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蓝色信笺>35——36

35——36

作品名称:蓝色信笺      作者:碾子      发布时间:2023-07-31 20:50:20      字数:6705

  35
  
  李淑兰回家后,一连几日不出门,既不到妯娌屋里串门,也不到村里串门,整天待在屋里。李淑兰的母亲回家,李淑兰精心照顾两个孩子,闲时给孩子做过年的衣服。有时李淑兰打开包袱,盯着给赵文做的衣服和鞋,看上好一阵,然后把它们细心包起来。李淑兰不愿再想赵文,尽力抹去赵文的影子,专注于两个孩子和家务。邻家有个女人来串门,劝李淑兰带着孩子改嫁,免得一生孤独。李淑兰想了几天,觉得不能离开赵家,要让两个孩子有归宿感。如果她改嫁,两个孩子寄人篱下,免不了受气。其实李淑兰心里依然惦着赵文,决心守着赵文的影子过一辈子。孩子们渐渐忘却了赵文,很少在李淑兰面前提起父亲,这让李淑兰欣慰,觉得孩子们懂事。李淑兰感到赵金宝夫妇对她的态度大不如前,知道他们嫌弃她。每当看到公公婆婆阴沉的脸,李淑兰的脸也阴下来。李淑兰与两个妯娌往来也不多,偶尔跟杜俊兰说几句闲话,很少跟白改兰往来。没男人的女人被嫌弃,即便自家人也如此。李淑兰不免反思,总觉得自己没有亏待赵文,也没有亏待赵家,问心无愧。如此一想,李淑兰心安了。在赵家院里找不到乐趣,李淑兰就到村里串门,排遣寂寞。看见李淑兰到村里串门,赵金宝夫妇心里不舒服,怀疑李淑兰到村里找男人厮混,但从未听见李淑兰的风言风语。
  白改兰看见赵兰兰穿着一件好看的花衣服,称赞花色好衣料好,得知是李淑兰送的衣料。李淑兰在院里磨面,白改兰上前帮忙,李淑兰觉得蹊跷。白改兰羡慕赵兰兰的衣服,埋怨李淑兰没有妯娌之情,不给她买块衣料。李淑兰觉得歉意,向白改兰道歉。白改兰笑着说:“你心里就有小姑,哪有妯娌?你知道杜俊兰爱穿,我也爱穿,好歹给我们买一块料子。”
  李淑兰说:“当时只想着找赵文,没想别的,还是赵斌提醒,我才想到买点东西。赵兰兰平时总给我带孩子,我不能欠赵兰兰的情。”
  白改兰说:“恐怕你没有仔细找大哥,大哥就在西安,哪能找不到?一个人过日子也开心,少操一份心。今年收成不错,你的粮食不少,日子很充实。”
  李淑兰说:“我的苦楚你不知道,让赵武离家三个月,你就会感到日子不好过。”
  白改兰笑了,说:“不就是晚上的那点事吗?离开吃穿不行,离开别的都行。下次去西安时,记得给我带块料子。”
  李淑兰说:“还有下次吗?”
  白改兰说:“如果有诚心,你可以找十次八次,反正你手里不缺钱。大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心眼活,没听说他在外面有相好的吗?”
  李淑兰说:“赵文不是那种人。”
  白改兰说:“哪有不沾腥的猫儿?你看赵家的哪个男人不像猫?”
