴巴的高粱面饼子,小舅又摇了摇头昏睡过去。
  从此小舅就再也没有醒过来要吃的,小舅就是这样连病带饿离开了人世。讲到这里母亲泣不成声,父亲递给母亲一条毛巾,母亲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对我们说:“你们的小舅就是在旧社会活活饿死的!如果你小舅生在这新社会,遇到困难会找生产队的,有共产党的照顾就不会饿得那么惨,也不会死得那么可怜。你们看去年你张四伯家的老小子得了阑尾炎,痛得不行了,家里没钱,后来找生产队,队长派车送到县城去,就治好了,现在那孩子活蹦乱跳的……。”我们听了母亲讲述的那段往事都流泪了。父亲安慰母亲:“过去多数人家的日子都那样苦,饿死的、冷死的、病死的何止是你们一家啊,别多想了,以后想办法把你送人的妹妹找到是最重要的,姐妹俩也好有个来往啊,一别这么多年没见面了,就盼着你们姐妹俩早日重逢吧。”
  雷锋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姐妹兄弟奋发学习,母亲的往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仇视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的种子,令我们深知党和国家恩重如山,这一切都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原动力。(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