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红霞满天>第五章、以心换心

第五章、以心换心

作品名称:红霞满天      作者:林儿      发布时间:2013-04-25 20:19:59      字数:4339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新郎新娘走下舞台,婚礼暂告一个段落,宴会仍在继续进行。
  年青人举起酒杯;“老爷爷,晚辈先敬您老一杯喜酒,祝你老健康长寿。”
  “好好好!”老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酒量!”年青人放下酒杯又说;“老爷爷,您老说给蒋介石量过尺寸是真的,可我总有点不敢相信?”
  “信不信由你,我还哄你不成。”老人显然有些不高兴了。
  “如果是真的,您老就说说嘛?”年青人用起了“激将法”。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其实他不用激将法,老爷子也会讲的。
  “不相信?”老爷子显出鄙夷不屑的神色,“那你去问问新郎倌,那时候我是不是经常跟他爸爸出去办事情。他开着摩托车,我坐在他的车后边,别提多气派多神气了。给老蒋量尺寸就是他带我去的,我们还去了总统府”。
  “哈哈,说您老哄人,您老还不承认!”年青人笑起来,“您没听新郎刚才说,他是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长大的,他怎么会知道他爸爸年轻时在龙城的事情呢?”
  老人脸一红,急忙辩解说:“他可以听他爸爸讲嘛。不过小开,哦,就是老板吴小顺,那时老板的儿子,我们都叫‘小开’,我跟他交情是很深的了。”
  “那您老很了解吴昌顺的情况了?”
  “那是当然啰,这还用你讲?你听我说。”
  于是年青人一边搛菜往嘴里送,一边“唔唔”地应答着老人。
  “吴昌顺洋服店,是天成爷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龙城创办的,店名就是他爷爷的大号。那年正好赶上日俄战争爆发,日俄战争你知道吧?”
  “唔,《中国历史》课上学过。”年青人说,“不过都忘记了,您老能讲给我听听吗?”
  “我可没忘,记得清清楚楚的呢。因为姑妈就是那年从关外逃难来我们家的。我听她老人家说过。那时两国强盗在中国东北开战,他们都想争夺东北的地盘和朝鲜。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开始,日本鬼子和俄国大鼻子打得你死我活。可炮火、枪子它们不长眼睛,烧毁了多少中国人的房屋,打死多少中国的老百姓啊!侥幸拣到一条命的中国人也满地‘逃反’。2月的天气,正是东北的隆冬季节,气温低至华氏零下70多度(相当于摄氏零下20多度左右),那个冷哟!饥寒交迫的中国老百姓冻死饿死的人成千上万,好惨哟!我姑父在“逃反”中,被一颗流弹打死了,姑妈只身一人,一路逃难来到我们家里。”
  “哦,我记起来了。满清王朝那会光绪爷只是个幌子,真正当家的是‘老佛爷’慈禧太后,她不敢得罪洋人,还说什么‘俩友邦开战,我要保持中立’。人家都在你的国土上打仗了,你还‘中立’个啥呀?”年青人终于忍不住说。
  “你不明白,那时外国人说,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真的是一盘散沙啊。中国人对于强盗在自己国土上打仗,普遍麻木不仁,就像看把戏一样。我们家门口的邻居,天天在说什么日本鬼子打死了多少多少俄国大鼻子,俄国大鼻子又打死多少多少日本鬼子。只有孙中山带领革命党人做宣传,揭露清朝政府的腐朽,号召大家起来推翻满清鞑子……我们那时都叫满人为鞑子的!”
