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高升
作品名称:一剑风流 作者:前锋 发布时间:2024-01-13 13:29:26 字数:3497
孙为这时才突然明白,张余说去寻找新的营地,为什么带了两千精锐,又为什么带走了那么多银子。自己当时还很疑惑,现在全明白了。
事到如今,只能硬撑着,决不能丢了自己的脸面。
他到了潘吉马前,拱了拱手:“潘将军,恐怕要叫你失望了,我们张余大将军不在这里!”
潘吉一愣:“他去了哪里?”
“今天一早走的,我也不知道!”孙为回答。
“既然如此,你们这里谁是头?快下令投降吧!今日你们是插翅难飞!”
潘吉用的是命令的语气。
事到如今,两边好几千人看着,孙为也是豁出去了,他将手中剑往脖子上一横,大叫道:“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生死何惧!”
手腕一用力,一股鲜血喷出,宝剑沧啷落地,人跟着坠落马下。
孙为一死,手下群龙无首,所剩三千多人纷纷下马投降。
潘吉吩咐,将俘虏绑了,押着他们回营,等候王世恩处置。
走到半路,正遇到刘福带了几千厢军赶来。
潘吉忙问:“刘大人所来何事?”
刘福扬了扬王世恩的令箭,诡异地一笑:“潘将军速回,这里交给我了!”
潘吉以为,王世恩不想让自己独分功劳,并不在意,就带着手下,去找王世恩交差。
刘福看潘吉走远,得意地大笑起来:“还是大总管手段老辣,把潘吉支开,再没有人敢拦军令!”
当即传令:将所有俘虏一律就地斩首!
可怜大顺军这几千年轻士兵,都被绑了手脚,动弹不得,只能发出凄惨的叫声,一时间此起彼伏,如同人间地狱。
刘福下令,将这些尸首就地挖坑埋下。
他提高了声音喊道:“坑挖深些,免得被狼呀狗呀什么的再扒出来,那可就太恶心人了!”
刘福回来,说了杀掉张余手下的经过,王世恩高兴地夸了他几句:“干得好!不愧是跟着我多年的人!这下贼首张余,不过剩下了区区两千残兵败将,难成什么大气候!”
王世恩杀了孙为的人,却给足了连铭面子,不但将李顺手下投降的几千人,每人赏了二两银子,还将他们编入刘福的厢军。
他心里盘算着,不能把两次的战果,一下报给赵光义,成都没什么事了,自己也就失去了拖着不回去的理由。
人算不如天算,正在这时候,赵光义的圣旨到了!
措辞十分严厉,就一个意思:回京复命!
违抗圣旨,就是造反之罪!
王世恩傻眼了!
元侃坐上了开封府尹的位置。
第一次与同僚见面,众人皆提心吊胆,但等着他轻描淡写地动了大家的职务。
“列位不要担心,我宫中旧属,一律不参与府衙之事。所有职位一概不动,均须按部就班,除了正在调离的。在下公事生疏,一知半解,还须烦劳诸位多加帮衬。”
大家私底下议论纷纷,都说这个皇储,和他两个哥哥大不一样。
众人知道乔霸和元侃宫中交往甚密,便来打探。
乔霸大嘴一咧:“我只会破案拿人,谁犯了法都一样,不过问地位之争,咱也管不了那事!这有什么可说的?只不过,原先是弟兄三人你争我夺,现在成了一个,那还不是水到渠成?原来还分谁是谁的人,现在都成了他的人!管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差,啥时候都不吃亏!”
大家一想,这乔霸人虽粗,可这话说得倒是不假。
元侃上任一个多月,潘云死了。
伤心了没几天,元侃就把潘云忘了个一干二净,又开始频繁往刘娥这里跑。
这开封府尹当得挺自在,一般的事自有下边人处置,遇到拿不定就找刘娥,刘娥总能给处理得恰到好处。
元侃对刘娥的依赖,成了习惯(刘娥之前多次帮三皇子元侃躲过二皇子元祐的陷害,详情请看拙作《剑上红梅》)。
元侃问:“爹爹恐王世恩势力太大,担心我日后难以驾驭,几次要把他调回,都被他以各种借口推脱,想直接下圣旨又觉不妥,你有何妙计?”
刘娥反问:“前几次可曾下了圣旨?”
元侃回道:“不曾下圣旨,都是书信,言语也缓和得很。”
刘娥果断地说:“须下圣旨。如果他抗旨,说明他已经有谋反之心;他乖乖回来,说明他还畏惧万岁!”
元侃想了一下:“明白你的意思了,明日我就和爹爹定了此事!”
王世恩接了圣旨,快马加鞭,急急赶回,生怕赵光义对自己疑心加重。
赵光义在金殿上,当着众臣子的面,很夸了王世恩一通,赏赐金银无数,却不提给他升官的事。
王世恩内心清楚,官家还是对自己滥杀无辜的事,耿耿于怀。
心中骂道:“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杀的,在官家面前告了我的黑状?”
表面上诚惶诚恐,伏在地上,高喊:“谢主隆恩!”
起身后,小心地问:“不知皇上派了何人,接替微臣职缺?”
赵光义随口说道:“成都府的李开!”