  李淑兰笑了,说:“你别糟蹋赵家的男人,不正经,小心婆婆掐你的嘴。”
  白改兰说笑一阵,回屋看孩子,李淑兰心里酸酸的。赵斌看见李淑兰忙,喊杜俊兰出来帮忙,杜俊兰也跟李淑兰说笑一阵,李淑兰心里感到温暖。
  李淑兰去西安时嘱咐郑三照料牲口,铡草、喂草和挑水都由郑三做。郑三的家在邻村,白天来赵家做事,晚上回家,晚上喂牲口的事多由李淑兰做。李淑兰失望而归,郑三心里沉甸甸的。过去李淑兰从不关心家里的牲口,回家后到圈里看牲口,看见牛驴壮实,明白郑三没有偷懒。郑三在赵家做了几年长工,对赵家的几百亩土地很熟悉,明白赵金宝给李淑兰分了下等地,因此同情李淑兰。李淑兰从西安回来后,郑三看出赵家对李淑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赵金宝夫妇和赵武。郑三不愿管赵家的家事,一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郑三兢兢业业做事,李淑兰看出郑三是个诚实的人。过去郑三喜欢来屋里逗孩子玩,现在多跟李淑兰商量事情。雪天,郑三踏进李淑兰的门,身上披着雪花。李淑兰连忙拿笤帚扫去郑三身上的雪,郑三跺跺脚,坐在炕沿上。
  郑三说:“牲口没草了,要铡草,你搭把手。”
  李淑兰看了看窗外,还在下雪,说雪停后再去。雪下小了,郑三到院子外面挑来一担干草,喊李淑兰帮着铡草。院里放着一口大铡刀,李淑兰蹲在地上喂草,郑三铡草,草花飞溅。雪下大了,郑三和李淑兰坚持铡完草,披着满身雪花回到屋里。两人把对方身上的雪花扫去,对视一笑,拉着闲话。年根到了,李淑兰坐在炕上做针线,想起郑三精心料理田地和牲口,因此想给郑三多发点工钱,于是溜下炕来。李淑兰从柜子里拿出钱,说:“今年收成好,多给你点工钱,回家做身新衣服穿。”
  郑三也不推辞,说:“我是个穷汉,买了布没人做,如果你有时间,给我做,少给点工钱。”
  郑三是个光棍,多年来以打工为生。李淑兰本来手头针线活紧,看见郑三可怜,说:“衣服给你做,工钱不少。”
  郑三买了一丈多土布,拿给李淑兰。李淑兰放下手头的活,给郑三裁剪衣服。郑三看着李淑兰裁剪好衣服,然后坐在炕上缝衣服。郑三回家时,李淑兰又拿给他二斤羊肉。给郑三缝好衣服,李淑兰又给母亲缝衣服,给母亲捎话拿衣服。因下雪路滑,李老二来取衣服。李老二到圈里看了看李淑兰的几头牲口,夸奖郑三精心。李淑兰从西安回家,李老二没来看女儿,只听婆姨介绍了找赵文的情况。看见屋里只有李淑兰和孩子,凄凄清清,李老二心酸,说:“往后就这样过日子吗?”
  李淑兰说:“只能这样过,没有别的办法。”
  李老二说:“赵家人不是人,你没必要守着,寻找一条出路。”
  李淑兰说:“赵家人不好,可不愁吃穿,守着这个家比出去强。我带着两个孩子,能到哪里去?赵家让我带着家产走吗?”
  李老二说:“家产分给了你,赵金宝管不着。如果赵家人阻拦,我跟他们理论。赵家人无理在前,怪不得你。两个孩子是赵家的种,你要养活孩子。”
  李淑兰说:“我不能走,万一赵文回家,我没脸见他。我要守着这个家,让赵文的香火传下去。”
  李老二说:“糊涂!你还年轻,一辈子守着那个影子吗?赵文不是人,是畜生。”
  李老二越说越生气,李淑兰笑着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你拿点钱和粮食回家过年。”
  李老二说:“我不要钱,只拿点软米,今年种的糜子少。”
  李老二拿着软米走了。白改兰看见李老二背着东西走出赵府,连忙跑到赵金宝屋里,把看到的情形告诉赵金宝夫妇。赵金宝怒发冲冠,连忙让赵兰兰去叫赵武。赵兰兰噘着嘴,瞅一眼赵金宝,说:“大惊小怪。”
  赵武不在家,到村里串门,赵兰兰只好到村里去找。赵兰兰跑了大半个村子才找到赵武。赵武回家,看见赵金宝正在生气,等父亲开口,赵金宝只顾生气,不开口。赵武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赵金宝这才抬起头来,说:“李老二往家搬东西。”
  赵武说:“有这等事?”
  赵金宝说:“你婆姨亲眼看到的,能有假吗?”
  赵武低头沉吟片刻,抬头说:“搬走的东西多吗?”
  赵金宝说:“问你婆姨去。”
  赵武说:“这不是好兆头,预料的事果然应验了,绝不能让他们把赵家的东西搬走。如果不制止,大哥回来,无法向他交代。”
  赵金宝说:“怎么办?”
