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氏兄弟
作品名称:小村风云 作者:吉明亮 发布时间:2024-01-31 23:12:03 字数:3867
李发这一辈,男性只有两人,他是老大。弟弟小名二发,官名李顺,但村里人从不叫他官名。二发,二发,这充满着诙谐的小名挺符合他不求上进、邋遢散漫的人格特征。二法跟儿法是谐音,有人就戏谑二发,常常把“二”的音调拖得很长很长,听起来更像“儿发”,常常引逗得人们失声大笑。
不管人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和他开玩笑,他也从来不急不恼。这倒不是因为他没有一点脾气,主要是他知道这个叫法并没有一点恶意,还能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欢乐,所以他并不讨厌人们对他这样的称呼。在他看来,这种充满戏谑的称呼,不仅仅是穷苦的人们自寻娱乐的善意玩笑,似乎还赋予一种生命的意义,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体现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
李发李顺虽然是同胞兄弟,但是二人相差却是很大哩。李发威严而慈祥,精明又和善。二发懒散刁钻,游手好闲。对地里的农活从不上心,良田好地在他手里也打不下多少粮食。他也不急不躁,收多少算多少。快五十的人了,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经常与村里一些二流子聚众赌博,靠吃祖宗分给自己的家产混日子。
二发这么不争气,李发还是尽力照顾自己的弟弟。二发懒惰,农闲时节,不愿跟随李发风里雨里的贩卖货物,李发就让他守在家里边,看管好自家煤场这个摊子。
东河村距山里的煤窑10余里地,从山脚下驾上大车赶往煤窑所在地,一天可往返两趟。而那些从南县远道而来的车马,走到东河村时日头已经偏西,如果再去山里的煤窑拉煤,当天就赶不回去了。所以他们都选择在东河村的煤场买二手煤,尽管价格贵了一些,但当天就能赶回去,不用在外住店,省不少钱,还是很划算。
东河村地里位置的优势,是开煤场的有利条件。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开煤场的,经济实力才是决定的条件。李发和村里的几户大家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李发家的煤场建在院子的东面。煤场虽另有其门,但隔墙上有个小门,和李法院紧紧连着。
看管煤场子这个活很简单。有上门拉煤的,二发就用一杆大秤跟人家过煤,一筐一筐的过,直到装满煤车。然后收了煤钱,隔上十天半月的,再把收到的煤钱转给李发。每次给煤钱的时候,二发总要留一些零头。李发心知肚明二发的把戏,但是也不说破。
多少年来李发一直记着父亲临终时候对他的嘱托,要他这个当大哥的关照弟弟。李发也认为自己比二发心眼活泛,勤劳能干,也有多年闯荡出来的生意门路,在村里人眼里是有点本事的人,有能力照顾弟弟。但他自己心里更清楚,关键是自己的婆娘知书识礼,把吃亏讨便宜一类的事情看得很淡。对自己明显照顾弟弟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过反对,而且在行动上给予支持。所以这么多年在各方面才能一直照顾着弟弟。
李发这一门在李氏大家族里人丁稀少,上推三四代都是单传。到了李发这一代,才有了李发和李顺兄弟俩。
李发结婚后,婆娘分娩时出现产后出血,引起严重感染,生命垂危。李发请来李大夫治疗,甚至把镇里和县里的名医都请了个遍,也没保住婆娘的生命。诞下一男婴也由于吃不上母乳,体弱多病。尽管李发精心照料,还是没能活过十二岁,中途不幸夭折。
伤心的李发多年以后才又续弦。新婆娘来自镇上一户殷实家庭,不但年轻漂亮,而且识文断字,聪慧伶俐,善良大方,对李发家业的兴旺发达起到了积极的帮扶作用。
李发盼着年轻的婆娘为自己多生养几个儿子,却没能如愿。自从新婆娘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后,再也没有怀孕的迹象。
一对双胞胎女儿李英和李萍,被李发视为掌上明珠。还真是应了那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疼爱有加。疼爱归疼爱,但从不溺爱,等两姐妹长大后,李发两口子便鼓励她们读书识字。姐妹俩如今在临汾铁佛寺的山西第六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李发的弟弟二发儿女双全,两头两个儿子中间三个姑娘。大儿李功业曾在位于临汾鼓楼东大街路北玄武庙的山西省立临汾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就在本村初级小学教书,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李发前几天听大侄子说,今年7月,山西省立临汾师范学校也搬迁到铁佛寺,和女子师范学校合并办学,并改名称为山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呵呵,这兄妹三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友了。
二发的三个姑娘都已出嫁,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最小的儿子李功成,小时候也是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等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却让大人们担忧起来了。尽管智力没有大问题,但处理事情的时候脑子反应还是比一般人慢半拍。说话语气和行为习惯总是与一般人不一样。不一样是不一样,但也没有特别出格的地方,渐渐的小时候一块玩的人也不找他玩了,他也就越发地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起来,村里就有人背地里叫人家“二半吊子”。
李发想让功成过继给自己,二发还不愿意。
二发说:“嫂子还年轻嘛,肯定会给哥哥生好多儿子的。”二发不愿意,李发也就不提过继的事了。
虽然没有过继,李发一直把功成当亲儿子一样的对待。眼看功成已经是十八九的小伙子了,整天无所事事,李发不由地就担忧起来。
虽说功成是二发的孩子,可指望二法管功成,还不知道把孩子管成什么样了。
李发想在村公所保安队给侄子找个事。他知道功成也不会出息到哪儿去,保安队当个乡丁应该适合他。
有一天他来到村公所,担任村长的本家族兄弟李富,热情地接待了他。李发要说私事,有些话在众人面前不便开口,说了一会闲话,眼看到了饭点,便请李富到距村公所不远的一家小酒馆商谈。
两人要了些小菜,开了一瓶隰县午城白酒,推杯换盏起来。酒杯相碰之间,琼浆频频溢出,诱人的酒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
酒到兴致处,李发向李富说明来意。
听说给功成找事干,李富惊奇地对李发说:“发哥呀,你别给我开这玩笑啊。你家大业大,整年有干不完的活。不是雇长工就是聘短工,还缺你家功成的活干?”
