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现理想
作品名称:百炼成钢 作者:周小站 发布时间:2012-10-18 22:33:07 字数:3308
1、技术革新小将
周园为了参加天津市农林局主办的“新农具研究者座谈会”。早早起床洗嗽后,背起妈妈给他打好的行李、干粮等,一路小跑,向长途汽车站而去。在离家四里地的义和庄车站等到了公交车,在咸水沽站下了车,又走了一千多米,才找到南郊区技术推广站,在那报了到。吴站长见周园是个小孩子,双眼一瞪,又转而一笑,问道:“小朋友,你是哪个大队的?是来参加养猪新技术培训班的吧?叫什么名字呀?”
“我是小站公社朝阳大队的”周园答道。接着又说:“我,我,我是来代表天津南郊参加“新农具研究者座谈会”的,我叫周园。”
那吴站长听了一拍自已的脑门儿,笑着说:“哎呀呀!对不起,你原来是小站的革新小将周园呀!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前途无量,前途无量!”
接着他又叫来了另两位代表:四道沟的邵占连、北闸口的李其凯。并告诉他俩一路照顾着周园点。又安排一辆小汽车,拉着他们三人速去农林局报到。一个多小时后,汽车拐弯抹角地驶到了,天津市和平区山东路7号——农林局机械科。
三个人下了车,走进了大门口。向传达室出示了证件,由看门的大爷带领到科长办公室。接待他们的正是机械科科长汶元同志。在汶元带领下,他三个人去后院招待所宿舍,在路上,汶元笑着说:“二位来这开会是公家全报销的。”说着一指周园:“你俩带的孩子可是得交每天一元的食、宿费呀,哎……这个……这个……”
还没等汶元说完,李其凱打断了他的话:“哎呀汶科长,您弄错啦!他是南郊小站的技术革新小将周园呀。”
“哈哈哈……”汶元大笑,接着说:“误会,误会。”
然后,拍了周园肩榜子一下,问道:“饿了吧?小伙子。走,咱们先到食堂吃饭!”并顺手接过周园的行李,又说:“招待所有被子,这个我给你放在寄存处吧。”
在食堂吃完晚饭,夜暮已降临了。马路上的路灯全亮了。那楼房、商铺和五颜六色的电灯也全亮了,那磨电车走规道,汽车走公路,来回穿梭。看得周园眼花僚乱。三个人蹓跶到了一家河北梆子剧院。买票看了金宝环的《蝴蝶杯》
周园和邵、李二位伯伯看罢戏之后,回到了招待所,休息了一夜。次日清晨,他三人到食堂吃完早点,就到了三楼会议室开会。他们三人一看,呵!约有二十多人,会议由科长汶元主持。又有四位机械专家参加,他们是对每个发明模型做鉴定的。在靠墙根一圈的长案上,陈列着各位参会代表的摸型和图纸。
经过各位专家的逐个评审结果,是南郊区邵占连、周园入选。这时,汶元高声说道:“大家静一静!现在我来宣布各位代表的研究模型或图纸的评审结果:第一名是南郊区周园的“手拉式五九型插秧机”模型!第二名是南郊区邵占连的“滚轮式插秧机”模型!其他各位参会者有待下一期评审。刚宣布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周园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他激动,他高兴,他陶醉在幻想中。他要做科学家,要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才华。
2、学木工
一九五八年春,周园十七岁。朝阳大队团支部书记华章,一上班就直奔广播站。交给广播员徐玲一个通知。让她马上播出。她开机后,先放了段儿音乐,音乐停止后,她开始报导:“朝阳大队广播站,现在播送一个通知。第十六队的社员周园同志请注意!听到通知后请在今天上午九点,到大队团支部开会。”
周园在大喇叭里听见了通知后,吃过了早饭骑上自行车来到团支部会议室。进屋看见大长木橙子上坐着四个人,办公桌子两面坐着四个人,迎面朝门口的那个人站起来说:“你就是周园吧?”
“是”周园答道,接着问:“您就是华支书吧?我常看见您去我们小队。就是没说过话儿。”
说着,赶紧向桌前伸过手去和华章握手。华章拉着周园,叫他也坐在长橙子上。转身面向大家说:“大家静一下,现在开会!”
大家静下来,华章接着说:“今天招集来开会的共有十个人。其中有左边凳子上坐的四位木匠师傅。右边坐的四位铁匠师傅。加上这位插秧机的研究者——周园和木工厂大徒弟,共青团员陈树青。昨天党支部开会决定,命我招集大家来开会的目的是‘大搞技术革新。’要建成一个‘技术革新小组’。正组长由我担任。副组长由陈树青担任。今天到会的都是铁、木两厂的老师傅。还有周、陈两位小将。我看就叫他俩一块儿在木工厂学徒吧!他俩可以用厂子的下脚料做插秧机模型。从今天起,大家开动脑筋研究。把你们想研究的项目,及时报上来。散会!”