  赵武说:“找李淑兰说话。”
  赵金宝叫赵兰兰去叫李淑兰,赵兰兰知道对李淑兰不利,不愿得罪李淑兰,皱着眉头,说:“二哥去叫。”
  赵武说:“吃里扒外,不明事理。我去叫,怕什么?”
  赵武走进李淑兰的屋,李淑兰正在做针线,看见赵武进屋,很惊奇,连忙让座。赵武看见炕上摊着衣服,说:“爹有事,让你去一趟。”
  李淑兰说:“什么事?”
  赵武说:“去了就知道了。”
  李淑兰立刻放下针线,跟着赵武走进赵金宝的屋,赵金宝正在低头抽烟。李淑兰站在地上,说:“有什么事?”
  赵金宝抬头,说:“赵文不在家,你要看好这个家,不能让家里的东西流失。赵家的这份家产来之不易,几代人才挣下这点家产,不能在你们手上丢失。我分给你一份家产,你要精心管理,管好手里的粮食和钱财,让两个孩子有口饭吃。”
  李淑兰听后迷茫,不知道赵金宝到底想说什么,说:“我的家业管理得不错,孩子们不愁吃穿,对得起赵文。既然财产分给我,我有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利。”
  赵金宝说:“你的财产是哪来的?是赵金宝给你的,那不是你的财产,你不能随便给人。”
  李淑兰这才明白赵金宝的真实用意,说:“我的粮食满仓,少了几粒?你去看看。我的钱不多,少了几文?你去看看。我的花销都是合理的,我不会把自己用辛苦换来的东西随便给人。多管闲事!”
  李淑兰说完,转身走出门。赵金宝想发作,李淑兰早已回到自己屋里。赵金宝隔着窗户大声说:“翅膀硬了,居然敢对我发脾气,等着瞧!”
  李淑兰回到屋里,坐在炕上生气,认为赵金宝欺负孤儿寡母。赵兰兰看见李淑兰生气,立即跑到屋里安慰李淑兰。赵武看见父亲七窍生烟,说:“大嫂太过分,强词夺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不然用不了几年,大哥的家产都让她搬走。”
  李巧英坐在炕头一言不发,想起了赵文,心里黯然。如果赵文在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赵文在哪里,会不会回来,赵文的家会不会存在,一堆问题搅着李巧英的心。
  
  36
  
  冬闲事少,赵斌把家里的牲口拉到场子里歇息,便到村里串门。大雪已过几天,路边、屋顶和地里依旧一片白,路上的积雪消融,现出鲜明的黄土路。串了半天门,赵斌哼着小曲走进赵府。院里的砖地面干干净净,积雪早已扫去。赵斌走进自己屋里,喜气扬扬。
  杜俊兰说:“瞎高兴。家里出事,你知道吗?”
  赵斌惊讶,说:“什么事?”
  杜俊兰说:“爹跟大嫂生气,不知为什么。”
  赵斌想了一通,感觉家里没有值得生气的事,于是走进赵金宝的屋。赵金宝的气早已消了,正看着李巧英给自己做鞋。眼看过年,赵金宝盼着李巧英早点做好鞋,试试穿新鞋的感觉。看见赵斌进屋,赵金宝说:“你的鞋做好了吗?”
  赵斌说:“杜俊兰手巧,动手又早,早做好了。”
  赵金宝点头,感觉赵斌的婆姨不错,体贴赵斌。赵斌看见父亲高兴,想问父亲与李淑兰生气的事,又犹豫起来。赵金宝把三个儿媳在心里比较一番,觉得赵斌的婆姨俊且不说,懂得体贴赵斌,两口子感情很好,是个好儿媳。赵武的婆姨心眼多,有点刁,但对赵武不错,也不错。至于李淑兰,知书识礼,又贤惠,是个过日子的女人,可拢不住赵文,从西安回来后长了脾气,居然敢顶撞他,不把长辈放在眼里,分明有了外心。如果赵文在家,赵金宝不愁管不住李淑兰,而今赵文没有一点消息,李淑兰不服管教,让他生气。
  赵斌说:“爹,你在想什么?”
  赵金宝说:“你大嫂吃里扒外,把东西往娘家搬,显然想离开赵家。”
  赵斌说:“你想多了。大哥几年不在家,大嫂一直安心守家,你看她的家业经营得多好!大嫂给爹妈一点东西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
  赵金宝说:“那是你的想法,李淑兰会这么想吗?蚂蚁搬倒山。他的那点家产经得住搬吗?如果你大哥回家,家里空空如也,怎么办?”