“你说的也对。可这做买卖的也不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了买卖呀!功成他干不了我那个活啊。”
“哟,哟,看你说的。他干不了你的活,那他能干了别人的活?”李富也知道功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
“保安队呀。”
“保安队的活也不好干呀。”
“保安队不就是查查赌博呀、抓抓抽大烟的呀,又不用费脑子。不费脑筋的事,功成能干了,能干了。”
“可保安队的名额都满了呀,发哥呀,不好办呀!”李富一副为难的样子。
李发知道李富的意思,从兜里掏出几块大洋,塞到李富手里,说:“不指望他挣多少钱,主要是让他有个事干。咱李家的娃(临汾方言,泛指未婚的男性,并表示亲切感)你能看着不管?”
李富看到李发手中的大洋,故作推脱一番后,还是满意地把大洋塞到兜里,然后笑嘻嘻地说:“咋李家的娃,你放心!”
随后又向李发倒苦水:“还是你精哩,干了几年村长就不干了,发你们的财去了。”
“这不是干村长的时候外面认识下几个人嘛,来回倒腾倒腾货物,你没有个认识的人,这买卖也做不大呀。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趁自己这腿脚还能跑动跑动,就再跑动上几年。你还眼红啊?”李发半开玩笑地说。
“谁能不眼红哩。像我这无薪水的村长,一天到晚的事还不少,真是难做哩。”他叹息地说。
“无薪水的村长,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哩。自己没点本事,村民也不选你。就是选上,县府也不批准。虽然不领薪,可接触的人不一样,办的事也不一样哩。催征税款、接收捐款、发展水利、兴办教育、清查户口、征兵抓丁、禁烟禁赌、维护治安,你说,这哪一样事不重要哩。”说罢,李发伸出手掌,做了一个颠大洋的动作。
“发哥呀,快打住!你这老村长,对咱村公所的事门儿清哩。哈哈哈……以后东河村的发展,还要靠你们这些腰粗的多多支持哩!”
“我们也不容易。人们都说天长梦多,我们这是路长罪多。日晒雨淋,担惊受怕,落个虚名在外。哈哈哈……”李发大声笑过后,语重心长地对李富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官虽不大,权力却不小。能为村里做些好事还是要尽量的做哩,太过分了,人们要戳你的脊梁骨呢!”
李发喝了一点酒,话也多起来了:“兄弟呀,你是我们李家能干之人,我就想多嘱咐你几句,你也不要嫌老哥话多。我为什么干了几年就不干了?不知道的以为我为自己捞了多大的好处,其实是我的性格与这环境格格不入呀……心软了,办不成事,上边催的你心急火燎。心硬了,良心上过不去,老百姓的日子太难熬。哎……做买卖虽然苦累脏,但他身累心不累呀!”
起身要走时,李发使劲握着李富的手说:“你放心,只要照顾好功成这个让人不省心的,村公所的事,需我出面帮忙的,我肯定尽力呀!”
转眼之间,李功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因为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功成不够成(临汾方言,指缺心眼)他有这么一点儿毛病,连媳妇都不好找。还是李发在外面跑买卖认识的人多,才在后山黑龙潭一带的村里说下一门亲。
据媒人说,姑娘从小死了爹妈,后来成了别人的养女。媒人说姑娘的养父常年在外谋生,就托媒人给姑娘找个好婆家。李发见姑娘出落的楚楚动人。不但身材苗条,肤色白净,更主要的生就一幅天生惹人怜爱的神态,不由地让人疼爱。还真是应了那句“深山里面出凤凰”的老话。
不知怎么地,李发脑意识里突然联想到香妮!只是一瞬间,自己就否定了。不可能,不可能啊,万升家的大姑娘被狼叼走多少年了,我这是想什么呢?
李发还想详细问询姑娘的身世,媒人对李发所问是问三答四,敷衍应付。李发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看到姑娘天生的俊模样,想想自己的侄儿能讨了这样的俊巧媳妇,真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也就懒得不再问了。
姑娘叫胡秀珍,没多久由李发做主,胡秀珍和李功成择吉日成婚了。
小两口结婚多年了,还是没有生育一儿半女,难免美中不足啊。
胡秀珍多年没有动静,李发比李功成的亲爹二发还要着急。在外跑买卖的时候,总要打听到当地有名的庙宇,很虔诚地去烧一炷香,希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早点为李家送子来。李发常常在心里念叨,李家的香火能不能越烧越旺,全靠这宝贝侄媳妇胡秀珍了!
他早已不指望自己的婆娘为李家添丁进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