  “是呀,那时候人心不齐,要是现在,早把鬼子赶下海了。”年青人义愤地说。
  “两国鬼子在东北开战,吴老爷子听了就心烦。说不巧也巧,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院看到的那部电影叫啥来着?不好意思,片名我忘了,正好吴老爷子也看到了。”
  年青人抢着说:“是不是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当探子,后来被日本鬼子抓到了要杀头,旁边一群拖着辫子的中国人,就像看西洋景一样,好像他们都不是中国人。唉!太可悲了。”
  “对呀!鲁迅看了以后说;“中国人的思想都麻木了,我这治病救人还有什么鸟意思?”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写文章,搞宣传,来改造国民的觉醒,唤醒人们麻木不仁的思想,打破‘铁屋子’,救中国,救百姓。”
  “鲁迅是时代的先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啊。”
  “是的。吴昌顺老爷子看了片子后,他没有勇气响应‘革党’的号召,只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他认为国家不强大,国人受欺压,经济太落后是主要原因。”
  “实业救国的路是走不通的。”年青人摇了摇头说。
  “可那时候不少人都这样想。老爷也想办个洋服装店,一心一意想以此来繁荣中国的经济实力,加强国防力量。”
  “那时候的人真幼稚啊,光靠一个人的实力是不行的。”
  “是啊,在当时情况下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让人敬重了。”老爷爷坦诚地说。
  “其实有很多行业都可以赚钱,老爷子这不干,那不干,为什么单单想起干服装行业呢?”年青人不解地问。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吴天成老家在南通嘛。”
  “哦?这跟南通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南通和上海一江之隔,受‘海派’影响,商业非常发达。北面是产棉区的苏北大平原,历年来棉纺工业发达。‘通州大布’就是手工织的土布,自古以来就誉满大江南北啊。”
  “哦,这到没听说过。”
  “我给你说件事吧。清代,苏北沭阳县有个商人叫程开泰。此人五短身材,一对小眼,但人很灵活,眼睛眨眨就是一个主意。他家境贫寒,却不甘平庸度日,就贩运通州大布到沭阳一带做买卖,不几年功夫.他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程家靠贩卖土布就富了好几代人!”
  “土布哪有洋布好啊。”
  “是啊。自从洋鬼子打进中国,质优价廉的‘过海大布’①进来了;依靠手工纺织的通州大布交了噩运。纺织户纷纷破产,棉农也连带受损,织布的生意就再也做不下去了。”
  “您老这么一说,我可想起来了,南通那地方棉纺工业非常发达,也比较富裕,被人称为‘小上海’是吧。”
  “你说的不错。你可知道这与海门县一位叫张謇的人有关?”
  年青人也摇了摇头说:“不清楚。”
  “这位张謇啊,人称‘状元企业家’。他应该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了。”
  “张骞听说过,汉武帝时候人,张骞通西域嘛。张謇,不知道。”
  “这位张状元公生就一副长脸,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他虽穿着大清官马褂,却与众不同,他不热衷于做官。心里想的就是如何搞现代科技、实业救国。他要搞民族工业,对抗洋人。他到处筹集资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大批工厂,创办了医学专业学校、纺织专业学校和河海工程专业学校。把南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上海’。年青人你知道胡适是怎么称赞他的吗?”
  “胡适是怎么说的呢?”年青人显然很感兴趣。
  “胡适说:他啊,开辟新路,造福一方呢!②”
  “怪不得吴昌顺老爷子,要搞实业救国。他是以张謇为榜样啊!“年青人恍然大悟地说。
  “是啊。在那种特殊环境中长大的吴昌顺,能不把张謇当作他的崇拜偶像和人生楷模吗?所以他很自然地选择了从事服装事业的实业救国道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吧,年方21岁的吴昌顺在南通南大街开设了‘新生服装店’。后来他又决定迁移到大城市龙城来求发展。四年后,他怀揣变卖小店所得的100块银元,拖儿带女来到龙城。在龙城这块风水宝地,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决心好好大干一场!”
  “好,有志气!”
  “嗯。他花去近一半积蓄,盘下闹市区一家快要倒闭的小服装店。他信心百倍的把业务标准定在中高档中西服装上。还专门高薪聘请了手艺高超的裁缝师傅来店坐镇。”
  “那是啊,没有真本事的人,在大城市里是混不下去的。他找到高手了吗?”年青人很想知道究竟。
  “找到了。当时龙城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裁剪师叫吴大林,他在外国人的服装公司学过手艺,原来是本城另一家服装店的领班师傅,裁剪技术高超非同一般。只要客户本人站在他面前,他瞄上几眼,既不用量客人身体的尺寸,又不用在布料上画线,立即‘哗哗哗’地开剪。再经一位高手缝制成衣。三天后客人来试穿,无一处不挺刮,无一处不熨帖。”
  “哦,真不简单那!吴老爷子把他请来了?”