  赵斌说:“大嫂不是败家子,她有两个孩子,要把他们抚养成人,别瞎操心。”
  尽管赵金宝觉得赵斌的话有点道理,总不放心。从李淑兰对他的态度看,赵金宝觉得李淑兰不像过去温顺,受不了李淑兰鄙视尊长的气,因此不会任李淑兰任意行事。赵斌哼着小曲出门,赵金宝却在思索如何管束李淑兰。
  郑三每天都要来一趟赵家,尽管冬闲事少。郑三来喂牲口,给牲口饮水,掏圈里的粪。秋后,李淑兰辞掉了短工,只留着郑三。郑三有个习惯,干完活后总要到李淑兰屋里坐一会儿,说一会儿闲话。郑三进屋,看见李淑兰忙着做针线。年前是男人清闲的时候,却是女人忙碌的时候,女人们都忙着做家人过年的衣服,没日没夜。郑三看见李淑兰低头做针线,心里羡慕。郑三希望看着自己的女人坐在炕上做针线,那是一种享受。郑三痴痴地看着李淑兰飞针走线,羡慕李淑兰心灵手巧。李淑兰抬头,发现郑三看得投入,说:“赶紧娶个婆姨,给你热炕头,做衣服。”
  郑三笑了,说:“如果能讨到婆姨,早坐在炕头。我人穷,命不好,不知哪年才能找个暖被窝的人。”
  李淑兰突然想起了赵文。几年没见赵文,似乎自己没有男人,跟郑三一样,夜夜被窝冷。李淑兰笑了,说:“我跟你差不多,虽说有男人,也是冷被窝,冷且不说,还要受公婆的气,要服服帖帖做人。”
  郑三知道赵金宝是个很严肃的人,对家人管教很严,李淑兰自然也在管教之列,但他不知道赵家发生了什么事。郑三明白李淑兰话出有因。果然,李淑兰说:“我给了父母一点东西过年,公公看着眼红,当面教训我,认为我要把赵文的家产搬走。你看我有这份心吗?”
  郑三说:“赵文不在家,赵家难免有这样的想法。你给父母东西是尽孝道,人之常情,赵金宝没有理由指责你。你真愿意永远守着这个家吗?”
  李淑兰说:“赵家会让我带着财产离开这个家吗?如果我只带着孩子离开,不如守着这个家,孩子们衣食无忧,即便赵文不回家,孩子们可以长大成人。哎!只是我命苦,独自守着一个空巢。飞鸟都有回家的时候,我的男人却不回家。”
  郑三说:“各人有各人的苦,认命吧。”
  李淑兰看着郑三走出门,脚步声渐渐消失,知道郑三去村里串门,直到天黑才回家,羡慕郑三自由自在。
  春节是富人和穷人共同的节日。黎明,有的人家放鞭炮,很多人家院里燃起了火炉。赵家也不例外。天黑前,赵金宝照例要在院里垒火炉,李淑兰的两个孩子站在旁边看。晚上,两个孩子早早钻进被窝,等待黎明点火炉。李淑兰把两个孩子的新衣新帽新鞋放在各自的枕头边,让他们起床后穿。当村里的爆竹声响起,李淑兰的两个孩子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新衣新鞋,戴上新帽,跑到院里。赵斌站在火炉边,等李淑兰的两个孩子来点火。火炉点着了,火炉里的柴禾噼噼啪啪响,火苗窜出火炉外,映红了院子,映红了两个孩子的脸。两个孩子欢笑着,把柴禾塞进火炉,火炉越燃越旺,火苗四射。
  火炉渐渐残了,李淑兰的两个孩子各自拿着小袋子跑出院子。村里有个习惯,大年初一,每家的孩子都要拿着小袋子到别人家要过年蒸的白面燕子,一来讨个吉利,二来可以过嘴瘾。赵家的孩子也不例外。李淑兰的孩子拿着两小袋白面燕子回家,李淑兰乐呵呵地看着两张笑脸。李淑兰赶紧给孩子们做臊子面。赵家和村里人一样,分家之后,即便过年也各自吃饭。吃完羊肉臊子面,两个孩子到赵金宝屋里向爷爷奶奶磕头,讨压岁钱。两个孩子进屋,向赵金宝和李巧英倒地磕头,赵金宝乐呵呵地看着两个孩子磕了头,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两块银元递在两个孩子手里。