王世恩大吃一惊:“哎呀,万岁,此人万不可重用!”
赵光义一愣:“却是为何?”
王世恩于是把李开在巴中县时,和名伶赵妍的风流韵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没想到赵光义哈哈大笑:“这人倒有意思。不过,他是我大宋青年俊杰中的翘楚,据奏很能体恤百姓,当地百姓丰衣足食,家家夜不闭户,因此去年升到成都府供职,这你是知道的。你这次进川剿贼,难道他不配合吗?”
王世恩赶紧说:“此人倒是很有能力,但人言可畏,传出去恐外帮笑话,我大宋无人呀!”
赵光义正色道:“世恩哪,川中连年战火,百姓苦不堪言,你此次又杀伐过重,难免怨声载道。我的本意,是让他尽展才能,尽快安抚百姓,免出后顾之忧,我心才安呐!哎,我的良苦用心,谁又能知?”
王世恩赶紧俯首:“万岁体恤民情,心怀万民,实乃我大宋之福!世恩深感惭愧,辜负了万岁心意!”
赵光义摇了摇头:“不能怪你,你还是劳苦功高,怪只怪任秀、王小波、李顺之流,逆天而为,祸害苍生,实乃罪不可赦!”
王世恩试了几试,还是问道:“官家,那臣以后在何处走动?”
赵光义心中明白,他还是最关心他的职位,于是又笑了起来:“官复原职吧,位置一直给你留着,换了别人,我也不放心!”
王世恩大喜,赶紧乐颠颠地说:“谢官家厚爱!”
别说王世恩想不到,成都府的大小官员,也没一个能想到,接替王世恩统帅几万大军的,竟然是李开!
大多数人心里不服气,表面上还不能带出来,纷纷说着恭维的话,向他道喜。
赵光义的这个任命,让李开颇是废了一番脑子。
万岁这个时候换人,并且换得是我,这是要干什么?
只有一个解释:王世恩杀戮太重,让我出面平息民怨,尽快让成都安稳下来。
这一定又是三皇子元侃力荐的结果,要不然,依照级别来排,怎么也轮不到,让我担此大任。
于是请莫歡召集川陕四路以及成都府众人来见。
李开虽然接了王世恩的职务,但自己仍然是个六品,这些官员比他级别高的不在少数。
但他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直派的手握重兵的主官,非常时期,相当于钦差大臣,莫歡、王松等他原来的直接上司,也得受他节制。
大多数人主张,继续施行王世恩的高压手段,手不能软,该杀就杀,不杀震慑不了灾民;
李开见莫歡和王松都低头不语,心中已然明白:这两人也是这意思。
李开突然冷笑两声:“还嫌死的人不够吗?难道除了杀人,就不能把民心聚拢了吗?”
众人看到,李开的脸一下子变了,白脸成了黑紫色,激动得站了起来。
“从明日起,所有的赈济铺子要开起来,没有粮,找那些大户要,大不了好年景多还他些!灾民有了吃的,还会冒着杀头的风险,被人利用了去造反?打死我都不信!”
李开越说越激动;“万岁既然把这烂摊子交给我摆弄,肯定也知道我的性格,从来不按老规矩。把差事办好了,别说让我奏明皇上,给你们升官,就是让我给你们提鞋都行;不干事,净捣蛋,我可不惯着你!在座的诸位,别想看我的笑话!说穿了,还没有我李开不敢办的事!”
他用手一指刘福:“这位刘大人,原来是我的顶头上司,照样打过架!不过,这回他出力不少,我以后还就得多仰仗他!”
众人一起看向刘福,刘福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尴尬地笑着说:“李大人就这脾气,可人还是挺讲义气的!”
李开趁热打铁,冲门外大喊一声:“察子营指挥使连铭何在?”
“在!”随着声音,连铭昂首阔步走了进来。
“从今天起,你就带着你那百十号人,便衣出行,专门给我盯着那些光拿钱不干事的人,看看他们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遵令!”连铭答应一声,迅疾退出。
大家吓了一跳,都在想:这李开多大能量,竟然能调动百十名大内察子?必定是有皇上的特别授权在手,才敢如此有恃无恐。
莫歡抬起头,扫了众人一眼,面无表情地开了口:“诸位回去以后,各司其职,处处都要替李大人的差事考虑。我们都是自己人,李大人办差升了职,还能忘了诸位?”
道台王松赶紧接了话:“莫大人说得极是,我等自当惟李大人马首是瞻!”
大家看他俩发了话,赶紧争着表态,一定干好差事,不能拖了李大人的后腿。
众人告退后,李开毫不得意,一个人在屋子里哼起了小曲。
哼了一半,想起连铭还在门外,赶紧亲自去请进来。
“连指挥使,”他哈哈笑着:“我和你合演的这出戏怎么样?”
连铭也忍着不住笑了:“我刚才差点就没忍住,李大人要是唱戏,一定是个名角!撒谎都不带脸红的!”
李开嘻嘻地笑着说:“和这帮官油子打交道,不想狠招,还真治不了他们!你一出面,他们那里知道真假?不过,你的招牌还真是好用!”
李开让连铭坐下,刚喝了一口茶,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
“对了,有那个贼首李顺的消息没有?”
连铭一下子惊住了,下意识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