  “哪能这么容易啊?他当时在人家店里当大师傅呢。”
  “哦,那是太可惜了。”
  老人沉默片刻说:“后来,吴大林生病了,一直发烧,但他仍然坚持上班。那天,他终于昏到在班上,工人把他送进了教会医院。医生诊断说他患了伤寒(typhoidfever),这种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传染性强,必须住院治疗。吴大林的经济顿时发生了困难。他本想跟老板借点钱看病,老板不仅没借钱给他,还给他来了个‘留职停薪’。那时工人能为老板赚钱,老板才看上你;一旦不能为他赚钱时,就不睬不问了。根本没有什么劳保、医保。当然,吴大林病好后,如果还能为老板赚钱,老板还是会接受他回店的。可眼前这一关难倒了吴大林夫妇,他们愁啊,去哪儿借钱看病?”
  “是啊,那时,一般老板图的不是人才,而是摇钱树。不能为他赚钱了,就一脚蹬了。”
  “这事不知怎么被吴老爷子知道了,吴老板慧眼识珠。为了把这个人才抢到手,老爷子拎着水果篮去医院看望他们。并对他们夫妻俩说:“治病要紧,不用担心钱的事。一切治疗费用我已经替你们交了。”
  吴师傅并不认识吴老板,激动得连忙问他说:“我们并不相识,请问您为什么要帮助我。”
  “不为什么,只是本人仰慕吴师傅的高超手艺。”吴老板坦诚的说。
  吴大林夫妇十分感动,连一句感谢话都说不出来。吴老板却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吴师傅病愈后,愿意去哪里都行,我不会介意的。”
  出院后,原来的老板派伙计来看他,并说老板请他回老店去上班。吴师傅说;“对不起,我不去了!”
  老板不想失去这棵‘摇钱树’,又亲自登门做吴师傅的‘思想工作’,又许以高薪用他。吴师傅都不为所动,毅然投奔了‘吴昌顺’。
  “嗯。吴老板感动了他们。”
  吴大林说;“人嘛,就讲个以心换心。来到吴昌顺后,不仅工薪高于原来的老店,还和吴老板认了同宗,结为兄弟,吴师傅年长几岁,还做了大哥呢。”
  “哦,这就说明吴老爷子是很有眼光的。”
  “是啊。你没听刚才王子说,吴天成的公司重视企业文化,这也可以说是受他爷爷的影响。当年吴老爷子就很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这种传统在他父亲手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公司倡导的‘昌顺精神’就是: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尊重职员实行劳资互惠,善待客户尊重衣食父母。这几行字都刻在公司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墙壁上,我们都背上的。公司里经常搞文化体育活动,公司有职工篮球队、时装展演队,还安排职工做工间操,职工生病了企业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病假期间工资福利不减。”
  “真能做到这样吗?”年青人仿佛有些不信,其实他是感到惊奇。
  “当然啦!我就是亲身受益的一个人。我有一次打疟疾,疟疾你懂吗?这种病早就没有了。半个月都不能上班,公司不仅帮我支付了全部医药费,还没扣我一分钱工资,每个职工一年安排20天探亲假。所以职工进了‘吴昌顺’就不愿意再离开了,解放初期,有中央领导人来‘吴昌顺’视察,对‘吴昌顺’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很高,说这里面已经有了社会主义成分了。”
  这时有人来找年青人,年青人向老爷爷打招呼说:“老爷爷,我朋友找我有点小事,我一会就回来。”
  “去吧,去吧。”其实老人心中很不满意。他满肚子的话才说了一半。望着出门的年青人,他感到有点失落。
  ——
  注①:过海大布:指的外国进口的”洋布“;”通州大布“则称为”土布“。
  ②原话是:”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了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