李巧英高兴地摸摸两个孩子的头,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眼里闪着泪花。孩子们长大了,而赵文却不知在哪里。两个孩子蹦蹦跳跳跑出门,李巧英眼里的泪水滴滴答答往下落,重重地落在衣襟上,发出沉重的响声。两个孩子回到屋里,向李淑兰炫耀手里的银元,李淑兰欣喜地看着渐长渐高的孩子,脸绽开了花。
  早饭后,李淑兰到村里串门,看各家的女人穿什么衣服,顺便说几句高兴话。赵武夫妇和赵斌夫妇也跟着出了大门,只有赵金宝夫妇待在家里。赵金宝特意给牲口多喂了点料,拉着牲口到院外的场地歇息。李巧英坐在炕上,呆呆地看着窗外,眼前闪现着赵文的影子。她不知此时赵文在哪里,在做什么。直到赵金宝走进院子,李巧英才转过身来,抹去泪水。她不愿让赵金宝看见自己的泪水,免得赵金宝生气。
  年后,李老二带着婆姨来看李淑兰。李老二走进赵府,看见门上和窗户上贴着红对联,一派喜气景象。赵金宝正坐在炕上抽烟消遣,听见院里有脚步声,转头往窗外一瞧,看见李老二夫妇向李淑兰的屋子走去。赵金宝鼻子里哼了一声,李巧英说:“哼什么?”
  赵金宝猛劲抽了一口烟,说:“倒霉鬼李老二来了,不知又要拿走什么东西,真是一头贪婪的狼,想把赵文的那点家产都搬走。”
  李巧英说:“兴许李淑兰只是给他们一点东西,未必有搬走的心。那百十亩地能搬走吗?”
  赵金宝鼻子里又哼了一声,瞪着李巧英,说:“搬不走地,不会卖地吗?那是我辛辛苦苦买来的地!”
  李巧英叹口气,不知李淑兰心里到底如何想,但她有一个信念,绝不让任何人带走赵家的地。李老二踏进李淑兰的门,看见李淑兰躺在炕上看闲书。李老二认为李淑兰有文化,又贤惠,是十里八村少有的好女人,赵家委屈了自己的女儿。让李淑兰守着两个孩子过一辈子吗?不能。李老二坐在炕上,为女儿的未来忧心。李老二出门上厕所,看见赵金宝牵着一头牛走进院子,向赵金宝打个招呼,赵金宝鼻子哼了一声,径直向牛圈走去。李老二遭冷眼,不知自己何时得罪了赵金宝,说:“刚过年就发牛脾气,我得罪你了吗?”
  赵金宝说:“我是牛,你是驴,你不比我好。”
  李老二向来嘴上不饶人,看见赵金宝脸色不好,显然不是跟自己开玩笑。李老二尿急,急忙到茅房撒尿,心里琢磨赵金宝生气的原因。当李老二从茅房出来,看见赵金宝牵着一头驴走进院子。
  李老二说:“牛脾气不好惹,驴脸不好看。刚过年,你用一张驴脸对我,真晦气。”
  赵金宝说:“你的嘴脸好看吗?总往赵家跑,莫非赵家藏着蜜?”
  李老二说:“赵家金银满罐,我瞅都不瞅一眼,我来看女儿,不是来欣赏你这张驴脸。你的金银再多,那是你的,我不稀罕。我李老二锅里有饭,不是穷得揭不开锅的穷鬼。”
  赵金宝说:“我讨厌心口不一的人,恐怕有人看见一粒芝麻都想捡回家。”
  李老二说:“你把话说清楚,我拿了你家什么东西?”
  赵金宝说:“你肚子里装着什么心,自家清楚,要我告诉你吗?”
  李老二快步走到赵金宝跟前,一把扯住驴缰,说:“别走,把话说清楚。”
  听见院里有吵声,李淑兰往窗外一看,看见父亲和公公撕扯,连忙跑到院里拉架。接着,李淑兰的母亲跑来拉架,赵武和赵斌也跑来拉架。顿时,院里乱作一团。赵府的吵闹声传到院外,引来不少人看热闹。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