自从那天起周园为了做模型就融入了木工厂的“徒弟工”之中。那木工厂厂长刘振,三十岁左右。左下颌有个吃瘊。瘊子上长有几棵一寸多长的毛。他领导下,有五位师父。郭家哥俩都四十岁左右,郑立、陈松、吕勇、郗建国等。徒弟中有大徒弟陈树青,二徒弟梁庆,还有四个十五六岁的小徒弟,小汤、小赵、小尾巴和小鲍。而周园没有拜师,可天天干着那些活,人工拉大锯、打扫锯末、抬那六米长、30厘米直径的大木头。周园一开始还真别扭。干么都不顺手。心想,唉!这哪里是搞技术革新呀,分明是受大累嘛。他几次要向华支书提出不干了。可是见了领导又说不出口。有时候他干木工活休息时,别人都谈笑风声,他却蹲在一边发呆。后来他终于想呀想的,想通了,找到了一线希望。
而这个希望就是,努力学木工技术,把拉大锯、用斧子、刨子、凿子等硬功夫练好,再逐步入门,学习木工的专业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块毛糙的荒料或木板,他用刨子一推就光滑了,再用米尺量好,用手锯一截,嘿嘿!用多长截多长!不是正好能做好插秧机的船型底盘么?而那一台台插秧机到小满节准可以下地表演啦。哈哈哈……
想到这些,周园的干劲就来了,认真学起了木工技术。
在一次为村民做盖房的大柁时,师傅们在地上画大样,量出长度,再量房脊高度,再量斜向坡度的长度。可是屋里太小,地上又乱,外面又下雨,师傅们没辙了,村民着急,想趁着阴天下雨快做好。周园说:“这个好办,这就是勾股定理,可以计算出来。”
师傅们告诉他长和高,周园一会儿就计算出来了。师傅们半信半疑的下料,等安装时分毫不差。师傅们才知道,周园真是有学问。周园觉得没什么,勾股定理是很简单的数学知识啊。
3、插秧机试制成功
朝阳大队的木工厂,说是工厂,实际不生产工业产品。而是全部都是为农业服务的。做的全是稻田里用的灌溉农具。象龙骨水车、各河渠、垅沟、田口等处用的闸框闸门、木制马拉车、桌椅板凳等等。从业人员才十多个人。铁工厂也是为了修制农具。周园为了搞技术革新,使原来不喜欢木匠活的他无奈中当上了徒弟工。因为没有机械化没备,都是人工使用的锛、凿、锯、斧,一开始手上磨了好多水泡、双臂酸疼的难忍。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为了赶制插秧机,他与四位铁师傅、四位木工师父们在完成农具修理任务的同时,每天抽出两个小时,进行各个零件的明细分工制作。整体结构由木工厂郭、陈、吕、刘四位木工师傅负责。铁零件由姜、张、李、郑四位铁工师傅负责。周园负责抓整体设计。有时候白天没干完,还加个夜班。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研制,终于完成了六台“五九型手拉式插秧机”。完成之日,正是小满节到了。小站公社的所有稻田区,都进入了拉荒灌水、抹田埂、马拉水耙平正秧坵、规范标准秧田等程序,插秧前的预备工作都做好了。这一天,团支书华章、技术革新小组组长陈树青,带领着事先培训好的六位青年操作手,来到了四队耙平的浅水秧田边。路边站满了围观的社员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这时,华支书高声说道:“社员同志们请注意!现在我们开始在四队这里,试用本大队技术革新小组,周园及众位铁、木工师傅们研制的插秧机。现在开始!”
哗哗一阵掌声过后,六台插秧机,迅速依次下了地。有挑芽子的人把秧苗挑到操作手跟前,只见六个操作手都迅速的各自把秧苗拿在手,解开稻草扣,规距地放在扦秧机箱摆齐。六个人同时启动。但只见,他们的右手同时一拉一推、一拉一推地向后倒着走。嘿!这奇妙的一拉,每台机子上的小铁手一齐抬高后移。一推,那小铁手抓住秧苗,前移下插入泥。六个小手的距离是“行距”,第二个的一推一拉,正是操作手退后一步,而这一步是小铁手的第二次的把秧苗插入泥中。这一距离正好是“退步”“株距”。顷刻间,呱哒,呱哒的,巳经编织岀一片长方形绿色的小方格的绿色地毯。真漂亮!!!
这时,田边上男女老少的群众和社员们热烈的鼔掌,不住叫好。掌声持读了好几分钟……
这里华支书早巳准备好了罗鼓。带领着他的革新组全体成员们,敲锣打鼓向朝阳大队委员会走去,他们要向党报喜。